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薌城:天寶蕉海 林語堂臺北故居仿建工程年內建成

近日, 落戶在薌城區天寶鎮林語堂臺北故居仿建工程已完成故居施工圖設計、土地和施工便道的征遷及掃青工作。 該專案預計8月份開工建設, 今年內建成。

林語堂臺北故居仿建工程總規劃面積7畝, 選址位於天寶鎮林語堂紀念館東北側, 背靠“天寶閣”, 面朝“心月湖”, 是香蕉海專案“一帶六區”中“語堂紀念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工程是由專案工作團隊赴台考察後, 將“世界文化大師”林語堂位於臺北陽明山的故居, 按一比一的比例複製, 整體“搬”回林語堂的祖籍地珠裡村。

工程巧妙地將林語堂文化元素與香蕉海專案融合起來,

引導遊人們在重遊蕉園故里的同時感受大師情懷, 也進一步豐富了香蕉海的景觀內容和文化內涵, 助力特色小鎮的建設。

林語堂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 福建龍溪(今漳州)人。 曾獲上海聖約翰大學學士學位、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學位、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 是一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 也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旅行家、發明家于一身的大師。

“我要一小塊園地, 不要遍鋪綠草, 只要有泥土, 可讓小孩搬磚弄瓦, 澆花種菜, 喂幾隻家禽。 我要在清晨時聞見雄雞喔喔啼的聲音,

房宅附近有幾棵參天的喬木。 ”林語堂腦海裡的理想家園是一座標準的中式宅院, 而真正實現在臺北陽明山腰的建築卻是西班牙風格的, 由其本人親自設計。

林語堂臺灣故居座落于陽明山腰, 是先生生前最後十年定居臺灣的住所。 建築以中國四合院的架構, 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 意境典雅精緻, 體現了語堂先生中西合璧的審美旨趣, 和自然從容的生活態度。

▲林語堂臺北故居現狀

林語堂先生選擇用藍色的琉璃瓦搭配白色的粉牆, 其上嵌深紫色的圓角窗櫺, 外面是螺旋式的廊柱和羅馬式拱門。 回廊圍成一座四合院, 院內種有翠竹、楓香、蒼蕨、藤蘿, 移來各式奇石, 還有中式園林必備的魚池, 池邊修有大理石椅, 可享“持杆觀魚”之樂。 林語堂心中自有一套中西交融的審美標準。 夜裡, 在自己設計的宅院裡散步, 興之所至, 歎道:“宅中有園, 園中有屋, 屋中有院, 院中有樹, 樹上有天, 天上有月, 不亦快哉!”

(林惠斌 李崢)

(林惠斌 李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