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永遠的經典——老毛子的經典武器4

“中國人叫它水連珠”——納甘步槍在華小傳

M1891 型莫辛納甘步槍是世界最著名和使用最廣泛使用時間最長的步槍之一, 主要由俄國陸軍大尉莫辛設計, 比利時人納甘(此人還設計了6發左輪手槍, 也是俄國的制式裝備, 直到1930年托卡列夫設計的TT-30裝備蘇軍前, 俄軍蘇軍大量採用)設計了槍機, 1891年成為俄國的制式步槍。 中國人一般稱呼其為水連珠, 這種步槍中國的時間很早, 最早可以延伸到1900年的義和團時期, 當時俄國派出20萬大軍佔領了中國東北, 中國國內外志士紛紛抗俄, 在日本的留學生也組織了抗俄義勇軍, 東北的響馬土匪有的投靠日本人, 來抵抗俄國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當時只有日本人能依靠), 比如說張作霖雨帥就是那時候投靠的日軍,

充當偵察俄軍的間諜。 然後1904年在中國東北爆發的日俄戰爭, 是中國人大範圍接觸這種步槍的開始。 這場戰爭的規模很大, 俄軍出動了近百萬人, 不管是旅順口, 沙河還是規模最大的奉天會戰, 都有大量的槍支遺失在戰場上, 中國人撿到的水連珠不能少了。 然後到了1917年到1924年, 俄國發生革命, 大量的白俄跑到中國, 數量極大, 張宗昌都組建了1萬多人的白俄騎兵軍, 這些人帶來了兩件重要武器, 一個是毛瑟手槍(之前中國很少用這種手槍)也就是盒子炮, 一個就是水連珠馬步槍。 這些白俄少數在中國留下來, 大多數都轉往歐美, 而且美國居多。 從俄國跑出來人(不一定是先跑到中國來的, 包括大量跑到其他國家的)很多都是貴族跟精英知識份子,
其中不乏以後的諾貝爾獎得主和世界直升機之父西科斯基等, 這是俄國人才的一次很重要的流失。 1924 年廣東的孫中山跟蘇俄代表越飛簽訂了《孫越協定》, 蘇俄支持廣東政府, 隨即海運來大量槍支彈藥, 包括黃埔軍校的全部武器都是蘇聯運來的, 水連珠步槍當然也是大宗。 同時, 在中國北方, 退出北京的馮玉祥到蘇聯考察, 史達林決定也大力援助馮的國民軍, 隨後蘇聯軍火(可以裝備10萬人)從蒙古運到五原, 經過蘇械裝備的馮國民軍重新在五原誓師, 參加北伐, 這些蘇械中, 水連珠也是不少。 以後的水連珠大批進入是抗戰前期, 1939年根據中蘇軍火訂貨, 中國訂購了5萬支步槍,
國民黨軍連同其他定購的蘇聯裝備, 裝備了20個蘇械師, 其中就有第74軍。 所以說抗戰前中, 中國各種原因存留的水連珠, 數量不少, 範圍也很廣, 從東北到西南中南, 華北, 西北, 幾乎哪個地方都有, 新疆的盛世才更是全部蘇聯裝備, 青甯的馬家軍跟盛世才激戰多次, 繳獲的水連珠也不能少了。 1943年暴動的新疆三區武裝更是蘇聯支援的, 也是全部蘇聯武器裝備。 以前看小說《烈火金剛》, 裡面就有民兵使用水連珠的, 那還是抗戰時期的冀中。 國民黨的兵工廠一直都生產俄式7.62x54R子彈, 以便供應數量龐大的俄式馬步槍和機槍的需要。 不過這個時候, 中國國內的水連珠恐怕都是1930年以前的型號, 也就是六棱機匣的。 即便是俄國的水連珠在1917年以前, 由於俄國的產能太低,還委託法國美國等國家生產,這些國家的產品品質遠遠高於俄國本土生產的,一戰期間美國也大量仿製1891型莫甘納辛步槍。1930年蘇聯的托卡列夫革新了水連珠,最大的特點就是槍管短了(從803毫米縮短到729毫米),採用了簡化工藝的圓形機匣等。如果抗戰中購買的5萬支步槍是新貨,那麼很可能是1930型,另外還研製了1930型狙擊步槍,採用美國獵槍式光學瞄準鏡,在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中大量使用,芬蘭軍和德軍也大量採用這種著名的狙擊步槍。蘇聯1938年又改革了水連珠的卡賓型,也就是1938型卡賓槍,這種槍槍管跟M1910型卡賓槍一樣長(508毫米,不能安裝刺刀),樣子胖胖的,十分可愛,這個槍在國內不常見。蘇聯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裝備步槍失誤,不管是把西蒙諾夫還是托卡列夫半自動步槍列裝,都是重大失誤,所以戰時生產最多的還是1930型步槍, 1938型卡賓槍,和最終產品-1944型騎槍(槍管長518毫米,可安裝刺刀),這些戰時生產的步騎槍,高達1000多萬支,連同戰前生產的舊槍 1000多萬支,構成了蘇聯步兵的主要武器(雖然蘇聯大量採用衝鋒槍,但是裝備生產步槍的數量是衝鋒槍的4-5倍,步兵還是以步槍騎槍為主)。蘇聯1945年8月對日本宣戰,150多萬蘇軍進入中國東北,雖然蘇軍完勝,但是戰場遺失輕武器也不能少了,中國民眾撿獲大量的蘇聯武器,除了步槍騎槍,還有轉盤衝鋒槍。東北共軍剿匪的時候,繳獲了不少蘇聯的轉盤衝鋒槍,而不是電視劇上小分隊使用的美國M3衝鋒槍,總不能說土匪為蘇聯支持吧。實際上南滿的國民黨軍根本沒有給北滿的收編土匪運送過武器彈藥,只有空頭的委任狀,所以電視劇上的我軍和土匪的美國武器服裝甚至吉普都是中國大陸癟三導演想當然的產物(詳見拙著-談談電視劇-林海雪原的劇情和劇中的武器道具)。大約1947年,由於美械日械和國械的大量使用,國民黨兵工廠終於將俄式30子彈停產了。接下來,迎來了水連珠在中國最廣泛的使用-韓戰。1949年中共建政後,解放軍僅僅槍械裝備的種類就幾十種,制式化非常迫切。但是當時由於兵工政策失誤,本來合併了國共雙方主要兵工力量的新中國兵工事業應當是近百年來最強大完善的。但是兵工廠卻大量縮減合併,10萬人的兵工隊伍,居然有9萬人將近一年半到兩年,處於停產發生活費(小米)狀態,從1949年到1951年中,中國的兵工事業衰退到自1860年以來的最低點,當時掌管軍委和軍工的周恩來和聶榮臻應該負很大的責任,明明是以計劃經濟標榜,卻偏偏毫無計劃性,這一點官方公開的資料文章回憶錄等,都諱莫如深。朝鮮戰爭爆發後,發現參戰的部隊的武器五花八門,每個軍光步槍就將近10種,機槍種類也差不多,於是在部隊入朝的前後,緊急跟蘇聯簽訂了購買36個步兵師輕武器的協定(8000萬盧布),這筆合同是急用,所以是全價現匯支付。這些輕武器主要是四種,為步騎槍,衝鋒槍,機槍(輕重機槍),高射機槍,總數20多萬支,連同隨後的進口,到1953年韓戰結束,共進口蘇聯槍械50多萬支。這些蘇聯的槍械總體性能並不如美國輕武器和國產的捷克式等,但是彈藥有保障,所以制式化實際上是標準化,先進性並不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這批進口的蘇聯槍械中步槍為1930型,這一點在後來中蘇翻臉後,中國還多次提及,蘇聯用戰場回收的落後舊槍械來賣給中國。不過我的分析,很難說是蘇聯政府所為,更大的可能是蘇聯遠東駐軍給掉了包,因為不管是步槍,還有324挺 1910年的梅可馨機槍呢,還有中國定購的米格-15,結果成了米格-9,購買的新的IS-2重型坦克,給遠東蘇軍更換成舊貨,T-34/85成了T- 34/76,等等,我把這些歸為俄國人貪小便宜的民族性問題。從1951年初,蘇聯輕武器到貨,到年中,共成建制換裝了35個師(主要是第二,第三番參戰部隊,另外兩個軍部分換裝),由於進口的數量少,除了步槍重機槍高射機槍屬於完全編制外,輕機槍只是編制了三分之二,還是大量使用7.92毫米捷克式輕機槍,一直到停戰都是這樣。除了進口蘇聯輕武器,這時候,國內兵工廠才緩過神來,除了生產捷克式輕機槍,梅可馨重機槍,7.92步槍外,1950年開始仿製蘇聯槍械,首先仿製的是工藝簡單的衝鋒槍和手槍,這些衝鋒槍和手槍大量仿製用於裝備志願軍。由於蘇聯進口的步槍價格較高,國內也從蘇聯買來模具和技術資料仿製,蘇聯這個時候將使用60多年的莫辛納甘步槍騎槍從陸軍步兵部隊中撤裝,逐步更換為戰後使用 7.62x39彈的AK系列步槍機槍,所以就將以前的莫辛納甘的模具和技術資料賣給了中國,實際上1953型(也就是蘇聯1944型莫辛納甘馬槍仿製型)是1954年才開始裝備我軍,不過價格只有進口蘇聯的一半。朝鮮戰爭期間除了第一次購買的36個師的輕武器外,還陸續進口了一些蘇聯輕武器,比如1944型馬槍(這個進口數量比1930型步槍要大的多,因為中國也將這種槍作為第一種制式步槍了)。前線陣地戰,使用步槍不很多,這個從前線彈藥消耗變化上就能看得出,前線主要使用機槍和衝鋒槍為多,而且前線步兵班的配備衝鋒槍數量有時候比步槍還多一點,平均接近一半對一半。蘇聯提供了 1930型狙擊步槍,中國和朝鮮用於陣地戰狙擊作戰,這種槍不愧是狙擊步槍中的經典之作,歷經40多年戰爭洗禮,韓戰後用於越戰,即使是蘇軍1963裝備了新的半自動德拉古諾夫式狙擊步槍,也沒有將莫辛納甘1930型撤裝,而是跟1944型馬槍一起作為制式裝備用到了70年代,東歐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從1950年到1955年,中國進口蘇聯槍械89萬多支,自己仿製了幾百萬支,所以戰後的1954年,按照國防軍步兵師編制的新陸軍徹底淘汰了各種舊雜槍械,全部蘇械化,實際上是1944年標準的蘇械化。僅僅一年後中國跟蘇聯簽訂進口第二代輕武器技術的合同,也就是中國的1956式系列槍械,第一個 1956式武器改裝師1957年換裝,60年代初期廣州軍委裝備編制會議後,從1962年開始中國陸軍師全面更換1956式裝備,一直到1979年中越邊境戰爭,部隊仍然還是56式裝備,80年代中期才更換81式輕武器和67式重機槍、77式高射機槍等。60年代陸軍更換下來的蘇械(大部分都是國產仿製的)開始裝備民兵,到1971年民兵裝備的舊制式槍械達到將近370萬支,成為當時民兵主要的武器來源,從1971年後,民兵開始裝備56式槍械,到1981年56式槍械成為民兵的主要武器,以水連珠轉盤機槍衝鋒槍為主的舊制式槍械開始大規模回收銷毀和出口歐美,從此水連珠除了在博物館能看到外,在中國其他地方很少看到了。我以前的一個同事,曾經60年代在威海的守備部隊服役,他回憶,當時還是蘇聯步槍為步兵裝備,可能是守備部隊換裝比較晚的緣故吧。

由於俄國的產能太低,還委託法國美國等國家生產,這些國家的產品品質遠遠高於俄國本土生產的,一戰期間美國也大量仿製1891型莫甘納辛步槍。1930年蘇聯的托卡列夫革新了水連珠,最大的特點就是槍管短了(從803毫米縮短到729毫米),採用了簡化工藝的圓形機匣等。如果抗戰中購買的5萬支步槍是新貨,那麼很可能是1930型,另外還研製了1930型狙擊步槍,採用美國獵槍式光學瞄準鏡,在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中大量使用,芬蘭軍和德軍也大量採用這種著名的狙擊步槍。蘇聯1938年又改革了水連珠的卡賓型,也就是1938型卡賓槍,這種槍槍管跟M1910型卡賓槍一樣長(508毫米,不能安裝刺刀),樣子胖胖的,十分可愛,這個槍在國內不常見。蘇聯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裝備步槍失誤,不管是把西蒙諾夫還是托卡列夫半自動步槍列裝,都是重大失誤,所以戰時生產最多的還是1930型步槍, 1938型卡賓槍,和最終產品-1944型騎槍(槍管長518毫米,可安裝刺刀),這些戰時生產的步騎槍,高達1000多萬支,連同戰前生產的舊槍 1000多萬支,構成了蘇聯步兵的主要武器(雖然蘇聯大量採用衝鋒槍,但是裝備生產步槍的數量是衝鋒槍的4-5倍,步兵還是以步槍騎槍為主)。蘇聯1945年8月對日本宣戰,150多萬蘇軍進入中國東北,雖然蘇軍完勝,但是戰場遺失輕武器也不能少了,中國民眾撿獲大量的蘇聯武器,除了步槍騎槍,還有轉盤衝鋒槍。東北共軍剿匪的時候,繳獲了不少蘇聯的轉盤衝鋒槍,而不是電視劇上小分隊使用的美國M3衝鋒槍,總不能說土匪為蘇聯支持吧。實際上南滿的國民黨軍根本沒有給北滿的收編土匪運送過武器彈藥,只有空頭的委任狀,所以電視劇上的我軍和土匪的美國武器服裝甚至吉普都是中國大陸癟三導演想當然的產物(詳見拙著-談談電視劇-林海雪原的劇情和劇中的武器道具)。大約1947年,由於美械日械和國械的大量使用,國民黨兵工廠終於將俄式30子彈停產了。接下來,迎來了水連珠在中國最廣泛的使用-韓戰。1949年中共建政後,解放軍僅僅槍械裝備的種類就幾十種,制式化非常迫切。但是當時由於兵工政策失誤,本來合併了國共雙方主要兵工力量的新中國兵工事業應當是近百年來最強大完善的。但是兵工廠卻大量縮減合併,10萬人的兵工隊伍,居然有9萬人將近一年半到兩年,處於停產發生活費(小米)狀態,從1949年到1951年中,中國的兵工事業衰退到自1860年以來的最低點,當時掌管軍委和軍工的周恩來和聶榮臻應該負很大的責任,明明是以計劃經濟標榜,卻偏偏毫無計劃性,這一點官方公開的資料文章回憶錄等,都諱莫如深。朝鮮戰爭爆發後,發現參戰的部隊的武器五花八門,每個軍光步槍就將近10種,機槍種類也差不多,於是在部隊入朝的前後,緊急跟蘇聯簽訂了購買36個步兵師輕武器的協定(8000萬盧布),這筆合同是急用,所以是全價現匯支付。這些輕武器主要是四種,為步騎槍,衝鋒槍,機槍(輕重機槍),高射機槍,總數20多萬支,連同隨後的進口,到1953年韓戰結束,共進口蘇聯槍械50多萬支。這些蘇聯的槍械總體性能並不如美國輕武器和國產的捷克式等,但是彈藥有保障,所以制式化實際上是標準化,先進性並不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這批進口的蘇聯槍械中步槍為1930型,這一點在後來中蘇翻臉後,中國還多次提及,蘇聯用戰場回收的落後舊槍械來賣給中國。不過我的分析,很難說是蘇聯政府所為,更大的可能是蘇聯遠東駐軍給掉了包,因為不管是步槍,還有324挺 1910年的梅可馨機槍呢,還有中國定購的米格-15,結果成了米格-9,購買的新的IS-2重型坦克,給遠東蘇軍更換成舊貨,T-34/85成了T- 34/76,等等,我把這些歸為俄國人貪小便宜的民族性問題。從1951年初,蘇聯輕武器到貨,到年中,共成建制換裝了35個師(主要是第二,第三番參戰部隊,另外兩個軍部分換裝),由於進口的數量少,除了步槍重機槍高射機槍屬於完全編制外,輕機槍只是編制了三分之二,還是大量使用7.92毫米捷克式輕機槍,一直到停戰都是這樣。除了進口蘇聯輕武器,這時候,國內兵工廠才緩過神來,除了生產捷克式輕機槍,梅可馨重機槍,7.92步槍外,1950年開始仿製蘇聯槍械,首先仿製的是工藝簡單的衝鋒槍和手槍,這些衝鋒槍和手槍大量仿製用於裝備志願軍。由於蘇聯進口的步槍價格較高,國內也從蘇聯買來模具和技術資料仿製,蘇聯這個時候將使用60多年的莫辛納甘步槍騎槍從陸軍步兵部隊中撤裝,逐步更換為戰後使用 7.62x39彈的AK系列步槍機槍,所以就將以前的莫辛納甘的模具和技術資料賣給了中國,實際上1953型(也就是蘇聯1944型莫辛納甘馬槍仿製型)是1954年才開始裝備我軍,不過價格只有進口蘇聯的一半。朝鮮戰爭期間除了第一次購買的36個師的輕武器外,還陸續進口了一些蘇聯輕武器,比如1944型馬槍(這個進口數量比1930型步槍要大的多,因為中國也將這種槍作為第一種制式步槍了)。前線陣地戰,使用步槍不很多,這個從前線彈藥消耗變化上就能看得出,前線主要使用機槍和衝鋒槍為多,而且前線步兵班的配備衝鋒槍數量有時候比步槍還多一點,平均接近一半對一半。蘇聯提供了 1930型狙擊步槍,中國和朝鮮用於陣地戰狙擊作戰,這種槍不愧是狙擊步槍中的經典之作,歷經40多年戰爭洗禮,韓戰後用於越戰,即使是蘇軍1963裝備了新的半自動德拉古諾夫式狙擊步槍,也沒有將莫辛納甘1930型撤裝,而是跟1944型馬槍一起作為制式裝備用到了70年代,東歐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從1950年到1955年,中國進口蘇聯槍械89萬多支,自己仿製了幾百萬支,所以戰後的1954年,按照國防軍步兵師編制的新陸軍徹底淘汰了各種舊雜槍械,全部蘇械化,實際上是1944年標準的蘇械化。僅僅一年後中國跟蘇聯簽訂進口第二代輕武器技術的合同,也就是中國的1956式系列槍械,第一個 1956式武器改裝師1957年換裝,60年代初期廣州軍委裝備編制會議後,從1962年開始中國陸軍師全面更換1956式裝備,一直到1979年中越邊境戰爭,部隊仍然還是56式裝備,80年代中期才更換81式輕武器和67式重機槍、77式高射機槍等。60年代陸軍更換下來的蘇械(大部分都是國產仿製的)開始裝備民兵,到1971年民兵裝備的舊制式槍械達到將近370萬支,成為當時民兵主要的武器來源,從1971年後,民兵開始裝備56式槍械,到1981年56式槍械成為民兵的主要武器,以水連珠轉盤機槍衝鋒槍為主的舊制式槍械開始大規模回收銷毀和出口歐美,從此水連珠除了在博物館能看到外,在中國其他地方很少看到了。我以前的一個同事,曾經60年代在威海的守備部隊服役,他回憶,當時還是蘇聯步槍為步兵裝備,可能是守備部隊換裝比較晚的緣故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