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位旅居加拿大的中國作家把“深圳人”帶到世界

當地時間3月20日, 蒙特利爾“藍色都市”國際文學節組委會宣佈將本年度的“多元文化”獎授予旅居當地的中國作家薛憶溈, 表彰他第一部譯成英文的短篇小說集《Shenzheners(深圳人)》對當地文化生態做出的貢獻。 這是蒙特利爾最大的文學節在近20年歷史上第一次向中國作家和譯自漢語的文學作品頒獎。

發佈會現場, 組委會宣佈“多元文化”獎歸屬中國作家薛憶溈。

這部短篇小說集的全部作品譯自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薛憶溈“深圳人”系列小說集《計程車司機》,

該小說集收入《計程車司機》《女秘書》《同居者》《神童》等12篇短篇小說, 每篇小說講的都是深圳移民的故事。 去年9月, “深圳人”出版英譯本, 立刻引起加拿大出版界、文學界和普通讀者的關注。 蒙特利爾最大的英文報紙在小說集出版前夕發表了對薛憶溈的整版專訪, 在年度回顧中又將薛憶溈在加拿大文學界的突然“現身”作為蒙特利爾重要的文學事件。 用薛憶溈自己的話說, “我這個一直隱居在皇家山下的普通移民突然暴露了身份”。

薛憶溈出生在湖南長沙, 曾在深圳生活12年, 在他的觀察中, 深圳不僅是無邊無際的水泥叢林, 還有著重奏的聲音、多彩的顏色和五味雜陳的味道。 短篇小說《計程車司機》被薛憶溈稱為20多年前在深南路邊“撿到的孩子”, 也是這一系列小說中最負盛名的一篇。 他的觀察視角側重于平凡百姓, 注重社會肌體細部的發掘, 與主流視角保持距離, 成為作家中“迷人的異類”。

“《Shenzheners》最讓我喜歡的是它對人物的悲憫態度以及它為讀者提供的進入人物內心的通道”, “藍色都市”國際文學節主席琳達·利思說, “這是一些容易辨認的人物——他們不用名字而用身份來標識:比如‘村姑’、‘物理老師’或‘兩姐妹’……這種標識的方式讓我們能像感受身邊最熟悉的人一樣去感受‘深圳人’的磨難、悲傷和愛,

同時又稍稍拉開了一點我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 這正好是讓我們能夠看到整體的距離。 正是這種距離感與親近感的糅合使得《Shenzheners》成為一部大作品:它是一道遠處的風景, 對於從未在深圳生活的人來說尤其如此, 同時又十分親近、可信。 ”

據悉,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即將推出“深圳人”系列小說集的新版本, “走出去”的中文作品將重新“回流”國內市場。

題圖為薛憶溈(左)接受當地媒體採訪。 題圖攝影:Stephane Lavoie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