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習近平喊話地方,形成鮮明導向

郡縣治, 則天下安。 地方是構成一個國家的“因數”, 尤其在我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城鄉密佈的大國, 地方的地位和作用更加舉足輕重。 7月19日下午,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第37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他強調:“各地區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改革決策部署上來, 從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推動改革, 敢於擔當、善謀實幹、實事求是、銳意進取, 扎實推進各項改革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可見,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 地方很關鍵, 不僅是改革大業的“助推器”, 還是改革能否出實績的“晴雨錶”。

習近平在2016年6月的中央深改組第25次會議上明確表示:“地方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力量。 ”當前, 如何激發地方力量助推改革, 此次深改組會又作了新部署, 提了新要求。

第一, 認准站位, 清醒幹。 會議強調, “地方抓改革要堅持提高站位, 不論在哪個層級推進改革、開展工作, 都要堅持在大局下謀劃、在大勢中推進、在大事上作為。 地方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要當好地方改革領頭人。 ”如同羽毛球運動員在賽場上選擇一個適當的位置和姿態去預備接球一樣, 地方各級在進擊改革時也要明晰自身定位、找到站位、提高站位。 從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的安徽小崗村、被譽為“一夜崛起之城”“我國改革開放的視窗和試驗田”的深圳經濟特區,

到自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以來, 全國各地全面鋪開、如火如荼進行各項改革, 均表明, 地方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力量, 地方改革是整體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份自信, 地方必須堅定。 俗話說:“站得高, 望得遠”, 改革越到深水區, “難啃的骨頭”、“利益的藩籬”愈多, 省、市、縣等地方、基層各地越需要順應改革大勢, 深化改革共識, 增強大局意識, 狠抓改革重點, 不斷把改革事業向前推進。 地方的改革也只有主動融入整體性改革大局中, 堅決推動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各項決策部署在地方落地生根, 才能給當地民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 要抓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並在深改組會議上多次專門為“一把手”抓改革“劃重點”。
地方黨委主要負責同志是地方的“一把手”, 是抓改革的關鍵, 需要負起領頭責任, 親力親為抓改革, 以上率下抓落實, 確保地方改革精准落地。

第二, 實事求是, 踏實幹。 會議強調, “要堅持實事求是, 在實施方案上要上連天線、下接地氣, 各項指標要切實可行, 實施措施要務實管用, 拿起來就能幹;在改革推進上要講求戰略戰術, 注意方式方法, 做到成熟一個推進一個, 辦一件事成一件事;在評價改革成效上要堅持群眾立場, 關鍵要看辦成了多少事, 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 群眾到底認不認可、滿不滿意。 ”實事求是, 一切從實際出發, 是我們黨興旺發達的法寶, 也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正確思想路線。

習近平曾強調:“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 我們都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理論聯繫實際, 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 來不得半點脫離實際, 否則改革就會走入“死胡同”, 最後阻礙地方發展、貽害人民群眾。 改革實施的方案、指標、措施等要依據地方當前基本情況和所處發展階段進行制定或創新, 使之符合當地實際。 推進改革要把握節奏, 循序漸近, 不能“一哄而上”, 也不可“眉毛鬍子一把抓”。 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發展, 改革的最終落腳點為了人民, 只有以問題為導向, 向問題“開刀”, 解決實際問題, 才能讓人民受益, 獲得人民認可, 改革才是真正落到實處。

第三, 講求效率, 果斷幹。 會議強調, “要堅持講求效率,

速度是效率, 方法對頭是效率, 減少失誤也是效率。 對滯後的工作要倒排工期, 迎頭趕上, 對一些難度大的改革, 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推動, 跟蹤進度, 敲鐘問響。 ”習近平高度重視工作效率, 他在正定時推行“效率月”活動, 在福州時提倡“馬上就辦”, 擔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之後“夜裡12點報送的請示早上也能獲批示”等事例, 生動展現了他幹事創業的雷厲風行。 效率是檢驗工作成效的一大重要標準。 效率高低直接影響改革進程、改革效果。 改革任務千頭萬緒、艱巨繁重, 如果缺少效率, 勢必會“山陰道上, 應接不暇”。 尤其是在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衝刺階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推進改革尤為迫在眉睫、時不我待。 地方改革必須效率當先,又快又好、保質保量地進行,為改革全域掃清障礙、夯實基礎。改革“摸著石頭過河”,總會在前方遭遇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與問題,關鍵還是要講究科學方法和策略,方法對頭,改革就少走彎路、錯路。

第四,銳意進取,大膽幹。會議強調,“要堅持銳意進取,發揚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對改革中的阻力要敢於破除,抓好改革試點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要把中央的“頂層設計”化作基層實實在在的落實,地方改革任重道遠。實踐中,有些地方的改革“上熱下冷”,幹部不敢為、懶作為;有些地方的改革觸動“利益的乳酪”,阻撓重重……習近平曾指出:“改革面臨的矛盾越多、難度越大,越要堅定與時俱進、攻堅克難的信心,越要有進取意識、進取精神、進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只有以迎難而上的改革勇氣、敢為人先的改革銳氣,聚力改革,地方改革才會開花結果。試點關係改革全域,是任務,也是推進改革的好辦法。抓好試點,以點帶面,多出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可以帶動全域性改革。地方是改革試點工作的重要載體,也是改革試點的執行者和落實者,更需要具備大膽實踐、敢闖敢試的幹勁。

第五,塑造氛圍,安心幹。會議最後還指出,“各地要配齊配強各級改革工作力量,加大改革創新在幹部考核和提拔任用中的權重,建立健全改革容錯糾錯機制,形成允許改革有失誤、但不允許不改革的鮮明導向。”習近平曾說:“要在全社會積極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於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既要重視成功,更要寬容失敗。”改革創新既沒有先例也沒有現成經驗,出了錯確當包容對待。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為地方改革的主體力量——各級幹部解除後顧之憂,為擔當者撐腰,讓幹事者無憂,必將激勵他們投身改革,積極作為,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前邁進。

地方改革必須效率當先,又快又好、保質保量地進行,為改革全域掃清障礙、夯實基礎。改革“摸著石頭過河”,總會在前方遭遇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與問題,關鍵還是要講究科學方法和策略,方法對頭,改革就少走彎路、錯路。

第四,銳意進取,大膽幹。會議強調,“要堅持銳意進取,發揚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對改革中的阻力要敢於破除,抓好改革試點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要把中央的“頂層設計”化作基層實實在在的落實,地方改革任重道遠。實踐中,有些地方的改革“上熱下冷”,幹部不敢為、懶作為;有些地方的改革觸動“利益的乳酪”,阻撓重重……習近平曾指出:“改革面臨的矛盾越多、難度越大,越要堅定與時俱進、攻堅克難的信心,越要有進取意識、進取精神、進取毅力,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只有以迎難而上的改革勇氣、敢為人先的改革銳氣,聚力改革,地方改革才會開花結果。試點關係改革全域,是任務,也是推進改革的好辦法。抓好試點,以點帶面,多出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可以帶動全域性改革。地方是改革試點工作的重要載體,也是改革試點的執行者和落實者,更需要具備大膽實踐、敢闖敢試的幹勁。

第五,塑造氛圍,安心幹。會議最後還指出,“各地要配齊配強各級改革工作力量,加大改革創新在幹部考核和提拔任用中的權重,建立健全改革容錯糾錯機制,形成允許改革有失誤、但不允許不改革的鮮明導向。”習近平曾說:“要在全社會積極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於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既要重視成功,更要寬容失敗。”改革創新既沒有先例也沒有現成經驗,出了錯確當包容對待。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為地方改革的主體力量——各級幹部解除後顧之憂,為擔當者撐腰,讓幹事者無憂,必將激勵他們投身改革,積極作為,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前邁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