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直擊業績會 | 中海顏建國:保守目標與很多東西必須要改變

顏建國稱, 這個世界在改變, 很多東西也必須要改變, 未來, 中海將在戰略目標、拿地方式、管控的模式等方方面面進行各種優化。

觀點地產網 3月22日, 港島萬豪酒店3樓, 香港資本市場迎來了全新一屆的中海地產管理層, 主席肖肖帶領行政總裁顏建國、副總裁兼總建築師羅亮、財務總監聶潤榮一眾高管亮相中海2016全年業績發佈會。

去年11月15日, 中海突發公告, 郝建民辭任公司執行董事、主席兼行政總裁, 肖肖獲選為主席並獲委任為公司行政總裁, “郝的時代”正式終結。 此後的12月7日, 中海正式公告, 主席肖肖不再兼任公司行政總裁職位,

將專注主席一職角色, 經提名委員會提名, 董事局任命顏建國為新任執行董事兼任行政總裁職位, 中海新一屆管理層正式上臺。

新人新氣象, 新的管理層上任之後, 會給中海帶來哪些改變?成為了業績會上最受關注的話題。

中海“新”變化

對此, 顏建國就表示, 新管理層上臺後, 將會是繼承與改變雙向進行的管理思路。

“主席肖肖幾十年都在中海工作, 我也是中海的老兵, 我們的血液、基因, 都是屬於中海的。 所以未來, 大的改變是不會有的, 傳統都會繼承。 ”

顏建國首先表達了自己一顆屬於中海的心。 其表示, 自己上任之後, 中海的很多傳統都將繼承。 包括原定的2020年目標希望達到4000億, 毛利率希望達到30%,

這些目標會繼續繼承下來並努力去實現;包括未來, 中海會始終堅持規模與效益的平衡, 機會與風險的平衡, 這些方面也會繼續堅持穩健、有品質的發展的經營策略。

但隨後, 顏建國話鋒一轉, 又強調, 在傳承的基礎上, 中海的很多東西也必須要改變。

顏建國稱, 這個世界在改變, 很多東西也必須要改變, 適應變化的世界, 最好也是相應作出一些變化。 其透露, 中海最近就對市場規劃做出了一些修訂, 一些策略也會因應目前變化的市場環境、狀態做出相應的調整。

顏建國表示, 當前中海在戰略目標、拿地方式、管控的模式, 方方面面都在進行各種優化。

舉例來說, 比如說投資方面, 公開市場方面, 現在一線城市拿地會越來越困難,

中海也會通過聯合拿地、適當參與棚改進行一二級聯動等方式去拿到一些地。

比如組織架構的優化, 使得公司的效率能夠進一步提高, 達到更好的效果。 在規模迅速擴大之後, 如何利用資訊化的手段, 把中海的很多管理的優勢變成標準化的動作固化下來, 打造一個數位化的平臺, 實行扁平化的管理, 這些方面都是適應目前改變化的世界所必須做出的改變。

2016年第四季度新任管理層上任以來, 中海開始頻繁在公開市場上拿地, 這也讓外界猜測是否是“新人事新作風”, 中海有意改變土儲較少的短板?高地價又會否導致中海利潤的下降?

對此, 肖肖就表示, 中海一直追求利潤和股東回報的可持續增長, 但根據現在的形勢,

沒有一點規模這些講起來也是虛的。 所以中海近期在土地市場的表現也較為進取, 包括在並購方面也是。

雖然平均來講四季度中海公開拿地的頻率確實高了一些, 但從策略上來講, 中海並沒有變化。 但其同時強調, 未來中海將積極、持續地參與土地市場拍賣, 並積極開展合作的方式, 包括與中建系統以及其他有土地資源的企業的合作, 尤其是國企之間的合作, 以多元的方式拓展土地儲備。

保守的目標

除開對新任管理層的好奇與關注之外, 中海2017年令人稍顯意外的2100億港幣目標同樣引發眾多關注, 因為在2016年, 中海就已經實現全年2106億港幣的全年銷售, 定下2100億的目標, 就意味著新一年中海將毫無增長。

對此,

肖肖就表示, 一方面, 2017年中海的在售資源是3500億, 比2016年增長了12%, 這些貨值歷來是分佈在2-3年的時間去銷售的, 主要還是要看市場的情況, 中間看市場變化再做打算。 另一方面, 現在市場主要在調整之中, 目標定得是要保守一點。

肖肖笑稱, 大家應該都已經習慣了中海定這樣

保守的目標, 到了年中公司會再視情況進行調整, 並不表示公司今年就一定是這個數, 還會看市場的變化。

肖肖續稱, 對於中海這樣一個利潤接近400億的企業來說, 要永遠保持在20%的增長是不可能的。 中海最終極的目標是追求利潤總額的持續增長, 當然與之相適應, 規模也要增長, 預計公司今年規模將會較這一兩年有一個增長。

至於中海此前定下的到2020年實現銷售規模4000億港幣的目標, 肖肖則表示,重點還是要先吸納足夠的土地。

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到,2016年,中海集團(不包括中海宏洋)在內地13個城市,合共購入17幅土地,在香港購入一幅土地,合共新增面積972萬平方米。年內,集團通過實施中信資產收購納入約3155萬平方米的土地資源。

及至2016年底,中海在內地33個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樓盤)共擁有土地儲備約5677萬平方米,集團實際擁有權益約為4881萬平方米。而同行中規模只有中海一半的華潤置地、龍湖,土地儲備均已超過4000萬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中海的各項投入資料將大大提升,其中,新開工面積將從2016年的765萬平方米增加至1900萬平方米,增長幅度148%;在建規模將從2016年的2416萬平方米增加至3300萬平方米,增長幅度37%;資本開支將從2016年的港幣939億增加至港幣1600億,增長幅度70%;其中土地開支將從2016年的港幣443億增加至港幣1000億,增長幅度126%,對應土地面積1600萬平方米。

另據披露,2017年中海將力爭在所在城市達到前三的目標。

顯然,這些大幅增加的資料和城市前三的目標,都與中海2100億港幣原地踏步的目標不相符合。面對大家的疑問,肖肖則僅意味深長地表示,“目標只是目標”。

如何實現30%毛利率?

另外一點需要關注的是,顏建國和肖肖都重點提到,在今後的幾年時間裡,預計中海的毛利率仍將維持在30%以上,這對於中海新任管理層來說,將是嚴峻的挑戰。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計算,2016年中海總的毛利率為27.82%,剔除並購中信資產方面的影響,毛利率在29%左右,而在並未受到並購中信影響的2015年,中海的毛利率也僅為27.20%。

2016年底和今年年初中海透過公開市場拿的超過100億的土地,地價也都不便宜,經分析師計算,毛利率均在25%左右。與此同時,公司並購的中信項目也面臨一些不優質、毛利低的質疑。未來,中海要如何實現30%以上毛利率,將會是擺在肖肖與顏建國面前的一道難關。

對此,聶潤榮就表示,中海並購中信的貨值是730億,2017年將為公司貢獻400億的銷售。至於利潤方面,中信專案的毛利率與中海自有項目毛利率基本持平,都在30%以上,甚至還會更高。

觀點地產新媒體留意到,雖然在業績會上並未提及,但中海仍然在年報上透露出了“玄機”。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查閱,2016年中海共有六項投資物業項目竣工,合共增加約46萬平方米已落成投資物業,而集團也出售了一些非核心投資物業。此外,透過中信資產收購增加了約30萬平方米的投資物業。

至2016年底,中海在內地、港澳和倫敦擁有已落成投資物業共達250萬平方米。

租金收入方面,2016年中海整體物業出租情況理想,全年實現租金總收入港幣21.4億元,同比增加6.2%;分部溢利港幣118.8億元,其中港幣77.2億元為投資物業的公允價值增加。

肖肖表示,過去中海商業物業的毛利率表現並不佳,但正是因為不夠好,才有了提升的空間。2017年中海將全面提升商業物業的運營效率。

據其透露,中海給商業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租金收入港幣50億。

觀點地產新媒體留意到,近年來,中海來自投資物業公允價值變動稅後收益不斷增加,分別從2014年的港幣38.5億增加至2015年的港幣57.5億,再到2016年的港幣77.2億,為公司利潤的提升貢獻的比重逐年加大。

中海在年報展望中就披露,2017年集團將繼續構建以住宅發展為主、商業地產發展為輔的業務結構,平衡長、短線投資資源配置,逐步提高投資物業比重,以獲得長期穩定回報,增強平衡市場風險能力。

中海認為,在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毛利持續下降,過度擴張房地產開發規模可能逐漸帶來不對比風險的情況下,把投資物業盈利比重持續提升仍然是集團的長久目標。截止2016年底,集團正在開發和待開發的商業地產面積達到440萬平方米,其中約120萬平方米預計可於2018年年底前落成。

肖肖則表示,重點還是要先吸納足夠的土地。

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到,2016年,中海集團(不包括中海宏洋)在內地13個城市,合共購入17幅土地,在香港購入一幅土地,合共新增面積972萬平方米。年內,集團通過實施中信資產收購納入約3155萬平方米的土地資源。

及至2016年底,中海在內地33個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樓盤)共擁有土地儲備約5677萬平方米,集團實際擁有權益約為4881萬平方米。而同行中規模只有中海一半的華潤置地、龍湖,土地儲備均已超過4000萬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中海的各項投入資料將大大提升,其中,新開工面積將從2016年的765萬平方米增加至1900萬平方米,增長幅度148%;在建規模將從2016年的2416萬平方米增加至3300萬平方米,增長幅度37%;資本開支將從2016年的港幣939億增加至港幣1600億,增長幅度70%;其中土地開支將從2016年的港幣443億增加至港幣1000億,增長幅度126%,對應土地面積1600萬平方米。

另據披露,2017年中海將力爭在所在城市達到前三的目標。

顯然,這些大幅增加的資料和城市前三的目標,都與中海2100億港幣原地踏步的目標不相符合。面對大家的疑問,肖肖則僅意味深長地表示,“目標只是目標”。

如何實現30%毛利率?

另外一點需要關注的是,顏建國和肖肖都重點提到,在今後的幾年時間裡,預計中海的毛利率仍將維持在30%以上,這對於中海新任管理層來說,將是嚴峻的挑戰。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計算,2016年中海總的毛利率為27.82%,剔除並購中信資產方面的影響,毛利率在29%左右,而在並未受到並購中信影響的2015年,中海的毛利率也僅為27.20%。

2016年底和今年年初中海透過公開市場拿的超過100億的土地,地價也都不便宜,經分析師計算,毛利率均在25%左右。與此同時,公司並購的中信項目也面臨一些不優質、毛利低的質疑。未來,中海要如何實現30%以上毛利率,將會是擺在肖肖與顏建國面前的一道難關。

對此,聶潤榮就表示,中海並購中信的貨值是730億,2017年將為公司貢獻400億的銷售。至於利潤方面,中信專案的毛利率與中海自有項目毛利率基本持平,都在30%以上,甚至還會更高。

觀點地產新媒體留意到,雖然在業績會上並未提及,但中海仍然在年報上透露出了“玄機”。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查閱,2016年中海共有六項投資物業項目竣工,合共增加約46萬平方米已落成投資物業,而集團也出售了一些非核心投資物業。此外,透過中信資產收購增加了約30萬平方米的投資物業。

至2016年底,中海在內地、港澳和倫敦擁有已落成投資物業共達250萬平方米。

租金收入方面,2016年中海整體物業出租情況理想,全年實現租金總收入港幣21.4億元,同比增加6.2%;分部溢利港幣118.8億元,其中港幣77.2億元為投資物業的公允價值增加。

肖肖表示,過去中海商業物業的毛利率表現並不佳,但正是因為不夠好,才有了提升的空間。2017年中海將全面提升商業物業的運營效率。

據其透露,中海給商業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租金收入港幣50億。

觀點地產新媒體留意到,近年來,中海來自投資物業公允價值變動稅後收益不斷增加,分別從2014年的港幣38.5億增加至2015年的港幣57.5億,再到2016年的港幣77.2億,為公司利潤的提升貢獻的比重逐年加大。

中海在年報展望中就披露,2017年集團將繼續構建以住宅發展為主、商業地產發展為輔的業務結構,平衡長、短線投資資源配置,逐步提高投資物業比重,以獲得長期穩定回報,增強平衡市場風險能力。

中海認為,在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毛利持續下降,過度擴張房地產開發規模可能逐漸帶來不對比風險的情況下,把投資物業盈利比重持續提升仍然是集團的長久目標。截止2016年底,集團正在開發和待開發的商業地產面積達到440萬平方米,其中約120萬平方米預計可於2018年年底前落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