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釣魚選位,看魚的活動規律及窩子情況,掌握這三招

選位第一招, 要熟知物件魚的活動規律, 找到魚吃食的高峰時間, 以儘量少的時間釣儘量多的魚。 魚覓食需要不停地遊動, 是相當費力的。

俗稱說“釣草不釣光”。 水下有亂石草葉等物, 才能孳生繁衍和聚集蟲蝦, 他們是魚兒的美食, 能招來多種魚兒。 所以此處釣魚必有收穫。

選位第二招, 是接老窩還是打新窩。 老窩子天天有人釣, 經常有人打窩子, 因此在此釣位前的水域水底窩料餌料殘留較多,

可供魚兒生存的食物就比周邊的水域更為豐富一些。 慢慢的, 附近的魚都知道這兒有吃的, 會習慣性的來覓食。 這樣的窩子如果一早就來垂釣, 往往有上魚快的特點。 反之, 如果來得晚, 過了最佳上魚的窩子的話, 老窩子的魚口就會更滑, 更挑食一些。 老窩子因為經常被反復垂釣後, 裡面的魚會被越釣越小, 所以上大魚的機率就會小一些。

新窩子的選位經驗需豐富, 否則很難找到魚兒棲息藏身之地;新窩最先沒有形成“魚道”, 所以即便釣友在餵料上已經下足功夫, 餵料特別新鮮、濃香, 但這裡還是比其它地方的老窩更難誘聚。 但是新窩子裡面出魚, 一般魚的吃口會更饑餓更兇猛一些, 魚的數量也許會少於老窩子,

但體積重量上可能會優於老窩了。

選位第三招, 把握魚兒進食的時間規律。 釣淡水魚的最佳時間不是在白天, 而是在清晨或夜晚。 這兩個時間, 魚兒紛紛濃深水游到淺水邊尋找食物。 當水溫為18-28℃時, 此時由於魚兒覓食活躍, 若投其所好垂釣效果最佳。

而隨著天氣的變化, 魚兒會隨時隨地游到水溫最適宜的地方去。 諺語說:“春秋釣陽夏釣陰”, 春秋季節真是冷暖交替之際, 岸邊水淺易被陽關曬透, 水溫自然高於深水邊, 魚兒趨溫而來, 夏日水面溫度升高, 魚不耐熱, 自然游向陰涼處或深水區避暑, 比如在某個水域中, 因下雨或其他原因, 突然增加大量涼水, 使水溫明顯降低, 魚兒突然手涼水刺激, 可能潛伏不動。 更不會咬鉤吃食, 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水溫超于正常, 魚兒適應了新的水溫, 才能咬鉤吃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