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兩學一做」習近平:以改革擔當回答“時代之問”

炎炎夏日, 人們心中激蕩著改革的熱潮。 隨著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在央視播出, “改革”再次成為社會熱點話題。

回首全面深化改革大幕開啟以來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 一個個生動的改革故事鋪陳展開。 在這堂“改革公開課”中, 社會各界凝聚著改革共識, 也在深化對改革的思考。

發展出題目, 改革做文章。 歷經30多年改革開放風雨歷程, 中國徹底擺脫被開除球籍的危險, 創造了震撼世界的發展奇跡。 正如鄧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的, “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 在當代中國的問題清單上,

有粗放型發展方式的積弊, 有區域、城鄉發展的鴻溝, 有資源環境面臨的重壓, 有幾千萬人擺脫貧困的渴望, 有公平正義的呼喚, 有世界大變局中的風險挑戰……

發展起來以後的中國, 該如何走向未來?中國怎麼辦?這一“時代之問”發人深省。

2012年12月,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深圳, 進行他履新後的第一次國內考察。 在這裡, 他向世界宣示,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要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以深化改革破解“時代之問”, 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回答。

全面深化改革三年多來, 新一輪改革大潮澎湃起勢, 突破了一些過去認為不可能突破的關口, 解決了許多曾經認為解決不了的難題, 其覆蓋之廣、力度之大、影響之深,

都是過去難以想像的。 在世界範圍內, 中國改革勢頭之強勁、成效之顯著, 也贏得了國際社會紛紛點贊。

《將改革進行到底》正是一幅全面總結和展示改革成就的時空長卷。 從中, 人們感受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化改革的決心與勇氣、智慧和力量、責任與擔當。 這是讀懂當今中國改革的“核心密碼”。

大時代需要大格局, 大事業需要大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敢於擔當。 在深化改革上, 這種擔當更是一以貫之、堅定不移,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面對新一輪改革啃硬骨頭多、打攻堅戰多、動乳酪多的特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

面對頭緒繁多的改革系統工程, 他親自出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 加強頂層設計, 自上而下大力推動改革;

面對各種突出問題和矛盾, 他要求勇於“刀刃向內、敢於自我革命”;

面對人民群眾對改革的新期待, 他以增強人民獲得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為改革價值導向, 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13億人……

何以解憂?唯有改革;何以成事?唯有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頭3年是夯基壘台、立柱架梁的3年。 構築改革大廈, 擔當精神無疑是最重要的精神基座、最有力的精神支柱。

從深圳蓮花山, 到武漢新港, 從人民大會堂, 到企業社區……通過專題片, 人們看到了大量習近平總書記思考改革、部署改革、親力親為推動改革的動人畫面,

感受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給中國帶來的深刻變化。 一個改革者怎樣擔當起時代責任, 破解好時代課題, 有了示範, 更有了答案。

改革推進到今天, 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 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

現實中, 有的幹部畏首畏尾、患得患失, 不敢擔當;有的推諉扯皮、抓而不實, 不願擔當;有的能力不足、本領缺失, 不會擔當。 這些問題的存在和蔓延, 勢必貽誤改革時機、遲滯改革進程、危害改革事業。 大事難事看擔當, 改革潮頭見擔當。

今天, 面對改革路上的眾多“婁山關”“臘子口”, 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煥發擔當精神去攻堅克難、闖關奪隘。

⚑唯有擔當, 才能激發壯士斷腕的勇氣, 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

敢於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

⚑唯有擔當, 才能鼓起“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的勁頭, 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

⚑唯有擔當, 才能樹立“不謀全域者, 不足謀一域”的大局意識, 服從改革大局, 為改革事業甘於奉獻、恪盡職責;

⚑唯有擔當, 才能保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 不折不扣抓好改革落實。

難關是奮進者的考題, 改革是實幹者的舞臺。 廣大幹部爭當改革促進派、實幹家, 把改革擔子挑在肩上, 把改革任務抓在手中, 改革必將向縱深推進, 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鄧小平同志曾語重心長地囑託:“我們肩膀上的擔子重, 責任大啊!”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今天, 眺望改革開放近40年的歷史新座標, 我們更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肩負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重任,創造中國改革發展的新奇跡。這是時代的呼喚,也是人民的心聲!

肩負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重任,創造中國改革發展的新奇跡。這是時代的呼喚,也是人民的心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