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3年巨虧100億,酷派真的到了“苟延殘喘”?

曾名列“中華酷聯”國產手機第一梯隊的酷派集團, 本以為牽手樂視可實現年銷量破1億台的計畫, 如今也陷入重圍困境:2016年年報連續兩次延後終於姍姍來遲。

5月31日晚, 酷派集團發佈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經審核的業績, 根據公告, 2016年其營收約79.94億港元, 相比2015年146.68億港元減少了45.5%;公司全面虧損42.10億港元, 這是酷派連續第二年虧損。 但回顧2015年, 公司盈利23.25億港元。

酷派截止2017年3月31日經營虧損約為港幣4.6億元。 預計2017年上半年的經營虧損會擴大到6億-8億港元之間, 相比去年同期經營虧損港幣1.628億元, 同比營收下滑將超50%。

7月14日, 易方達基金發佈公告, 宣佈對“酷派集團”按照0.11港元進行估值, 此舉也意味著酷派近85%的估值都被砍掉。 在酷派停牌前收盤價為0.72港元, 下調後, 只剩下0.11港元。

酷派集團在今年3月31日起企業停止了交易, 至今也沒有複牌。

酷派在苟延殘喘著, 國內市場份額由巔峰時期的前三倒退至2017年一季度的11位,

酷派的2017年, 應該如何活下去?

從目前市場來看, 酷派主要依靠兩大市場, 分別是跟國內運營商管道捆綁定制和國外市場。 酷派幾乎完全依賴運營商, 這樣的定制機占了所有手機的80%以上。

但2014年, 運營商調低了合約機的補貼, 並且將裸機銷售作為主要銷售方式, 這對於酷派來說是致命的。

2015年6月28日, 樂視以21.8億元代價持有酷派17.9%股權, 成為酷派的第二大股東, 這直接造成了酷派與曾經的合作夥伴360交惡;

樂視創始人賈躍亭豪言

2016年6月17日, 樂視再度以10.47億港元的代價增持酷派股份至28.9%, 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8月, 樂視創始人賈躍亭接任前董事會主席郭德英的職位, 成為酷派集團的董事長。

隨著劉江峰進入酷派掌舵, 也拉開了酷派和樂視的融合大幕, 按照規劃, 雙方將以“樂視+酷派”的雙品牌運作模式展開運營, 不過當下, 兩大品牌各自都危機重重。

但樂視入主後, 酷派的頹勢不止。 2016年8月30日, 酷派發佈了歸屬“樂視生態”後的首份中報。 公告顯示, 酷派集團2016年上半年收入52.77億港元,

同比下降39.9%, 報告期內虧損20.72億港元, 較上年同期淨利潤28.37億港元下降173%。

如今連賈躍亭自己都顧不住了, 更何況酷派這個爛攤子。

2016年末, 樂視資金鏈斷裂危機愈演愈烈, 受此影響, 酷派集團於今年3月31日起停牌, 至今未複。

根據一家金融機構對樂視系的盡調報告顯示, 截至2016年9月末, 手機業務成為樂視最大的虧損源, 約為56.6億元。

7月18日, 在樂視網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 44家供應商的代表現場討薪。 他們都是樂視移動業務的供應商, 至今被欠約7000萬元。

同時有報導稱, 樂視希望出售酷派集團的股權來彌補資金缺口, 不過因為酷派目前業務現狀混亂, 尚未找到合適的接盤者。

而今年5月爆出來, 酷派與校招的300多名校招生解約,

據傳酷派某HR直言:酷派業績一落千丈, “一夜坍塌”, “也許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了”。 再一次將酷派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回想 前幾年的酷派手機那真是如日中天。 可時間證明, 酷派現在的確是強弩之末

於是, 有業內人士為酷派轉“指點江山”:也許這個時候, 正是酷派管理層應該好好考慮公司發展方向。 建議:

一、酷派應該打造一個年輕而又時尚的品牌, 不要再是大神之類的, 大神這個品牌, 看起來就土, 充滿了滿滿山寨氣息。 試想, 一個沒有見過世面的山裡人, 會買 大神還是 OPPO,答案 很明顯。 OPPO讀出來就有 國際的氣息。 至於大神嘛。 好土誒。

二、斷臂療傷。 砍掉低端的手機研發。 用金錢和精力去打造一個精品手機, 讓世界驚豔。

亡羊補牢, 為時不晚。現在不去療傷,再過一段時日,恐怕就無回天之力了。

為時不晚。現在不去療傷,再過一段時日,恐怕就無回天之力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