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當“本土小綠”遇上“網紅小黃”

蕪湖街頭的“小黃”和“小綠”

上周, 走紅全國的共用單車“ofo”、“永安行”分別以數萬輛規模入駐蕪湖。 蕪湖成為繼合肥後安徽省第二個出現共用單車的城市。

早在2012年, 蕪湖就投入1.2億元啟用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 全市共建成租賃網站553個, 停車柱15549個, 投入路面自行車1.2萬輛。 從城區通行現狀上看, 它影響了越來越多人的出行方式:辦卡超過8.8萬張, 單日借車次數突破5.5萬次, 日騎行量超6.5萬人次, 全年總騎行里程達5400萬公里。

是來勢洶洶的“小黃車”, 高個子的市民騎行起來就不怎麼舒適了。

計費:押金和戶籍成“小綠”短板

反觀蕪湖公共自行車“小綠”, 需要使用者前去蕪湖公交集團大廳辦理登記, 進行完人像採集、現場繳納300元押金、10元工本費及50元預存租賃費後換取租車卡。 外地戶籍押金則為1000元, 使得外地人使用公共自行車的頻率相對較低。

“小綠”雖說收取的押金是最多的,

需要300元, 但是用費卻非常低廉。 據悉, 從2012年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建成至今, 一直實行的是首小時免費的收費標準。 對市區面積並不大的蕪湖來說, 幾乎可以滿足日常免費騎行。 ofo小黃車和永安行在蕪湖的計價標準均為1元每小時。

未來:單車引發的“出行革命”

當“土著小綠”遭遇“網紅小黃”, 一場單車“出行革命”, 已經在江城引發。

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瞭解到, 2017年初, 在進入運營的第五年, 蕪湖公共自行車二期專案啟動試驗論證。 下一步, 我市將累計建成1000個公共自行車租賃點, 延伸到三山、江北沈巷等區域, 總租賃規模達2萬輛。

同時, 公共自行車軟硬體設備也將進行升級。 有權威人士透露, 為降低自行車的維修率和保養成本, 蕪湖準備針對部分車輛實施技術改造,

如支援掃二維碼一鍵租車, 試驗使用蜂窩式無膽車胎(目前約有50%的故障來自輪胎, 未來的輪胎不需要充氣, 因此也就不存在漏氣問題)。 同時, 對一些有條件的網站將考慮建設雨棚, 以保護車輛設備。

日前, ofo蕪湖方面的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 首批3萬輛“小黃車”在一個月內將完成投放, 包括配有置物籃和智慧鎖的新一代車型。 他們還將結合蕪湖市區整體交通情況, 通過資料分析調整車輛投放位置和數量, 預計總投入規模將達10萬輛。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 ofo還將在蕪湖啟動“大城市共用計畫”, 吸納城市居民的閒置自行車, 升級改造並投入使用, 服務綠色出行。

“不管是公共自行車還是共用單車,

都是城市管理很有前景的專案。 如果發展良好, 它們不僅是公共交通的補充形式, 更可能變成大多數居民市內出行的主要形式。 ”蕪湖一位交通業內人士如是說。

記者 王世甯 實習生 汪希 江志航 文 記者 許誠 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