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村民住新房農舍飄書香

龍門黃竹瀝村古屋村民小組制定20年發展規劃, 10個專案4年多已完成一半

文化廣場建好, 村民們有了散步、娛樂的好去處。

家鄉發展了, 村民之間的聯絡和活動也越來越多。

“我們準備搞鄉村森林綠化工程, 土地已平整好了, 準備開始種樹。 ”近日, 龍門縣龍城街道黃竹瀝村古屋村民小組熱心鄉賢古由指著一片土地高興地說。

在古屋村民小組, “一代勝一代發展”是村民的優良傳統。

2013年, 古屋村民小組制定出該村小組20年發展規劃, 大家共謀發展, 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推進新的規劃。 在大家協力下, 今年初, 古屋村民小組迎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示範村落成慶典。 除了熱心家鄉環境建設, 古屋村民小組還十分重視文化教育, 通過設立獎學基金會、舉辦書香文化節等, 讓書香文化代代相傳。

緊鑼密鼓建新樓, 房前屋後皆是花草樹木

古屋村民小組地處龍門縣城西部8公里處。 140多年前, 村民的祖先從河源到此定居, 從“人無3只, 地無3尺, 茅舍居住”, 發展到現有28戶170餘人、山地600畝、水田及旱地200多畝, 23戶人家建起了新房。

在古屋村民小組走一趟, 可以感受到一股蓬勃發展的熱潮:人們緊鑼密鼓地建起別致的新樓房、房前屋後種植了花草樹木、村道巷道呈現一派綠意盎然的景象……

“我來古屋村民小組好幾次了, 每次來都看到新變化。 原來這裡不少是破舊房子, 現在建起的新房越來越多, 環境越來越好。 ”前來與朋友相聚的市民黃伯感歎道。 “我們規劃了10個建設項目, 現在完成一半了。 ”78歲的退休幹部古由望著眼前日新月異的家鄉, 欣喜地說。 他拿出一份《古屋村民小組2013—2032年規劃發展綱要》說, 這是全村村民一起討論、修改、補充, 花了一年半時間才出爐的規劃。 打開規劃, 可以詳細地看到關於古屋村民小組發展的奮鬥目標、工作任務、責任分工、實施措施等。 細緻到搞綠化種花草、立牌坊建涼亭、建籃球場、規劃新農村別墅群等, 每項任務都有責任人細分。

“我們全村人一盤棋, 團結協作, 人人有責, 努力建設美麗鄉村、美好家園。 ”

重修祠堂, 每逢三大節日同圍宗親來相聚

這些年來家鄉的變化, 古由一一看在眼裡。 他1960年外出參加工作, 對家鄉始終有股思戀, 儘管家住縣城, 他還是經常回家鄉走走看看。 站在家鄉的土地上, 他產生了一個想法:“外出工作那麼多年, 沒有回報家鄉, 也該為家鄉做點貢獻了。 ”古由組織能力強, 做事認真負責, 在村民中頗有威望, 他和村民討論重建家鄉事宜, 首要任務便是重修祠堂。 “祠堂是維繫鄉親情感的重要橋樑, 祠堂修好了, 村民的凝聚力、向心力也就增強了。 ”

舊祠堂在歲月沖刷中早已崩塌, 過去村民們各自祭祖, 少有相聚開展集體活動。

此前早有人提出重修祠堂, 卻沒人行動起來。 古由下定決心, 一定要煥發祠堂新面貌。 村民約三分之二在外工作、生活, 古由便寫信通知大家或騎單車前去口頭通知, 發動大家籌款。 大家都很支持, 積極捐資, 齊心協力, 最終籌到了6萬元。 1987年, 祠堂歷時40天完成重修。 祠堂修好後, 每逢三大節日:重陽節、元宵節、春節, 外出工作生活的同圍宗親都會回來聚會, 熱鬧非凡。

回鄉的人多起來了, 外界與古屋村民小組相接的那條爛泥路也該修修了。 2007年, 村民又自籌資金, 加上上級支持的一部分資金, 一條長約1公里的水泥路接通了古屋村民小組, 大大方便了村民出入。

被確定為示範村, 村民紛紛行動建新房搞綠化

2012年, 以古由為代表的幾位宗叔胸懷大志, 首先提出古屋村民小組的遠景發展規劃,並且親自擬稿,每家每戶進行發放。隨後,大家進行討論、修改、補充。歷時一年半後,2013年重陽節當天,全村參會討論通過 《古屋村民小組2013—2032年規劃發展綱要》。該村小組熱心規劃家鄉發展的舉動得到了縣裡大力支持。2014年,古屋村民小組被定為“龍門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示範村”。

“在被確定為示範村以前,村民的思想不統一,意見參差不齊。”黃竹瀝村村委委員、古屋村民小組新農村建設組組長古羅歡說,當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用地問題。按照建設規劃,需要動用到房屋、竹林等土地,但在拆除時,無論村民的房屋有多大、竹林果園有多大,一律沒有一分錢補償,起初村民不願意。為此,古羅歡組織村民開了多次會議,給村民做思想工作。還組織20多位元家長參觀縣裡的新農村示範點,目的是讓村民解放思想,打開發展眼界,配合建設工作。

被定為“龍門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示範村”後,古羅歡便帶頭拆除了自己100平方米的房屋、砍了1.8畝竹林、果樹等。隨後,村民紛紛跟著行動起來。村民按照新農村建設統一規劃,個人自建新房;科學佈局巷道;搞村巷綠化;科學環保進行污水排放;完善供電系統等。此外,村民還自己出錢出力引進無污染山泉水。

文化廣場已建好,還規劃建小公園、生態公園

2015年,一個約18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建好了,有籃球場、乒乓球台等,還安裝了12盞太陽能路燈,很多人到廣場健身、跳舞等。遇重大節日,文化廣場還舉辦各種活動共度佳節。去年中秋節,古屋村民小組還邀請鄰村人一起來跳廣場舞。

如今,包括村莊綠化及桂花村建設、新農村規劃、祠堂完善工作、文化廣場、腰帶水工程等5個專案都已完成,這就意味著,20年規劃中的10個專案完成了一半。其中有的任務還超前完成了。例如集灌溉、排洪、美化村莊為一體,將村左前小溪水扭轉向西南,在小溪兩岸築起堤圍,種上花木,形成繞村“玉帶”的村前腰帶水工程。

古屋村民小組建設美好家園的藍圖一步步成了現實,大家齊心協力,希望描繪出一張更美的圖景。在完成20年規劃專案的同時,大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產生新的想法,探討、實施新規劃。“我們現在正在搞鄉村森林綠化工程,規劃了約1000平方米地建一個小公園,在新屋周圍種植綠化樹,公園已平整好土地了,準備開始種綠化樹、搞綠化停車場,方便人們探親、旅遊。接下來,還準備利用本村擁有約500畝生態林的優勢,搞生態公園,已向相關部門申報了。”古羅歡說。

家鄉越來越美,村民居住的幸福感也大大增強。今年81歲的古木林說,以前村裡的路很爛,雜草叢生,都不敢走。他原本居住的磚瓦房也很爛,每逢雨天就漏雨。前年,在政府補助下,家裡重建了新房。村裡也搞好了綠化,環境優美,古木林經常一早就在村裡到處走走、散散步。

成立獎學基金會,書香文化節已辦了8屆

除了家鄉環境建設,對於精神文明建設,該村小組也很重視。當年祠堂建好後,專門開闢了一個書香圖書室、書畫攝影室,讓村民增長見識、豐富生活。“我們準備籌建一個600平方米的多功能媒體現代化文化室。最近做了規劃,已規劃好用地問題,希望能爭取到政府資金上的支援。”古由說。

古屋村民小組歷來重視讀書,改革開放以來,從村裡走出來的專科生、本科生就占了村小組人口逾40%。為宣導崇文厚德的風氣,鼓勵後代努力讀書,2006年,古屋村民小組成立獎學基金會,獎勵成績優異的學生。資金來源主要為個人捐助,多年來,受助學生約有22人次。

為增進村民間感情,同時使村小組形成一個尊師重教、尊老愛幼、知書達禮的氛圍,2009年,村小組有名望的老者提出舉辦古屋村民小組書香文化節,提議外出工作生活的同圍宗親在每年農曆正月初八聚會。2010年正月初八,舉辦了第一屆書香文化節。此後,這個特別的節日便成為古屋村民小組每年的傳統。在書香文化節上,大家共敘鄉情、同謀發展。品學兼優的學生獲表彰嘉獎,同時彙報學習情況;已畢業學生則分享自己的工作體會、創業經驗等;另有書畫表演、文藝節目、晚宴等,內容豐富多彩。

該村民小組的書香文化節還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2014年,在縣關工委的支援和幫助下,成立了古屋村民小組關心下一代工作小組,關心和鼓勵本村青少年。

今年正月初九,古屋村民小組迎來了第8屆書香文化節暨新農村建設落成慶典,全村一片歡騰。該村小組的物質及精神文化建設取得了雙豐收。如今,大家共同期盼著,20年的發展規劃及與時俱進的新規劃早日圓滿達成。

文/圖 本報記者陳春惠

首先提出古屋村民小組的遠景發展規劃,並且親自擬稿,每家每戶進行發放。隨後,大家進行討論、修改、補充。歷時一年半後,2013年重陽節當天,全村參會討論通過 《古屋村民小組2013—2032年規劃發展綱要》。該村小組熱心規劃家鄉發展的舉動得到了縣裡大力支持。2014年,古屋村民小組被定為“龍門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示範村”。

“在被確定為示範村以前,村民的思想不統一,意見參差不齊。”黃竹瀝村村委委員、古屋村民小組新農村建設組組長古羅歡說,當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用地問題。按照建設規劃,需要動用到房屋、竹林等土地,但在拆除時,無論村民的房屋有多大、竹林果園有多大,一律沒有一分錢補償,起初村民不願意。為此,古羅歡組織村民開了多次會議,給村民做思想工作。還組織20多位元家長參觀縣裡的新農村示範點,目的是讓村民解放思想,打開發展眼界,配合建設工作。

被定為“龍門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示範村”後,古羅歡便帶頭拆除了自己100平方米的房屋、砍了1.8畝竹林、果樹等。隨後,村民紛紛跟著行動起來。村民按照新農村建設統一規劃,個人自建新房;科學佈局巷道;搞村巷綠化;科學環保進行污水排放;完善供電系統等。此外,村民還自己出錢出力引進無污染山泉水。

文化廣場已建好,還規劃建小公園、生態公園

2015年,一個約18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建好了,有籃球場、乒乓球台等,還安裝了12盞太陽能路燈,很多人到廣場健身、跳舞等。遇重大節日,文化廣場還舉辦各種活動共度佳節。去年中秋節,古屋村民小組還邀請鄰村人一起來跳廣場舞。

如今,包括村莊綠化及桂花村建設、新農村規劃、祠堂完善工作、文化廣場、腰帶水工程等5個專案都已完成,這就意味著,20年規劃中的10個專案完成了一半。其中有的任務還超前完成了。例如集灌溉、排洪、美化村莊為一體,將村左前小溪水扭轉向西南,在小溪兩岸築起堤圍,種上花木,形成繞村“玉帶”的村前腰帶水工程。

古屋村民小組建設美好家園的藍圖一步步成了現實,大家齊心協力,希望描繪出一張更美的圖景。在完成20年規劃專案的同時,大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產生新的想法,探討、實施新規劃。“我們現在正在搞鄉村森林綠化工程,規劃了約1000平方米地建一個小公園,在新屋周圍種植綠化樹,公園已平整好土地了,準備開始種綠化樹、搞綠化停車場,方便人們探親、旅遊。接下來,還準備利用本村擁有約500畝生態林的優勢,搞生態公園,已向相關部門申報了。”古羅歡說。

家鄉越來越美,村民居住的幸福感也大大增強。今年81歲的古木林說,以前村裡的路很爛,雜草叢生,都不敢走。他原本居住的磚瓦房也很爛,每逢雨天就漏雨。前年,在政府補助下,家裡重建了新房。村裡也搞好了綠化,環境優美,古木林經常一早就在村裡到處走走、散散步。

成立獎學基金會,書香文化節已辦了8屆

除了家鄉環境建設,對於精神文明建設,該村小組也很重視。當年祠堂建好後,專門開闢了一個書香圖書室、書畫攝影室,讓村民增長見識、豐富生活。“我們準備籌建一個600平方米的多功能媒體現代化文化室。最近做了規劃,已規劃好用地問題,希望能爭取到政府資金上的支援。”古由說。

古屋村民小組歷來重視讀書,改革開放以來,從村裡走出來的專科生、本科生就占了村小組人口逾40%。為宣導崇文厚德的風氣,鼓勵後代努力讀書,2006年,古屋村民小組成立獎學基金會,獎勵成績優異的學生。資金來源主要為個人捐助,多年來,受助學生約有22人次。

為增進村民間感情,同時使村小組形成一個尊師重教、尊老愛幼、知書達禮的氛圍,2009年,村小組有名望的老者提出舉辦古屋村民小組書香文化節,提議外出工作生活的同圍宗親在每年農曆正月初八聚會。2010年正月初八,舉辦了第一屆書香文化節。此後,這個特別的節日便成為古屋村民小組每年的傳統。在書香文化節上,大家共敘鄉情、同謀發展。品學兼優的學生獲表彰嘉獎,同時彙報學習情況;已畢業學生則分享自己的工作體會、創業經驗等;另有書畫表演、文藝節目、晚宴等,內容豐富多彩。

該村民小組的書香文化節還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2014年,在縣關工委的支援和幫助下,成立了古屋村民小組關心下一代工作小組,關心和鼓勵本村青少年。

今年正月初九,古屋村民小組迎來了第8屆書香文化節暨新農村建設落成慶典,全村一片歡騰。該村小組的物質及精神文化建設取得了雙豐收。如今,大家共同期盼著,20年的發展規劃及與時俱進的新規劃早日圓滿達成。

文/圖 本報記者陳春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