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朱涇鎮待涇村驚現“官廳”,宅主稱祖上曾為“榜眼”

“我們李家祖上出過榜眼, 還曾在朱涇西鄉造過三座石頭大橋。 ”80多歲的李家外孫老盛說起李家的事, 頓時手舞足蹈起來。 近日,

金山區文史愛好者反映, 在朱涇鎮“花開海邊”生態園南側, 待涇村裡發現了一座古代大官府邸, 當地人俗稱“廳上”。 據記載, 從這座官邸中曾走出過古代二品官員。

記者沿鄉間道路來到一個叫“秋字圩”的地方, 只見一片農民新居中“藏著”一座少見的老宅。

細看, 這座貌不驚人的老宅竟有些不一樣, 老宅的門楣和屋架梁等處多雕有“民間故事”和各種吉祥圖紋。

更讓人感到驚奇的是, 屋樑柱下, 還有多個兩人才能合抱的雕花石礎。 這種“石鼓墩”形制特大, 仿佛告訴人們, 這是明清時期擁有厚實家底的“大人家”。

據李家後人稱, 此宅原為粉牆黛瓦的四進大宅院, 幾十年前, 部分建材因歷史原因拆建成朱涇鄉敬老院, 後原址處倖存最後一處廳堂。 老宅歷經百年風雨, 雖顯老舊, 但木梁材質和房屋結構等, 不失往日輝煌的風采。

李家人回憶說, 以前跨進儀門, 是一個寬闊的石皮天井。 站在天井中央, 面對正堂六扇落地長窗, 左右偏堂各是短窗, 門前三級石階的大廳, 抬頭, 只見迴堂門上方掛著一塊寬大的黑色匾額, 上書“安善堂”三個金色大字。 匾額的左下角是幾行“安善堂”銘文。

在匾額的左右廳柱上, 裝著一對“紗帽腳”, 這是李氏做官人家的標識性飾物。 大廳前面迴廊的兩個柱子上, 相對掛著一副黑底金字的“抱柱帖”。 東柱掛上聯“室有圖書三萬卷”,

西柱掛下聯“家傳道德九千言”, 落款“劉墉書”。

據介紹, 這幢老宅在民國時, 上代人還會在每年的春夏秋冬, 把家裡書畫藏品根據每一季主題來展覽, 收藏之富可見一斑;宅前, 還曾有過一座柏木建的“私家船舫”, 河道中曾打撈出數量可觀的柏樹木。

此外, 還有倖存著的家傳石鎖、蝙蝠紋荷花缸, 以及離老宅不遠的李家建“啟秀”古橋等, 越來越激起人們對這戶“李氏後裔”的探秘興趣。

記者翻閱清代《朱涇志》和《朱涇鄉志》, 果然找到了宅主所說祖上“榜眼”李自華的介紹, 為“嘉靖44年一甲第二名進士”, 即僅次於狀元的榜眼, 做過國子監司業, 又為太子的老師。

“希望有關部門能來鑒定這些有待挖掘的歷史文化遺產, 做好古民居、古文化的保護工作。 ”李家人希望, 有朝一日, 李氏家族的這幢老宅, 能成為一個開放的村史展館場所, 既能保護古建築, 延續地方文脈, 又能讓更多人瞭解這個曾經的“名門望族”, 為地方守住記憶、留住鄉愁。

文/高文斌 馮李華 黃勇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