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浙江大學生走訪老兵:百轉千回破敵軍 九死一生心不悔

中國青年網義烏7月20日電(通訊員 薛鑫佳)7月12日上午, 浙江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員之家“義展新程”暑期社會實踐隊一行來到了陳望道故居所在地——分水塘村, 探訪紅色基地, 尋找黨員故事。

崇山疊翠, 碧水環繞, 一脈河流自此相分, 東入義烏, 西匯浦江, 故稱分水塘。 在這裡, 實踐隊員們見到了一位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老黨員——陳明奶。

陳明奶老人講述當年的經歷, 情難自抑。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高佳佳 攝

舍家萬里行, 當兵一生情

“我是陳明奶, 今年92歲了, 是一名共產黨員。 ”陳明奶老人坐在椅子上, 望著實踐隊一行人, 娓娓道來。

在抗戰年代, 陳明奶老人家曾被作為情報站, 情報工作主要集中在獲取警報性、保衛性以及軍政戰略情報, 有利於保證黨的政治軍事任務的執行和組織的鞏固。

他18歲入黨, 同年入伍, 但由於戰爭需要, 他所在的第八大隊不得不撤離義烏,

一路南上。 在途經金華的時候, 他所在軍隊的每個人都被分派到一個飯袋, 這些飯袋裡常常裝滿了沿途老百姓自願送來的蜜棗。

陳明奶老人談及此處, 感歎道:“當時的老百姓都很熱心, 很支持我們!”經諸暨、上虞、杭州灣, 軍隊一路翻山越嶺, 歷險沼澤;又經上海、江蘇, 一路千里徒步, 跋山涉水, 最後抵達陳毅將軍所駐紮的臨沂。

到解放區之後, 爺爺所在的軍隊——第三路八團三營第九連, 自此長期駐紮在山東。

陳明奶老人在和實踐隊員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高佳佳 攝

青山埋忠骨, 馬革裹屍還

陳明奶老人回憶說:“當時儘管日軍已基本投降, 但第二次國共合作卻瀕臨破滅。 ”當時汪精衛所在軍隊被共產黨圍困, 物資運輸途徑被切斷, 但由於其駐地外密密麻麻遍佈著帶電鐵絲網以及壕溝, 難以被攻克。 爺爺說最後是由士兵們將被褥浸水後攀爬鐵絲網, 才得以進入其內部。

在解放戰爭期間, 陳明奶老人所在的軍隊曾多次與國民黨軍隊正面對抗。

他激動地說並拿著手給隊員們比劃:“我們當時每個人身上都要背五斤大米, 一床被子, 4個手榴彈, 100發子彈和一隻七斤重的步槍啊!當時的條件真的特別艱難。 ”

而那時的國民黨軍隊完全美式化, 軍事武器先進, 軍事力量極其強大。 陳明奶老人所在的軍隊直面國民黨六師, 儘管各個士兵已竭盡全力, 仍然不敵國民黨軍隊, 犧牲不斷, 最終只剩下了陳明奶老人一人。

涅槃重生歸, 世事兩茫茫

陳明奶老人回憶起那段日子, 情難自抑, 哽咽地說:“我沿著鐵路一路往南走, 沒有糧食, 也沒有行囊。 ”一路上歷經了苦難, 但憑著一腔回歸故里的決心, 陳明奶老人終於登上了回家的火車。

離家多年, 世事變遷, 當陳明奶老人走在義烏的街道上的時候,

他已經分不清哪裡是回家的方向。 陳明奶老人對歸家的場面記憶尤其深刻。 “我歸家的那天天色還不晚, 我母親倚在家門口, 就那樣靜靜地看著我。 我走上前喚了一聲‘媽媽’, 但她沒認出我來, 只是詫異地望著我。 ”

“媽, 我是陳明奶, 是明奶啊!”母親從震驚、不敢置信到最終緊緊地抱著他, 哽咽得說不出一句話來。

談到相認, 爺爺眼眶紅熱, 兩行熱淚簌簌而下。 之後, 陳明奶老人又重新回到了軍隊當中, 參加了渡江戰役。

實踐隊員們和陳明奶老人的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高佳佳 攝

陳明奶老人的一生,披荊斬棘,九死一生。他曾經身中數彈命懸一線,也曾萬里歸家千辛萬苦。他1943年入伍,1954年退伍。十年莽莽征戰,十年崢嶸歲月,留給他的是滿身傷痕、7塊勳章以及永不磨滅的功績。“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抗戰老黨員這種面對困境永不屈服,為尋求進步艱苦奮鬥的精神令實踐隊員們感動。

“採訪老兵的實踐隊員在黨員故事分享會上講述這個故事時,甚至有同學感動地落淚。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要大力弘揚老黨員精神,在實踐中將其發揚光大。”隊長陳安娜感慨說。

實踐隊員們和陳明奶老人的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高佳佳 攝

陳明奶老人的一生,披荊斬棘,九死一生。他曾經身中數彈命懸一線,也曾萬里歸家千辛萬苦。他1943年入伍,1954年退伍。十年莽莽征戰,十年崢嶸歲月,留給他的是滿身傷痕、7塊勳章以及永不磨滅的功績。“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抗戰老黨員這種面對困境永不屈服,為尋求進步艱苦奮鬥的精神令實踐隊員們感動。

“採訪老兵的實踐隊員在黨員故事分享會上講述這個故事時,甚至有同學感動地落淚。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要大力弘揚老黨員精神,在實踐中將其發揚光大。”隊長陳安娜感慨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