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宇宙中與地球一模一樣的行星,粘貼的地球

澳洲天文學家布拉德·卡特說:“這顆新發現的行星有點類似於我們的木星, 它也是一個巨大的氣體星球, 圍繞自己的太陽———HD70642公轉著, 公轉週期大約是6年。 但讓我們感興趣的是, 它的運轉軌道是如此地驚人穩定。 我們相信, 在這個遙遠的星系內, 可能還存在著其他的固體行星, 甚至還可能存在可以衍生生命的第二地球。 ”

目前的探測技術還無法幫助科學家們直接通過望遠鏡發現第二地球的痕跡, 科學家們只能根據發現的類木星巨大行星等來推測第二地球可能存在的證據。 據報導, NASA決定於2007年啟動“開普勒計畫”, 向太空中發射一枚專門尋找第二地球的太空望遠鏡。 華盛頓卡耐基學會天文學家鮑羅·巴特勒說:“也許只需要20年, 就可以發現第二地球。 ”

詳細報導

發現類地球行星

據英國媒體11月30日報導, 英國皇家天文臺天文學家日前宣稱, 他們已經發現重要證據,

證明在“織女星”的軌道上可能環繞著一顆與地球相似的“第二地球”!

“織女星”旁發現類地球行星?

據報導, 這個最新的科學發現是由位於英國愛丁堡皇家天文臺的科學家們剛剛披露的, 該發現將在12月1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 多年來, 科學家們一直相信宇宙中許多恒星都如太陽一般, 存在著自己的行星系統, 在過去的數年中, 天文學家們已經找到了100多顆太陽系外行星, 但它們幾乎全都是由熾熱的氣體組成的, 而不是由岩石和礦物組成的類地行星。 然而, 英國皇家天文臺的研究人員日前發現, “織女星”系的現象卻顯然與眾不同, 英國天文學家相信, 在“織女星”系中不僅至少存在一顆氣體行星,

在那兒也至少存在著另一顆小得多的、由岩石組成的類地球行星!

發現“第二地球”

觀察不規則塵埃發現“第二地球”

據報導, 英國天文學家是根據一台射電望遠鏡上的照相機拍下的資料得出這個研究結果的。 該射電望遠鏡通過收集由宇宙群星、星團和其他物體所發射出來的無線頻率波來建立詳細的星體圖像, 英國科學家發現, “織女星”系的圖像顯示, 在這顆恒星周圍, 環繞著一圈溫度相當冷的宇宙塵埃, 塵埃的溫度低達零下180攝氏度, 並且以一種很不規則的形態環繞“織女星”運轉。 英國皇家天文臺專家馬克·懷亞特對記者道:“這個不規則的塵埃圓環告訴我們, 那兒一定存在著數顆行星。 ”

“織女星”系是否有生命?

如果英國天文學家的發現被其他國家的天文學家所證實,

那麼它將證明在浩瀚宇宙中“第二地球”的確存在, 因此太陽系外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將大大提高———因為生命是由碳和水組成的, 只有在固體的類地行星上才能有足夠穩定適宜的環境衍生生命。 不過, 科學家們暫時還無法斷定“織女星”系中是否會有外星生命存在, “織女星”是一顆燃燒氫的矮星, 它的亮度是太陽的54倍, 即使在那兒存在著“第二地球”, 但在那種極端的環境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相當可疑。

進行科學驗證

美“遮陽傘”尋第二地球

到目前為止, 科學家只能依賴間接方法探測數十光年外的行星。 最普通的方法就是測量由行星重力引起的恒星“搖晃”現象,

如果被觀測的恒星出現輕微“搖晃”現象, 那就證明它旁邊有大型行星存在。

合理推測生命跡象

通過電腦類比, 生物學家們構想了一些從理論上可以在“奧裡裡亞”上生存的外星生物———它們包括像巨大植物般的動物“刺激扇”(Stinger Fans)、長頸鹿般的掠食者“大胃豬”(gulphogs)以及可以消融肉食的蝌蚪狀生物“歇裡底裡”(hysteri-a)。

“刺激扇”的頂部長有巨大的扇狀物, 它們是血肉動物, 靠太陽能量為食;巨大的觸鬚使它們能在淤泥上光滑移動, 從而尋找更好的地方吸收太陽能。 “大胃豬”則在“刺激扇”叢林中生活, 它有15英尺高, 體型像水牛, 但脖子卻像長頸鹿, 儘管它看相醜陋, 但科學家相信它奔跑的速度不亞於一匹賽馬。 而“歇裡底裡”則以消化瀉湖中的小生物為生。 科學家認為,該行星最主要的動物還包括一種犰狳狀的生物———“mudpod”,它具有三雙腿,能像鱷魚一樣在水中游泳。

科學家認為,該行星最主要的動物還包括一種犰狳狀的生物———“mudpod”,它具有三雙腿,能像鱷魚一樣在水中游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