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今日大暑|何以解夏熱,心靜自然涼

小暑不算熱

大暑正伏天

作為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

傲嬌的來了

當大暑邂逅中伏

07月22日 23:15:18 — 08月07日 15:39:57

代表寓意: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節氣三候:腐草為螢;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間, 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間, 太陽位於黃經12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暑, 熱也, 就熱之中分為大小, 月初為小, 月中為大, 今則熱氣猶大也。 ”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 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 故名曰大暑。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 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氣溫最高, 農作物生長最快, 同時, 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大暑習俗

吃“仙草”

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 活如神仙不會老”。

飲伏茶

伏茶, 顧名思義, 是三伏天喝的茶, 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 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曬伏薑

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 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 於太陽下晾曬。 充分融合後食用, 對老寒胃, 傷風咳嗽等有奇效, 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喝暑羊

伏暑的羊湯湯質優美、營養豐富,具有健腺益氣、溫補腎陽的良好功效,成為農閒時期人們飯桌上的一道風味俱佳的滋補美味。

吃鳳梨

臺灣民諺“大暑吃鳳梨”,說的是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吃荔枝

荔枝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大暑這天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因為荔枝性熱,過去人們常常把它放在井裡,能保鮮多日。

大暑養生

吃藥粥滋補身體

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藥等食物,最好以這些食材熬粥或煮湯。也可用新鮮的藿香葉、薄荷葉、佩蘭等煮湯或熬粥。

食家禽氣血雙補

冬補三九,夏補三伏。家禽肉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的功效,可氣血雙補,特別適合腦力勞動者、神經衰弱者。

吃薑暖胃增食欲

俗語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夏天雖熱,但陽氣在表,陰氣在裡,內臟反而是冷的,容易腹瀉,所以要吃暖胃的薑。姜具有增進食欲、祛風散寒的功效。清晨之時,人的胃氣有待升發,吃點薑可以健脾溫胃,鼓舞陽氣升騰。

儘量從事“慢”運動

大暑前後,天氣往往悶熱、潮濕,人體感覺不舒服。因此,大暑養生首先要避開在悶熱天氣下的過度勞動,儘量少出門、少活動。為了讓體內的濕氣散發出來,儘量在早晚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散步等強度適中的“慢”運動。

“情緒中暑”不可忽視

持續高溫天氣,不僅帶來身體上的不適,還會對心理和情緒產生負面影響,出現“情緒中暑”。對年老體弱者來說,情緒障礙可能會使他們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壓升高。因此,應保持樂觀情緒,戒躁戒怒;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冷處理;規律睡眠,戒煙限酒。

最美大暑詩

“何以解夏熱,心靜自然涼”

《大暑》

【宋代】曾幾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複靜,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大暑竹下獨酌》

【宋代】鄭剛中

新竹日以密,竹葉日以繁。

參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氣,勢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間。

沮風如可人,亦複怡我顏。

黃錯開竹杪,放入月一彎。

綠陰隨合之,碎玉光斕斑。

我舉大榼酒,欲與風月歡。

清風不我留,月亦無一言。

獨酌徑就醉,夢涼天地寬。

《大暑六月中》

【唐代】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

瓜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

絛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

《銷 夏》

【唐代】白居易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今日大暑

大暑到,暑氣到,

在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

空氣裡叫囂著的熱,

窗外愈發急促的蟬鳴聲,

仿佛是與夏天做著最後的告別。

一年中最炎熱的時間已經到來,

秋天還會遠嗎?

伏暑的羊湯湯質優美、營養豐富,具有健腺益氣、溫補腎陽的良好功效,成為農閒時期人們飯桌上的一道風味俱佳的滋補美味。

吃鳳梨

臺灣民諺“大暑吃鳳梨”,說的是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吃荔枝

荔枝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大暑這天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因為荔枝性熱,過去人們常常把它放在井裡,能保鮮多日。

大暑養生

吃藥粥滋補身體

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藥等食物,最好以這些食材熬粥或煮湯。也可用新鮮的藿香葉、薄荷葉、佩蘭等煮湯或熬粥。

食家禽氣血雙補

冬補三九,夏補三伏。家禽肉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的功效,可氣血雙補,特別適合腦力勞動者、神經衰弱者。

吃薑暖胃增食欲

俗語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夏天雖熱,但陽氣在表,陰氣在裡,內臟反而是冷的,容易腹瀉,所以要吃暖胃的薑。姜具有增進食欲、祛風散寒的功效。清晨之時,人的胃氣有待升發,吃點薑可以健脾溫胃,鼓舞陽氣升騰。

儘量從事“慢”運動

大暑前後,天氣往往悶熱、潮濕,人體感覺不舒服。因此,大暑養生首先要避開在悶熱天氣下的過度勞動,儘量少出門、少活動。為了讓體內的濕氣散發出來,儘量在早晚溫度較低的時候,進行散步等強度適中的“慢”運動。

“情緒中暑”不可忽視

持續高溫天氣,不僅帶來身體上的不適,還會對心理和情緒產生負面影響,出現“情緒中暑”。對年老體弱者來說,情緒障礙可能會使他們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壓升高。因此,應保持樂觀情緒,戒躁戒怒;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冷處理;規律睡眠,戒煙限酒。

最美大暑詩

“何以解夏熱,心靜自然涼”

《大暑》

【宋代】曾幾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複靜,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大暑竹下獨酌》

【宋代】鄭剛中

新竹日以密,竹葉日以繁。

參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氣,勢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間。

沮風如可人,亦複怡我顏。

黃錯開竹杪,放入月一彎。

綠陰隨合之,碎玉光斕斑。

我舉大榼酒,欲與風月歡。

清風不我留,月亦無一言。

獨酌徑就醉,夢涼天地寬。

《大暑六月中》

【唐代】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

瓜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

絛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

《銷 夏》

【唐代】白居易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今日大暑

大暑到,暑氣到,

在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

空氣裡叫囂著的熱,

窗外愈發急促的蟬鳴聲,

仿佛是與夏天做著最後的告別。

一年中最炎熱的時間已經到來,

秋天還會遠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