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朗讀者》楊利偉回憶第一次飛行,錯把異常當正常,以為自己不行

在舉世關注的目光中

一段歷時21小時23分鐘的完美太空飛行

讓全世界記住了他的名字——楊利偉

他是航太英雄

更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上週六, 楊利偉來到《朗讀者》

分享了他第一次航太飛行經歷

而這也是中華民族飛天夢的第一次

作為中國航太事業的開創者和見證者之一

楊利偉帶我們瞭解無數幕後英雄背後的故事

2003年10月15日, 38歲的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 在太空飛行14圈, 歷時21小時23分, 完成中國首次載人航太飛行, 實現了中國人千年的飛天夢想, 使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太活動的國家。

在朗讀者節目現場

楊利偉向我們分享一個驚心動魄的二十六秒

甚至他以為自己就要犧牲了

但其實就是一個頻率震動

他回憶

“在火箭發射距離地面三十幾公里的時候

火箭發生了震動

那時候有一種瀕臨堅持不住的感覺

我以為我要犧牲了

那種震動感

就好像自己坐在四周全是鼓的中間

震動的時候

覺得就已經忍受不了

當時還不知道這是一種異常的情況

以為它正常就是這樣

是我人不行

回來之後, 和工程人員交流

所以在後面的任務中

我們就完全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

所以說, 楊利偉的這第一次

給後來的太空人

提供了很多寶貴的資料。

中國航太事業的發展

是在我們國家基礎工業比較薄弱

科技水準相對落後的

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

到2016年已經整整六十年了

這六十年

也創造了兩彈一星、載人航太、月球探測等許多輝煌的成果

楊利偉說:那時候飛行可能就相當於一個綠皮火車, 現在肯定就是高鐵了。

對於這一輩子都難忘的第一次,

楊利偉說:

“這一刻, 不單單是我一個人的第一次

也是無數人、無數航太人的奮鬥

是無數人的第一次

才造就了這個第一次

是祖國和人民智慧的雙手把我送上了太空”

當董卿問到當時是否會擔憂風險問題時

楊利偉坦言道:

“太空人是一個高風險職業,

但它不單單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任務或是職業

更多的是對一個國家

或者對一個民族的

一種承諾、一種責任。 ”

確實,當一個人的第一次

和整個國家、民族

甚至和整個人類進步

關聯在一起的時候

那是一份怎樣的自豪和榮耀

讓我們向為中國航太事業做出貢獻的

背後的每一個人

致敬!!!

確實,當一個人的第一次

和整個國家、民族

甚至和整個人類進步

關聯在一起的時候

那是一份怎樣的自豪和榮耀

讓我們向為中國航太事業做出貢獻的

背後的每一個人

致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