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人擠70平米群租房!房東多賺一倍,房客睡"大通鋪"

近日,住建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在人口淨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將12個城市作為首批試點單位,規範住房租賃市場。

在租房市場中,一個典型問題就是群租房。 年輕人手頭拮据又有租房需求,廉價的群租房成了他們的選擇,但這也帶來不少隱患。

在濟南一處群租房內,沒有床只有床墊,屋內拉一條繩子晾衣服。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許建立 攝

床墊直接鋪地面

遠看就像大通鋪

小程是章丘某高校的一名大學生,過了這個暑假,他就大四了。 為了明年畢業好找工作,他們班的17名同學一起來到濟南市區實習。 從7月15日到16日,本報記者見證了他們的租房之路,有憂慮、有興奮,也有無奈。 現在小程和11名同學租住在誠基中心3號樓的一處公寓內,其他6名同學租住在別處。

聯繫好仲介後,17日上午,17名同學分成男女兩組,各自去看要租的公寓。

男生這邊看的公寓條件還算好,而女生那邊看房的情況不樂觀。

兜兜轉轉,他們又回到了誠基中心,十多人看中了3號樓9層的一處公寓。 這處複式公寓上下加起來大約50平方,可住下11人,房東還沒有進行隔斷,只有床墊直接放在地面上。 從遠處看,跟大通鋪沒什麼兩樣。 “眾口難調,最終11人決定住在這,樓上住6名女生,樓下住5名男生,其他同學再去別的地方繼續找房子。 11人交了房租和仲介費共6050元,每人550元,這個價格能夠接受。 ”小程說。

貴重物品隨身帶

根本沒什麼隱私

洪家樓附近一社區宣傳欄上貼滿群租廣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時培磊 攝

“自從住在這裡,我的秩序意識、機會意識、搶為人先的意識明顯增強了。 ”現住在洪家樓社區的小李苦笑著說。 小李今年剛畢業,找到的工作都不太理想,便著手准備考研,畢業離校後住在了現在的群租房裡。

這套70多平米兩室一廳的房子裡擺滿了床位,共有20來個,目前住著15個人左右。 小李的床鋪位於一個六人間,也是上下鋪,儼然學校裡的宿舍。

小李告訴記者,她不好意思朝家裡要太多錢,這裡的鋪位一個月僅200塊錢,在洪家樓附近算便宜的了。

閒暇時,小李寧願待在學校教室裡,也不願回租房裡,十多個人住在一起,多少有些不方便。 為了跟其他人錯開作息,小李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來洗漱,吃完早餐便去自習室,一直到晚上睡覺時才回來。

隨著群租房數量的擴張,無論是對於房客還是周邊業主,都存在諸多不便和問題。

曾在山東師範大學附近社區租住過群租房的小徐稱,她住的房子70多平,被房東隔成了大大小小20多個鋪位,有六人間,也有十多個鋪的大廳,其中一個儲物室被改成了兩人間。 由於社區位置較好,她住六人間的鋪位一個月450塊錢。

這個群租房類似一個小公寓,交完錢,看了看身份證,簽合同入住。 不過,她發現,“不少曾經住過的熟人,有的只住幾天,給房東打個電話預約,交了錢就能住了,也不用登記啥資訊。 ”小徐告訴記者,群租房的流動性很大,很多人還沒來得及認識就又換了一撥人。

小徐也對陌生的環境和人保持著警惕,“貴重物品要隨身攜帶。 ”群租房租客進進出出,雖然大家都有鑰匙,為了方便,一般都敞著大門,安全是個很大的問題。 除此之外,生活在公共空間需要大家相互遷就,“作息都不一樣,很吵很亂,根本沒有什麼隱私。 ”

房客素質不高

鄰居遭了殃

周邊業主也深受其苦。 最近,東城逸家社區賢園二區的業主群非常活躍,一個議題就是群租房。

業主介紹,賢園二區賣出7個樓盤,入住率並不高,大部分業主正在裝修房子。儘管如此,群租房卻在社區遍地開花。“開公寓沒問題,但是開在居民樓裡就不對了。”邵先生在業主群裡說。

他說,社區裡不少房東把房子託管給仲介,仲介又在房子裡打了隔間,用來群租。對此,部分房東並不知情,即便知道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邵先生介紹,他所在的單元共80來戶,目前搬進來住的只有十多戶,其中有六戶是群租的,大概占了一半的比例。越來越多新入住的群租陌生人讓業主普遍缺乏安全感,衛生、擾民等問題都讓樓裡的業主擔憂。“仲介弄了隔斷,亂改格局,私拉亂接電線,人員如此密集,安全隱患也比較大。”

此外,“有部分人素質比較低,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我們那個應急通道都快成公共廁所了。”業主鄭先生說。

這引起業主的不滿。“我們把情況反映給物業,要求整改,但是物業說自己不是執法部門,沒法管理;我們給房東說,有的房東就搪塞過去,也不正面處理問題。”業主邵先生稱,目前,社區的物業把群租房做了登記,並到派出所做了備案。

群租不是租賃主流

未來需政策規範

租賃市場業內人士羅先生表示,未來群租房肯定需要規範,很多房產租賃公司在群租房領域掘得“第一桶金”後,也在迅速轉型,從事正常的房屋租賃,這是市場發展的必然。

羅先生舉例,濟南的群租房多位於一些商圈、高校和某些只適合租賃的社區周邊,其他地方的群租房很少,從事群租房的公司也很集中。記者瞭解到,相比于正常的單間單人出租,群租雖然人均花費明顯降低,總體來算,群租租賃價格高於單間出租價格一倍左右。例如山師附近社區一套70平米的房子正常租金在每月2500-3000元,而隔斷成床鋪,一個床位均價在400元,一套房20多個床位,如果住滿人,租金是正常的2倍多。

羅先生介紹,雖然群租獲利更高,但存在很大風險。群租公司打著租賃政策的擦邊球,從網上招攬房源和客源,因租期都比較短,類似“短線交易”,受節點影響比較大,比如暑假。

業內人士王女士也說,群租房短時間內可以存在,但長期來看,還是得回歸政策範圍內,不然群租房的很多難題無法解決。現在很多群租房像是青年旅舍,但在環境、管理、安全等方面比青年旅舍差遠了。

另外,業內很多主流的專業租賃企業或仲介機構,在群租房領域內的業務量較少。記者調查中也發現,個人房主手持幾套房群租的情況較為多見,像洪家樓社區的一位群租房東至少有3套房。

不過面對低收入人群對廉價住房的巨大需求,王女士也表示,在巨大需求面前更要看到隱患,相關部門應該重視起來,應通過政策引導,增加適合低收入群體租住的房屋建設投入,讓他們有更多選擇。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業主介紹,賢園二區賣出7個樓盤,入住率並不高,大部分業主正在裝修房子。儘管如此,群租房卻在社區遍地開花。“開公寓沒問題,但是開在居民樓裡就不對了。”邵先生在業主群裡說。

他說,社區裡不少房東把房子託管給仲介,仲介又在房子裡打了隔間,用來群租。對此,部分房東並不知情,即便知道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邵先生介紹,他所在的單元共80來戶,目前搬進來住的只有十多戶,其中有六戶是群租的,大概占了一半的比例。越來越多新入住的群租陌生人讓業主普遍缺乏安全感,衛生、擾民等問題都讓樓裡的業主擔憂。“仲介弄了隔斷,亂改格局,私拉亂接電線,人員如此密集,安全隱患也比較大。”

此外,“有部分人素質比較低,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我們那個應急通道都快成公共廁所了。”業主鄭先生說。

這引起業主的不滿。“我們把情況反映給物業,要求整改,但是物業說自己不是執法部門,沒法管理;我們給房東說,有的房東就搪塞過去,也不正面處理問題。”業主邵先生稱,目前,社區的物業把群租房做了登記,並到派出所做了備案。

群租不是租賃主流

未來需政策規範

租賃市場業內人士羅先生表示,未來群租房肯定需要規範,很多房產租賃公司在群租房領域掘得“第一桶金”後,也在迅速轉型,從事正常的房屋租賃,這是市場發展的必然。

羅先生舉例,濟南的群租房多位於一些商圈、高校和某些只適合租賃的社區周邊,其他地方的群租房很少,從事群租房的公司也很集中。記者瞭解到,相比于正常的單間單人出租,群租雖然人均花費明顯降低,總體來算,群租租賃價格高於單間出租價格一倍左右。例如山師附近社區一套70平米的房子正常租金在每月2500-3000元,而隔斷成床鋪,一個床位均價在400元,一套房20多個床位,如果住滿人,租金是正常的2倍多。

羅先生介紹,雖然群租獲利更高,但存在很大風險。群租公司打著租賃政策的擦邊球,從網上招攬房源和客源,因租期都比較短,類似“短線交易”,受節點影響比較大,比如暑假。

業內人士王女士也說,群租房短時間內可以存在,但長期來看,還是得回歸政策範圍內,不然群租房的很多難題無法解決。現在很多群租房像是青年旅舍,但在環境、管理、安全等方面比青年旅舍差遠了。

另外,業內很多主流的專業租賃企業或仲介機構,在群租房領域內的業務量較少。記者調查中也發現,個人房主手持幾套房群租的情況較為多見,像洪家樓社區的一位群租房東至少有3套房。

不過面對低收入人群對廉價住房的巨大需求,王女士也表示,在巨大需求面前更要看到隱患,相關部門應該重視起來,應通過政策引導,增加適合低收入群體租住的房屋建設投入,讓他們有更多選擇。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