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肌痹莫著急,療效看中醫

風濕病科:劉維超 雲南省中醫醫院

肌痹, 即西醫學中的多發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 是一種主要累及橫紋肌, 以淋巴細胞浸潤為主的非化膿性炎症病變, 可伴有或不伴有多種皮膚損害, 也可伴發各種內臟損害。 損害未累及皮膚者稱肌炎, 肌炎伴皮疹則稱皮肌炎。

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女性略占多數。 該病的發生可能與某些病毒感染、弓形蟲感染、遺傳、惡性腫瘤及免疫因素等有關。

中醫學的認識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基本病機為正虛不能禦邪, 風、寒、濕、熱、毒等邪侵犯肌表, 損傷肺胃之絡脈, 進而影響脾腎。 根據中醫理論“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腎主骨”, 提示本病病機主要是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 陽氣虛衰, 衛外不固, 致風、寒、濕、熱之邪乘虛而入, 留於肌肉、經絡、關節, 以致經脈閉塞, 營衛不和, 氣血運行不暢, 進而肌肉失養, 則見肌肉消瘦、痿軟無力。

肌肉和皮膚是本病的兩組主要症狀。

(1)肌無力:臨床表現與受累肌肉的部位有關。

①肩帶肌及上肢近端肌無力:上肢不能平舉、上舉、不能梳頭、穿衣。

②骨盆帶肌及大腿肌無力:抬腿不能或困難, 不能上車、上樓、坐下或下蹲後起立困難。

③頸屈肌可嚴重受累:平臥抬頭困難, 頭常後仰。

④喉部肌肉無力造成發音困難, 聲啞等。

⑤咽、食管上端橫紋肌受累引起吞咽困難, 飲水發生嗆咳、液體從鼻孔流出。

⑥食管下段和小腸蠕動減弱與擴張引起返酸、食道炎、咽下困難、上腹脹痛和吸收障礙等。

(2)肌痛:在疾病早期可有肌肉腫脹, 約25%的患者出現疼痛或壓痛。

(3)皮膚:

①向陽性紫紅斑:眶周水腫伴暗紫紅皮疹, 它是DM的特異性體征。

②Got-tron征:亦是DM的特異性皮疹。 皮疹位於關節伸面,

多見於肘、掌指、近端指間關節處。 也可出現在膝與內踝皮膚, 表現為伴有鱗屑的紅斑, 皮膚萎縮、色素減退。

③暴露部位皮疹:頸前、上胸部(“V”區), 頸後背上部(披肩狀), 在前額、頰部、耳前、上臂伸面和背部等可出現彌漫性紅疹, 之後局部皮膚萎縮, 毛細血管擴張, 色素沉著或減退。

④技工手:部分患者雙手外側掌面皮膚出現角化、裂紋, 皮膚粗糙脫屑, 同技術工人的手相似, 故稱“技工”手。 尤其在抗Jo-1抗體陽性的PM/DM患者中多見。

特色治療

中醫藥以內治為主, 辨寒熱虛實。 急性發作期治以清熱、解毒、化濕為主, 佐以補益脾氣;緩解期治以補益脾胃為主, 佐以解毒、化濕、活血。 配予外用製劑潤膚消斑或蠟療、熏洗等理療, 臨床取得良好療效。

調攝護理

早期飲食應清淡, 中晚期要注意增加營養, 肢體要適當活動, 局部要自我按摩或請他人按摩, 精神宜舒暢, 出院後要注意檢查身體, 以便早期發現腫瘤及其他合併症。 除常規護理外, 對肌肉無力者應常幫助翻身和肢體活動, 進食困難時要囑患者注意體位, 防止嗆噫。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