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別山下油茶香

往日的荒山如今成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金山”。

盛夏時節, 河南省商城縣長園油茶示範基地, 漫山遍野的油茶樹生機盎然、長勢喜人。

近年來, 商城縣圍繞農村脫貧致富這一目標,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把油茶產業作為精准脫貧的有力抓手, 走出一條綠色生態的富民之路。

商城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處, 大別山北麓, 集老區、山區、邊區、庫區和貧困地區為一體, 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全縣油茶栽培歷史悠久, 為傳統油料樹種, 是河南省油茶主要產區之一。 2010年, 國家發改委、國家林業局共同將商城縣列入全國油茶產業發展重點縣。

2015年, 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於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 為商城縣油茶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商城把油茶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富民支柱產業, 作為南部山區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大事實事, 提出了“三五工程”戰略, 即在本縣中北部平原建成50萬畝優質糧油基地, 中南部山區建成50萬畝茶葉和50萬畝油茶基地。 同時, 出臺了鼓勵種植油茶、實施油茶低產林改造的扶持政策, 在用地、稅收、小額信貸、工商登記等方面提供便利。

一系列支持油茶發展的政策、措施陸續實施, 調動了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和廣大農民發展油茶的積極性, 推動全縣油茶產業蓬勃發展。

以農業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為主體, 是推進油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模式。 商城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 採取“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等方法, 啟動油茶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力, 支援有實力、懂技術、善經營的生產經營主體走“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 採取流轉山地、包銷茶籽、回收茶油、收益分紅等方式, 有效輻射帶動周邊農戶進行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 拉長油茶產業價值鏈, 提高產品附加值, 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同時, 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 充分發揮產業扶持脫貧的“造血”功能, 著力發展地域優勢突出的特色種植業, 建設一批生態好、效益高、品質優的油茶生產加工基地, 不斷擴大油茶生產規模,

支援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與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 增強貧困群眾就業增收能力, 助推精准扶貧、精准脫貧。

該縣選擇發展意願強、基礎條件好、地塊相對集中的南部山區鄉鎮作為項目具體實施地點, 縣財政、林業部門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吃住在專案現場, 統一整地標準、統一種苗規格、統一驗收把關, 做到每個環節有人抓、每個過程有人管。 自2010年以來, 全縣利用中央投資、整合資金和自籌資金, 累計投入2.3億元, 先後在14個鄉鎮新建油茶林基地4.3萬畝、低產林改造基地2.6萬畝, 有力推動了全縣油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油茶成為山區農民增收的一張亮麗名片。

截至2016年底, 全縣在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油茶、林木專業合作社達142家,

已建成油茶優質良種苗圃基地2處, 年培育油茶良種苗木300萬株以上;全縣油茶種植面積達25萬畝, 其中掛果面積20萬畝, 茶油(毛油)產量達320萬斤, 產值達1.5億元, 帶動項目區1.3萬余戶4萬多人受益, 每戶年均增收千元以上。

昔日一片片貧瘠的山地, 逐漸成為一座座“綠色銀行”, 形成一道道獨特風景。 一個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於一體的油茶產業, 成為脫貧致富的綠色支柱產業。

農戶在修剪護理油茶樹。

農戶在晾曬油茶籽。

留守婦女成了油茶園裡的種植高手。

商城縣長園野生茶油合作社的負責人在介紹新產品。

留守婦女成了油茶園裡的種植高手。

商城縣長園野生茶油合作社的負責人在介紹新產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