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湖南這個“深藏不露”的小村莊,竟然是民間故宮

這裡, 沒有燈紅酒綠的喧囂

這裡, 沒有到處叫賣的小販

與鳳凰古城的妖嬈世俗相比, 她更像是處事不驚的鄰家姑娘。 這個被譽為民間故宮的張谷英村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

體現聚族而居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

張谷英村以其始遷祖張谷英命名, 至今已存在了500多年。 有"天下第一村"、"民間故宮"之稱。

傳說, 張谷英是一個風水先生, 沿幕阜山脈西行至渭洞, 見這裡層山環繞, 形成一塊盆地, 自然環境優美, 頓生在此定居的念頭。

這裡的美只有“澄”與“靜”二字, 這看著名不見經傳的地方, 卻有何魅力為何卻成了有"天下第一村"呢?

五百里幕阜山支脈綿亙至此, 山脈之下的盆地中, 隱現出一大片綿延達數裡之遙, 屋脊相接的龐然大屋。

朦朧薄霧間, 遠山、青磚黛瓦融為一體, 儼然一副丹青水墨畫。

歷經500多年的滄桑, 張谷英村基本上保留了原狀。 它集中國傳統文化、平民意識、建築藝術、審美情趣之精華於一體, 在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都有重大價值。

半月形的張谷英村背靠青山,以主屋為大門,門前的渭溪河成了天然的護莊河。大門門楣上的太極圖,有為全族人保平安、佑富貴之意。

渭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過,河上大小石橋47座。屋宇牆檀相接,參差在溪流之上,形成“溪自階下淌,門朝水中開”的格局。

傍溪而鋪的是一條消廊,廊裡展有一條青石板路,沿途通達各門各戶,銜接每一條巷心。

居民們在此起居可以“天晴不曝曬,雨雪不濕鞋”。在這連綿漫長的雨季,這設計簡直要治癒好強迫症了。

春天有陽光的午後,在這裡曬曬太陽。好想躺在搖椅裡,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到地老天荒。

張氏族人始終把“耕讀繼世、孝友傳家”這八個字作為告誡後人的家訓。在這裡,帶著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人性真趣和自然神韻在瞥見之間帶給你驚喜。

或許是散落農戶家中的手工老物件

或許是瞥見之間的一抹陽光

或許是散漫不怕人的家禽

或許是村頭滿牆的爬山虎

也或許是巷子裡身著旗袍的妙齡女子

張谷英村雖然相對遊客較少,但景區內的住宿和餐館配套設施還是比較齊全的。瓜果蔬菜,鐵鍋、柴火都是地道的農家味。自駕的吃貨也可以帶上一點農家特產回家。

井水豆製品

農特產品小賣場

友友小貼士

自駕座標:岳陽市岳陽縣張谷英鎮張谷英村(距離長沙約150公里、岳陽約70公里)

開放時間:9:00-17:00。

門票:50元。

圖片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半月形的張谷英村背靠青山,以主屋為大門,門前的渭溪河成了天然的護莊河。大門門楣上的太極圖,有為全族人保平安、佑富貴之意。

渭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過,河上大小石橋47座。屋宇牆檀相接,參差在溪流之上,形成“溪自階下淌,門朝水中開”的格局。

傍溪而鋪的是一條消廊,廊裡展有一條青石板路,沿途通達各門各戶,銜接每一條巷心。

居民們在此起居可以“天晴不曝曬,雨雪不濕鞋”。在這連綿漫長的雨季,這設計簡直要治癒好強迫症了。

春天有陽光的午後,在這裡曬曬太陽。好想躺在搖椅裡,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到地老天荒。

張氏族人始終把“耕讀繼世、孝友傳家”這八個字作為告誡後人的家訓。在這裡,帶著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人性真趣和自然神韻在瞥見之間帶給你驚喜。

或許是散落農戶家中的手工老物件

或許是瞥見之間的一抹陽光

或許是散漫不怕人的家禽

或許是村頭滿牆的爬山虎

也或許是巷子裡身著旗袍的妙齡女子

張谷英村雖然相對遊客較少,但景區內的住宿和餐館配套設施還是比較齊全的。瓜果蔬菜,鐵鍋、柴火都是地道的農家味。自駕的吃貨也可以帶上一點農家特產回家。

井水豆製品

農特產品小賣場

友友小貼士

自駕座標:岳陽市岳陽縣張谷英鎮張谷英村(距離長沙約150公里、岳陽約70公里)

開放時間:9:00-17:00。

門票:50元。

圖片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