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規模化豬場如何建立健康高產母豬群,提高豬場效益?這些前期工作必不可少!

養豬場母豬群的健康直接決定著整個豬群的健康, 規模化豬場只有不斷提高母豬的健康狀況, 才能使母豬的性能得到最有效地表達, 從而提高生產率和盈利水準, 同時也為生產安全健康食品提供基礎。

健康高產的母豬群可以增加豬場的年出欄量, 有效降低豬只的生產成本。 因此, 建立健康的高產母豬群是豬場實現最終效益的關鍵所在。 但健康高產母豬群的建立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為此, 筆者從種豬的引進、後備母豬的飼養管理等方面進行分析, 就建立健康高產的母豬群提出一些建議。

種豬引進

為了讓母豬群保持強勁的生產力, 生產者一般按照計畫更新母豬群。 商品豬場母豬群年更新率為30%左右, 通常採取2種方法補充後備豬, 一是從其他豬場引入, 二是本場選留。 大多數豬場採用外場引入優秀種豬更新原有的母豬群。 引種前需做如下準備工作。

1、制定引種計畫

規模化豬場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 根據種豬群更新計畫, 確定所需品種和數量, 有選擇性地購進與豬群健康狀況相同的優良後備母豬, 原則上一個商品豬場應選擇單一的種豬場引進後備母豬, 避免不同豬場發生疫病的風險。

2、瞭解疫病情況

瞭解引進豬場的豬病流行情況及種豬的健康狀況。 必須從沒有危害嚴重的疫病流行地區的種豬場引進健康後備豬,

同時要瞭解引進種豬場的豬病免疫程式及其防治措施。

3、隔離消毒

種豬場應建有隔離舍, 要求隔離舍距離生產區300米以上, 在種豬引進前30天(至少7天)應選擇品質好的消毒劑對隔離欄舍及其用具進行嚴格消毒。 種豬到場後必須在隔離舍隔離飼養30~45天, 嚴格檢疫, 必須進行采血檢測, 確認沒有細菌性感染陽性和病毒野毒感染, 並檢測豬瘟、口蹄疫等抗體情況。 種豬到場1周後, 應按照本場的免疫程式接種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各種疫苗。

後備母豬的飼養管理

要求成功培育後備母豬, 更新繁殖母豬群, 提高繁殖母豬效率。 後備母豬所用飼料應根據其不同生長發育階段進行配合, 要求原料品種多樣化,

保證營養全面, 注意能量和蛋白質的比例, 特別是礦物質、維生素和必需氨基酸的補充。 飼喂哺乳料時, 一般採用限量餵食的方法, 以控制其體重增長, 保證各器官能充分發育。

日糧配製

後備母豬的營養除了需要一定能量外, 重點是對蛋白質和礦物質元素的需要, 主要是鈣和磷的需要。 此外, 充足而全面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營養也是保持其旺盛的代謝活動和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需。 否則容易導致後備母豬過瘦、過肥, 骨骼發育不充分, 肢蹄發育不健全, 不能達到培育要求。 配合飼料要多樣, 至少要5種以上原料。 適口性要好, 營養均衡, 一般採用全價料。 用後備母豬專用料, 而不能用育肥料。 應讓後備母豬有一定的體脂貯備,

從而提高繁殖力, 延長繁殖壽命。

飼喂要點

後備種豬要按體重、膘情分階段飼養管理。 後備母豬5月齡(體重約70kg)前讓其自由採食, 以保證其能量需求。 6月齡後適當限制飼養, 限飼要根據母豬膘情而定, 切不可盲目限飼。 對個別過肥或過瘦的豬只要看豬的膘情適當限飼或加料。 適當增加青粗飼料, 促進豬的食欲, 改善消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