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秦始皇發動了滅國之戰,但是得到他後,卻又棄而不用,為什麼?

秦始皇發動了滅國之戰, 但是得到他後, 卻又棄而不用, 為什麼?

韓非(約西元前280--前233年), 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顆明珠, 可以說, 這位漢族、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做了了不起得的事情。

人們尊敬地稱這位說話不利索的書生為韓非子或韓子。 本來他是韓國公子, 荀子的學生。 但是命運坎坷, 令人感慨。

《史記》載: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 曰:"嗟乎, 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 死不恨矣!"可知當時秦王的重視。 見到這個人, 竟然能雖死無遺憾, 可見在秦王的眼中, 韓非的文章是作得極為成功。

於是, 秦王嬴政發動了對韓國的戰爭, 要求韓國迅速交出公子韓非, 免得生靈塗炭!對於韓國人來說, 一個公子可保萬民, 那當然是得換, 這就是公子生存的意義。 何況這公子在韓國日趨衰弱的情況下, 還多次上書進諫, 希望韓王變法圖強, 而對於韓非來說, 在自己本國, 多次上書都直接被無視,

始終沒有任何採納的意向, 更別說重用了, 或許借此機會, 有更好的發揚機會。 於是, 韓非入秦。 入秦後, 韓非與秦王大談了《存韓》的大道理, 據說還離間了秦國的君臣, 使得秦王政對韓非大倒胃口, 晾在一邊去了。 韓非回韓國回不了, 存秦又不見用。 還落到了秦國“重臣”李斯、姚賈的手裡, 遭到了暗害而亡。

這種說法還是比較官方的。 作為秦國的法家代表, 早先備受秦王嬴政賞識, 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 最終被下獄毒死。 發動傾國之戰也要奪得的人才, 為什麼會有這種結局?

韓非學說和商鞅一脈相承, 但是他的做人比李斯、姚賈要見正直, 而更多的是他身上的書呆子氣。 為官倒不一定都要伶牙俐齒, 但能寫不會說,

就明吃三分虧。 總不能在和別人爭論時說:你等等, 等我寫出來給你看我的理由吧?秦王對韓非是抱有美好的幻想的, 但是看到的文章酣暢淋漓的韓大才子, 竟然是一位“期期艾艾”的笨拙的書呆子。 再加上其他人的添油加醋, 怎麼不會冷了心?而那些見風使舵的傢伙, 看到連君王都不熱乎了, 那還不往死裡踩?也是, 此一時也、彼一時, 韓非的遭遇, 本就在情理之中。

孤憤!是韓非的境遇, 在韓國如此;到了革新圖強的秦國, 還是如此。 韓非看不慣蠅營狗苟的朝廷重臣, “重人也者, 無令而擅為, 虧法以利私, 耗國以便家, 力能得其君, 此所為重人也”。 這些人都是結黨營私, 耗國利私, 貪得無厭的“權重之臣”。 韓非對這些“重臣”是勢不兩立、不共戴天的。

他說:“是智法之士與當塗之人, 不可兩存之仇也”。 有你沒我, 有我沒你。 這樣的狀態下, 韓非要想在秦國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幾乎是不可能的。

韓非指出:“萬乘之患, 大臣太重;千乘之患, 左右太信。 ”那麼你韓非要想削弱權臣的“太重”, 拿什麼來削呢?韓非用人性的陰暗心理來昭示國王:“主利在有能而任官, 臣利在無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勞而爵祿, 臣利在無功而富貴;主利在豪傑使能, 臣利在朋黨用私。 ”總而言之, 天下是君王自己的天下, 除了君王自己, 其他的臣下都是懷著陰暗的人性來到君王處謀利的。 企圖無能得事、無功受祿、結黨營私。 韓非這樣的思維方式有無道理?應該說還是有道理的, 但是, 這個道理不上檯面,

不能作為常理說出來。 否則, 君王都是英明領袖, 手下都是結黨營私, 那你韓非自己又是怎樣的人?

韓非用田氏篡齊, 三家分晉來警策君王, 要君王用忠直之士, 能法之士。 遠離重臣, 免得養虎成患。 那麼長期信用了“忠直能法”之士, 這些人也成了重臣, 那又將如何是好?韓非在《孤憤》中沒有答案。 那麼憑什麼認為你韓非就是忠直能法之士?法家人物往往都有一個通病:只認偉大領袖, 漠視同朝為僚的同事。 法不徇私, 鐵面無情。 因此, 往往會墮落為酷吏, 遭人討厭。 韓非也是如此, 最終他到了秦國, 不見任用。 就只好落入小人之手, 遭暗算清除, 欣賞他的秦王政也不聞不問, 玩過拉倒。 韓非想向秦始皇自陳心跡, 卻又不能進見。 當然李斯派人給韓非送去毒藥, 讓他自殺後,事情有了轉機。原來秦王嬴政在被李斯等人花言巧語算計韓非入獄之後後悔了,下令赦免韓非,然而為時已晚。悲劇已成,韓非不再。

他的學說真的是很有進步意義,他的文章說理精密,文筆犀利,議論透闢,推證事理,切中要害,語言幽默,于平實中見奇妙,很耐人尋味。但韓非個人的人生似乎是一場悲劇,憤青的悲劇,身在韓國他希望有所作為,但是不被重視,到了秦國,眼見著可以大展拳腳,卻因為性格等各方面的原因,最終黯然退場,空有滿腹才學,卻只能抱憾而終。

讓他自殺後,事情有了轉機。原來秦王嬴政在被李斯等人花言巧語算計韓非入獄之後後悔了,下令赦免韓非,然而為時已晚。悲劇已成,韓非不再。

他的學說真的是很有進步意義,他的文章說理精密,文筆犀利,議論透闢,推證事理,切中要害,語言幽默,于平實中見奇妙,很耐人尋味。但韓非個人的人生似乎是一場悲劇,憤青的悲劇,身在韓國他希望有所作為,但是不被重視,到了秦國,眼見著可以大展拳腳,卻因為性格等各方面的原因,最終黯然退場,空有滿腹才學,卻只能抱憾而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