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尼羅河:烈日灼人

氣候炎熱, 尼羅河澄靜如練, 神廟深藏島上或岸邊, 南方似乎更吻合外來人對埃及的歷史想像。 從阿斯旺到盧克索, 我們搭船順流而下, 見識流逝如斯的過去與現在。

阿斯旺, 夕陽中第一瀑布附近的尼羅河。 本文攝影均為 樂浴峰 圖

晚上11點鐘左右, 前往阿斯旺的夜班火車終於駛離開羅直奔南方。 尼羅河在車窗外忽遠忽近, 這時我竟奇怪地感到了某種解脫。

1-2毫米, 這是阿斯旺平均每5年的降水量。 但乾燥和炎熱不妨礙它成為眾人嚮往的目的地。 在尼羅河右岸的Corniche大道上漫步, 除了會碰到那些急於招攬主顧的Felucca船夫, 眼前總躲不開猶如水彩畫般漂亮的風景:尼羅河水靜靜流淌, 灰色或白色的三角帆來來往往, Elephantine島上的土著民居塗著花花綠綠的圖案, 有座赭黃色的清真寺在一大排房子中露了個頭——淺綠色圓頂極其醒目, 這時要是沒有船經過, 它就會在水上留下優美的倒影。

盧克索神廟斯芬克司大道上的獅身人面像。

阿斯旺是通往非洲腹地的前哨。 以往, 人們乘遊船從開羅或盧克索溯流直上, 通過第一瀑布、第二瀑布, 深入蘇丹腹地。 1960年代阿斯旺水壩建成後, 納賽爾湖成為新的觀光中心。 只有在那裡,

遊客還能見到傳說中的野生尼祿鱷。 更多的人從阿斯旺出發, 搭個把鐘頭的小飛機或半天的汽車去瞻仰阿布辛貝神廟(Abu Simbel)。 不過我來的時間既非春分, 又非秋分, 不能欣賞陽光照射到偉大的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太陽節奇觀。 我掙扎一番後, 還是決定節約時間, 放棄與法老神像親密接觸的機會, 轉而拜訪Agilika島上供奉女神Isis的Philae神廟。 這座神廟和阿布辛貝神廟一樣, 因為建造水壩的原因(據說最初幾年神廟有大半時間底部都泡在水裡), 從原先的Philae島上被遷移至現在這個地方。

我跟壯碩黝黑的哈桑幾經討價還價才搭上他的摩托艇駛往Philae神廟。 經營渡船所得是附近村莊裡努比亞人的一大收入來源, 哈桑指指遠處湖岸上的一座二層黃色小樓說那就是他在村子裡開的酒店。

“遊客太少了, ”哈桑抱怨這幾年來的遊客實在太少, 讓他家的生活很受影響。 小摩托艇坐了四個人稍動動都會搖晃, 我在船舷上坐得心驚膽戰, 生怕不小心就翻到水裡。 好在哈桑駕船技術熟練, 有驚無險。 Philae神廟巨大的柱廊顯示出古埃及和希臘藝術相互影響的痕跡。 Isis女神和她的兒子Horus, 這兩個古埃及神話中最受歡迎的神祇的巨大浮雕, 在殿宇外牆上栩栩如生。 在我試圖拍攝幾隻烏鴉快速掠過浮雕表面的影子時, 一個挎著折疊式衝鋒槍的便衣中年男子從神殿的門裡走出來。

我緊張地看了他一眼, 但他只是微微點了個頭就走開了。

Philae神廟遺址

數千年前, 阿斯旺曾是努比亞王國的一部分, 後來併入上埃及。 但努比亞人仍生活在Elephantine島上和尼羅河兩岸的山谷裡。 Old Cataract酒店對面建成不久的努比亞博物館氣勢宏大, 裡面保留著當年努比亞國王、貴族和平民的生活遺存, 兩匹高近兩米的馭車銅馬神氣活現, 讓人回想起努比亞人一度征服埃及建立第二十五王朝的榮耀。 現在,努比亞人仍然說著自己的語言,但使用阿拉伯文。

阿斯旺考古博物館就在Elephantine島南端,托勒密王朝時代的城鎮遺址在灼熱的陽光下靜穆矗立。我走到一座差不多有兩千年歷史的門廊底下納涼。尼羅河自南向北奔流而來,曾幾何時,Elephantine是個太繁忙的貿易中轉站,無數商船滿載象牙、木材、奴隸從遙遠的南方來到這裡,換取從尼羅河三角洲運送至此的珠寶、布匹和糧食。歷代王朝納貢與徵稅的傲慢船隊,也要從愛葛莎·克利斯蒂在《尼羅河上的慘案》提到的那幾塊黑色巨岩邊經過。

Edfu神廟的鷹神Horus雕像

穿過Koti和Siou兩個努比亞村莊,我好不容易找到了Mustapha經營的Baaba Dool小院。這個有濃厚努比亞裝飾風格的小院現在已是島上著名的觀光點:粉刷成鮮豔顏色的大門和牆壁,樓頂露臺涼棚,舒適的靠墊和躺椅,形如草帽的Walile草編託盤和其他手工藝品裝飾了廳堂, 小門後面就是波光瀲灩的尼羅河,對岸的植物園在豔陽下鋪陳開一大叢醉人綠意。

“這些是我奶奶那一輩留下來的工藝品,”Mustapha見我對牆上掛的Walile草編感興趣,一下子來了精神,點上支煙,滔滔不絕地聊起努比亞傳統手工藝來。他給我和同伴泡了兩杯紫紅色的Hibiscus花茶,酸甜的口感太適合這個幹熱的季節了。我問起生意如何,Mustapha大搖其頭,生意慘澹,害得他把娶妻生子的計畫也要往後拖,“你知道,在埃及娶個老婆不是件小事,需要很多很多錢。”不過第二天有兩個英國遊客要到Baaba Dool來,而且準備住上一周,這對他絕對是個好消息。

1902餐廳的觀景陽臺是觀賞尼羅河日落的最好地方,酒店服務生穿著漂亮的本地服飾

城外半山上的Sunset咖啡館是旅行指南書上推薦的觀賞日落的最佳地點之一,可等我坐計程車趕到那裡,卻發現前面的河谷山坡上,不知什麼時候新蓋了一座座類似別墅的毛坯房,完全擋住了瞭望河谷西岸的視野。這種經常發生在中國的煞風景事件在阿斯旺居然也出現了……我只能悻悻而出。但天無絕人之路,Old Cataract酒店的1902餐廳及時彌補了這個遺憾。它有一個近乎完美的北非摩爾式觀景台,帶遮陽簷的柱子上裝飾著老式白熾燈,簡潔的木格花窗和玻璃門隔開了另一邊的露臺。殷紅的落日一點點沉到對面的尼羅河岸後面,天色漸漸變藍。

“拉美西斯二號”郵輪拉響汽笛,慢吞吞離開Corniche大道邊上的碼頭。我在客艙丟下一堆行李就躺到了床上,腦子裡想著100多年前那種很有排場的蒸汽明輪船在尼羅河上劈波斬浪的情景。聽說曾被用來拍攝《尼羅河上的慘案》的Sudan號豪華郵輪仍然活躍在這條航線上,讓愛葛莎的粉絲們仍有機會體驗波洛先生和賈姬鬥智鬥勇的緊張氣氛。只是我覺得郵輪開動時,輪機和螺旋槳的噪音的確是太大了點,就算隔壁開了一槍也未必聽得清楚,更別說拿塊布包著槍再扔到水裡的聲音了。三層的雙人艙視野不錯,拉開窗簾躺在床上就可以看到河岸景色,要麼就看看電視——但不知為什麼,船一離開錨地信號就告中斷,這讓呆在艙房中的時間變得有些無聊。

“拉美西斯二號”郵輪上的水手

郵輪這種半封閉的生活空間會把餐廳變成重要的社交場合,每次在同一張桌上吃飯的都是固定的客人——這樣一來,有什麼樣的吃飯夥伴就很關鍵。我那桌除了同伴,就是二十出頭的倆美國人和一個埃及人,每次坐下來聊的都是去過哪裡哪裡,怎麼樣住到女友家去,和女友父母扯嘴皮,然後夢想有個日本老婆英國管家中國廚子之類的理想生活。

下午白晝將盡時分,在露天甲板上找張靠船舷的桌子坐下,吹吹風,看看落日和河兩岸的風光,也許是搭乘尼羅河郵輪最有魅力的時刻。兩岸是連綿不斷的棗椰林和低矮的村莊,偶爾會閃過被燈光打亮的宣禮塔尖尖的輪廓。駕駛艙裡的水手閑來無事時湊到下層船頭上聊天,高興了就隔著一層 甲板和你喊話聊天。河上也會碰到悠閒的Felucca遊船和急速的手劃舢板,看上去明明就要撞上郵輪的船頭,奮力劃槳的船夫卻會唰唰幾下飛一般擦過去了。尼羅河邊也有工廠和煙囪,一道濃煙在天空中被輕風拉得老長老長,差不多要飄到河的另一邊去。

我知道這是污染,但在黃昏的天光下卻有種奇特的美,長河,落日,孤煙,非常古典。

騎駱駝在吉薩金字塔區漫遊很拉風,但要談好價錢。

中途靠岸參觀沿岸的神廟古跡是尼羅河郵輪之旅的重頭戲。頭天傍晚,“拉美西斯二號”第一次靠岸,就停在Kom Ombo神廟外邊。這是座特立獨行的神廟,同時供奉主神Horus和鱷魚神Sobek。在西面配殿的一面牆壁上,我找到了克莉奧佩特拉家族的浮雕。“看,這是第一位克莉奧佩特拉,這是第二位,你們熟悉的埃及豔後是她們的第六代子孫……”埃及導遊正眉飛色舞地對著不知從哪艘郵輪上下來的旅遊團講解著浮雕內容。神廟裡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每到夜晚必有燈光秀,這似乎是埃及所有神廟的共同點。幾乎每根圓柱下都擺著彩色射燈,這些燈在夜幕降臨後把神廟照得通體明亮,在尼羅河上遠遠就能望見,景象歡樂無比,像是諸神與人類一起大開派對。

盧克索會是個理想的旅行目的地,只要那些煩人的騷擾消失。你很難找出另外一個地方能像這裡一樣:神話、異國 情調、歷史想像就在你住的房子窗外水乳交融。尼羅河在城市中間流過,河的東岸屬於古埃及眾神,西岸則屬於死去的法老。眾多的廟宇和陵墓包圍了城市,信仰和死亡,這兩個哲學中的重要命題如此形象並對稱地融入了日常市井生活。

盧克索神廟中的神祇雕像,殘缺亦有殘缺之美

盧克索神廟有許多令人驚歎之處,比如神廟入口前至今未完成考古發掘的斯芬克司大道,一尊尊對稱踞坐的人面獅身像恐怕和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讓人數都數不清;又比如這個神廟遺址中間還藏著座清真寺——而且看上去並不是那麼不和諧。不過,我走到神廟前的廣場時,外邊有一隊員警從防暴車上下來,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有個路人就迎了過來,說神廟現在臨時關閉,要到下午兩點才開放,並十分誠懇地說可以帶我到旁邊的市場上先逛逛。可是我分明看到有其他遊人往入口處去了。這會正好有一個員警走過來,那路人立刻改口,高聲說“入口在那邊,票價50埃鎊”,然後一溜煙跑了。我和同伴哭笑不得。更離譜的事還在後面。我們坐了一輛馬車去卡爾納克神廟,付車錢時馬車夫竟然在轉手間耍花樣換了錢,幸虧被及時識破。

“你得知道這幾年旅遊業不景氣,所有人都想多賺點,包括不擇手段。”Zeina Aboukheir,盧克索最出名的高級度假酒店Al Moudira的老闆解釋說。十年前,Zeina從黎巴嫩來到盧克索,一下子就看上了這裡,決定在尼羅河西岸建造符合她想像的個性度假酒店。“我是在一片石頭灘上生生造出了這個酒店,”她不無驕傲地說。熱愛建築和攝影的Zeina與建築師一起設計了Moudira的所有細節:花園、馬賽克小徑、噴泉甚至花窗的式樣。這個糅合了土耳其、阿拉伯和摩爾風格的酒店著實惹人喜愛,利用天光增加浴室自然照明的設計尤為巧妙。酒店所用的每塊磚頭都是Zeina在附近村莊的磚窯裡訂制的。歐美客在過去幾年銳減自然也讓她飽受困擾:“只能堅持下去,等待一切慢慢好起來。”

從Bab Zwiyla城牆眺望開羅老城

我在渡船上認識了出租司機兼導遊Jack,他因為流利的英文及提供周到服務成為本地的明星司機,以至於有些同行在外國遊客打聽他時會冒名頂替或惡意地說“Jack已經死啦”。他認為目前盧克索乃至埃及旅遊業的窘況完全要歸咎於執政黨的不作為。Jack是1990年代盧克索神廟慘案的親歷者,他說當年穆巴拉克在恐怖事件發生後馬上親臨現場,借此向外界表示埃及是安全的,從而成功挽救了突遭變故打擊的旅遊業。“但你看現在的人都做了些什麼?號稱自己是最優秀的穆斯林,卻對旅遊業的頹勢束手無策,或者根本不管不顧!”

有賴Jack的帶領,我找到了Medinet Habu附近村莊裡的Khairy Mohamed Ibrahim,他和他姐姐一起經營名為Caravanserai的手工藝品店已有數年之久。“首先我要養家,然後我想為其他人出點力。” Khair幾乎走遍埃及各處,搜集民間手工藝品,比如開羅的吹制玻璃器皿、阿斯旺的圍巾、錫瓦的陶器等等,然後以類似公平貿易的價格賣給旅遊者。“在盧克索你找不到比Caravanserai更便宜的店鋪,因為只有留給我自己和工藝品製作者的微利,”他說。問題也正是由於微利的目的而不能和旅行社合作,他的生意始終做不大,尤其是這幾年不景氣,幾天不開張都很常見。最讓Khairy鬱悶的是,LP指南上雖然介紹了Caravanserai,卻把他的名字錯寫成Hamdi,弄得好多慕名而來的遊客一開始都找不到他。

開羅Al-Azhar清真寺一角

從Caravanserai去到著名的帝王穀沒幾分鐘路程。所有來到這裡的旅行者都忙碌奔走於諸多法老陵墓和神廟、博物館之間。這確實是座“宮殿之城”。其實盧克索有另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底比斯,這是個比荷馬神話還要古老的名字。到盧克索的頭一個晚上,我坐在Nefertiti酒店的屋頂餐廳吃飯,不經意間抬頭,看到街對面的盧克索神廟和尼羅河對岸遠遠的帝王穀的山頭突然間都被燈光照亮,那一刻,我覺得底比斯回來了。

現在,努比亞人仍然說著自己的語言,但使用阿拉伯文。

阿斯旺考古博物館就在Elephantine島南端,托勒密王朝時代的城鎮遺址在灼熱的陽光下靜穆矗立。我走到一座差不多有兩千年歷史的門廊底下納涼。尼羅河自南向北奔流而來,曾幾何時,Elephantine是個太繁忙的貿易中轉站,無數商船滿載象牙、木材、奴隸從遙遠的南方來到這裡,換取從尼羅河三角洲運送至此的珠寶、布匹和糧食。歷代王朝納貢與徵稅的傲慢船隊,也要從愛葛莎·克利斯蒂在《尼羅河上的慘案》提到的那幾塊黑色巨岩邊經過。

Edfu神廟的鷹神Horus雕像

穿過Koti和Siou兩個努比亞村莊,我好不容易找到了Mustapha經營的Baaba Dool小院。這個有濃厚努比亞裝飾風格的小院現在已是島上著名的觀光點:粉刷成鮮豔顏色的大門和牆壁,樓頂露臺涼棚,舒適的靠墊和躺椅,形如草帽的Walile草編託盤和其他手工藝品裝飾了廳堂, 小門後面就是波光瀲灩的尼羅河,對岸的植物園在豔陽下鋪陳開一大叢醉人綠意。

“這些是我奶奶那一輩留下來的工藝品,”Mustapha見我對牆上掛的Walile草編感興趣,一下子來了精神,點上支煙,滔滔不絕地聊起努比亞傳統手工藝來。他給我和同伴泡了兩杯紫紅色的Hibiscus花茶,酸甜的口感太適合這個幹熱的季節了。我問起生意如何,Mustapha大搖其頭,生意慘澹,害得他把娶妻生子的計畫也要往後拖,“你知道,在埃及娶個老婆不是件小事,需要很多很多錢。”不過第二天有兩個英國遊客要到Baaba Dool來,而且準備住上一周,這對他絕對是個好消息。

1902餐廳的觀景陽臺是觀賞尼羅河日落的最好地方,酒店服務生穿著漂亮的本地服飾

城外半山上的Sunset咖啡館是旅行指南書上推薦的觀賞日落的最佳地點之一,可等我坐計程車趕到那裡,卻發現前面的河谷山坡上,不知什麼時候新蓋了一座座類似別墅的毛坯房,完全擋住了瞭望河谷西岸的視野。這種經常發生在中國的煞風景事件在阿斯旺居然也出現了……我只能悻悻而出。但天無絕人之路,Old Cataract酒店的1902餐廳及時彌補了這個遺憾。它有一個近乎完美的北非摩爾式觀景台,帶遮陽簷的柱子上裝飾著老式白熾燈,簡潔的木格花窗和玻璃門隔開了另一邊的露臺。殷紅的落日一點點沉到對面的尼羅河岸後面,天色漸漸變藍。

“拉美西斯二號”郵輪拉響汽笛,慢吞吞離開Corniche大道邊上的碼頭。我在客艙丟下一堆行李就躺到了床上,腦子裡想著100多年前那種很有排場的蒸汽明輪船在尼羅河上劈波斬浪的情景。聽說曾被用來拍攝《尼羅河上的慘案》的Sudan號豪華郵輪仍然活躍在這條航線上,讓愛葛莎的粉絲們仍有機會體驗波洛先生和賈姬鬥智鬥勇的緊張氣氛。只是我覺得郵輪開動時,輪機和螺旋槳的噪音的確是太大了點,就算隔壁開了一槍也未必聽得清楚,更別說拿塊布包著槍再扔到水裡的聲音了。三層的雙人艙視野不錯,拉開窗簾躺在床上就可以看到河岸景色,要麼就看看電視——但不知為什麼,船一離開錨地信號就告中斷,這讓呆在艙房中的時間變得有些無聊。

“拉美西斯二號”郵輪上的水手

郵輪這種半封閉的生活空間會把餐廳變成重要的社交場合,每次在同一張桌上吃飯的都是固定的客人——這樣一來,有什麼樣的吃飯夥伴就很關鍵。我那桌除了同伴,就是二十出頭的倆美國人和一個埃及人,每次坐下來聊的都是去過哪裡哪裡,怎麼樣住到女友家去,和女友父母扯嘴皮,然後夢想有個日本老婆英國管家中國廚子之類的理想生活。

下午白晝將盡時分,在露天甲板上找張靠船舷的桌子坐下,吹吹風,看看落日和河兩岸的風光,也許是搭乘尼羅河郵輪最有魅力的時刻。兩岸是連綿不斷的棗椰林和低矮的村莊,偶爾會閃過被燈光打亮的宣禮塔尖尖的輪廓。駕駛艙裡的水手閑來無事時湊到下層船頭上聊天,高興了就隔著一層 甲板和你喊話聊天。河上也會碰到悠閒的Felucca遊船和急速的手劃舢板,看上去明明就要撞上郵輪的船頭,奮力劃槳的船夫卻會唰唰幾下飛一般擦過去了。尼羅河邊也有工廠和煙囪,一道濃煙在天空中被輕風拉得老長老長,差不多要飄到河的另一邊去。

我知道這是污染,但在黃昏的天光下卻有種奇特的美,長河,落日,孤煙,非常古典。

騎駱駝在吉薩金字塔區漫遊很拉風,但要談好價錢。

中途靠岸參觀沿岸的神廟古跡是尼羅河郵輪之旅的重頭戲。頭天傍晚,“拉美西斯二號”第一次靠岸,就停在Kom Ombo神廟外邊。這是座特立獨行的神廟,同時供奉主神Horus和鱷魚神Sobek。在西面配殿的一面牆壁上,我找到了克莉奧佩特拉家族的浮雕。“看,這是第一位克莉奧佩特拉,這是第二位,你們熟悉的埃及豔後是她們的第六代子孫……”埃及導遊正眉飛色舞地對著不知從哪艘郵輪上下來的旅遊團講解著浮雕內容。神廟裡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每到夜晚必有燈光秀,這似乎是埃及所有神廟的共同點。幾乎每根圓柱下都擺著彩色射燈,這些燈在夜幕降臨後把神廟照得通體明亮,在尼羅河上遠遠就能望見,景象歡樂無比,像是諸神與人類一起大開派對。

盧克索會是個理想的旅行目的地,只要那些煩人的騷擾消失。你很難找出另外一個地方能像這裡一樣:神話、異國 情調、歷史想像就在你住的房子窗外水乳交融。尼羅河在城市中間流過,河的東岸屬於古埃及眾神,西岸則屬於死去的法老。眾多的廟宇和陵墓包圍了城市,信仰和死亡,這兩個哲學中的重要命題如此形象並對稱地融入了日常市井生活。

盧克索神廟中的神祇雕像,殘缺亦有殘缺之美

盧克索神廟有許多令人驚歎之處,比如神廟入口前至今未完成考古發掘的斯芬克司大道,一尊尊對稱踞坐的人面獅身像恐怕和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讓人數都數不清;又比如這個神廟遺址中間還藏著座清真寺——而且看上去並不是那麼不和諧。不過,我走到神廟前的廣場時,外邊有一隊員警從防暴車上下來,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有個路人就迎了過來,說神廟現在臨時關閉,要到下午兩點才開放,並十分誠懇地說可以帶我到旁邊的市場上先逛逛。可是我分明看到有其他遊人往入口處去了。這會正好有一個員警走過來,那路人立刻改口,高聲說“入口在那邊,票價50埃鎊”,然後一溜煙跑了。我和同伴哭笑不得。更離譜的事還在後面。我們坐了一輛馬車去卡爾納克神廟,付車錢時馬車夫竟然在轉手間耍花樣換了錢,幸虧被及時識破。

“你得知道這幾年旅遊業不景氣,所有人都想多賺點,包括不擇手段。”Zeina Aboukheir,盧克索最出名的高級度假酒店Al Moudira的老闆解釋說。十年前,Zeina從黎巴嫩來到盧克索,一下子就看上了這裡,決定在尼羅河西岸建造符合她想像的個性度假酒店。“我是在一片石頭灘上生生造出了這個酒店,”她不無驕傲地說。熱愛建築和攝影的Zeina與建築師一起設計了Moudira的所有細節:花園、馬賽克小徑、噴泉甚至花窗的式樣。這個糅合了土耳其、阿拉伯和摩爾風格的酒店著實惹人喜愛,利用天光增加浴室自然照明的設計尤為巧妙。酒店所用的每塊磚頭都是Zeina在附近村莊的磚窯裡訂制的。歐美客在過去幾年銳減自然也讓她飽受困擾:“只能堅持下去,等待一切慢慢好起來。”

從Bab Zwiyla城牆眺望開羅老城

我在渡船上認識了出租司機兼導遊Jack,他因為流利的英文及提供周到服務成為本地的明星司機,以至於有些同行在外國遊客打聽他時會冒名頂替或惡意地說“Jack已經死啦”。他認為目前盧克索乃至埃及旅遊業的窘況完全要歸咎於執政黨的不作為。Jack是1990年代盧克索神廟慘案的親歷者,他說當年穆巴拉克在恐怖事件發生後馬上親臨現場,借此向外界表示埃及是安全的,從而成功挽救了突遭變故打擊的旅遊業。“但你看現在的人都做了些什麼?號稱自己是最優秀的穆斯林,卻對旅遊業的頹勢束手無策,或者根本不管不顧!”

有賴Jack的帶領,我找到了Medinet Habu附近村莊裡的Khairy Mohamed Ibrahim,他和他姐姐一起經營名為Caravanserai的手工藝品店已有數年之久。“首先我要養家,然後我想為其他人出點力。” Khair幾乎走遍埃及各處,搜集民間手工藝品,比如開羅的吹制玻璃器皿、阿斯旺的圍巾、錫瓦的陶器等等,然後以類似公平貿易的價格賣給旅遊者。“在盧克索你找不到比Caravanserai更便宜的店鋪,因為只有留給我自己和工藝品製作者的微利,”他說。問題也正是由於微利的目的而不能和旅行社合作,他的生意始終做不大,尤其是這幾年不景氣,幾天不開張都很常見。最讓Khairy鬱悶的是,LP指南上雖然介紹了Caravanserai,卻把他的名字錯寫成Hamdi,弄得好多慕名而來的遊客一開始都找不到他。

開羅Al-Azhar清真寺一角

從Caravanserai去到著名的帝王穀沒幾分鐘路程。所有來到這裡的旅行者都忙碌奔走於諸多法老陵墓和神廟、博物館之間。這確實是座“宮殿之城”。其實盧克索有另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底比斯,這是個比荷馬神話還要古老的名字。到盧克索的頭一個晚上,我坐在Nefertiti酒店的屋頂餐廳吃飯,不經意間抬頭,看到街對面的盧克索神廟和尼羅河對岸遠遠的帝王穀的山頭突然間都被燈光照亮,那一刻,我覺得底比斯回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