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紅木中的“軟黃金”霧裡看花知多少?

陽光網-陽光報紅木傢俱及紅木藏品因高貴典雅, 極富文化收藏價值日漸受到人們的鍾愛, 但由於紅木傢俱價格昂貴、材質脆弱且不可再生, 因此需要呵護備至。 日前央視曝光售價上萬元的紅木傢俱中混入不防蛀“白皮”的現象, 使紅木傢俱市場再次成為消費者議論的焦點。

紅木的發展歷程

記者曾兩度採訪雅居閣石立峰老總和美聯紅木的周信仲老總, 他們是從事紅木經營和研究約資身專家, 他們向記者細緻介紹了紅木歷史的發展過程, 紅木的鑒別鑒賞, 紅木市場的陷阱等, 周總告訴記者說,

紅木傢俱源於明代, 明式紅木傢俱講究簡潔樸實, 以精密巧妙的榫卯結合部件, 以繁襯簡。 發展到清代中期以後, 傢俱造型逐漸偏向于富麗華貴, 用料也更加厚重。

一般來說, 紅木傢俱的三條基本法則是:“非絕對必要不用木銷釘;能避免處盡可能不用膠粘;任何地方都不用旋制。 ”正是對材質和製作工藝的要求嚴格, 才讓今天的很多紅木愛好者愛戴有加, 愛不釋手。

上世紀90年代, 市場上出現了紅木傢俱消費熱潮, 隨之出現了以投資為目的的紅木傢俱購買熱, 每年增值在10%至30%。 有資料顯示, 2003年紅酸枝木每噸價格為7000元, 到2007年已飆升到每噸35000元。 最為誇張的是, 2007年10月在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展出的一套老撾紅酸枝傢俱, 標價高達8000萬元。

價格大漲致紅木傢俱生亂象

據有關文章刊載, 2008年,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 紅木傢俱價格開始暴跌。 但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 紅木傢俱市場的行情又開始回暖。 由於材料珍貴, 製作也全部採用傳統手工工藝, 紅木傢俱價格連年上漲, 每套動輒達到數十萬乃至數百萬元。

雅居閣紅木老總石立鋒先生分析說, 國內一些紅木傢俱市場發現, 紅木傢俱市場出現許多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現象, 嚴重損害消費者和合法經營者的利益。 日前央視曝光售價上萬元的紅木傢俱中混入不防蛀“白皮”現象, 只是紅木傢俱市場亂象的一隅。 紅木傢俱的亂象大致有以下幾種:

標稱全紅木實則摻白皮 所謂白皮, 就是邊材。 國家《紅木》標準明確規定,

8類紅木均是指木材的心材(即原木的中心部分), 對於全紅木傢俱產品來說, 應全部採用顏色較深的心材, 白皮是不允許使用的, 因為包裹心材外面的白皮不是紅木, 它是介於樹皮和心材的中間部分, 其功能是為樹木輸送營養成分, 密度小極易被蟲蛀, 用於做傢俱不僅影響美觀同時也影響傢俱的使用壽命。 但是, 目前許多標稱全紅木的傢俱都帶有白皮(主要是在隱蔽處), 並通過染色等工藝處理, 讓它看起來與紅木(心材)類似, 使人很難分辯。

利用非紅木冒充紅木, 而自利用現在紅木傢俱身價高來騙取他人的信任, 一些商家為了獲取更高利潤, 把非紅木當做紅木來賣。 例如前一陣子網上揭露的紅木騙局就很典型,

一位消費者花了8萬元在當地買了一套標稱紅酸枝的傢俱, 據說賣家拍了胸脯保證是紅酸枝, 結果鑒定出來是風車子屬木材, 也就是皮灰木, 和紅木根本就不搭邊。 還有一些商家將非紅木類木材傍上紅木名, 如把“風車木”叫“黑紫檀”, 把“維臘木”叫“綠檀”, 把“鐵木豆”叫“紅檀”, 把“古夷蘇木”叫“巴西花梨”, 把“非洲紫檀”叫“印度紅花梨”, 這些都是商家想出來的叫法, 利用消費者缺乏木材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資訊來源管道不暢通, 給消費者造成“紅木”錯覺。

另外, 銷售人員宣傳不規範也可能造成誤導。 一些紅木傢俱銷售人員為了推銷產品, 向顧客推銷時往往隨心所欲, 暗自編撰紅木知識。 如某品牌的銷售人員在介紹紅木時, 聲稱非洲產的木材都不是紅木,

事實上盧氏黑黃檀、東非黑黃檀以及非洲崖豆木等紅木都產自非洲。

輔料非紅木 標籤不注明

據有關規定, 紅木傢俱銷售標籤應包括:產品名稱、規格型號、產地、生產廠名、主料、輔料、漆質、品質等級、產品標準編號、配套件數、計價單位、銷售價格等。 但很多商家在實際操作中對標準規定的內容少標或不標。

不是真紅木混充好紅木 , 在同類不同種木材的混用上, 主要是廠家用較差的材種混充較貴的材種。 事實上, 即使是同類木材的紅木, 由於具體材種和產地不同, 價格也有較大差異。 如紅酸枝木類中的“絨毛黃檀”和“交趾黃檀”, 前者主要產自南美洲(特別是巴西), 後者主要產自東南亞中南半島, 由於生長環境和材種的不同, 材色方面有所差異,像絨毛黃檀大多帶黃色,而交趾黃檀材色方面比較厚重,為紫紅褐或暗紅褐色,兩者價格差異很大,去年前者的價格為立方米7000元左右,而後者則高居立方米5 萬元左右。

掛“白皮”,紅木傢俱變臉

人能化妝,木能“畫皮”。央視日前曝光動輒上萬元的紅木傢俱中混入不防蛀的“白皮”,給白皮上底色、畫花紋來冒充紅木,已是慣用伎倆。

記者從有關文章中瞭解到,福建省仙遊縣有著“中國古典工藝傢俱之都”的美譽,是我國紅木傢俱的主要產地之一。然而記者在當地的部分紅木傢俱廠發現,有些紅酸枝板材和方材中間是黑紅色的,外表卻是白色的。據車間的工人介紹,從木材的橫斷面看,中間深色部分叫做“心材”,外面圍繞著心材的發白部分叫“白皮”,又稱“白邊”,學名“邊材”。按照《國家紅木標準》規定,紅酸枝只有中間“心材”是紅木,而包裹在心材外面的“白皮”不是紅木,它是介於樹皮和心材的中間部分。記者在組裝好的紅木傢俱底部也發現了“白皮”,其中最大一塊兒白皮,竟然占到了整個部件一半以上。目前木材市場上紅酸枝一噸一般在四五萬元,而白皮一噸不過七八百元。廠商在紅木傢俱中摻入白皮,自然會降低生產成本。

奸商起黑心 消費者蒙鼓裡

在這則調查中發現,用白皮摻假在行業裡是眾人皆知的秘密,無辜的消費者卻被蒙在鼓裡。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現在紅白混雜的技術已相當高,看到紅木傢俱時,自己都分辨不清哪塊是打底色的勾畫白皮,普通消費者即便慧眼也很難發現其中的貓兒膩。

通過瞭解,記者明白了紅木傢俱白皮變紅的全過程:第一步:打底。首先是將紅、黃、綠幾種不同顏色的漆調成紅褐色,然後塗在白皮上。第二步:打磨。打磨是為了以防刷膠不平。第三步:刷膠。刷膠是為了防止掉色。第四步:描紋。為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還要在紅木傢俱上描繪花紋彎的紋路。

那篇調查的文章很詳實的記錄了南趙扶鎮紅木傢俱難辨真偽

離天津70餘公里,便是大城縣南趙扶鎮,這裡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紅木傢俱製造地。

據當地人說,早在明清時期,南趙扶鎮就出了不少為宮廷製作傢俱的木匠,他們又將學成的手藝帶回老家,一代一代傳了下來。說起南趙扶鎮製作紅木傢俱的歷史,不能不提起從上世紀30年代就開始研究明式傢俱的專家楊耀,上世紀60年代他下放到大城縣,保存的很多明清傢俱樣式圖也流落於此。後來就有許多當地的木匠師傅照著他帶來的圖樣做傢俱。如今古典紅木傢俱在南趙扶鎮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除傢俱製造商之外,還包括上游的木材批發銷售、製造為各種傢俱配套的銅件飾物的小作坊、以及電腦雕刻機的經銷商。外地客戶在這裡購買傢俱後,打個電話就能找到運輸的車輛。便利的地理條件將京津兩地癡迷古典紅木傢俱的消費者吸引到南趙扶鎮。據當地紅木傢俱行業的老闆說,還有許多明星大腕都到這裡買過傢俱,也有老外,德國的、韓國的、日本的,還有中國臺灣和香港的。

記者看到,南趙扶鎮以馮莊村為中心,沿津保南路兩側有近千家經營紅木傢俱的店鋪,從已經做成品牌的“紅日”、“陶然居”,到無名無號的小作坊,延綿長達四五公里。

紅日古典傢俱公司是南趙扶鎮最大的傢俱廠家之一。記者在這裡看到,這家公司有前後兩個大展廳,後面還有寬闊的紅木傢俱加工車間。像這種規模的廠家,在南趙扶鎮有十幾家。因為有品牌保證,這些大一些的廠家生產的紅木傢俱售價要比中小型作坊高出10%左右,如一套紅酸枝的仿古大床,一般廠家售價在7.5萬元左右,而一家品牌古典傢俱公司要價則為8.5萬元。

在南趙扶鎮,如果客戶提出要買“做舊”的傢俱,一般廠家都能滿足要求。因為“做舊”工藝比較複雜,所以售價會高出普通仿古傢俱。商家的看法是: “買紅木傢俱的人心理不一樣,有人喜歡新的,有人喜歡舊的。給黃花梨傢俱“做舊”,擺在家裡,給外人的感覺是祖上傳下來的老物件,也迎合了一些人的虛榮心。

在南趙扶鎮,對敢於強調自家紅木傢俱貨真價實的商家而言,曝光的“白皮”事件反而成了他們的促銷廣告。記者走進南趙扶鎮一家中型規模的門店,看到店裡展示的紅木傢俱都是“半成品”組裝完成的傢俱都沒有上蠟,而是赤裸裸地呈現出原木本色,就是為了讓買家看得更明白、更放心。對於一般消費者如何鑒別紅木傢俱,有關專家說,購買之前一定要看好紅木表面是否有清晰精細的紋理,看木料好壞要看絲道、棕眼,絲道就是年輪,棕眼是木紋上的碎點,就像人的血管一樣,好紅木一定要紋理清楚。

相比“做舊”而言,“白皮”的確是紅木傢俱市場上的“一個毒瘤”。被央視曝光的紅木傢俱“做舊”其實並沒有擾亂紅木的市場秩序,只是迷惑了一些外行的消費者。

紅木傢俱是一種很特殊的商品,很難要求每一家廠商都做到全面。所以消費者在購買之前最好認准品牌,千萬別圖便宜,而上當受騙。對於上萬,甚至上百萬的紅木傢俱來說是我們許多年甚至一輩子的血汗錢呐!G5

編輯:徐小丹

材色方面有所差異,像絨毛黃檀大多帶黃色,而交趾黃檀材色方面比較厚重,為紫紅褐或暗紅褐色,兩者價格差異很大,去年前者的價格為立方米7000元左右,而後者則高居立方米5 萬元左右。

掛“白皮”,紅木傢俱變臉

人能化妝,木能“畫皮”。央視日前曝光動輒上萬元的紅木傢俱中混入不防蛀的“白皮”,給白皮上底色、畫花紋來冒充紅木,已是慣用伎倆。

記者從有關文章中瞭解到,福建省仙遊縣有著“中國古典工藝傢俱之都”的美譽,是我國紅木傢俱的主要產地之一。然而記者在當地的部分紅木傢俱廠發現,有些紅酸枝板材和方材中間是黑紅色的,外表卻是白色的。據車間的工人介紹,從木材的橫斷面看,中間深色部分叫做“心材”,外面圍繞著心材的發白部分叫“白皮”,又稱“白邊”,學名“邊材”。按照《國家紅木標準》規定,紅酸枝只有中間“心材”是紅木,而包裹在心材外面的“白皮”不是紅木,它是介於樹皮和心材的中間部分。記者在組裝好的紅木傢俱底部也發現了“白皮”,其中最大一塊兒白皮,竟然占到了整個部件一半以上。目前木材市場上紅酸枝一噸一般在四五萬元,而白皮一噸不過七八百元。廠商在紅木傢俱中摻入白皮,自然會降低生產成本。

奸商起黑心 消費者蒙鼓裡

在這則調查中發現,用白皮摻假在行業裡是眾人皆知的秘密,無辜的消費者卻被蒙在鼓裡。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現在紅白混雜的技術已相當高,看到紅木傢俱時,自己都分辨不清哪塊是打底色的勾畫白皮,普通消費者即便慧眼也很難發現其中的貓兒膩。

通過瞭解,記者明白了紅木傢俱白皮變紅的全過程:第一步:打底。首先是將紅、黃、綠幾種不同顏色的漆調成紅褐色,然後塗在白皮上。第二步:打磨。打磨是為了以防刷膠不平。第三步:刷膠。刷膠是為了防止掉色。第四步:描紋。為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還要在紅木傢俱上描繪花紋彎的紋路。

那篇調查的文章很詳實的記錄了南趙扶鎮紅木傢俱難辨真偽

離天津70餘公里,便是大城縣南趙扶鎮,這裡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紅木傢俱製造地。

據當地人說,早在明清時期,南趙扶鎮就出了不少為宮廷製作傢俱的木匠,他們又將學成的手藝帶回老家,一代一代傳了下來。說起南趙扶鎮製作紅木傢俱的歷史,不能不提起從上世紀30年代就開始研究明式傢俱的專家楊耀,上世紀60年代他下放到大城縣,保存的很多明清傢俱樣式圖也流落於此。後來就有許多當地的木匠師傅照著他帶來的圖樣做傢俱。如今古典紅木傢俱在南趙扶鎮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除傢俱製造商之外,還包括上游的木材批發銷售、製造為各種傢俱配套的銅件飾物的小作坊、以及電腦雕刻機的經銷商。外地客戶在這裡購買傢俱後,打個電話就能找到運輸的車輛。便利的地理條件將京津兩地癡迷古典紅木傢俱的消費者吸引到南趙扶鎮。據當地紅木傢俱行業的老闆說,還有許多明星大腕都到這裡買過傢俱,也有老外,德國的、韓國的、日本的,還有中國臺灣和香港的。

記者看到,南趙扶鎮以馮莊村為中心,沿津保南路兩側有近千家經營紅木傢俱的店鋪,從已經做成品牌的“紅日”、“陶然居”,到無名無號的小作坊,延綿長達四五公里。

紅日古典傢俱公司是南趙扶鎮最大的傢俱廠家之一。記者在這裡看到,這家公司有前後兩個大展廳,後面還有寬闊的紅木傢俱加工車間。像這種規模的廠家,在南趙扶鎮有十幾家。因為有品牌保證,這些大一些的廠家生產的紅木傢俱售價要比中小型作坊高出10%左右,如一套紅酸枝的仿古大床,一般廠家售價在7.5萬元左右,而一家品牌古典傢俱公司要價則為8.5萬元。

在南趙扶鎮,如果客戶提出要買“做舊”的傢俱,一般廠家都能滿足要求。因為“做舊”工藝比較複雜,所以售價會高出普通仿古傢俱。商家的看法是: “買紅木傢俱的人心理不一樣,有人喜歡新的,有人喜歡舊的。給黃花梨傢俱“做舊”,擺在家裡,給外人的感覺是祖上傳下來的老物件,也迎合了一些人的虛榮心。

在南趙扶鎮,對敢於強調自家紅木傢俱貨真價實的商家而言,曝光的“白皮”事件反而成了他們的促銷廣告。記者走進南趙扶鎮一家中型規模的門店,看到店裡展示的紅木傢俱都是“半成品”組裝完成的傢俱都沒有上蠟,而是赤裸裸地呈現出原木本色,就是為了讓買家看得更明白、更放心。對於一般消費者如何鑒別紅木傢俱,有關專家說,購買之前一定要看好紅木表面是否有清晰精細的紋理,看木料好壞要看絲道、棕眼,絲道就是年輪,棕眼是木紋上的碎點,就像人的血管一樣,好紅木一定要紋理清楚。

相比“做舊”而言,“白皮”的確是紅木傢俱市場上的“一個毒瘤”。被央視曝光的紅木傢俱“做舊”其實並沒有擾亂紅木的市場秩序,只是迷惑了一些外行的消費者。

紅木傢俱是一種很特殊的商品,很難要求每一家廠商都做到全面。所以消費者在購買之前最好認准品牌,千萬別圖便宜,而上當受騙。對於上萬,甚至上百萬的紅木傢俱來說是我們許多年甚至一輩子的血汗錢呐!G5

編輯:徐小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