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歌劇《魔笛》:默劇式表演 演員臉塗成白色

中新網北京7月20日電(上官雲)一支跨越三個世紀的“魔笛”, 一段尋找真愛的奇幻旅程……近日, 記者瞭解到, 德國柏林喜歌劇院攜手英國1927劇團共同製作的莫札特歌劇《魔笛》, 將在7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奏響。 19日, 媒體跟隨劇組走進後臺, 深度探訪了《魔笛》幕後的奧秘, 並搶先觀看了《魔笛》劇組的聯排。

7月19日, 德國柏林喜歌劇院和英國1927劇團共同製作的歌劇《魔笛》新聞發佈會在天橋藝術中心多功能劇場舉行。 導演托比亞斯(Tobias Ribitzk)和帕帕基諾的扮演者湯姆·埃瑞克·李(TOM ERIK LIE)應邀出席了此次新聞發佈會。

《魔笛》現場照。 孫楠 攝

作為莫札特最具有代表性的德語歌劇之一, 《魔笛》在今天也是世界各地歌劇院的常演劇碼。 與眾多經典版本相比, 柏林喜歌劇院玩出了“新花樣”。 該劇導演托比亞斯(Tobias Ribitzk)坦言, 最初團隊在製作這部歌劇時是有不少壓力的, 如何跳出思維慣性演繹這部經典歌劇,

更形象地詮釋這個童話故事, 並且製作出一部老少鹹宜的歌劇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歌劇《魔笛》現場照片。 孫楠 攝

於是在兩年多的潛心鑽研下, 這部以新媒體技術為載體, 以動畫形式呈現的《魔笛》將原作中“荒誕、矛盾, 幻想、魔法和超現實主義”的故事元素和音樂精神傳遞下來。

活動當天, 劇組工作人員帶領大家參觀了《魔笛》的後臺:一塊巨大的白板橫在舞臺中間再無其他裝飾, 白板後面是幾個參差的樓梯, 演員的化妝不為變美只是將整張臉塗成白色……但當場燈拉下, 現場樂隊伴奏響起, 投影儀的燈光打向白板時, 見舞臺上一切變的多姿多彩起來, 魔笛在空中漂浮, 花兒在身邊緩緩綻放, 粉色小象在天上飛翔, 將觀眾帶入奇妙意境中。

除了豐富多彩的視覺風格, 這版《魔笛》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 就是採用了20年代默片的表現手法, 原本在德語歌劇中的對白, 在這裡通過演員的眼神、肢體動作展現出來, 這種默劇式的表演就像是藝術創作中留白的手法,

給予觀眾以無盡地體味空間。 (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