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鄉村旅遊成功密碼,一個節慶活動就改變一個村莊

導語

中國的休閒農業起源於四川, 發展於湖南, 在長沙, 諸如湘都生態農莊、和道源農莊、千龍湖農莊、錦繡江南生態農莊、飄峰山莊、豐收園農莊等案例更是優秀休閒農莊的代表。

其實不僅是休閒農業, 湖南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同樣值得稱道。

湖南的鄉村旅遊可以在沒有大規模硬體投入的情況下, 僅憑藉文創帶動當地產業發展, 使傳統村落實現“屌絲逆襲”。 今天我們就通過一個十分普通的農產品生產小村莊, 秒變鄉村旅遊熱地的案例, 來窺探湖南鄉村旅遊成功的密碼。

目前在我國發展休閒農業與全域旅遊過程中, 很多鄉村旅遊建設存在著“重建設、輕運營;重硬體, 輕文化;重傳統, 輕創意”的問題。 這種鄉村旅遊發展模式主要問題是只有公益, 沒有效益, 不能持續發展。

湖南津市市毛裡湖鎮青苗村, 地處魚米之鄉的洞庭湖平原, 是一個普通農作物生產小村莊, 當地物產除了稻米, 家禽家畜、水產品豐富外, 還生產有黑芝麻、綠豆、黃豆、手工藝產品等。 平日這裡的農副土特產品都是靠農民自產自銷, 或通過“販子”走向各地。 雖然青苗村的黑芝麻在外面名氣很大, 售價不菲。 但當地農戶出售給中間商的價格並不高。

青苗的村的黨支部書記傳連喜, 是一個非常有頭腦的鄉村帶頭人, 也真正想為老百姓做點實事。 當地物產豐富, 就是賣不出好價錢, 於是大夥一合計就想起辦一個“臘八節”?青苗這個地方, 沒有趕場的習俗, 但這裡時興鬥牛, 每年村民都會自發地鬥牛玩。

2015年冬天, 村幹部一直在為村民囤積的農副產品找銷路而發愁, 有的說村裡應該搞個集市, 有的說我們這裡興鬥牛, 鬥牛那天, 讓老百姓去擺攤……大家你言我語, 湊出個辦臘八節的主意來。 傳支書也覺得主意好, 就定下來辦“青苗臘八節”, 辦一個以玩為主題的節日。 他們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 準備了三大遊樂活動:鬥牛、請戲班子唱當地戲、特色農事體驗活動。

誰知有的領導怕鬧出事來,不讓他們幹。偏偏那一向天老下雨,幹部們擔心臘八節會泡湯。但他們沒放棄籌備。領導不讓幹,他們偷偷摸摸做準備,連戲班都是從外面請來的。那些天,最讓傳支書不安的是天總是不晴,擔心老是下雨會影響玩的效果。特別是農事體驗活動。

比如舂米、磨豆腐等,來參加節會的人,都可以體驗一番。當然還有鬥牛,在湖堤下,不辦節,冬閒的時候村民們也會自發地鬥牛玩。如果下雨,泥巴繅天,肯定會影響效果。在南方,冬天下起雨來,沒完沒了,只適合躲在家裡烤火。不過,那次運氣好,臘八節那天,天倒晴了。整個臘八節,五天時間,天天的大太陽。臘八節一收場,嗨,你猜怎麼著?又下起雨來。老百姓說是天老爺幫了忙,傳支書說那不過是運氣好。

臘八節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家家戶戶囤積的農副產品都賣了出去,五天時間,實現銷售收入400多萬元。由於口口相傳,臘八節村裡沒怎麼做宣傳,卻天天人山人海,附近十裡八鄉的人都來了。第一次臘八節就這樣過了,2016年村裡接著辦,影響更大,效果更好。

2017年他們正準備辦第三屆。今年有個老闆,還準備了從雲南引進一隻鬥牛隊伍來,和當地的鬥牛隊比賽,到時候會吸引更多的人來看熱鬧,所以,他們現在就開始準備場地,把玩的活動準備得更多一些,產品準備得更豐富一些,讓臘八節更有魅力。

為什麼叫“青苗臘八節”?因為“臘八節”是個傳統節日,喝臘八粥、鬥牛是當地的傳統風俗,一說辦臘八節,人們就知道有鬥牛看,這是個賣點。我們不過是在傳統節日的基礎上將原先只有一天的節日延長到了五天,增加了集市和農事體驗等內容。

在辦“青苗臘八節”之前他們的想法是:要想提升老百姓的收益,最好的辦法就是“從田間到餐桌”,繞過中間商,讓消費者直接品嘗到真正的青苗特色農副土特產品。而要實現這個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消費者來到青苗,和原產地建立強連結。 彼時的毛裡湖鎮青苗村,雖然風景還算不錯,但是除了農產品並沒有其他任何產業,同時距離主城區約一個小時車程。 要想吸引城鎮人員來到這裡,就必須打造當地獨特鬥牛活動出來,因而在當地產生了轟動。這次嘗試也讓當地人深深體會到,結合農村景色和在地的人文特色,讓文化在鄉鎮深耘、發光,是一個可能實現的夢想。

2016年村裡又邀請我對青苗村的鄉村旅遊進行規劃指導。因而我們有理由相信 ,慢慢地“青苗臘八節”鬥牛將變成一個保留節目,每年還會有不同的新節目推出。

經過服務指導,根據青苗村的農業資源條件,將發展出傳統農家的“四季節慶活動”,如,油菜花節、荷花節、罩(捕)魚節、龍蝦節、新米節等,讓遊客可以一年多次來到青苗,欣賞青苗四季更迭的景色,體驗不同季節的生活,甚至停留在青苗,細細發掘青苗居民的熱情和人文。比如,“青苗荷花節”,會邀請大家來到青苗村美麗的百畝荷塘,吃著荷花宴,以荷花為舞臺,感受荷塘月色,欣賞鄉村節目,度過輕鬆的一天。 或舉辦各種煮飯及烹飪大賽,結合青苗媽媽們的手藝和星級飯店主廚的創意,舉辦與眾不同的特色“辦桌”。“青苗學堂”,則以“親子活動”為主。滿足親子家庭求真、求知、求趣的需求。

如今,青苗村通過鄉村旅遊節慶活動帶動了產業的發展。不僅把自己的農副土特產品直接賣給城裡人,實現了農產品的高溢價。更重要的是,這裡還成為當地遊客的一個休閒娛樂潮流目的地。

我們給你幫助轉發是最好的支持

如果您投資休閒農莊、鄉村旅遊、特色小鎮等專案需要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規劃設計方案,農莊提質升級需要改造規劃設計方案、種養加專案需要生產技術服務等,請與休閒農業專家團隊聯繫,並歡迎前來考察與交流!

誰知有的領導怕鬧出事來,不讓他們幹。偏偏那一向天老下雨,幹部們擔心臘八節會泡湯。但他們沒放棄籌備。領導不讓幹,他們偷偷摸摸做準備,連戲班都是從外面請來的。那些天,最讓傳支書不安的是天總是不晴,擔心老是下雨會影響玩的效果。特別是農事體驗活動。

比如舂米、磨豆腐等,來參加節會的人,都可以體驗一番。當然還有鬥牛,在湖堤下,不辦節,冬閒的時候村民們也會自發地鬥牛玩。如果下雨,泥巴繅天,肯定會影響效果。在南方,冬天下起雨來,沒完沒了,只適合躲在家裡烤火。不過,那次運氣好,臘八節那天,天倒晴了。整個臘八節,五天時間,天天的大太陽。臘八節一收場,嗨,你猜怎麼著?又下起雨來。老百姓說是天老爺幫了忙,傳支書說那不過是運氣好。

臘八節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家家戶戶囤積的農副產品都賣了出去,五天時間,實現銷售收入400多萬元。由於口口相傳,臘八節村裡沒怎麼做宣傳,卻天天人山人海,附近十裡八鄉的人都來了。第一次臘八節就這樣過了,2016年村裡接著辦,影響更大,效果更好。

2017年他們正準備辦第三屆。今年有個老闆,還準備了從雲南引進一隻鬥牛隊伍來,和當地的鬥牛隊比賽,到時候會吸引更多的人來看熱鬧,所以,他們現在就開始準備場地,把玩的活動準備得更多一些,產品準備得更豐富一些,讓臘八節更有魅力。

為什麼叫“青苗臘八節”?因為“臘八節”是個傳統節日,喝臘八粥、鬥牛是當地的傳統風俗,一說辦臘八節,人們就知道有鬥牛看,這是個賣點。我們不過是在傳統節日的基礎上將原先只有一天的節日延長到了五天,增加了集市和農事體驗等內容。

在辦“青苗臘八節”之前他們的想法是:要想提升老百姓的收益,最好的辦法就是“從田間到餐桌”,繞過中間商,讓消費者直接品嘗到真正的青苗特色農副土特產品。而要實現這個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消費者來到青苗,和原產地建立強連結。 彼時的毛裡湖鎮青苗村,雖然風景還算不錯,但是除了農產品並沒有其他任何產業,同時距離主城區約一個小時車程。 要想吸引城鎮人員來到這裡,就必須打造當地獨特鬥牛活動出來,因而在當地產生了轟動。這次嘗試也讓當地人深深體會到,結合農村景色和在地的人文特色,讓文化在鄉鎮深耘、發光,是一個可能實現的夢想。

2016年村裡又邀請我對青苗村的鄉村旅遊進行規劃指導。因而我們有理由相信 ,慢慢地“青苗臘八節”鬥牛將變成一個保留節目,每年還會有不同的新節目推出。

經過服務指導,根據青苗村的農業資源條件,將發展出傳統農家的“四季節慶活動”,如,油菜花節、荷花節、罩(捕)魚節、龍蝦節、新米節等,讓遊客可以一年多次來到青苗,欣賞青苗四季更迭的景色,體驗不同季節的生活,甚至停留在青苗,細細發掘青苗居民的熱情和人文。比如,“青苗荷花節”,會邀請大家來到青苗村美麗的百畝荷塘,吃著荷花宴,以荷花為舞臺,感受荷塘月色,欣賞鄉村節目,度過輕鬆的一天。 或舉辦各種煮飯及烹飪大賽,結合青苗媽媽們的手藝和星級飯店主廚的創意,舉辦與眾不同的特色“辦桌”。“青苗學堂”,則以“親子活動”為主。滿足親子家庭求真、求知、求趣的需求。

如今,青苗村通過鄉村旅遊節慶活動帶動了產業的發展。不僅把自己的農副土特產品直接賣給城裡人,實現了農產品的高溢價。更重要的是,這裡還成為當地遊客的一個休閒娛樂潮流目的地。

我們給你幫助轉發是最好的支持

如果您投資休閒農莊、鄉村旅遊、特色小鎮等專案需要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規劃設計方案,農莊提質升級需要改造規劃設計方案、種養加專案需要生產技術服務等,請與休閒農業專家團隊聯繫,並歡迎前來考察與交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