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世相|自閉症孩子考上大學

圖/賀桐 文/李媛

7月19日一大早, 19歲的范李宇軒一個人乘坐606路公車抵達“拉把手特殊教育中心”2017年上半年畢業典禮活動現場。 作為主持人之一,

范李宇軒到達現場時間提前了一個小時, 和搭檔們排練。 在後臺, 如若不是別人介紹, 初次見面的記者無論如何也不會把健談的范李宇軒與自閉症聯繫在一起。

這是范李宇軒第一次做主持, 活動開始前, 儘管之前做了準備和練習, 但他還是有些緊張, 來回走動試圖緩解內心的緊張。 “爸爸本來想來陪我, 但今天有課, 我就一個人過來了。 ”范李宇軒說, 高考結束後, 他就一直在玩, 也會獨自出門找同學或者四處轉轉。

主持“特殊教育機構”畢業典禮

出生於1998年的范李宇軒, 3歲那年被診斷為自閉症。 “我3歲的時候被診斷出來的, 後面爸爸就辭掉工作, 一直陪著我, 我內心裡很感謝爸爸, 沒有他的教育就沒有我今天的成績。 ”初次見面, 范李宇軒主動與記者握手, 很有禮貌。

“聽老師說你高考過了一本線, 好棒。 ”“還行吧, 我理綜沒有考好, 有點發揮失常, 總體來說還行, 還行。 ”范李宇軒很健談, 說話間不自覺的搖晃身體, 眼睛會看周圍。 “這是典型的自閉症症狀, 范李宇軒現在很好, 很多自閉症小孩沒有辦法跟正常人交流。 ”拉把手特殊教育中心工作人員毋煥告訴西部網記者, 范李宇軒今年考了478分, 報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 是一個二本院校, 這個事情對於陝西省的特殊教育從業者來說是個非常振奮的消息, 而范李宇軒的到來,

也給了更多自閉症家長信心。

“要放手, 少說教, 多鼓勵。 ”儘管一直陪伴和教育范李宇軒的父親范平均沒有到活動現場, 但談起成功經驗, 范李宇軒在臺上不斷重複著父親的教育理念, 儼然一個小大人的模樣。


獨立乘車回家

活動結束後, 范李宇軒先是向熟悉的老師一一打了招呼, 然後背起挎包, 拿著小禮品前往公車站, 準備去往爸爸的特殊教育工作室。

在車上,每每遇到老人上車,范李宇軒總是禮貌的站起來讓座。下車過馬路,在斑馬線上遇到不讓行人的車輛,范李宇軒也會吐槽,覺得對方不遵守交通規則。“心裡想什麼,他就會表達什麼,不會掩飾自己。”毋煥說,在她接觸的自閉症小孩中,都是很善良的,內心的想法和表達通常都非常一致。

艱辛康復之路

在范李宇軒查出自閉症後,範平均就辭去了工作,全職照顧兒子。“我跟妻子都嘗試照顧了一段時間,孩子還是喜歡跟我待在一起,最終商量決定我辭職,妻子養家。”范平均說,照顧孩子這麼多年,他從來沒有後悔當初這個選擇。

2003年,范李宇軒進入西安智障兒童康復站學習,這個機構是拉把手特殊教育中心的前身,這裡也是范李宇軒和父親接觸的第一個康復機構。

范平均告訴記者,孩子在這裡康復後,有了很明顯的變化,尤其聽話。“我只要發出指令,他就會按照我說的去做,這點變化剛開始是高興的,但隨著時間推移,我越來越發現這種教育模式的問題。”範平均坦言,這種指令式的教育讓孩子失去了自我,你讓他做的事情他會按照你的想法做,但如果你沒有發出指令,他即便再口渴,也不會去喝眼前的水。

“我希望范李宇軒是快樂的,成長為一個主動性強的小孩,而不是一味的按照指令去‘聽話’。”2003年底,范平均帶范李宇軒前往青島特殊教育康復中心,同時自學特教理論。

在邊學習邊求學的過程中,範平均決定自己教孩子康復。“我開始放手,讓他主動去表達,而最開始,我需要仔細觀察他的行為,讀懂他的內心,根據他的行為判斷他的內心想法。”談起康復,範平均覺得這套辦法在范李宇軒身上很有效果,一段時間後,范李宇軒就有了變化,逐漸學會去表達。

溫柔的堅持

儘管如此,比起正常的小孩,小時候的范李宇軒還是有很多自閉症的行為:說話晚,不會表達,難交流……這些都成為范李宇軒康復過程中的難題。

在范李宇軒5歲的一天,範平均打了他一巴掌,小范李宇軒趴在爸爸的身上哭了兩個小時,最後才說出了一句“爸爸,你別打我。”在後悔和驚喜的複雜情緒中,範平均失眠了,這是范李宇軒第一次說出自己的想法。

“我的教育方式有效果了,孩子終於會說了,不管有多難,我都會溫柔相待,溫柔堅持。”范平均說,他從來不去說教,更多的是鼓勵和示範。“所謂放手,就是不要干預他的行為,他做的不好,我要示範給他看,讓他去適應社會規則。”小時候,范李宇軒在餐桌上甚至用手抓飯,但範平均從不指責,而是默默地用筷子把菜夾在自己碗裡,自顧自的吃起來。這種示範多了,慢慢的范李宇軒也開始學會夾菜,學會與人吃飯。

“人只有按照自己心裡的想法去做,他才會快樂,才會輕鬆。”范李宇軒第一次炒雞蛋的時候,放了半鍋油,範平均沒有去干涉,因為不好吃,范李宇軒自己學會減少油量,直到他炒出來好吃的味道,才掌握了炒雞蛋的油量。“如果第一次我去干涉他,或許他會按照我的說法去做,但他不理解為什麼這樣,而下一次沒有我的指導,就又會忘了放多少油。”範平均說,只有他自己通過嘗試,根據內心的想法去實踐,才會慢慢懂這個菜怎麼做,無非是浪費點油,結果卻大不一樣。

如今,在爸爸生病的時候,范李宇軒就會下廚房幫爸爸做番茄炒雞蛋。

快樂的生活

除了康復訓練,讓範平均感到幸運的是,范李宇軒從小學開始就在正常的學校就讀,而范李宇軒也在學校裡交到了很多朋友。

“我除了感謝爸爸媽媽老師,還要感謝的是我的一堆同學,我在初中的時候學習一般,他們經常給我講題,讓我進步很大,我很感謝他們。”提到高考成績,范李宇軒覺得同學對他的學業幫助很大。

“在學習方面,我確實是從高中以後就幫不到他了,都靠他自己。”範平均說,剛開始上學的時候,也會有同學的欺負和嘲笑,但都被他一一化解了。“范李宇軒在很小的時候就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就是回家向我描述當天學習情況,這樣我會及時發現問題去疏導,一方面是給他疏導,另一方面就是找同學和老師溝通。”范平均說,他從來都不站在老師和同學的對立面去處理問題,而是站在他們的立場,來跟老師和同學一起解決問題。

有一次同學開玩笑說他抽煙了,為了證明自己,范李宇軒與同學們吵起來了,回家後很不高興。“我就是去了趟廁所,裡面有人剛剛抽過煙,我知道學生不能抽煙,他們不能這麼說我。”范李宇軒很委屈,在父親的耐心疏導下,他明白了這是個玩笑,跟同學們也和解了。

未來沒有規劃

今年9月份,范李宇軒即將前往南京開啟大學生活,范平均也將陪他一起前往。“他從小就跟我在一起,幾乎都沒有分開過,儘管他現在能夠獨立,但我離不開他。”範平均說,這個學校是他幫著范李宇軒選的。在他看來,范李宇軒作為一個自閉症小孩,從事特殊教育很合適,在這個學校也會更包容,目前從事特殊教育的人才稀缺,未來的就業前景也比較好。

“在他上學期間,我對他的學習就沒有過預期和規劃,未來也沒有想過他的生活,順其自然最好,我只希望他生活過得快樂。”範平均說。

在車上,每每遇到老人上車,范李宇軒總是禮貌的站起來讓座。下車過馬路,在斑馬線上遇到不讓行人的車輛,范李宇軒也會吐槽,覺得對方不遵守交通規則。“心裡想什麼,他就會表達什麼,不會掩飾自己。”毋煥說,在她接觸的自閉症小孩中,都是很善良的,內心的想法和表達通常都非常一致。

艱辛康復之路

在范李宇軒查出自閉症後,範平均就辭去了工作,全職照顧兒子。“我跟妻子都嘗試照顧了一段時間,孩子還是喜歡跟我待在一起,最終商量決定我辭職,妻子養家。”范平均說,照顧孩子這麼多年,他從來沒有後悔當初這個選擇。

2003年,范李宇軒進入西安智障兒童康復站學習,這個機構是拉把手特殊教育中心的前身,這裡也是范李宇軒和父親接觸的第一個康復機構。

范平均告訴記者,孩子在這裡康復後,有了很明顯的變化,尤其聽話。“我只要發出指令,他就會按照我說的去做,這點變化剛開始是高興的,但隨著時間推移,我越來越發現這種教育模式的問題。”範平均坦言,這種指令式的教育讓孩子失去了自我,你讓他做的事情他會按照你的想法做,但如果你沒有發出指令,他即便再口渴,也不會去喝眼前的水。

“我希望范李宇軒是快樂的,成長為一個主動性強的小孩,而不是一味的按照指令去‘聽話’。”2003年底,范平均帶范李宇軒前往青島特殊教育康復中心,同時自學特教理論。

在邊學習邊求學的過程中,範平均決定自己教孩子康復。“我開始放手,讓他主動去表達,而最開始,我需要仔細觀察他的行為,讀懂他的內心,根據他的行為判斷他的內心想法。”談起康復,範平均覺得這套辦法在范李宇軒身上很有效果,一段時間後,范李宇軒就有了變化,逐漸學會去表達。

溫柔的堅持

儘管如此,比起正常的小孩,小時候的范李宇軒還是有很多自閉症的行為:說話晚,不會表達,難交流……這些都成為范李宇軒康復過程中的難題。

在范李宇軒5歲的一天,範平均打了他一巴掌,小范李宇軒趴在爸爸的身上哭了兩個小時,最後才說出了一句“爸爸,你別打我。”在後悔和驚喜的複雜情緒中,範平均失眠了,這是范李宇軒第一次說出自己的想法。

“我的教育方式有效果了,孩子終於會說了,不管有多難,我都會溫柔相待,溫柔堅持。”范平均說,他從來不去說教,更多的是鼓勵和示範。“所謂放手,就是不要干預他的行為,他做的不好,我要示範給他看,讓他去適應社會規則。”小時候,范李宇軒在餐桌上甚至用手抓飯,但範平均從不指責,而是默默地用筷子把菜夾在自己碗裡,自顧自的吃起來。這種示範多了,慢慢的范李宇軒也開始學會夾菜,學會與人吃飯。

“人只有按照自己心裡的想法去做,他才會快樂,才會輕鬆。”范李宇軒第一次炒雞蛋的時候,放了半鍋油,範平均沒有去干涉,因為不好吃,范李宇軒自己學會減少油量,直到他炒出來好吃的味道,才掌握了炒雞蛋的油量。“如果第一次我去干涉他,或許他會按照我的說法去做,但他不理解為什麼這樣,而下一次沒有我的指導,就又會忘了放多少油。”範平均說,只有他自己通過嘗試,根據內心的想法去實踐,才會慢慢懂這個菜怎麼做,無非是浪費點油,結果卻大不一樣。

如今,在爸爸生病的時候,范李宇軒就會下廚房幫爸爸做番茄炒雞蛋。

快樂的生活

除了康復訓練,讓範平均感到幸運的是,范李宇軒從小學開始就在正常的學校就讀,而范李宇軒也在學校裡交到了很多朋友。

“我除了感謝爸爸媽媽老師,還要感謝的是我的一堆同學,我在初中的時候學習一般,他們經常給我講題,讓我進步很大,我很感謝他們。”提到高考成績,范李宇軒覺得同學對他的學業幫助很大。

“在學習方面,我確實是從高中以後就幫不到他了,都靠他自己。”範平均說,剛開始上學的時候,也會有同學的欺負和嘲笑,但都被他一一化解了。“范李宇軒在很小的時候就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就是回家向我描述當天學習情況,這樣我會及時發現問題去疏導,一方面是給他疏導,另一方面就是找同學和老師溝通。”范平均說,他從來都不站在老師和同學的對立面去處理問題,而是站在他們的立場,來跟老師和同學一起解決問題。

有一次同學開玩笑說他抽煙了,為了證明自己,范李宇軒與同學們吵起來了,回家後很不高興。“我就是去了趟廁所,裡面有人剛剛抽過煙,我知道學生不能抽煙,他們不能這麼說我。”范李宇軒很委屈,在父親的耐心疏導下,他明白了這是個玩笑,跟同學們也和解了。

未來沒有規劃

今年9月份,范李宇軒即將前往南京開啟大學生活,范平均也將陪他一起前往。“他從小就跟我在一起,幾乎都沒有分開過,儘管他現在能夠獨立,但我離不開他。”範平均說,這個學校是他幫著范李宇軒選的。在他看來,范李宇軒作為一個自閉症小孩,從事特殊教育很合適,在這個學校也會更包容,目前從事特殊教育的人才稀缺,未來的就業前景也比較好。

“在他上學期間,我對他的學習就沒有過預期和規劃,未來也沒有想過他的生活,順其自然最好,我只希望他生活過得快樂。”範平均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