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今起4天或連續飆升至40℃

這一波熱浪的高潮來臨了。 記者昨日從上海中心氣象臺瞭解到, 未來四天內申城或出現連續40℃的天氣, 這意味著今夏首個高溫紅色預警將拉響。 根據國家安監總局、衛生部、人社部、全國總工會頒佈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要求, 一旦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 應立即停止戶外露天作業。

連續40℃高溫將來襲

昨日, 上海已是“九連橙”, 早上8時24分拉響了入夏以來最早的一個高溫預警。 最終, 徐家匯站最高氣溫升至了39℃, 登上目前今夏高溫榜的第二位, 暫居第一位的是7月14日的39.7℃。

截至昨日, 上海今夏已經出現第14個高溫日,

連續高溫日達到10天。 而且, 從今天起的連續四天將進入“碳烤”模式, 其中預計今天為39℃至40℃, 週六最高氣溫40℃, 周日最高氣溫40℃, 下週一最高氣溫還是40℃。

如果連續4天超過40℃, 那麼將與2013年的酷熱極為相似, 那年上海也曾出現連續4天氣溫超過40℃的情況, 並且在8月7日出現了本市氣象記錄的歷史極值40.8℃。

三大因素導致今年超熱

如此“執著”的熱浪, 在歷史上也不多見。 1934年, 申城從6月23日到7月4日曾出現連續10天的酷暑日;2013年夏天, 37℃以上持續高溫日出現了兩段, 分別為7月23日到8月1日的10天和8月4日到8月12日的9天。 今年, 申城從7月12日開始便連續發佈高溫橙色預警, 如果不是因為7月17日當天的36.1℃沒有達到酷暑標準, 今天就能打平連續37℃以上的歷史紀錄。

以高溫日標準看,

申城目前已經14個, 其中連續高溫日達到9個。 從歷史資料來看, 2000年以來持續高溫天數最長是19天, 為2003年7月19日至8月6日;其次為15天, 為2013年8月3日至8月17日。 而本市年度持續高溫日最多的則是1926年, 達到24天;1953年為22天排名其次;然後是1934年的21天、1942年的20天, 以及1948年和2003年的19天。 要知道, 今年7月12日剛剛入伏, 8月20日才出伏, 這意味著今夏高溫日還會不斷出現。

今夏為什麼這麼熱?恐怕是不少市民的疑問。 對此, 氣象專家在接受勞動報記者採訪時給予了解答。

首先, 副熱帶高壓是“元兇”。 副熱帶高壓是大氣環流的一個重要系統, 由於其內部盛行下沉氣流, 天氣晴朗少雲, 日照強烈, 非常有利於升溫。 在夏天, 副熱帶高壓增強幾乎就是高溫的代名詞。 過去, 在出梅之後,

副熱帶高壓雖然會有所增強, 但不時會出現位置的擺動。 讓人意外的是, 今年副熱帶高壓似乎對長三角地區特別中意, 出梅之後始終沒有遠去, 從而造成了上海地區高溫連續不斷出現的情況。

其次, 風向“助紂為虐”。 眾所周知, 上海距離東海較近, 如果風向以東或偏東風為主, 自然會帶來海上的新鮮潮濕空氣, 對降溫有一定作用。 可近期本市風向多以西南風為主, 完全“背道而馳”, 反而吹來了內陸的熱氣, 高溫自然不稀奇了。

最後, 颱風今年不給力。 近56年來, 申城7月受到影響的颱風為29個, 其中近5年來, 7月至少會受到平均1個颱風的影響。 然而, 今夏颱風“偃旗息鼓”, 唯一出現的4號颱風“塔拉斯”距離申城差了“十萬八千里”。 根據目前判斷,

本月28日前上海都沒有颱風活動, 仍將持續高溫狀態, 預計整個汛期對上海造成影響的颱風個數也不過2個左右。

紅警發佈將停止戶外作業

就這兩天, 今年第一個高溫紅色預警有望拉響。 從2007年起, 上海開始發佈氣象災害的預警, 2009年第一次發佈高溫紅色預警, 截至今年一共發佈13次, 最多的是2013年, 共有5次。 13次高溫紅色預警中, 只有兩次在週六, 其餘都在工作日。

高溫紅色預警意味著什麼呢?《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要求:“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臺當日發佈的預報氣溫, 調整作業時間, 但因人身財產安全和公眾利益需要緊急處理的除外。 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 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

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 用人單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 ”

這種縮短工作時間, 屬於在特殊條件下實行的工作時間少於標準工作時間的工時形式, 是單位應當執行的法定義務。 此外, 根據《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規定, 在高溫天氣期間,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規定, 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 採取合理安排工作時間、輪換作業、適當增加高溫工作環境下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和減輕勞動強度等措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