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365黨網故事匯」楊克冰:老八路的作風不能忘

楊克冰在抗戰期間曾長期在冀西戰鬥生活, 先後任冀西遊擊隊政治部副主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新十一旅政治部副主任等職,

曾創建冀西遊擊隊第四、第五大隊, 並率領遊擊隊轉戰太行山, 參加過多種形式的對敵鬥爭, 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戰爭年代, 在冀西一帶提起“楊大姐”, 幾乎無人不曉。

1983年9月22日, 時任全國人大常委的楊克冰, 重訪太行老根據地贊皇、臨城等縣。 楊大姐先到贊皇縣, 該縣縣委負責同志, 向楊大姐彙報了革命根據地的巨大變化, 楊大姐聽後非常高興, 當即興致勃勃地品嘗了社辦企業加工的紅棗。 彙報結束後, 楊大姐從口袋裡掏出錢交給社辦企業的負責人下賬, 當時縣和公社負責幹部都拒絕收錢。 楊大姐嚴肅地說:“品嘗罐頭主要是為我辦的, 錢應我出。 咱們八路有一條紀律, 借東西要還, 損壞東西要賠, 哪有白吃的道理。 ”社辦企業的同志無奈只好把錢收下。

9月23日, 楊大姐由贊皇縣來到臨城縣, 當她從縣委領導口中得知老根據地趙莊公社人均收入只有70多元, 個別群眾尚未解決溫飽時, 她的心情十分沉重。 第二天, 她去石城、趙莊兩個公社看望老區人民, 出發時囑咐秘書, 為了減少群眾麻煩, 要從招待所帶上乾糧。 臨城縣委領導說:“不要帶乾糧了, 到公社吃飯吧。 ”楊大姐執意不從, 讓秘書專門從縣招待所買了一大包饅頭和包子。

上午到了石城公社, 楊大姐先聽取了公社領導和村幹部的彙報, 走訪了1938年她和楊秀峰、郭峰等同志住過的舊居, 慰問了戰爭年代的老黨員、老幹部。 11點多鐘, 公社幹部說什麼要留她吃午飯, 楊大姐堅辭不用。 為了趕路, 多看望幾個地方,

一行又驅車直奔趙莊。 從石城到趙莊七八十裡山路, 走了約兩個小時, 到達後已是下午一點多鐘。 公社早已安排好了午飯, 但楊大姐表示:要吃自己帶去的乾糧, 並告訴大家, 老八路的作風不能忘。 此話使在場的人深為感動。

趙莊村的群眾聽說楊大姐到來後, 不約而同地出門迎接。 一位白髮老人拉著小孫子介紹說:“這就是當年抗戰時領導咱們村打鬼子的楊大姐。 ”另一位老年婦女說:“想當年打鬼子時, 楊大姐不到30歲, 現在頭髮都白了, 但心裡還想著鄉親們。 ”楊大姐見到六七十歲的老人, 格外親切, 她一一叫出大家的名字, 並詢問生活情況。

深山區的人家, 不少都有石臺階, 當年楊大姐上石臺階如走平地, 但此時畢竟是75歲高齡了,

上臺階經常需要有人攙扶。 儘管這樣, 楊大姐還是堅持走遍了趙莊、虎道兩個山村的老房東、老村幹部和老民兵的家。 隨從楊大姐訪問的人說:“楊大姐生活太簡樸了!身體太累了。 ”楊大姐卻說:“太行山是個窮地方, 冀西山區更苦。 從這裡出來的幹部大多數養成了艱苦樸素、平易近人的作風, 這個作風好, 能和群眾打成一片。 進了北京城多年, 楊秀峰等老同志都保持艱苦奮鬥、生活節儉、工作認真的作風, 從未改變, 我也要嚴格要求自己。 ”一些老鄉拿出當地的特產, 如核桃、栗子、柿餅、小米, 說要送給楊大姐, 但楊大姐一一謝絕。

楊大姐重訪太行老根據地, 給老區人民群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當地群眾紛紛說:“40多年過去了,

職務高了, 人變老了, 但嚴於律己、艱苦樸素、克己奉公、關心人民群眾的思想作風仍和戰爭年代一樣, 沒有改變, 她還是當年的楊大姐。 ”

據《人民政協報》

❤ 推薦閱讀

熱門, 點圖進入↓↓

熱門, 點圖進入↓↓

請勿轉載

未經授權

凡本網原創作品

聲明

河北共產黨員網

郵箱:hbdw0701@126.com

諮詢:0311-87802582

關於我們

↓↓↓

請勿轉載

未經授權

凡本網原創作品

聲明

河北共產黨員網

郵箱:hbdw0701@126.com

諮詢:0311-87802582

關於我們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