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四川農業大學志願者走進青川 調研助力養殖業規模化發展

中國青年網廣元7月20日電(通訊員 肖列英 郭一帆)7月11日, 四川農業大學中國夢三農情之興農惠民實踐團隊深入廣元市青川縣大院回族鄉進行調研, 深入訪問村民, 調查個體養殖情況, 探究當地牛肉養殖規模化進展。

“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調查當地畜禽養殖狀況, 幫助解決一些養殖上問題, 宣傳一些現代化農業生產養殖技術。 ”團隊負責人張謹嘯介紹說。

受自然災害影響, 部分失地農民轉型發展畜禽養殖

據張謹嘯介紹, 青川縣大院回族鄉居民大部分是“5.12”地震之後, 在政府的規劃與支援下, 從高山上遷移下來的。

一些田地被用來重建住房與學校。

因此, 一些農民失去土地後, 積極轉型, 發展養殖業、手工業等其他產業, 有一些農民則外出打工, 亦工亦農, 城鄉兩栖。

“我們這裡基本上每家每戶都養牛羊, 但是都不多, 基本上沒有規模大的。 ”一位村民說到。

據瞭解, 在大院回族鄉, 90%以上的村民家中都有養殖畜禽, 但只有小部分養殖戶成規模化, 以此為主要經濟來源。

大院回族鄉其中的一個畜牧養殖地。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肖列英 攝

勞動力流失, 無法建成規模化養殖

實踐團隊在大院回族鄉訪問了近30戶居民, 超過70%農戶家中只剩下老人與小孩, 年輕勞動力大量流失。

志願者在當地馬米娜小朋友的帶領下, 來到她家中。 入眼的是一個兩邊建著兩層樓房, 近5米寬的巷子, 較其他農村來說, 用地面積相對少, 可利用空間少。

據馬米娜的爺爺說, 地震搬遷後, 沒有了田地, 孩子的父母就外出打工。

“地震災後重建, 在浙江省諸暨市的援建下, 在政府的合理規劃下, 鄉民從高山上遷居到鄉里,

而養殖地也規劃到了一起, 每戶人家都分到了養殖地。 養殖地集中一個區域, 距離農戶家中較遠, 而小孩和老人沒有足夠的體力經過長距離飼喂。 ”

“我每天都要提兩桶豬料過去, 現在身體不好, 走一下要休息半天, 慢慢地過去。 ”說完, 老人佝僂著腰, 一晃一晃地提著豬料往前走著。

傳統養殖觀念深, 交通受阻, 養殖收益低下

該地主要養殖者年齡比較大, 都有較豐富的養殖經驗, 反而一些現代一些先進科學的方法不願接受, 導致一些畜禽品質低下, 收益甚微。

“簡單, 就打針, 打一針就好了, 不行就再多打點。 ”當一位村民被問到豬感冒該如何應對時, 回答說。 在當地村民的傳統觀念中, 畜禽生病就注射青黴素等抗生素, 這是最好的辦法,

見效快, 又方便。

青川縣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 大院回族鄉山峰環繞, 道路崎嶇, 交通極為不變。 據瞭解, 此地還實行“趕集”, 只有在趕集時, 才可以買到一些生活必需品。 無專業技術人員常駐, 在畜禽養殖中得到的專業指導少。

同時, 養殖銷售沒有形成一條產業鏈、缺乏正確生產指導, 這些也成為了阻礙當地居民進行大型牲畜養殖的問題。

志願者正在與當地村民交流, 介紹現代農業養殖技術。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肖列英 攝

新時代農業轉型升級, 助力培養革新精神

“觀念上的轉變至關重要。 現在有不少人還是傳統思想, 認為養牛嘛, 很簡單, 其實不然。 ”團隊負責人張謹嘯說, “人才的培養也至關重要。 ”

在大院回族鄉民族小學的一間教室裡, 一句句驚歎聲此起彼伏, 引得行人駐足觀望。 志願者給當小學生開展了一堂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的宣講課。

利用多媒體, 通過生動的插圖, 展示了傳統養殖方式, 引起了這群山區孩子的共鳴;通過對比, 介紹了最前端的現代農業技術, 孩子們連連驚歎。

當地的小朋友正在認真聽講。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楊鈺楚 攝

“大家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們能把菜種到牆上,餓了的時候就扯下一個瓜吃……”課堂上,志願者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在歡快的氛圍裡帶孩子們瞭解現代農業。

志願者主要介紹了大棚種植、開放式豬欄、現代化的雞舍等,孩子們一邊聽課一邊驚歎,不住地比手畫腳。

“這個好厲害,可以養那麼多頭牛,我家只有那麼幾頭,好希望我家也可以這樣養,這樣就有錢了,可以買我想要的玩具了!”

助力養殖業規模化發展,政府需大力扶持

志願者走訪調研後發現,缺乏養殖補助、沒有專案帶頭人是當地養殖業規模化發展受限最主要原因。為此,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

推行符合當地農業轉型趨勢的合理政策,提供小額、中額經濟資助,鼓勵科技養殖,利用“三下鄉”優勢,實現養殖方向的科技下鄉;組織科研考察團隊對當地養殖戶的養殖情況進行定期抽檢,對實際養殖情況提出客觀意見和專業化指導,引導養殖戶適時擴大養殖規模,避免養殖戶走彎路,走錯路,繞遠路。

當地政府還應鼓勵養殖戶進行生產轉型,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品牌產品,打開自己的市場;鼓勵使用電商平臺,靈活利用當地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範網站的優勢,發展電商,真正做到電子商務的科技下鄉;鼓勵中大型企業走進大山,建立起完善的產業鏈,系統地將養殖戶的產品推向市場,實現企業和養殖戶之間的雙贏。

“能夠讓當地的養殖業實現真正的規模化、現代化轉型是我們本次調研想要達到的最終目標。”團隊負責人張謹嘯說。

孩子們連連驚歎。

當地的小朋友正在認真聽講。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楊鈺楚 攝

“大家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們能把菜種到牆上,餓了的時候就扯下一個瓜吃……”課堂上,志願者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在歡快的氛圍裡帶孩子們瞭解現代農業。

志願者主要介紹了大棚種植、開放式豬欄、現代化的雞舍等,孩子們一邊聽課一邊驚歎,不住地比手畫腳。

“這個好厲害,可以養那麼多頭牛,我家只有那麼幾頭,好希望我家也可以這樣養,這樣就有錢了,可以買我想要的玩具了!”

助力養殖業規模化發展,政府需大力扶持

志願者走訪調研後發現,缺乏養殖補助、沒有專案帶頭人是當地養殖業規模化發展受限最主要原因。為此,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

推行符合當地農業轉型趨勢的合理政策,提供小額、中額經濟資助,鼓勵科技養殖,利用“三下鄉”優勢,實現養殖方向的科技下鄉;組織科研考察團隊對當地養殖戶的養殖情況進行定期抽檢,對實際養殖情況提出客觀意見和專業化指導,引導養殖戶適時擴大養殖規模,避免養殖戶走彎路,走錯路,繞遠路。

當地政府還應鼓勵養殖戶進行生產轉型,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品牌產品,打開自己的市場;鼓勵使用電商平臺,靈活利用當地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範網站的優勢,發展電商,真正做到電子商務的科技下鄉;鼓勵中大型企業走進大山,建立起完善的產業鏈,系統地將養殖戶的產品推向市場,實現企業和養殖戶之間的雙贏。

“能夠讓當地的養殖業實現真正的規模化、現代化轉型是我們本次調研想要達到的最終目標。”團隊負責人張謹嘯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