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承德講給世界聽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尋蹤」系列報導之三——前宮:一個王朝的“中華濃縮版”(下篇)

味道。

是木香。 它們從百年楠木的裂隙裡鑽出來, 猶如黑色大幕下, 一股股曼妙的煙霧嫋娜而起, 餘音繞梁。

是草香。 一人多高的蒿草擋住了西暖閣的窗棱, 小孩子跑過去, 沙半雞驚慌失措, 撲啦啦從野草叢裡鑽出來, 直跳進屋裡去。

是墨香。 康乾二帝的題匾滿園子都是的, 前宮裡的那些匾額, 更像是夜空裡的星星, 幾百年裡有了靈魂的。 小孩子走進這裡, 手裡不帶上一本書, 便像少了些什麼。

我在這裡不停地走, 慢慢地看。

與我同行的一位女學者, 和我講她小時候在這園子裡發生的事。

“這就是活生生的歷史啊,

如果當年我們的歷史課在這裡上該有多好。 ”她說, 閉上眼睛, 想到這一片宮殿區, 最先浮現在腦海裡的, 竟然是她的味道。 或許, 那是她青春的味道, 卻一定不僅僅如此。

而猶如中國近現代史“晴雨錶”的這一片園子, 如果能夠自己選擇, 她會喜歡什麼味道呢?是萬國來朝, 拜夀晨起, 春雨初霽後的慵懶, 還是故國風雨大廈將傾時的那一抹斜陽的棉花香?

如今, 昔日的前宮已經成為館藏三萬件珍品的省級宮廷遺址類博物館。 三萬件珍品, 每一件都是一個故事。 史海鉤沉, 我想試著擷取三朵, 聽他們給孩子們講講這裡的故事, 這裡的味道。

“煙波致爽”殿西暖閣

1820 年, 農曆七月二十五日。

煙波致爽主殿裡, 西洋鐘滴答作響。

東兩間, 聖祖康熙帝題寫的“戒急用忍”匾仍高高地掛著。 一身藍袍的大臣們焦急地握緊雙手, 身體卻不敢胡亂走動。

西次間, 佛龕香花熏香繚繞, 琺瑯八寶俱全。 穿過佛堂, 來到西稍間的西暖閣。 床榻上, 一位老者雙目緊閉, 不停地喘著粗氣, 已經說不出話來。 間或有身著華服的女人低低的啜泣聲,

太醫一路小跑, 額角全是汗。

幾天前, 61 歲的嘉慶帝啟程到避暑山莊主持木蘭秋獮典禮, 皇次子智親王綿甯、皇四子瑞親王綿忻以及諸位王公大臣隨他一同前往。

出發時, 嘉慶“身體豐腴, 精神強固”。 一行人從北京到避暑山莊一共走了六天, 七月的京郊異常炎熱, 酷暑難耐加上旅途疲憊, 他在路上就感到身體不適。 二十四日, 嘉慶到達避暑山莊後, “覺痰氣上壅, 至夕益盛”。 但仍於當晚按行程安排, 到城隍廟拈香以及到永佑宮行禮。

這天上午, 皇帝病情嚴重, 臥床不起, “痰氣上湧”, 說話困難。 下午便急劇惡化, 已不能說話, 隨行太醫束手無策。

正是盛夏時分, 天氣悶熱, 天邊漸漸暗下來, 沉悶的雷聲在空中響起, 閃電忽至, 瓢潑大雨傾盆而下。 又是一聲雷, 在電閃雷鳴中,嘉慶帝在煙波致爽殿西暖閣的龍床上停止了呼吸。

“煙波致爽”是清帝駐蹕山莊的寢宮, 康熙三十六景中第一景。 康熙帝說這裡“四圍秀嶺, 十裡平湖, 致有爽氣”,地勢“宏敞高明, 旁挹雲嵐, 後帶湖渚,

為三十六景之冠”,故題名“煙波致爽”。

從1711 年大殿落成, 百多年來, 煙波致爽殿伴著康乾二帝將中國封建統治推上歷史頂峰。 被世人奉為“勤於政務”的嘉慶皇帝, 並不能以一己之力遏制帝國從盛世的頂峰向下衰落的大勢, 閉目塞聽的清王朝已經在世界發展變革的洪流中漸行漸遠。 他一生的忙碌伴隨著暮年帝國的疲憊在西暖閣畫上一個句號, 但一個王朝屈辱地被迫開放與變革的痛楚也從這裡悄然開始。

“禦賞”印與“同道堂”印

“我們曾經見證歷史!”

“在園子裡發生的故事多了, 你說哪一段?”

“辛酉政變。 ”

“……”

設想避暑山莊裡的寶貝們開會排排坐, 那麼有兩方印一定是上座的老大哥。 在那個風波詭譎的年代裡, 這兩方印以其無與倫比的歷史價值, 親眼見證了那一段歷史。

“禦賞”印,通高5cm,印面2×1cm,壽山石質;“同道堂”印,通高8cm,印面2×2cm,青田石質。這兩方印章光素無紐,質地、篆工均非上乘,但它們卻是清朝歷史事件辛酉政變的實物見證。如今,館藏為複製品,原件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年代。秋分時節,天氣轉涼。

這天上午,京都北郊的驛道上,忽然塵土飛揚,一隊人馬從南往北倉皇而來。

嘉慶帝於西暖閣病逝四十年後,蕭疏冷落的避暑山莊又一次熱鬧起來。1860 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咸豐帝倉皇間以木蘭秋獮為名,帶著小皇子載淳、皇后鈕祜祿氏和懿貴妃來到避暑山莊避難。煙波致爽殿西暖閣裡,火地灶內添燒的“紅蘿炭”劈啪作響,一位身著黃袍的男子呆望著眼前厚厚的一疊奏摺,最上面的,是在北京督辦和局的恭親王奕䜣發來的奏章,圓明園燒了,割地賠款……朱紅顏色的墨那麼刺眼,咸豐帝哆嗦著,竟不知如何下筆。然而,不批“准”字又能怎樣呢?

踱步至東兩間,抬眼就是聖祖的“戒急用忍”四字。咸豐抓起紙筆,一遍遍地,不停地寫這四個字。

風雨飄搖。

1861年農曆七月十七日,咸豐帝病歿於西暖閣中。臨終前留下了三項遺命:一是讓六歲的皇子載淳繼位;二是任命八大臣輔佐政務;三是賜給慈安“禦賞”印,賜給載淳“同道堂”印。八大臣如擬“上諭”或下“詔旨”,必須加印“禦賞”和“同道堂”兩方印章,代替硃筆,以鉗制贊襄政務八大臣。

據《熱河密劄》記載:“兩璽均大行所賜,母后用‘禦賞’璽,上用‘同道堂’璽,凡應朱筆處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由於載淳年幼,“同道堂”印便被其生母慈禧控制在自己手中,代子鈐印,從而取得了干預朝政的權力)。

兩方印,沉甸甸的,寫下的是一個民族的未來。

咸豐十一年八月初一,奕䜣獲准趕到承德避暑山莊叩謁咸豐梓宮。奕䜣悲痛至極,“伏地大慟,聲徹殿陛,旁人無不下淚。”

而就在涕淚俱下的背後,在煙波致爽殿旁邊的“西所”小跨院裡,慈禧在這裡與恭親王奕䜣避開監視,在這裡秘密結盟,一場被史學家稱為“辛酉政變”的序幕由此拉開。

咸豐十一年(1861 年)10 月,慈禧讓肅順護送咸豐的梓宮走大路,她和載垣、端華則由小路提前4 天到達北京。11 月1日梓宮剛到北京,第二天一早便發動了政變,八大臣盡數發落,緊接著,慈禧宣佈廢除八大臣原擬的祺祥年號,改次年(1862年)為“同治”元年,表示東、西二太后共同治理朝政。一出“辛酉”話劇在年輕的女子慈禧的導演下只用了短短三天,便奪得了清中央政府的最高權力。“禦賞”和“同道堂”這兩方印章則作為當時宮廷鬥爭的重要工具,見證了這一段重要歷史。

慈禧離開山莊後不久,便發佈了一道詣旨,“所有熱河一切未竟工程,著即停止”。從此,避暑山莊的皇家氣韻漸逝,空餘荒草暮鴉在風雨中搖曳。

“西所”裡的擘窠大字

煙波致爽殿西跨院。

一位身著旗裝的妙齡女子正在寫大字。

“龍、虎、松、齡”……擘窠(bò kē)大字,端莊挺拔,蒼勁有力。女子眼神明麗,兩道劍眉英氣逼人,正用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緊緊握筆,像抓住了一個乾坤。

她,就是跟隨咸豐帝住在這裡的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又名慈禧。她住的地方人稱“西所”,俗稱西跨院,她就是在這裡密見恭親王奕䜣,策劃了史上聞名的“辛酉政變”。

據避暑山莊博物館副館長韓利介紹,煙波致爽殿的東所、西所,原是皇帝後寢書齋。前殿三間,是慈禧日常活動的場所,現為多媒體放映室。後殿三間,東間為慈禧休息更衣、梳妝的地方,西間是她的寢室,按滿族人的生活慣例,設南北炕。中間明間設一寶座,小皇子載淳每天都要到這裡向其母慈禧請安。現在的陳設是根據慈禧當年居住時的陳設檔復原陳列的。西側圍房現為“無冕之王—慈禧生活用品展” 。

在這些極盡奢華的展品裡,我獨獨對幾幅字感興趣。

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記載稱,慈禧“喜作大字,用丈餘庫臘箋,書龍虎松鶴等字,歲多至數百幅”。

我翻閱了史料,據說慈禧尤“以才華取勝”。除了母語滿文外,還通曉漢文,這一點在後宮可謂無人能抵,在滿族婦女當中也極其罕見。這“一技之長”無形中為她日後權利角逐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平臺。

慈禧對文學、書畫和歷史非常有興趣,執政期間,附庸風雅,怡情翰墨,在避暑山莊也留下了許多墨寶,多為工筆花鳥。

記者幾次前往山莊博物館,發現在“西所”參觀的人尤其多。這個神秘的、奢華的、在歷史上濃墨重彩的女人,操縱同治、光緒兩朝,統治中國長達四十八年。想必人們也想通過她用的一盤一服,來窺探她的生前身後事。

新中國數十年的建設,賦予了這裡新的意義。

如今的避暑山莊博物館除了“澹泊敬誠殿”“四知書屋”“煙波致爽”“慈禧居處”等復原陳列外,還有“興盛時期的避暑山莊”帝后御用“鐘錶”“掛屏”“瓷器”“琺瑯”等專題展覽近20 個。

“辛酉政變”,割讓香港,簽訂種種喪權辱國的條約……走進這裡,就好像走進了一個時代。

那些淹沒于歷史煙海中的故事,也就在這些古樸的建築、珍貴的藝術珍品中浮現於人前,成為哺育全世界的精神饕餮盛宴,書寫著一個王朝的“中華濃縮版”。

作者:劉春雨 通訊員:李暉

編輯:建安

親眼見證了那一段歷史。

“禦賞”印,通高5cm,印面2×1cm,壽山石質;“同道堂”印,通高8cm,印面2×2cm,青田石質。這兩方印章光素無紐,質地、篆工均非上乘,但它們卻是清朝歷史事件辛酉政變的實物見證。如今,館藏為複製品,原件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年代。秋分時節,天氣轉涼。

這天上午,京都北郊的驛道上,忽然塵土飛揚,一隊人馬從南往北倉皇而來。

嘉慶帝於西暖閣病逝四十年後,蕭疏冷落的避暑山莊又一次熱鬧起來。1860 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咸豐帝倉皇間以木蘭秋獮為名,帶著小皇子載淳、皇后鈕祜祿氏和懿貴妃來到避暑山莊避難。煙波致爽殿西暖閣裡,火地灶內添燒的“紅蘿炭”劈啪作響,一位身著黃袍的男子呆望著眼前厚厚的一疊奏摺,最上面的,是在北京督辦和局的恭親王奕䜣發來的奏章,圓明園燒了,割地賠款……朱紅顏色的墨那麼刺眼,咸豐帝哆嗦著,竟不知如何下筆。然而,不批“准”字又能怎樣呢?

踱步至東兩間,抬眼就是聖祖的“戒急用忍”四字。咸豐抓起紙筆,一遍遍地,不停地寫這四個字。

風雨飄搖。

1861年農曆七月十七日,咸豐帝病歿於西暖閣中。臨終前留下了三項遺命:一是讓六歲的皇子載淳繼位;二是任命八大臣輔佐政務;三是賜給慈安“禦賞”印,賜給載淳“同道堂”印。八大臣如擬“上諭”或下“詔旨”,必須加印“禦賞”和“同道堂”兩方印章,代替硃筆,以鉗制贊襄政務八大臣。

據《熱河密劄》記載:“兩璽均大行所賜,母后用‘禦賞’璽,上用‘同道堂’璽,凡應朱筆處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由於載淳年幼,“同道堂”印便被其生母慈禧控制在自己手中,代子鈐印,從而取得了干預朝政的權力)。

兩方印,沉甸甸的,寫下的是一個民族的未來。

咸豐十一年八月初一,奕䜣獲准趕到承德避暑山莊叩謁咸豐梓宮。奕䜣悲痛至極,“伏地大慟,聲徹殿陛,旁人無不下淚。”

而就在涕淚俱下的背後,在煙波致爽殿旁邊的“西所”小跨院裡,慈禧在這裡與恭親王奕䜣避開監視,在這裡秘密結盟,一場被史學家稱為“辛酉政變”的序幕由此拉開。

咸豐十一年(1861 年)10 月,慈禧讓肅順護送咸豐的梓宮走大路,她和載垣、端華則由小路提前4 天到達北京。11 月1日梓宮剛到北京,第二天一早便發動了政變,八大臣盡數發落,緊接著,慈禧宣佈廢除八大臣原擬的祺祥年號,改次年(1862年)為“同治”元年,表示東、西二太后共同治理朝政。一出“辛酉”話劇在年輕的女子慈禧的導演下只用了短短三天,便奪得了清中央政府的最高權力。“禦賞”和“同道堂”這兩方印章則作為當時宮廷鬥爭的重要工具,見證了這一段重要歷史。

慈禧離開山莊後不久,便發佈了一道詣旨,“所有熱河一切未竟工程,著即停止”。從此,避暑山莊的皇家氣韻漸逝,空餘荒草暮鴉在風雨中搖曳。

“西所”裡的擘窠大字

煙波致爽殿西跨院。

一位身著旗裝的妙齡女子正在寫大字。

“龍、虎、松、齡”……擘窠(bò kē)大字,端莊挺拔,蒼勁有力。女子眼神明麗,兩道劍眉英氣逼人,正用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緊緊握筆,像抓住了一個乾坤。

她,就是跟隨咸豐帝住在這裡的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又名慈禧。她住的地方人稱“西所”,俗稱西跨院,她就是在這裡密見恭親王奕䜣,策劃了史上聞名的“辛酉政變”。

據避暑山莊博物館副館長韓利介紹,煙波致爽殿的東所、西所,原是皇帝後寢書齋。前殿三間,是慈禧日常活動的場所,現為多媒體放映室。後殿三間,東間為慈禧休息更衣、梳妝的地方,西間是她的寢室,按滿族人的生活慣例,設南北炕。中間明間設一寶座,小皇子載淳每天都要到這裡向其母慈禧請安。現在的陳設是根據慈禧當年居住時的陳設檔復原陳列的。西側圍房現為“無冕之王—慈禧生活用品展” 。

在這些極盡奢華的展品裡,我獨獨對幾幅字感興趣。

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記載稱,慈禧“喜作大字,用丈餘庫臘箋,書龍虎松鶴等字,歲多至數百幅”。

我翻閱了史料,據說慈禧尤“以才華取勝”。除了母語滿文外,還通曉漢文,這一點在後宮可謂無人能抵,在滿族婦女當中也極其罕見。這“一技之長”無形中為她日後權利角逐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平臺。

慈禧對文學、書畫和歷史非常有興趣,執政期間,附庸風雅,怡情翰墨,在避暑山莊也留下了許多墨寶,多為工筆花鳥。

記者幾次前往山莊博物館,發現在“西所”參觀的人尤其多。這個神秘的、奢華的、在歷史上濃墨重彩的女人,操縱同治、光緒兩朝,統治中國長達四十八年。想必人們也想通過她用的一盤一服,來窺探她的生前身後事。

新中國數十年的建設,賦予了這裡新的意義。

如今的避暑山莊博物館除了“澹泊敬誠殿”“四知書屋”“煙波致爽”“慈禧居處”等復原陳列外,還有“興盛時期的避暑山莊”帝后御用“鐘錶”“掛屏”“瓷器”“琺瑯”等專題展覽近20 個。

“辛酉政變”,割讓香港,簽訂種種喪權辱國的條約……走進這裡,就好像走進了一個時代。

那些淹沒于歷史煙海中的故事,也就在這些古樸的建築、珍貴的藝術珍品中浮現於人前,成為哺育全世界的精神饕餮盛宴,書寫著一個王朝的“中華濃縮版”。

作者:劉春雨 通訊員:李暉

編輯:建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