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北有青島下水道,南有贛州福壽溝

青島的下水道名氣不小, 有著神奇的排水系統, 青島被稱為最不怕淹的城市, 於是人們常常津津樂道青島夢幻般的下水道, 保持了“地下血脈”的暢通無阻。 殊不知, 在我國江西贛州也有一處值得稱道的地下水利工程——福壽溝。

千年前的北宋熙寧年間, 虔州(現贛州)知州劉彝為百姓修建了一條名為福壽溝的溝渠, 為後世留下了一筆厚澤千秋的財富。 千百年來, 每當洪水肆虐時, 這條溝都能讓這座千年古城免受內澇之苦。 直到今天, 這條溝仍然讓不少現代化的城市排水系統汗顏, 各地專家學者紛至遝來、一探究竟。 福壽溝比青島的排水系統時間還早多了。

福壽溝它根據街道佈局和地形特點, 採取分區排水的原則, 建成了兩個排水幹道系統, 因為兩條溝的走向形似篆體的“福”“壽”二字, 故名“福壽溝”。

福壽溝的可貴不僅在於實用, 更在於其體現了古人的高妙思維。 首先, 巧借外力, 因勢利導。 福壽溝的一大特點,就是利用天然地形的高低之差,採用自然流向的辦法,使城市的雨、污水排入江中和濠塘內,免去了今人使用抽水機的麻煩。

第二大特點是它的12個水窗(即排水口)。 水窗的閘門借水力自動啟閉,十分巧妙。 原閘門均為木閘門,門軸裝在上游方向。 當江水低於下水道水位時,借下水道水力衝開閘門;江水高於下水道水位時,借江中水力關閉閘門,以防江水倒灌。

其次, 著眼全域, 效益最大化。 福壽溝與城內三大池塘、幾十口小塘連為一體,有調蓄、養魚、溉圃和汙水處理利用的綜合效益,形成了一條生態環保迴圈鏈。

千年的福壽溝, 隨著各項傳承保護措施的完善, 將繼續托起這座三江環繞的千年浮城。 如今的贛州市中心城區老城灶兒巷內,仍保留著古老的天井和巷道,婦女們圍在井邊漿洗衣服,污水順著排水孔流進地下,她們在長輩的口口相傳中得知,腳底下就是護佑這座千年古城的福壽溝。

福壽溝歷經近千年,全長12.6公里的福壽溝依然護佑著一方的安寧,讓人們享受著這座山環水抱中的城市秀麗的風景。

如今的贛州市中心城區老城灶兒巷內,仍保留著古老的天井和巷道,婦女們圍在井邊漿洗衣服,污水順著排水孔流進地下,她們在長輩的口口相傳中得知,腳底下就是護佑這座千年古城的福壽溝。

福壽溝歷經近千年,全長12.6公里的福壽溝依然護佑著一方的安寧,讓人們享受著這座山環水抱中的城市秀麗的風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