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傳奇慈善富豪去世!另闢蹊徑延續顯赫家族財富六代

中國有句諺語:富不過三代, 直至最近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創始人最後一位孫子——大衛·洛克菲勒去世, 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已經延續了六代, 可見創業守富要看家風。 難得的是這位剛剛去世家族掌門人不但為家族守住了財富, 而且他本人也廣結善緣, 熱衷於斡旋和平政治外交和資助慈善事業, 算是為家族流芳後世, 光耀門楣做出了莫大的貢獻。

3.20日上午, 洛克菲勒家族中最小的孩子, 石油大亨老約翰·洛克菲勒的最後一個孫子, 美國最年長的億萬富翁, 銀行家、慈善家、外交家大衛·洛克菲勒,

在紐約州, 洛克菲勒莊園的家中安然離世。

即使是不經常閱讀財經雜誌的人, 對於洛克菲勒這一家族姓氏也絕不會陌生。

這是美國乃至全世界最有權勢和名望的家族之一。 家族創始人約翰·洛克菲勒在19世紀下半葉創辦的美孚石油公司, 在全盛期壟斷了全美90%的石油市場,

成為歷史上的第一位億萬富豪與全球首富。 最多的時候, 他的個人財產占到美國GDP的15%。

人們常說:“富不過三代。 ”這個家族的傳奇卻延續至今, 傳承了六代。 並且時至今日, 依舊富可敵國。

紀錄片《造就美國的人》講述了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發家史

洛克菲勒家族在1920年的家族畫像, 其中站立者為小洛克菲勒, 第二排左二被抱著的孩童是大衛·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左一)和兄弟請

漫步美帝街頭, 洛克菲勒家族的身影無處不在。 標準石油公司、大通銀行、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在“9.11”中倒塌的世貿大樓等, 都是洛克菲勒家族的財產。 中國最好的醫學院之一的北京協和醫學院也出自其名下。

與其說, 洛克菲勒家族的六代傳承史裡濃縮了美國一個半世紀以來的歷史演變。

倒不如說這個家族本身就是美國夢的締造者。

而剛剛離世的大衛·洛克菲勒, 可以稱得上是家族中的“反叛者”。

他沒有繼承洛克菲勒家族顯赫的石油事業, 而是成了一位成功的銀行家。

違背祖父的“洛克菲勒家族的人不出自傳”的遺訓, 他寫出了至今為止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洛克菲勒家族自傳——《洛克菲勒回憶錄》。

他一生去過103個國家,做過7次心臟移植手術。昨天大衛·洛克菲勒因心力衰竭在睡夢中離世,享年101歲。

1915年,大衛·洛克菲勒出生在紐約。

家在哈德遜上游的一個縣裡,但他出生時,家差不多有一座小鎮那麼大。房子的四周是花園、噴泉、跑馬場和各種各樣的藝術收藏品。

兒時,無論做什麼大衛·洛克菲勒身邊都有保姆或女僕。踩著四輪滾軸的溜冰鞋去上學,後面都有豪華轎車跟著保護他的安全。

即使如此,大衛·洛克菲勒從小就受著嚴苛的商業教育。

每月的零花錢固定且有限,被長輩要求必須記帳:每一筆錢財的去處,都要記得清清楚楚。要靠除草、做家務來換零花錢。

大衛·洛克菲勒的父親,攝于1929,紐約

1936年,他從哈佛大學畢業,又拿到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日本偷襲珍珠港時,他應徵入伍,擔任戰地情報官。1945年,大衛·洛克菲勒進入了大通銀行。

1955年,大通國民銀行與曼哈頓銀行合併為大通曼哈頓銀行。

新成立的曼哈頓銀行一躍成為全美最大銀行,大衛·洛克菲勒出任執行委員會副主席,主管銀行發展部。

賺錢的能力好像是附著在這個家族身上的基因,大衛進入曼哈頓銀行後,銀行資產一下子從二十億美元上升到三十四億美元。

能力出眾、晉升速度飛快,46歲那年他就當上了大通銀行董事長。在大通銀行做了三四十年。

任職大通銀行的洛克菲勒即將從巴黎飛紐約,1963

1940年,大衛·洛克菲勒和新娘瑪格麗特

銀行家的身份背後,他與全球各地領導人也有著不錯的私交。

1949年,年僅34歲的洛克菲勒成為外交關係理事會最年輕的董事會成員,1970年出任了董事會主席。

1984年5月,大衛·洛克菲勒與時任美國總統的雷根會面

從中國的鄧小平到南非的曼德拉:

曼德拉和大衛·洛克菲勒會面,攝於1998年,紐約洛克菲勒中心

從伊朗國王到美國國務卿基辛格,這些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政治名人,都能在大衛·洛克菲勒這裡牽上一條線。

他說:“這個國家可能沒有人像我一樣見過這麼多領導人。”

1973年深夜,周恩來總理還曾在深夜與他會面將近兩個小時

在周總理的會談中,因為沒有事先準備周總理突然提出的關於國際經濟和貨幣體系的問題,洛克菲勒的隨行人員都嚇壞了。可大衛·洛克菲勒卻十分淡定地說:“這可能需要花費不少時間。”。

事實上,洛克菲勒家族與中國的關係淵源很深。

當年,老洛克菲勒向中國傳教士賣出了第一桶油,並首次向他們捐贈了10美元。這讓他對中國產生了不一樣的感情。

早期在中國的活動,讓他浮現了創立全球性基金會的想法。在跨越了地理界限成立之後,。基金會先是資助了中華醫學基金會成立,還建立了全中國最好的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多年來,這個基金會在中國建立了60多所醫療機構,覆蓋了13個省份。在中國平民教育和鄉村重建運動的背後,是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大力支持。

大衛·洛克菲勒90歲生日時捐助給紐約現代藝術館1000萬美元

石油大王老約翰·洛克菲勒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賺錢能力是上帝賜給我們的一份禮物。”

家族財富屬於上帝,而他們只是這些財富的管家。

石油大亨老約翰·洛克菲勒創造了人類史上最多的財富

或許是感受到祖父依靠石油產業積累下的赫赫家業未必光彩,大衛·洛克菲勒從小就在石油生意與慈善事業之間徘徊不定。一邊是污染環境帶來的家財萬貫,一邊是千金散盡帶來的心理安慰。

他曾說:“做生意的時候感覺像在和自己的良心賽跑。”他也時常忍受著這樣的煎熬。

此後的大半生時間裡,他和他的家族都在想辦法把家族財富送出去。

2005年,大衛·洛克菲勒分別向大都會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洛克菲勒大學捐贈1億美元;2006年,他再次向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捐贈了2.25億美元;2008年,他向母校哈佛大學捐贈1億美元。

有人說:“大衛·洛克菲勒在商業、慈善界、政界的人脈可能是獨一無二的。”

洛克菲勒中心

無疑,財富讓他擁有一個幸福安詳的晚年,可長壽也讓他不得不一次次忍受至親相繼離去的痛苦與折磨。

妻子已經先走一步,兒子理查·洛克菲勒也在三年前的一次飛機事故中喪命,兄弟姐妹也在幾年前相繼離世。

膝下還有5個孩子,五十多個孫子孫女,組成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五代傳人。他們有的當上了家庭主婦,有的從政出任州長,還有的成了科研人員和環保主義者。

去年6月,洛克菲勒與兒媳Susan Rockefeller和孫女Ariana Rockefeller

從一家煉油廠,到標準石油公司,再到整個洛克菲勒集團。洛克菲勒家族的開創者凝聚了美國人乃至全世界都沒有見過的巨大個人財富,也成為了近代歷史以來最有錢的人。

有人甚至打趣用中國首富王健林和馬雲去和洛克菲勒加上摩根大通相比。

但我們從來不缺乏富有家族的故事,美國摩根財團、福特家族、日本豐田家族。但之所以世代顯赫,相比表面的權力與財富,更多的應是世代傳承的家族精神。

就像滋養樹木的泥土和雨水一樣,使其開枝散葉、生生不息。

約翰·洛克菲勒遺言所說:“我從小就被教導既要娛樂也要工作,我的人生就是一個悠長,愉快的假期;全力工作,盡情玩樂,我在旅途上放下了一切憂愁,而上帝每天都善待著我。”

大衛·洛克菲勒帶著這樣的精神離開了,可這個家族的傳奇還在延續……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DailyMail

他一生去過103個國家,做過7次心臟移植手術。昨天大衛·洛克菲勒因心力衰竭在睡夢中離世,享年101歲。

1915年,大衛·洛克菲勒出生在紐約。

家在哈德遜上游的一個縣裡,但他出生時,家差不多有一座小鎮那麼大。房子的四周是花園、噴泉、跑馬場和各種各樣的藝術收藏品。

兒時,無論做什麼大衛·洛克菲勒身邊都有保姆或女僕。踩著四輪滾軸的溜冰鞋去上學,後面都有豪華轎車跟著保護他的安全。

即使如此,大衛·洛克菲勒從小就受著嚴苛的商業教育。

每月的零花錢固定且有限,被長輩要求必須記帳:每一筆錢財的去處,都要記得清清楚楚。要靠除草、做家務來換零花錢。

大衛·洛克菲勒的父親,攝于1929,紐約

1936年,他從哈佛大學畢業,又拿到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日本偷襲珍珠港時,他應徵入伍,擔任戰地情報官。1945年,大衛·洛克菲勒進入了大通銀行。

1955年,大通國民銀行與曼哈頓銀行合併為大通曼哈頓銀行。

新成立的曼哈頓銀行一躍成為全美最大銀行,大衛·洛克菲勒出任執行委員會副主席,主管銀行發展部。

賺錢的能力好像是附著在這個家族身上的基因,大衛進入曼哈頓銀行後,銀行資產一下子從二十億美元上升到三十四億美元。

能力出眾、晉升速度飛快,46歲那年他就當上了大通銀行董事長。在大通銀行做了三四十年。

任職大通銀行的洛克菲勒即將從巴黎飛紐約,1963

1940年,大衛·洛克菲勒和新娘瑪格麗特

銀行家的身份背後,他與全球各地領導人也有著不錯的私交。

1949年,年僅34歲的洛克菲勒成為外交關係理事會最年輕的董事會成員,1970年出任了董事會主席。

1984年5月,大衛·洛克菲勒與時任美國總統的雷根會面

從中國的鄧小平到南非的曼德拉:

曼德拉和大衛·洛克菲勒會面,攝於1998年,紐約洛克菲勒中心

從伊朗國王到美國國務卿基辛格,這些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政治名人,都能在大衛·洛克菲勒這裡牽上一條線。

他說:“這個國家可能沒有人像我一樣見過這麼多領導人。”

1973年深夜,周恩來總理還曾在深夜與他會面將近兩個小時

在周總理的會談中,因為沒有事先準備周總理突然提出的關於國際經濟和貨幣體系的問題,洛克菲勒的隨行人員都嚇壞了。可大衛·洛克菲勒卻十分淡定地說:“這可能需要花費不少時間。”。

事實上,洛克菲勒家族與中國的關係淵源很深。

當年,老洛克菲勒向中國傳教士賣出了第一桶油,並首次向他們捐贈了10美元。這讓他對中國產生了不一樣的感情。

早期在中國的活動,讓他浮現了創立全球性基金會的想法。在跨越了地理界限成立之後,。基金會先是資助了中華醫學基金會成立,還建立了全中國最好的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多年來,這個基金會在中國建立了60多所醫療機構,覆蓋了13個省份。在中國平民教育和鄉村重建運動的背後,是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大力支持。

大衛·洛克菲勒90歲生日時捐助給紐約現代藝術館1000萬美元

石油大王老約翰·洛克菲勒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賺錢能力是上帝賜給我們的一份禮物。”

家族財富屬於上帝,而他們只是這些財富的管家。

石油大亨老約翰·洛克菲勒創造了人類史上最多的財富

或許是感受到祖父依靠石油產業積累下的赫赫家業未必光彩,大衛·洛克菲勒從小就在石油生意與慈善事業之間徘徊不定。一邊是污染環境帶來的家財萬貫,一邊是千金散盡帶來的心理安慰。

他曾說:“做生意的時候感覺像在和自己的良心賽跑。”他也時常忍受著這樣的煎熬。

此後的大半生時間裡,他和他的家族都在想辦法把家族財富送出去。

2005年,大衛·洛克菲勒分別向大都會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洛克菲勒大學捐贈1億美元;2006年,他再次向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捐贈了2.25億美元;2008年,他向母校哈佛大學捐贈1億美元。

有人說:“大衛·洛克菲勒在商業、慈善界、政界的人脈可能是獨一無二的。”

洛克菲勒中心

無疑,財富讓他擁有一個幸福安詳的晚年,可長壽也讓他不得不一次次忍受至親相繼離去的痛苦與折磨。

妻子已經先走一步,兒子理查·洛克菲勒也在三年前的一次飛機事故中喪命,兄弟姐妹也在幾年前相繼離世。

膝下還有5個孩子,五十多個孫子孫女,組成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五代傳人。他們有的當上了家庭主婦,有的從政出任州長,還有的成了科研人員和環保主義者。

去年6月,洛克菲勒與兒媳Susan Rockefeller和孫女Ariana Rockefeller

從一家煉油廠,到標準石油公司,再到整個洛克菲勒集團。洛克菲勒家族的開創者凝聚了美國人乃至全世界都沒有見過的巨大個人財富,也成為了近代歷史以來最有錢的人。

有人甚至打趣用中國首富王健林和馬雲去和洛克菲勒加上摩根大通相比。

但我們從來不缺乏富有家族的故事,美國摩根財團、福特家族、日本豐田家族。但之所以世代顯赫,相比表面的權力與財富,更多的應是世代傳承的家族精神。

就像滋養樹木的泥土和雨水一樣,使其開枝散葉、生生不息。

約翰·洛克菲勒遺言所說:“我從小就被教導既要娛樂也要工作,我的人生就是一個悠長,愉快的假期;全力工作,盡情玩樂,我在旅途上放下了一切憂愁,而上帝每天都善待著我。”

大衛·洛克菲勒帶著這樣的精神離開了,可這個家族的傳奇還在延續……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DailyMail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