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微信上有人這樣講“負荊請罪”,薛寶釵你知道嗎?

在《紅樓夢》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一節裡, 薛寶釵跟賈寶玉、林黛玉兩人鬧彆扭。 先是林黛玉笑道:“寶姐姐, 你聽了兩出什麼戲?”寶釵笑道:“我看的是李逵罵了宋江, 後來又賠不是。 ”寶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 色色都知道, 怎麼連這一齣戲的名字也不知道, 就說了這麼一串子。 這叫《負荊請罪》。 ”

賈寶玉說薛寶釵“說了這麼一串子”, 等於責怪她不好好說話。 可現在新媒體上的一些人, 就是這樣說話的。 除了駭人聽聞的“負荊請罪”, 還有吊人胃口的“孟母三遷”——“單身母親擁有三套學區房還不滿足, 竟然做出了這種事”。

好奇嗎?那請點擊進去就對了!

沒錯, 引人點擊才是標題的核心目標。 在電視的黃金時代, “收視率是生命線”成了業內的主流認知和行為準則, 然而當時就有電視人痛斥:“收視率是萬惡之源。 ”到了網路時代, 收視率換成了點擊量, 點擊量往往依賴於標題。 標題, 成了不少新媒體的“生命線”。

說“負荊請罪”無人問津, 說“七旬老漢”點擊量直線飆升。 怎麼辦?為了搶佔市場生存發展, 就只好不斷地說“七旬老漢”了。

金錢、色情、明星八卦, 這些刺激性話題從來都最具誘惑力。 只不過在網路出現之前, 它們被壓制於地下狀態, 活躍於茶餘飯後、地攤讀物和黃色小報上。 在正規的書籍報刊、電臺電視等等大眾媒體構成的公共傳播領域, 有一系列倫理道德、專業規範堅守大門。

網路是對線民的賦權, 在網路媒體時代, 傳播門檻降低, 線民如同走進自選超市, 喜歡什麼就拿什麼。 當用戶擁有更大的閱讀選擇權重時, 情況就變得複雜了。

資訊獲取自由度提升, 這本身不是一件壞事。 然而利用這種開放的環境, 以下九流的手法來實現商業目的, 可以說是一種卑劣的手法。

在許多新媒體作者和編者眼裡, 線民熙熙攘攘, 猶如過江之鯽。 標題就是一枚枚魚鉤, 帶著誘餌晃來晃去。 那些擊中人性弱點的誘餌, 最容易讓人吞食上鉤。 如果能在這些刺激的餌料上面, 再加上震驚、沉默、驚呆、嚇尿、臉紅來強化一下, 效果無疑就更好了。

人性本來就是複雜的, 人的自我提升, 乃至人類文明的進步,

就是一部善念克制邪念, 光明戰勝陰暗的歷史。 知乎上曾經有帖子, 專門討論“為什麼不要去考驗人性”。 考驗人性尚不可取, 何況是主動去挑逗、引誘、放大人性中的負面因素?做這種事的, 大多偷偷摸摸見不得人, 比如黃賭毒, 比如高利貸和詐騙, 如“新媒體編輯特訓營”這般“光明正大”且“理直氣壯”的, 倒還真不多見。

近年來, “標題黨”現象日益引起管理部門的重視。 2017年以來, 管理部門更是著手打擊亂改標題、歪曲新聞原意的“標題党”行為, 並且鼓勵網友積極舉報。 然而在現實操作的層面, “標題黨”仍是難以根治的痼疾頑疾。 要根治“標題黨”現象, 除了健全完善法律法規、依法加大打擊力度之外, 對新媒體、自媒體從業人員職業資質和職業操守的監管,

以及培育公眾的媒介素養都至關重要。

好好說話, 規範說話, 不要把“負荊請罪”說成“七旬老漢”, 這些本來都是常識。 如果連常識都難以回歸, 違背常識成了常態, 這樣的新媒體生態, 難道不是病了嗎?

文/封壽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