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人們喜歡吃的香椿芽,吃不對分分鐘致癌!嚇死的不只是寶寶了?

文化與健康:最近一篇《它是長在樹上的蔬菜, 很多人喜歡它的清香, 但吃不對分分鐘致癌》的文章, 講很多人喜歡吃的香椿芽, 吃不對分分鐘致癌!真是要把人嚇死才甘休嗎?

文化與健康

較真鑒定:過於誇大事實

較真要點:1、香椿芽亞硝酸鹽過多問題 2、分分鐘致癌 3、維生素C與亞硝酸鹽摩爾比

文化與健康

1、香椿芽亞硝酸鹽真的過多嗎?

南京林業大學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在2006年4月1日、5日、9日、13日分別在全國6個地點採集了香椿芽,

檢測其中的硝酸鹽含量, 發現在香椿芽較幼嫩的時期, 不同種源香椿的硝酸鹽含量都低於規定的限量標準, 可安全食用。 而隨著嫩芽長大,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含量也逐步上升。

所以早期的嫩芽是很安全的, 香椿芽每100克鮮嫩莖葉中含水分約84克、蛋白質9.8克左右、維生素C58毫克及鈣、磷、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 並具芳香氣味。 葉柄折斷處無白色漿液。 可炒食、涼拌、油炸、幹制和醃漬。 樹皮、根皮和種子均可入藥。 中國、日本少數國家用香椿作蔬菜。

根皮及果入藥, 有收斂止血、去濕止痛之功效。 葉(椿葉):苦, 平。 消炎, 解毒, 殺蟲。

文化與健康

2、分分鐘致癌

癌症在醫學上, 癌是指起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 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 相對應的, 起源于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統稱為肉瘤。 有少數惡性腫瘤不按上述原則命名, 如腎母細胞瘤、惡性畸胎瘤等。

多年的流行病學研究及實驗和臨床觀察, 發現環境與行為對人類惡性腫瘤的發生有重要影響。

據估計約80%以上的惡性腫瘤與環境因素有關。 各種環境的和遺傳的致癌因素可能以協同或序貫的方式引起細胞非致死性的DNA損害, 從而啟動原癌基因或(和)滅活腫瘤的抑制基因, 加上凋亡調節基因和(或)DNA修復基因的改變, 使細胞發生轉化。 被轉化的細胞可先呈多克隆性增生, 經過一個漫長的多階段演進過程, 其中某個克隆相對無限制擴增, 通過附加突變, 選擇性形成不同特點的亞克隆, 從而獲得浸潤和轉移能力, 形成惡性腫瘤。 因此癌症絕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得到的!

文化與健康

一、癌症的外界因素(1)化學因素:如烷化劑、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氨基偶氮類、亞硝胺類、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等, 可誘發肺癌、皮膚癌、膀胱癌、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等。 (2)物理因素:電離輻射, 如X線可引起皮膚癌、白血病等, 紫外線可引起皮膚癌, 石棉纖維與肺癌有關, 滑石粉與胃癌有關, 燒傷深瘢痕和皮膚慢性潰瘍均可能發生癌變等。 (3)生物因素:主要為病毒。

二、癌症的內在因素(1)遺傳因素:真正直接遺傳的腫瘤只是少數不常見的腫瘤, 遺傳因素在大多數腫瘤發生中的作用是增加了機體發生腫瘤的傾向性和對致癌因數的易感性,如結腸息肉病、乳腺癌、胃癌等。

(2)免疫因素:先天性或後天性免疫缺陷易發生惡性腫瘤,如丙種蛋白缺乏症患者易患白血病和淋巴造血系統腫瘤,腎移植後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腫瘤發生率較高,但大多數惡性腫瘤發生於免疫機能“正常”的人群,主要原因在於腫瘤能逃脫免疫系統的監視並破壞機體免疫系統。(3)內分泌因素:如雌激素和催乳素與乳腺癌有關,生長激素可以刺激癌的發展。

文化與健康:癌症絕不是分分鐘是問題,所謂分分鐘致癌是誇大其詞!

文化與健康

3、關於維生素C與亞硝酸鹽摩爾比是很難界定的,更難以把握!

香椿芽要吃新鮮的初芽,而且採摘下來立刻吃最好,香椿芽洗淨、焯水再做菜,也可以醃制,總之沒有文中所說那麼可怕!

文化與健康

遺傳因素在大多數腫瘤發生中的作用是增加了機體發生腫瘤的傾向性和對致癌因數的易感性,如結腸息肉病、乳腺癌、胃癌等。

(2)免疫因素:先天性或後天性免疫缺陷易發生惡性腫瘤,如丙種蛋白缺乏症患者易患白血病和淋巴造血系統腫瘤,腎移植後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腫瘤發生率較高,但大多數惡性腫瘤發生於免疫機能“正常”的人群,主要原因在於腫瘤能逃脫免疫系統的監視並破壞機體免疫系統。(3)內分泌因素:如雌激素和催乳素與乳腺癌有關,生長激素可以刺激癌的發展。

文化與健康:癌症絕不是分分鐘是問題,所謂分分鐘致癌是誇大其詞!

文化與健康

3、關於維生素C與亞硝酸鹽摩爾比是很難界定的,更難以把握!

香椿芽要吃新鮮的初芽,而且採摘下來立刻吃最好,香椿芽洗淨、焯水再做菜,也可以醃制,總之沒有文中所說那麼可怕!

文化與健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