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學習時間|各民族守望相助 共同繁榮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係, 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係, 各民族的關係, 是一個大家庭裡不同成員的關係。 ” “各民族多元一體, 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重要財富, 也是我們國家的重要優勢”“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尊重差異、包容多樣, 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習近平總書記這些重要論述既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的創造性運用, 也是對多民族大一統這一重要政治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我們要牢記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一基本國情,

堅持把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作為各民族最高利益, 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來, 同心同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珍視多民族大一統的傳統, 維護一統、增進共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多民族的大一統, 各民族多元一體, 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重要財富, 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重要優勢。 ”中國之所以能夠成為包括眾多民族和人口的龐大文明體, 除地理環境外, 與多民族大一統的政治傳統有著密切的聯繫。 自秦朝起的歷代王朝, 統治者都努力維護一統、增進共性。 秦始皇一統六國後, “一法度衡石丈尺。 車同軌。 書同文字”, 在全境推行郡縣制,

進行直接管理。 漢朝建立後, 更是認為大一統為“天地之常經, 古今之通義”。 隨著版圖的不斷擴展, 中原王朝雖然多對少數民族地區採取了因俗而治的措施, 但都堅決打擊分裂, 在少數民族中推廣相容性較強的儒學, 以圖增強共性。 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也往往為了增進少數民族與漢族的共性, 重視學習中原文化, 西夏仁宗封孔子為“文宣帝”, 元武宗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 這是歷史上孔子的兩個最高封號。

幾千年來, 中華民族始終追求團結統一。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 列強侵入中國, 並利用民族問題製造邊疆危機、分裂中國。 社會主義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長期的分裂和混亂局面, 促成了空前的統一,

也讓各族人民深刻認識到, 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 才有前途, 才有希望。 事實證明, 沒有各民族團結奮鬥, 就沒有國家發展、穩定、安全;沒有國家發展、穩定、安全, 也就沒有各民族繁榮發展, 我們要旗幟鮮明地維護一統、增進共性。

牢記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正確把握“一”與“多”的辯證關係

在維護一統、增進共性的同時, 中國的歷代王朝很早就對統治區域下的各個群體採用了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態度。 孔子就明確提出對於遠人, “修文德以來之, 既來之, 則安之”。 成書于戰國時期的《禮記》也在《王制》篇中稱:“民生其間者異俗:剛柔輕重遲速異齊,

五味異和, 器械異制, 衣服異宜。 修其教不易其俗, 齊其政不易其宜。 ”在政策方面, 多個王朝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施了不同於內地的羈縻制度, 元明清時期的土司制度就是其典型代表。 這種思想與制度的重要基礎是多民族的國情。 正如《王制》一文中所說的那樣:“中國戎夷, 五方之民, 皆有其性也, 不可推移。 ”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 中國的民族分佈呈現出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

每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多與其所處地區的生態環境有相當的關係, 正視、尊重統一的多民族的基本國情, 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大的氣魄和胸懷, 辯證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為實現各民族真正平等和緊密團結創造了根本前提。

特別是改革開放後, 各民族的聯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 我國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正確把握“一”與“多”的辯證關係, 處理好共同性與差異性的關係, 尊重差異、包容多樣, 通過擴大交往交流交融, 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 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我們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區制度、加強中華民族團結, 加快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讓社會主義中國成為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大家庭。

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促進了共同繁榮發展

社會主義中國成立之後, 各民族在發展實踐中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大局, 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在党的堅強領導和有力支持下,內蒙古自治區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縮小差距、增進共性,各項社會事業迅速發展,實現了多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完善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得到充分尊重,建立了完整的少數民族教育體系。如今,全區有少數民族幹部占幹部總數的33%左右,其中省部級、地廳級、縣處級少數民族幹 部 分 別 占 同 級 幹 部 的 41.67% 、33.72%和 30%,均大幅高於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在增進共性方面,內蒙古自治區也有突出的表現。具體而言,內蒙古自治區對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給以特別的重視。烏蘭夫提出:“我們提倡漢族向蒙古族學習,蒙古族向漢族學習,各民族在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等方面都要互相學習,互相尊重。”長期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還提倡各民族互幫互助、農牧業互補,既發展了農牧業,又促進了各民族關係。

各民族間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促進了共同發展繁榮。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時,經濟極其落後,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僅有5.37億元,工業只有少量的皮毛、糧油等小工廠小作坊,工業增加值只有0.37億元。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632.6億元,工業增加值約 7758 億元。在這一過程中,中央和其他兄弟省市區給以大力的支持。以內蒙古工業的標誌包鋼為例,新中國成立伊始,包頭就被規劃為未來的鋼鐵中心。中央本著改變內蒙古自治區經濟面貌等方面考慮,進行了大量的協調工作。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包鋼提前一年建成了當時我國最大的容量為 1513 立方米的一號高爐,於1959年 9月 26日流出第一爐鐵水,結束了內蒙古寸鐵不產的歷史。

與此同時,發展起來的內蒙古自治區除了為全國輸出了大量工業產品、農畜產品,正在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和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民族領域也是如此。歷史及當代的實踐已經證明,多民族大一統的政治傳統是中華文明維繫數千年而不絕的重要原因,也有利於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發展。我們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從中國的歷史中汲取智慧,牢牢把握多民族大一統這一重要政治傳統,奮力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王奇昌)

☞【大家都在看】

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在党的堅強領導和有力支持下,內蒙古自治區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縮小差距、增進共性,各項社會事業迅速發展,實現了多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完善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得到充分尊重,建立了完整的少數民族教育體系。如今,全區有少數民族幹部占幹部總數的33%左右,其中省部級、地廳級、縣處級少數民族幹 部 分 別 占 同 級 幹 部 的 41.67% 、33.72%和 30%,均大幅高於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在增進共性方面,內蒙古自治區也有突出的表現。具體而言,內蒙古自治區對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給以特別的重視。烏蘭夫提出:“我們提倡漢族向蒙古族學習,蒙古族向漢族學習,各民族在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等方面都要互相學習,互相尊重。”長期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還提倡各民族互幫互助、農牧業互補,既發展了農牧業,又促進了各民族關係。

各民族間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促進了共同發展繁榮。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時,經濟極其落後,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僅有5.37億元,工業只有少量的皮毛、糧油等小工廠小作坊,工業增加值只有0.37億元。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632.6億元,工業增加值約 7758 億元。在這一過程中,中央和其他兄弟省市區給以大力的支持。以內蒙古工業的標誌包鋼為例,新中國成立伊始,包頭就被規劃為未來的鋼鐵中心。中央本著改變內蒙古自治區經濟面貌等方面考慮,進行了大量的協調工作。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包鋼提前一年建成了當時我國最大的容量為 1513 立方米的一號高爐,於1959年 9月 26日流出第一爐鐵水,結束了內蒙古寸鐵不產的歷史。

與此同時,發展起來的內蒙古自治區除了為全國輸出了大量工業產品、農畜產品,正在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和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民族領域也是如此。歷史及當代的實踐已經證明,多民族大一統的政治傳統是中華文明維繫數千年而不絕的重要原因,也有利於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發展。我們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從中國的歷史中汲取智慧,牢牢把握多民族大一統這一重要政治傳統,奮力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王奇昌)

☞【大家都在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