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將結直腸癌拒之千里之外!

東單九號院, 是著名的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所在地。 百年來, 從這裡畢業的莘莘學子, 已成為中國醫學界的脊樑。 現在, 他們又彙集在這裡, 為每一位中國老百姓, 用平實簡單的語言, 做負責任的醫學科普。

號外, 號外!米國結直腸癌發病率下降40%!死亡率下降51%!

讓人無比膜拜的神一樣的雜誌CA Cancer J Clin近期公佈了這一神一樣的結果!

怎麼可能?怎麼做到的?

下面, 讓作者帶你仔細研讀一下這份“2017美國癌症報告”。

2017美國癌症報告

1. 結直腸癌發病率情況:

90年代, 美國男性結直腸癌發病率為1‰, 女性為0.6‰;而最新的資料顯示, 男性降低到0.6‰,

女性降低到0.27‰。

可以看出, 20年來發病率下降了接近40%, 從2004年到2013年平均每年下降約3%!

2. 死亡率情況:

目前為止, 美國結直腸癌死亡率下降了51%。 是的, 你沒有看錯, 美國1974到2014年結直腸癌死亡率下降超過一半!

3. 主要原因分析:

報告認為, 結直腸癌發病率的顯著下降得益於美國對50歲以上人群使用結腸鏡進行篩查並切除癌前病變。

結腸鏡檢查率從2000年的21% 提高到 2015的60%。

這一結論的反面佐證是同期未普及腸鏡篩查的年輕人群, 結直腸癌發病率則以約2%的比例逐年增加。

結腸鏡是篩查結直腸癌的重要手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家好的咱得學!

國內結直腸癌發病率近些年來可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啊。

那麼問題來了, 是所有人50歲以後都要做結腸鏡嗎?多久做一次?腸鏡痛苦嗎?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法?

讓作者為您一一作答。

篩查對象

1. 結腸癌的演變過程:

息肉是結直腸癌的“前身”, 目前已明確至少80%-95%的結直腸癌都是從息肉一步步演化過來的, 而從小息肉→大息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息肉癌變這一過程一般需要5-15年,

因此只要在這一過程中發現病變, 並及時切除便可以消除後患, 繼續你的三生三世, 收穫十裡桃花。

2. 人群區分:

涉及篩查, 無論是美國指南、中國指南亦或是爪哇國指南, 都首先要把人撥拉撥拉, 分為一般人群和具有危險因素人群。

以今年再次勇奪美國最佳癌症中心桂冠的MD Anderson篩查指南舉例:

危險因素包括:

得過癌前結腸息肉(腺瘤);

直系親屬得過結直腸癌或癌前息肉(腺瘤);

各種家族性遺傳性結直腸癌病史;

炎症性腸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

癌症篩查需進行人群劃分

NCCN指南推薦, 一般人50歲開始可考慮進行篩查, 比如結腸鏡檢查, 如無異常, 10年後複查。

這一人群又分為好幾類, 如下

如息肉小於1釐米, 數目小於2個, 並且是較為低危的息肉如管狀腺瘤, 則可以在內鏡切除息肉後5-10年複查。

如息肉數量超過3個或者有高危息肉, 則建議每3年複查腸鏡。

在出現症狀後8-10年需要開始腸鏡篩查。

有一個直系親屬在60歲前發現腸癌, 或者2個直系親屬均有腸癌的, 應在40歲或者其直系親屬發現腸癌時年齡減去10歲時開始進行腸鏡篩查。

篩查方法

1. 腸鏡篩查

很多人都會問到, 腸鏡痛苦嗎?

技術在進步, 現在的腸鏡和幾十年前那可好的不是一點半點。

關鍵是現在還可以在靜脈麻醉下進行無痛腸鏡檢查, 就像打了個盹似的就可以把檢查做完了。

2. 其他方法

是不是還有別的篩查方法?確實有!

最經濟實用的就是便常規的便潛血試驗,可以發現微量的消化道出血。

這種隱匿性的出血有可能就是消化道腫瘤的早期表現。因此,查體時千萬不要嫌麻煩而跳過了這項啊。

還有一個是比較高大上的方法,最近幾年剛剛興起,俗稱模擬腸鏡,就是對腹部進行CT掃描後利用軟體把圖像三維重建起來,得到和腸鏡類似的圖像。

目前在病灶檢出方面可以和腸鏡相媲美。並且還可以在一部分人群中同時發現腸道外的其他病變,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不過,由於CT模擬腸鏡臨床應用時間尚短,因此在篩查的週期和有效性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結果的證實。

對於便潛血試驗和CT模擬腸鏡發現的病灶,目前還是需要進行結腸鏡檢查來確診。因此目前主流觀點還是建議行結腸鏡篩查。

所以,具體採取何種方式篩查結直腸腫瘤,還是建議您聽取主診醫生的意見哦!

模擬腸鏡檢查,國家癌症中心消化道腫瘤MDT供圖

老祖宗早就說過了,要防患於未然,要不戰而屈人之兵!

因此大家只要能重視健康,合理查體,相信一定能拒結腸癌於千里之外!

作者簡介

趙宏

2003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八年制),獲醫學博士學位。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腹部外科實驗室副主任。專業方向:結直腸癌肝轉移、神經內分泌腫瘤、肝細胞肝癌的外科治療和相關基礎研究。兼任中國醫促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分會秘書長,北京醫學會腫瘤學分會青委會副主委,中國醫促會肝臟腫瘤分會青委會總幹事。獲首屆首都十大傑出青年醫生稱號。

周海濤

周海濤,男,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2003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八年制),獲醫學博士學位。致力於結直腸癌腹腔鏡微創治療,保留自主神經的直腸癌超低位保肛治療,伴有肝臟轉移的結直腸癌綜合治療。入選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計畫”。目前任中國醫促會結直腸病學分會委員、中國醫促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分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精准醫學與腫瘤MDT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腫瘤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委會TEM專委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腫瘤外科醫師委員會中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MDT專委會中青年委員。

東單九號院

面向大眾普及的醫學資訊

來自東單三條九號的校友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出品人:九號院健康理事會

聯繫郵箱:pumcalumini@163.com

歡迎轉發給親朋好友及朋友圈!

2. 其他方法

是不是還有別的篩查方法?確實有!

最經濟實用的就是便常規的便潛血試驗,可以發現微量的消化道出血。

這種隱匿性的出血有可能就是消化道腫瘤的早期表現。因此,查體時千萬不要嫌麻煩而跳過了這項啊。

還有一個是比較高大上的方法,最近幾年剛剛興起,俗稱模擬腸鏡,就是對腹部進行CT掃描後利用軟體把圖像三維重建起來,得到和腸鏡類似的圖像。

目前在病灶檢出方面可以和腸鏡相媲美。並且還可以在一部分人群中同時發現腸道外的其他病變,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不過,由於CT模擬腸鏡臨床應用時間尚短,因此在篩查的週期和有效性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結果的證實。

對於便潛血試驗和CT模擬腸鏡發現的病灶,目前還是需要進行結腸鏡檢查來確診。因此目前主流觀點還是建議行結腸鏡篩查。

所以,具體採取何種方式篩查結直腸腫瘤,還是建議您聽取主診醫生的意見哦!

模擬腸鏡檢查,國家癌症中心消化道腫瘤MDT供圖

老祖宗早就說過了,要防患於未然,要不戰而屈人之兵!

因此大家只要能重視健康,合理查體,相信一定能拒結腸癌於千里之外!

作者簡介

趙宏

2003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八年制),獲醫學博士學位。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腹部外科實驗室副主任。專業方向:結直腸癌肝轉移、神經內分泌腫瘤、肝細胞肝癌的外科治療和相關基礎研究。兼任中國醫促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分會秘書長,北京醫學會腫瘤學分會青委會副主委,中國醫促會肝臟腫瘤分會青委會總幹事。獲首屆首都十大傑出青年醫生稱號。

周海濤

周海濤,男,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2003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八年制),獲醫學博士學位。致力於結直腸癌腹腔鏡微創治療,保留自主神經的直腸癌超低位保肛治療,伴有肝臟轉移的結直腸癌綜合治療。入選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計畫”。目前任中國醫促會結直腸病學分會委員、中國醫促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分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精准醫學與腫瘤MDT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腫瘤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委會TEM專委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腫瘤外科醫師委員會中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MDT專委會中青年委員。

東單九號院

面向大眾普及的醫學資訊

來自東單三條九號的校友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出品人:九號院健康理事會

聯繫郵箱:pumcalumini@163.com

歡迎轉發給親朋好友及朋友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