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貴州織密地災防治“四張網”

近日, 記者從貴州省國土資源廳獲悉, 該廳立足省情實際, 著力補全短板、提升能力, 織密地質災害防治“排查巡查、監測預警、群測群防、應急演練”四張網路, 最大限度減少地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今年入汛以來, 貴州成功預報避讓地災21起, 避免2142人傷亡, 減少財產損失1.2億元。

一是織密排查巡查網, 實施“百千萬”行動。 組織100個檢查組、1000余名技術人員, 對全省1萬餘處隱患點開展大排查專項行動。 按照“廳領導包片、處級幹部包縣”工作機制, 省廳9名領導帶隊赴9個市(州)督促檢查地災防治工作, 將每一處地災隱患點的防災責任落實到單位和責任人。

對重大地災隱患點嚴密監測, 每個隱患點有1名領導負責、1名幹部包點、1名群測群防員值守, 實現了“橫到邊、縱到底”的拉網式、全覆蓋排查。 今年以來, 通過排查, 新發現71處隱患點, 緊急撤離群眾5200多人。

二是織密監測預警網, 不斷提升預報能力。 建立大資料地災監測網路, 引進美國雷達干涉測量技術、瑞士監測技術等, 對地災重點地區加密監測、排查。 同時, 在重大地災隱患點安裝300台雨量站, 通過大資料、雲技術等新方法和新技術, 精准分析地災。 搭建了全省地災監測預警與決策支持平臺, 對現有1萬餘處地災隱患初步實現有效管控, 特別是對300多個威脅500人以上的重特大地災隱患點進行有效防治。

如6月24日16時, 大資料監測發現余慶縣芝州村黃沙坡有滑坡跡象, 立即預警預報, 當地政府緊急撤離73 人, 未造成人員傷亡。

三是織密群測群防網, 構建上下聯動機制。 發揮縣鄉村組四級的責任性。 將已查出隱患點的監測、預警責任制落實到具體單位, 落實到鄉(鎮)、社區、街道、居委會、村(組)主要負責人, 推動責任層層落實。 積極發揮部門的聯動性。 通過部門聯繫會議, 第一時間掌握雨情、水情, 研判地災風險。 會同教育、交通運輸、旅遊等部門開展全省校園、高速公路和國省幹線公路、旅遊景區地災隱患大排查, 及早發現和處置地災安全隱患。 發揮群眾的積極性。 開展“群眾報災、部門查災、專家核災”專項行動, 建立有獎報災制度,

提高群眾參與地災防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6月11日鎮遠縣舞陽鎮發生滑坡, 因群眾發現及時、部門聯動有效、政府處置得力, 避免了64戶283人傷亡。

四是織密應急演練網, 積極開展宣傳培訓。 通過開展省級地災應急示範演練, 督促指導市、縣對重點隱患點也相應開展應急演練, 實現隱患點避災演練全覆蓋, 達到“聽警報可識別、逃生明方向、撤離能迅速”的目的。 今年市、縣已舉辦地災應急演練1萬餘次, 參演群眾達到70多萬人。

據瞭解, 貴州是地災易發、多發省份, 全省地災高、中易發區占全省國土面積的77%;已查明地災隱患點1萬餘處, 分佈在88個縣(市、區、特區), 直接威脅120萬人生命安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