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仙桃皇河故園“守望者”張同兵:給靈魂一個棲息的家

湖北日報網訊 通迅員鄧一凡、劉駿驊

他的職業, 神秘而神聖, 讓逝者體面地安息, 生者得到慰藉;

他的職業, 往往難以啟齒, 被世俗視為“晦氣”的代名詞。

他叫張同兵, 是仙桃市皇河故園管理所銷售科科長。

作為“天堂的守望者”, 從業18年的他, 用溫情與隱忍、專業與敬業, 讓告別變得美麗, 讓生命的離去不再是終點, 而是延續的開始。

退縮後的執著堅持

1999年, 31歲的張同兵以臨時工的身份進入市殯儀館工作。

“上班第一天, 就被嚇得不輕”。 當天, 殯儀館收到一具因車禍導致肢體殘缺的遺體, 值班的老師傅要他幫忙清理現場。

血腥的場面, 讓張同兵下意識地往後躲, 捂住嘴巴, 一陣噁心感襲上心頭。

老師傅看在眼裡, 眼神透露出了一絲不屑。

豈能第一天就被師傅看扁?張同兵頓時血往上湧, 咬緊牙, 一狠心跟著師傅認真清理現場, 對遺體進行簡單的還原, 並換上新衣。

晚上回家, 他根本吃不下飯, 噁心、嘔吐、噩夢輪番糾纏了他好幾天。

“事實上, 每一個殯葬人都是這麼過來的。 ”張同兵說, “讓每一個離去的生命都享有尊嚴, 這是我們的職責與使命”。 從工作中找到的價值感與認同感, 也是他執著堅守的原動力。

在殯儀館8年間, 張同兵先後幹過遺體搬運工、火化工和整容師。 “做火化工的時候, 有時一天要火化近30具遺體。 ”勞動強度可想而知, 每天跟遺體打交道,

煉就了他更強大的心理、更專業的技能。

可是, 最大的收穫不止於此。 “看慣了太多生離死別之後, 讓我更加懂得了敬畏生命, 珍惜生活。 ”張同兵說。

因表現出色, 不到一年, 被提拔為張溝殯儀館副館長。

給靈魂一個棲息的家

2007年, 張同兵調任市皇河故園管理所銷售科科長。

談到銷售人員, 大多人腦海中浮現的是伶牙俐齒、巧舌如簧的人物形象。 而眼前的中年男子, 性情溫和、冷靜沉穩、不苟言笑, 顛覆了大眾認知。

“殯葬無小事, 安葬工作容不得半點差錯。 ”所以, 堅持100%不出差錯是張同兵一貫的工作態度。 從墓穴訂購的諮詢、刻碑、落墓直至建檔, 每一道程式他都嚴格把關, 確保嚴絲合縫、規範明確。

故園每天面對的都是失去親人而悲痛欲絕的家屬,

工作中難免遇到“喪鬧”現象。 而多年來, 張同兵總是將心比心, 換位思考, 將一個個矛盾化小、化無。

7旬的劉爹爹每次來故園祭拜老伴, 都要找張同兵敘舊。

“我們是不打不相識”。 劉爹爹回憶說, 幾年前為老伴訂購墓穴, 等到立碑那天, 才發現碑文有錯別字。 氣急敗壞的他, 堅決要求換碑。

碑文的內容都是經過喪屬嚴格的過目和簽字確定的。 面對老人的無理訴求, 張同兵沒有據理必爭, 而是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耐心細緻做工作。 最終, 自知理虧的劉爹爹同意在原墓碑上修改。

為確保修改工作不出紕漏, 張同兵全程監工, 並徵詢劉爹爹的意見, 讓劉爹爹十分滿意。 離開時, 張同兵主動掏錢付車費, 細心、有愛的舉動讓劉爹爹至今難忘。

工作之余, 張同兵還自學殯葬政策法規和風俗禮儀知識, 希望用他的專業和專注, 給靈魂一個棲息的家, 也給生者帶來慰藉。

2013年, 剅河鎮范關村夏先生到故園定購一座墓穴, 希望將夏氏4代80餘人以衣冠塚的形式合葬一起。 針對這一個性化的服務, 張同兵全程陪同選福祉, 參與碑文設計排版, 並撰寫墓誌銘, 獲得家屬一致認可。

他還積極創新殯葬服務, 因地制宜推廣隨葬品服務、安葬禮儀服務等, 滿足了群眾的個性化需求。

任勞任怨的老黃牛

殯葬業往往與死亡聯繫在一起, 雖然最髒最累最不可或缺, 然而, 因為世俗的偏見, 還是屢屢遭遇旁人異樣的眼光。

和同事們一樣, 張同兵默默地遵守著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不主動與人握手,

不說“再見”, 過年不輕易跟人打電話或發短信。 “介紹自己的職業, 也只簡單說是民政系統的”。

即便如此, 他仍以殯葬人為榮, 並為之執著堅守10餘載。

“小時候, 不懂他的選擇, 最怕別人問父親的職業, 可現在我倒想加入他的行列。 ”正在就讀研究生的兒子說。 妻子在同一系統工作, 自然更加理解和支援。

因為有愛和理解, 張同兵擁有別樣的幸福和美滿, 成為他事業堅強的後盾和前進的動力。

去年7月, 仙桃遭受特大洪澇災害, 地勢低窪的皇河故園墓地普漫, 工作一度停擺。 飽受腰椎間盤突出之痛的張同兵, 和同事們一道提泵抽水, 築壩攔水, 參與夜間巡邏, 幾天幾夜的連軸轉, 沒有請過一天假, 叫過一聲苦。

在所裡,張同兵是出了名的好脾氣,更勇於承擔責任。“別人避之不及的事,他總是往自個身上攬。”分管銷售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業務上但凡出現扯皮拉筋的事,都由他出面協調解決,十分難得。

幹活不惜力,做事不張揚。他如一頭埋頭勤勞的老黃牛,默默耕耘在故園,用心守望天堂口。

在所裡,張同兵是出了名的好脾氣,更勇於承擔責任。“別人避之不及的事,他總是往自個身上攬。”分管銷售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業務上但凡出現扯皮拉筋的事,都由他出面協調解決,十分難得。

幹活不惜力,做事不張揚。他如一頭埋頭勤勞的老黃牛,默默耕耘在故園,用心守望天堂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