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人民日報談“徐玉玉案”:要從源頭上根除詐騙犯罪

中國網

要想把詐騙犯罪"連根拔除", 需要做到打擊整治、宣傳教育兩不誤。 前者可以控制犯罪形勢, 形成有力震懾, 後者則能淨化社會環境, 匡正價值觀。

日前, 備受社會關注的"徐玉玉被電信詐騙案"在山東臨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 主犯陳文輝一審因詐騙罪、非法獲取公民個人資訊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其他六名被告人被判15年到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這一判決, 向社會傳遞了法院依法從嚴懲處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鮮明態度。

電信詐騙是群眾深惡痛絕的一種犯罪行為,

近年來不時上演, 並且不斷出現新的手段、新的特徵。 需要看到, 電信詐騙只是詐騙的一種形式, 在此之前, 很多"江湖郎中""算命先生"就在社會上招搖撞騙。 前不久, 又有一些"百變神醫"被揭了老底:他們長期道貌岸然地出現在電視螢屏上, 一會是苗醫、一會是蒙醫, 今天妙手止咳, 明天包治胃病, 變著花樣忽悠觀眾。 生活中, 類似這種以虛假資訊行騙的亂象還有很多, 亟須和電信詐騙一起抓、一起治。

根除各種形式的詐騙犯罪, 需要從源頭查起。 徐玉玉案發生後, 筆者曾赴因電信詐騙而聞名的福建安溪調研, 一個強烈的感受是, 當地一些犯罪分子之所以敢於以身試法, 和不良文化影響、缺少教育引導有密切關係。 比如, 當地一些村落過去長期以"算命村"聞名,

一些家庭以騙為生、以騙為榮。 令人震驚的是, 當地某村居然專門修建一個"博物館", 裡面張榜表彰一些"能人", 有不少是靠詐騙等不法行為發財致富的。 當地已經連續13年開展專項打擊活動, 此類違法行為有很大好轉卻也仍未根絕。 有關負責人反思, 這其實是一種笑貧不笑騙、一切向錢看的扭曲價值觀在作祟。

正因如此, 要想把詐騙犯罪"連根拔除", 需要做到打擊整治、宣傳教育兩不誤。 前者可以控制犯罪形勢, 形成有力震懾, 後者則能淨化社會環境, 匡正價值觀。 徐玉玉案發生之後, 福建安溪正是如此查缺補漏的。 變單兵作戰為合成作戰, 變本土整治為跨省追擊, 當地公安機關優化警務模式,

讓犯罪分子聞風喪膽。 另一方面, 通過細緻到位的普法宣傳、警示教育, 當地已經形成對詐騙犯罪"人人喊打"的局面。 特別是當地充分認識到, "第一個紐扣扣錯了, 後面的就跟著都會錯", 決心從娃娃抓起, 加大思想道德教育投入, 努力讓每一個孩子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下健康成長, 從根本上遏制詐騙犯罪的死灰復燃。

從源頭剷除詐騙犯罪, 亟須社會的綜合治理。 近年來, 國務院批准成立部級聯席會議機制, 加強打擊治理電信詐騙的頂層設計;公安、工信、銀行等多個部門和單位努力推進資訊共用, 注重社會源頭治理, 不斷擠壓違法犯罪空間。 去年12月, 最高法等三部門發佈《關於辦理電信網路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再度明確電信詐騙最高可判無期徒刑。 徐玉玉案的一審宣判, 正是依法辦案、從嚴懲處的結果。 同時, 宣傳教育也要跟上, 尤其是對相對容易"中招"的老年人, 社會和子女都要多一些耐心和關愛, 幫助他們跟上互聯網社會的步伐, 在不斷翻新的電信詐騙面前多一些警醒和防範。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徐玉玉案的一審宣判既是對受害者家庭的一種告慰, 也是對不法行為的一次"亮劍"。 相信通過各方合圍, 必能讓電信詐騙早一點從這個社會銷聲匿跡, 給人們一個更加安全的生活環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