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互聯網科技仲介喚醒技術庫裡的“睡美人”,半年成功對接24個技術專案

一種高效節能換熱管技術, 已經在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簡稱上海化工院)的技術庫裡“沉睡”了兩年。 近日, 在上海聯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張羅”下, 三家企業對這一技術表示了興趣, 通過競爭, 成果“花落”其中一家, 這一技術使化工產品換熱效率提高了8至10倍。

《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提到的“鼓勵科研院所建立面向企業的技術服務網路和協同創新平臺”, 大大推動了滬上科研院所與科技服務仲介的合作。 上海聯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由上海化工院和互聯網科技仲介邁科技共同出資建立,

半年來, 24個技術項目已成功對接。

科技成果再成功, 沒有熟悉市場的人只能“沉睡”技術庫

換熱管技術, 是石化領域的關鍵技術, 一條化工生產線根據產品不同有幾百乃至上千個換熱管, 占成本總額的40%。 以往, 這一技術長期由國外企業壟斷。 2009年, 上海化工院承接市科委課題, 歷時三年攻克這一關鍵技術。 由此, 國產換熱管各項技術指標與國外產品持平, 孔隙率等部分指標優於國外產品。

產品研發是否成功, 關鍵看市場接受程度。 上海化工院專案課題組帶頭人韓坤領銜成立產品推廣小組, 投入大把時間跑企業, 而企業卻兜頭澆了他們一盆冷水——大型石化企業說已經購買國外產品, 短時間不打算更換;小型石化企業說新產品尚未經受市場考驗,

他們不敢押寶。 “折騰”兩年後, 這項技術不得不回到技術庫“沉睡”。

作為多學科集聚的綜合化工研發、工程應用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上海化工院近年研發出不少共性技術, 卻因平臺、管道等問題, 在產品推廣時屢屢碰壁。

“推廣、談判和研發完全是兩碼事兒。 我們研發的新技術, 往往還沒‘落地’, 就又領受了新的研發任務。 因此, 我們一直渴望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員為我們的技術尋找買家。 ”韓坤說。

合作人制度既替新技術找下家, 也替企業定制技術

科研成果轉化鏈條中, 缺的就是專業“推銷員”, 這也是商機。 邁科技敏感地察覺到這一點。 2015年, 幾位上海交通大學師生利用互聯網, 以線上找買家、線下對接科研成果的模式,

打造出這一極具特色的一站式科技成果服務仲介公司。 迄今為止, 公司業務已覆蓋103座城市, 擁有4萬合作夥伴。

“我們有技術合作人、管道合作人、場地合作人, 只要是能夠推動某項技術產業化的人, 都可算是我們的合作夥伴。 ”邁科技創始人之一蔡文懌說。

這樣寬鬆的合夥人模式, 讓邁科技迅速積累起各種掌握科技成果轉化資源的人。 “沉睡”了兩年的高效換熱管, 就是利用邁科技如同毛細血管的基層“情報網”, 找到了買家。 而且這一技術居然對上了三家企業的“胃口”, 一番競價後, 最終賣給了無錫一家科技企業。

除了替新技術找下家, 邁科技還通過合作人替企業定制新技術。 許先生是上海某輪胎企業的銷售人員,

從客戶口中得知國產脫模劑效果不佳, 進口脫模劑價格又貴, 他迅速將這一市場“痛點”告知邁科技。 邁科技又找到上海化工院, 雙方評估比對後, 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於是上海化工院為他們進行了脫模劑專案研發, 化工院和邁科技甚至還出資成立了脫模劑公司。

大型傳統科研院所聯手創業企業, 形成共贏

上海化工院是成立於上世紀60年代的傳統科研機構, 副院長陳保華說, 與互聯網科技仲介合作, “讓我們抓住了互聯網時代的機會”。 在市科委有關負責人看來, 仲介服務機構靠上上海化工院這樣的“大樹”, 不僅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更能推動上海科技服務業發展。

上海化工院24個成功對接項目中, 5個是技術需求委託研發的。

湖州東來化學、永久牌自行車和南京市某合作人分別向上海化工院提出PVC穩定劑、未知塑膠成分分析和清洗劑的乳化等技術需求。

邁科技諮詢專家和技術合作人之一、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副教授孫愛友, 也在雙方合作後用上了上海化工院的研發平臺, 雙方共同制定方案, 聯手研發“化肥增效劑”。

能與大型科研院所合作, 邁科技無疑找到了“靠山”。 “倉庫裡一打開, 全是好東西。 ”邁科技研究院院長王立群興奮地說, 這使得他們增強了企業競爭力, 從單純為供需雙方提供科技資訊的公司, 轉型升級為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中間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