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樣的學術報告能提神?

歡迎點擊「科學網」↑關注我們!

學術報告是學術圈自由交流的重要方式, 學術會議的集中報告和定向邀請的學術報告還是有很多區別, 效果差別也非常大。

如今各個學科領域的學術會議規模越來越大, 不僅可以看到退休後仍然活躍在學術領域的老先生們, 更多的年輕人爭先恐後的加入學術後備隊伍, 看看如今的學術會議, 碩士生和博士生, 青年教師和助理研究員參加會議的人越來越多。 做個大會邀請報告是多數研究人員的榮幸, 實際情況是參會人多, 大咖們也多, 多數情況下只能開闢分會場,

各個分組報告同時進行。

但觀察各個領域的學術會議報告, 似乎都有一些相似的特徵。

1)參會第一天人員很多, 然後參會人員逐漸減少, 主辦單位不得不拿一些大會報告來壓軸。

2)很多學術報告乏味無力, 聽者昏昏欲睡。

3)熟悉的人紮推暢談, 一些新人不知所措。

4)再次給一些“牛人”打招呼並提及上次在某地方會議見過, “牛人”很“健忘”。

5)學術報告不能控制好時間, 沒有時間提問, 或者聽眾沒聽明白演講者講的啥內容, 沒人提問。

那麼, 如何提高會議學術交流的效果呢?

1)演講者要講清楚方法論, 講清楚問題研究背景, 不必過度講解細節;

2)學術報告不是組會報告, 公式推導等可以忽略;

3)多做一些動畫, 排版清晰, 減少文字表述;

4)確保趣味性,

科學性, 知識面寬, 讓來自不同領域的人都有不同程度收穫;

5)學術報告要有啟發性, 要告訴聽眾這個領域還有那些開放問題值得進一步探索;

6)提前做好演練, 要留3-5分鐘給聽眾提問, 不能超時。

7)爭取和聽眾互動。

好的報告可以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可以給聽眾啟發。 枯燥乏味的報告只能導致聽眾的流失。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 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馬軍科學網博客。

連結位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0980-1067261.html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