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健康」時至盛夏,養生防濕熱,睡前記得多泡腳

開篇的話

《素問•調經論》曰:“風雨之傷人也, 先客於皮膚, 傳入于孫脈, 孫脈滿則傳入於絡脈, 絡脈滿則輸入於大經脈。 ”濕邪, 危害著人體健康, 特別是在盛夏的下雨天裡, 極易進入人體。

早在古時, 古人對濕邪就已有了深入的研究。 濕邪可通過風雨進入人體體內, 起初停留在皮膚表面, 然後在經脈, 再到達全身, 對人體進行著全面的侵害。

而在國內的六七月份, 大部分地區都進入了雨季, 綿綿纏纏的雨開始下不停。 這個暑熱與濕邪並存的季節, 身體素質不夠好的人群, 濕熱邪氣更會趁虛而入, 因此此時預防濕熱侵襲非常有必要。

【濕熱初印象】什麼是濕, 什麼是熱?

“濕”

“濕“可以來自於外界, 比如氣候潮濕引起的外來水汽入侵人體, 也可以來自於身體內部, 多數由於人體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 吃過多油膩、過甜的食物, 脾就無法正常運作, 使“水濕內停”。

“熱”

而熱更是一種致病邪氣, 很容易與“濕”結合在一起, 就像日常所能見到的油和麵一樣, 相互膠結作用, 對人體造成不利。

【濕熱的表現】

濕熱一般的表現為:

1. 肢體感到沉重, 身體乏力, 常感到疲倦。

2. 舌苔黃膩, 身體出現濕疹或療皰, 且關節局部有腫痛之感。

3. 噁心厭食, 口苦食欲差。

4. 身目發黃, 發熱怕冷交替, 偶見尿頻尿急。

【濕熱的防護】

泡腳

民間一直流傳著“春天泡腳, 升陽固脫;夏天泡腳, 暑濕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濡;冬天泡腳,

丹田溫灼。 ”的說法。 進入三伏天后, 氣溫也會越來越高, 濕邪越來越重, 熱水泡腳則顯得更有必要。 不僅能祛濕還能提高睡眠品質, 而且對心血管也有一定好處。

少熬夜 晚上23點前入睡

夏季氣溫高濕度也高, 人體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中極易感到困乏。 加上熬夜身體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身體機能進一步遭到破壞,這樣會使濕熱趁虛而入,不僅容易生病,更會對身體埋下更多隱患。建議夜晚減少熬夜,晚上23點前進入睡眠,讓身體得到足夠的休整。

睡前揉穴

中醫認為, 內濕、外濕分為濕滯肌表,經脈,肌肉,筋骨。內濕首責脾,其次肺、腎。治療應該燥濕,芳化,淡滲。而睡前揉幾大養生穴位,可起到祛濕的作用。

曲泉穴

三陰穴

期門穴

【飲食祛濕】

祛濕緩慢但卻能見效的方法就是食療了。想排出多餘水分,不妨試試吃薏仁、白扁豆、赤小豆;而需要健脾、補脾胃的話,就可以吃像馬齒莧、鯽魚、淮山、蓮子、茨實、豬肚等的食物了。

推薦食譜 冬瓜薏米排骨湯

材料

準備冬瓜、豬排骨、薏米、蔥薑蒜等調料

做法

1、排骨洗淨,入沸水中焯2分鐘去血水,撈出沖涼水瀝幹;薏米用清水浸泡15分鐘。

2、冬瓜不要去皮,洗乾淨,連片一起切塊;姜切成2片。

3、排骨放進煲湯鍋,一次性注入足量水,大火燒開後,去浮沫、下料酒、薑片改小火煮。

4、2小時後,放冬瓜片、薏米再煮40分鐘。

5、放入調味,起鍋。

( 長按二維碼 關注“平安叢台”)

加上熬夜身體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身體機能進一步遭到破壞,這樣會使濕熱趁虛而入,不僅容易生病,更會對身體埋下更多隱患。建議夜晚減少熬夜,晚上23點前進入睡眠,讓身體得到足夠的休整。

睡前揉穴

中醫認為, 內濕、外濕分為濕滯肌表,經脈,肌肉,筋骨。內濕首責脾,其次肺、腎。治療應該燥濕,芳化,淡滲。而睡前揉幾大養生穴位,可起到祛濕的作用。

曲泉穴

三陰穴

期門穴

【飲食祛濕】

祛濕緩慢但卻能見效的方法就是食療了。想排出多餘水分,不妨試試吃薏仁、白扁豆、赤小豆;而需要健脾、補脾胃的話,就可以吃像馬齒莧、鯽魚、淮山、蓮子、茨實、豬肚等的食物了。

推薦食譜 冬瓜薏米排骨湯

材料

準備冬瓜、豬排骨、薏米、蔥薑蒜等調料

做法

1、排骨洗淨,入沸水中焯2分鐘去血水,撈出沖涼水瀝幹;薏米用清水浸泡15分鐘。

2、冬瓜不要去皮,洗乾淨,連片一起切塊;姜切成2片。

3、排骨放進煲湯鍋,一次性注入足量水,大火燒開後,去浮沫、下料酒、薑片改小火煮。

4、2小時後,放冬瓜片、薏米再煮40分鐘。

5、放入調味,起鍋。

( 長按二維碼 關注“平安叢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