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寧夏永甯縣楊和鎮納家戶村,展現中國回族風貌

簡單瞭解下納家戶村

坐落在寧夏永甯縣楊和鎮的納家戶村, 是銀川平原上一個回族聚居的村莊, 因為一座始建于明朝的納家戶清真寺而聞名遐邇。 每天, 大寺裡都會有很多人, 除了遊客, 還有定時定點來上寺的人們。 2014年11月, 納家戶村被國家民委首批命名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發展特色旅遊產業讓這個歷史悠久的回族聚居村煥發出勃勃生機。

濃郁的回族風情

納家戶, 原名納家閘, 因村東有漢延渠大水閘又稱納閘橋。 該村是一個聞名遐邇的回族村莊, 全村居民97%是回民、80%的回族姓“納”, 因此得名納家戶村。

《陝西通志》 有記載, 寧夏有納家戶, 長安有拉家村, 今寧夏納氏最盛。 在明嘉靖初年, 納家戶開始興旺, 至明末, 納家戶已形成規模, 築有城池, 四周有護城河、角樓等。 明代設衛所、千戶、百戶, 管轄堡寨, 納家戶隸屬楊和堡, 寧夏縣楊和堡的納家戶還稱納家閘。

納家戶村具有480年歷史的納家戶清真大寺、中華回族第一街, 世界穆斯林城、納家戶回族風情街、納家大院等特色景觀, 構建展現中國回族風貌、世界伊斯蘭風情的文化旅遊區。 納家戶清真寺建在村中, 是一座歷史悠久, 具有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清真大寺, 始建於明嘉靖三年(西元1525年), 距今已有470多年, 原名清真大寺, 後人因其寺坐落於納家戶而稱之為納家戶清真寺。

和其他回族大寺一樣, 廟外建有影壁, 影壁向東的路已經全部打通並正在施工。 影壁後面就是高大的邦克樓, 一座卷簷歇山頂三層漢式木體樓閣, 飛簷斗拱, 雕樑畫棟, 彩繪鮮豔, 高貴典雅。 飛簷角上龍頭張口鼓目, 神態形象逼真。 龍口內含龍珠, 雖不動, 但稍有微風, 清脆的鈴聲悠悠遠長。 在邦克樓左右依附著阿拉伯式高19米的二層四角圓尖頂的望月樓, 輝映對峙邦克樓。 邦克樓下有可供人進入清真寺的三個拱形門洞, 門洞兩側是楷書對聯。 上聯書:遵主命活潑中顯值性;下聯書:順聖訓精微處在無言。 此外還有“聖跡永存、原顏複新”等題詞。

中華回鄉文化園位於納家戶清真大寺北側, 緊臨京藏高速公路永寧出口處, 依託古老的納家戶清真大寺和回族風情濃郁的納家戶村所建,

以展示伊斯蘭建築文化、禮俗文化、飲食文化、宗教文化、農耕與商貿文化為特色。 國內外都享有盛名, 它的大門是借鑒印度泰姬陵設計建造的。 園區內建有回族博物院、禮儀大殿、回族商貿一條街、回鄉人家等, 其中的博物館是全國最大的一座回族博物館, 占地7000平方米, 整體建築為“回”字形, 讓遊客在漫步歷史長廊的過程中, 領略回族歷史的淵源流長和回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這些景觀使遊客不用踏出國門, 即可盡情暢遊具有中國回族和世界伊斯蘭風格的各類建築, 盡情瞭解富有中國回族和世界伊斯蘭特色的各色文化, 盡情感受帶有中國回族和世界伊斯蘭情趣的別樣生活,

盡情品嘗回族穆斯林特色飲食, 如:饊子、油糕、餛饃、蒸羊羔肉、燴羊雜碎、粉湯、蓋碗茶等, 可以品嘗到回族三大傳統宴席, “十五月兒圓”、“十三花”、“九碗三行”等。 一個集回族文化、回族伊斯蘭宗教文化、回族民俗文化為一體的納家戶村已越來越引起世人關注。

去過的人這麼評價TA

1)清真寺門票十元一人。 寺不高大, 元很廣, 建築多是灰色的磚, 有種平實感。 被這裡綠色的柱子吸引, 是一種不與皇族相像的清遠。 建築的屋頂也很特別, 有平頭有尖頭, 不易看膩。

2)這裡是體驗回族村落生活的好地方。 納家戶村在歷史上即是一個聞名遐邇的回族村莊。 這裡的建築非常漂亮, 納家戶清真大寺是一座傳統的中古式建築寺院,

該寺融阿拉伯風格和漢唐建築藝術為一體。 整個佈局嚴謹、規整, 顯示了大寺雄壯氣勢。

3)納家戶清真寺建造歷史非常的悠久了, 裡面的殿堂建築的非常氣勢磅礴, 而且至今都保留的很好。

交通指南

市內乘公交302路到漢延公園站;312路到甯朔街寧和路口站;316路到永寧縣清和苑站下可到。

本文由雲果樹官方網路收集整理,如有侵犯還請聯繫刪除!

交通指南

市內乘公交302路到漢延公園站;312路到甯朔街寧和路口站;316路到永寧縣清和苑站下可到。

本文由雲果樹官方網路收集整理,如有侵犯還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