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智能家居是不是偽需求?

聽風客

我相信:智慧家居, 越來越接地氣, 走進我們的生活當中, 解決人們的痛點。

當你用上的時候, 你會突然發現, 解決了困繞自己很久的痛點。 以前總想要是能把室內環境資料, 記錄下來, 並且自動控制空調、空淨、新風等。 現在基本上已經實現了。

特別是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 霧霾天氣陣陣襲來。

智慧家居產品——室內空氣品質智慧檢測儀【空氣電臺】聯動控制新風系統。

詳見下圖

當室外的空氣品質變差時, 設定參數, 晚上自動打開空氣淨化器。 夏天晚上, 當室內溫度高於自己設定的溫度, 空調自動調低溫度。

智慧家居產品——室內空氣品質智慧檢測儀【空氣電臺】燃氣報警器聯動控制燃氣電磁閥。

詳見下圖

設定相關參數後, 可以自動控制運行, 不需要依託手機, 手機只是輔助監控運行情況是否良好。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智慧感應, 根據使用者的生活習慣, 調整到最佳舒適的環境。 你們有沒有發現, 中央空調有時候半夜吹凍醒了, 這就是痛點。 以後根據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來調整, 深夜入睡後如何讓空調溫度更適合自己, 睡眠品質更好。 解決這個痛點, 很接地氣。

科技改變生活, 讓生活更美好。

為什麼近年智慧家居熱了, 是通信行業的迅猛發展, 個人通訊設備的功能越來越非富, 成本越來越低, 更有利於推動智慧家居的發展和普及。

小米的那一套只能說是微智慧系列逼(diao)格(si)產品, 不過, 小米的行銷給智慧家居行業做了大眾傳播和普及, 讓更多人瞭解智能家居。

智慧家居自然而然就會與家電產品聯繫起來, 冰箱加個攝像頭、大屏、WiFi, 就算智慧冰箱了嗎?遠遠不止這些, 其實冰箱如何實現對各種食物的智慧化管理, 是個很大的系統工程, 和生鮮電商平臺對接, 自動配送給用戶想吃的食物, 和外賣平臺有沒有必要也對接, 有時候需要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就目前為止, 空調、空淨、新風系統, 應該是最能先實現普及的初級階段微智慧產品。

電熱水器的遠端控制, 想什麼時候要熱水也比較方便了, 不再一天24小時不間斷的燒水, 燃氣熱水器是不存在這種情況, 但燃氣熱水器的用氣安全需要監控起來, 給老人更多的自動保護。

不需要太長時間, 智慧家居、智慧社區、智慧養老,

會更加接地氣, 自然成為剛需, 因為解決了痛點。

————————————————————

以下為轉發

智慧家電 應以用戶體驗為主

哲學教育我們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對待智慧也應如此。任何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總需經過相當長時間的探索和磨礪。儘管當今社會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這個過程的縮短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下子從“嬰兒”進化為“中年人”。筆者呼籲大家能夠給予智慧家電更多的包容和耐心。

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品牌中心總經理左延鵲與以上觀點不謀而合。左總認為,家電產品目前已經朝著智慧的方向在發展,雖然還沒有真正達到晶片化、模組化或物物相通、人物相連這樣的比較高級別的發展業態,但在智慧家電領域一直在嘗試和探索,所以並不認為它應被稱之為“偽智慧”,只是智慧家電發展的初級階段罷了,從質變到量變總需要一個過程。

與此同時,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家電的智慧化不僅僅對於產品的智慧化是一個發展的維度,最主要的是帶動了製造的智慧化,這對於推動產品的智慧化將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當前整個家電產業正在從互聯網時代進入物聯網時代,這也意味著中國家電產業正步入後智慧化時代,對於企業來說必須要做到眼高和手低”,中國企業報許意強如是說。在他看來,眼高即要把握全球一系列領先智慧技術創新和發展的變化方向,找到與家電融合交互的入口和平臺;手低則意味著智慧家電必須要回歸原點,注重品質,關注用戶需求和體驗。

從日前中怡康公佈的2015年主要智慧家電品類市場零售額滲透率來看,智慧電視一枝獨秀,達到了84.9%,而智慧空調、智慧洗衣機、智慧冰箱僅分別為12.7%、8.7%、3.4%,各智慧廚房家電也同樣不理想。儘管如此,這些更偏重功能性的家電智慧化前景還是大有可期的,家電智慧化是大勢所趨。

李穎

是不是偽需求,就要看你對智慧家居的定義是什麼了!如果就是單純的通過手機遙控家電,或定時啟動家電的話,那我認為無疑就是偽需求!沒有人工智慧的智慧家居可以講,截止目前全部都是偽需求!真正的智慧家居產品,應該無需人為過多干預。我只需要給設備通電配網,剩餘的工作,它要主動來學習我和家人的各種不同生活習慣,幾點起床、幾點睡覺關燈,各自喜歡的電視頻道、音量,喜歡的音樂風格,喜歡的溫度、濕度、風量,並且能主動識別主人是否在家,以便啟動安防設備等。

菜波波

從目前來看,目前熱門的智慧家居產品普遍存在需求非剛需非痛點,目前智慧家居從業者的來源主要是來源兩個:傳統行業轉變和純互聯網行業。傳統行業習慣短平快,傳統思維根深蒂固,對產品和應用沒什麼想像力;純互聯網行業則是想像力過於豐富,太過於注重創意而沒結合實際,但是多數不接地氣,最終淪為尷尬在所難免。目前人工智慧發展還遠遠不夠,現在的技術發展還算是剛起步,未來肯定是人工智慧的天下,只不過還需要沉澱,我們更應該給行業多點時間,智慧行業也應該沉得下心,不要搞過多的噱頭,到頭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傷害得更多的往往是自己。我們回顧下歷史,200年前,當喬治·斯蒂芬森製造出蒸汽火車的時候,也沒人認為火車有什麼了不起,英國政府規定,火車的速度不可以超過馬車的速度。130年前,卡爾·本茨發明汽車的時候,也沒有人認為汽車有什麼了不起,德國地方政府規定,汽車的速度不可以超過人步行的速度。所以從歷史上看,人們就傾向於對正在發生的技術進步低估甚至忽視。 智慧家居是未來的趨勢,只不過現在還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智慧,希望智慧行業能夠更專注於技術,而不是停留在不痛不癢的搞噱頭!期待我們的未來更智慧更美好!

chou hancoke

智慧家居不是偽需求,偽智慧才讓人反感。比如燈泡能調顏色或定時開關就要說自己是智慧的,馬桶能給你沖下屁股也說自己智慧,聽多了,還以為智慧家居真就是弱智用的

簡豆豆

不同意這種說法,

月球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智慧家居是今後家居領域發展的必然趨勢,雖然智慧家居這個詞興起時間不是很長,但行業之間的競爭已經很激烈。不可否認,現在很多廠家打著智慧的口號,但是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發現距離我們心目中的智慧家居還很遙遠。

目前的智慧家居市場如同風雲變幻的春秋戰國時期,諸多思想家對人生、政治等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於是各種思想、學說紛紛出現,從而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如出一轍,隨著時間的推移,智慧家居行業會有一個健康的,全整的統一標準,真正使消費者的家居生化更加安全、舒適、便捷和高效。

joustli

智慧家居,不是偽需求,只是目前科技需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現在所有的智慧產品,智慧家居類產品很可能是未來智慧家居的墊腳石。要從不斷的失敗中,不良探索中,進化成更想的狀況。

其中最為成功的可能就是上海虹橋交通樞紐,雖然使用在工業上,中間就是使用智慧家居部分功能(28分鐘開始介紹)

上海虹橋交通樞紐

系統方向的不完善:

目前智慧家居聲勢比較大的,小米,控客,博聯三家,小米和控客基本初具規模,但目前家居來講,基本都朝智慧家居的方向發展,包括智慧掃地機器人,智慧電鈑鍋,智慧冰箱,智慧空調等智慧產品,關於系統部分基本是空白,雖然現在基本可以實現行為活動上識別(人體感應,手機操作),但在聲音的智慧模組基本也是空白。所以需要一個很強大的系統去支援和計算,至少不會像現在一樣。就像《上海虹橋交通樞紐記錄片》中有提到:“每個傳統開關只是控制燈的開和關,但是有 這套系統,讓每個開關都有思考的功能”。

硬體方面的不完善:

如果需很多的感測器,那麼感測器的資訊通訊需無線設備。目前無線傳輸,為藍牙,紅外,WIFI,NFC,ZigBee,射頻。藍牙,紅外,NFC功率消耗小,但受限與距離範圍比較小,像NFC 只限於幾釐米範圍,比較解鎖。藍牙,紅外傳輸距離稍遠,但如果隔牆完全失去連接功能(像博聯的PMhome/Pro,小米萬能遙控器等)。ZigBee,較以上傳輸距離範圍都廣,功耗也相對比較小,這種傳輸小米的家庭智慧套件中使用,但是ZigBee傳輸的不穩定和傳輸距離的限制,估計在未來的智慧家居也會被淘汰。wifi貌似傳輸距離和穩定性目前在無線中是最好的,但是功率上很大,不像小米ZigBee智慧配件功耗那麼小,所以WIFI 最在的挑戰就是功耗。

智能化和價格:

智慧化和第一點的系統相同,需要很智慧化的系統,能讓大部分人輕鬆完成設置和環境的設定,這點估計是最重要的。那麼需要這個強大的硬體和系統情況下,價格也是大眾最關心的。

如果沒有穩定智慧的系統和硬體,親民的價格,發展成我們理想的狀況很困難。

我問蒼天

智慧家居不是偽需求,而是現在的所謂“智慧”家居都是偽智慧。

加個WIFI功能、可以手機控制就叫智慧家居?這樣的廠商玩弄概念,從而也害了智慧家居的名頭,失去了用戶的信任。

真正的“智慧”,應該能夠感知用戶的需求,能夠學習用戶的習慣,全方位的按照用戶的需求、習慣來自動進行操作。還記得早些年媒體報導的全球首富比爾蓋茨的豪宅嗎?據說可以按照每個人的習慣來設定溫度、燈光強度等等,甚至自動識別來訪客人、為他們調整最合適的設置。這樣的智慧誰不需要?

說下我設想的智慧家居應用場景:空調可以同步主人的日曆行程,在主人到家前半個小時自動打開並設定適合的溫度,甚至可以同步主人的車輛GPS定位資訊來精確預測到家時間;主人到家之後,坐在沙發上說一句,打開電視,於是電視打開並自動調整到主人最喜歡的節目;熱水壺不等主人吩咐,在主人到家前就開始燒水,進門正好燒開;主人進臥室休息之後,其它房間空調自動關閉,臥室空調感知用戶是否睡熟然後自動調整最適宜的溫度。

以上場景可以說是智慧家居基本的要求吧?也是最常見的應用吧?做不到這一點就千萬別說智能家居了。否則早晚會被用戶拋棄,玩弄概念是得不到人心的。

tianyu ye

我認為這個市場日本美國歐洲一直在做,做的很好的也都在被大公司收購(如蘋果穀歌的等大公司都在跟進),在中國之所以沒有真正崛起,主要和之前其他大多數產品一樣,沒有用心去做!缺少日本那種匠人精神。都是跟風投資賺風投。同時國外好的產品有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進不來或者太貴!同時智慧家居需要生態的培養。我家Wi-Fi聯著不同廠家的智慧電風扇淨化器電視盒子甚至插線板,手機裡面已經三種廠家的4種app了!可想而知要是空調掃地機器人檯燈電水壺熱水器等手機裡需要多少app!連小米一家的生態目前都需要幾個app支援沒有整合。可見路還有多遠……期待吧……我認為先不要講生態!把某一個產品用日本匠人心態做的能解決幾個痛點做的賣出去就是好的。我認為這不是偽需求!而是產品沒有真正想去解決用戶需求在騙錢騙風投而已!踏踏實實做事,做產品少在這裡討論真偽市場需求吧!大家多用幾家產品的體驗一下比什麼都強!

江騰

智慧家居離不開網路離不開手機/電腦終端操控。比如:通過手機遠端遙控家中的電器設備,這應該說是智慧家居的雛形,功能性,實用性,便捷性也將越來越強大。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的智慧家居一定比現在更優越性!每家每戶都有屬於各自的專屬機器人管家,掌控家中一切電器設備。看家護院,燒水煮飯,人機互動,情感交流,已經超越了人與人之間的最基本的日常溝通需求,人類花費在智慧家居的時間也將越來越多。

阿常

我個人覺得並不是偽需求,只是當前的發展還沒有到位,真正的智慧家居一定是一體化的,協定規範的,目前大家都想分一杯羹,發展也參差不齊,預計還有五到十年的路要走。

柴可夫斯傑

我也覺得現在的所謂智慧家居就是在原家電加上一個wifi收發器,在外用手機開關家裡電器。

馬立明

近年智慧家居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現階段處於智慧家居初級階段,未達到勞動是人民第一需求的生活階段。太多的只能家居還需要使用者發出指令,才能進行工作。現階段的智慧家居缺乏互動性、記憶性、智慧性,記得兒時的《霹靂遊俠》裡的跑車,具有自主登錄網路、優化選擇線路説明疲憊的男主角逃脫一次次追捕,並在逃跑過程中能夠根據判斷自主投放武器。當然它也這位孤獨的遊俠最好的朋友,風趣的聊天讓人印象深刻!當然這類智慧家居產品,需要網路、電子元器件、人工智慧等技術高度支援。近年的陪伴機器人、vr、閃付、遠端操控等技術都有進一步提高!我們也看到了智慧家居的期望與未來!所以現階段智慧家居不能說完美,只能說我們走在了路上!

盧盧

我覺得,在智慧安防方面的智慧是目前走的最好的。其他方面確實很扯淡。不少 廠家都把家電按上個wifi,安上個螢幕/pad,能聯網上個網,就做夢一樣以為自己走在智慧的康莊大道上。

所有智慧的第一步都是感知,都基於感測器,如果這個基礎沒有多大的進步,那上層的其他家電就談不上智慧。比如常見的冰箱,很多公司都在嚷嚷智慧冰箱,但是就簡單的一個食品管理功能,目前都不能實現,靠圖片識別,堆積食品阻擋。靠成分識別,不好意思,還沒有這麼牛的檢測器,也沒有傻的光譜設備廠家放著大型儀器幾十萬的錢不賺來賺白色家電的幾毛錢。靠語音錄入,消費者覺得多此一舉,每次放東西,取東西還得給冰箱一頓叮囑。沒有食品識別這個基礎,那麼食品管理這個功能就實現不了。

所以,目前智慧家電,尤其是智慧白電,我覺得真正需要的、有用的功能還沒有技術支撐;已經實現的都是雞肋,比如在冰箱上安個pad可以線上購物,搞笑,我不坐在沙發上用手機下單,還得鑽到廚房去罰站下個單,請問我圖個啥。。。另外,就是一個悲觀的想法,黑電(手機、電腦、電視)在走向越來越智慧是對的,因為人們將一部分娛樂消遣、社交等功能寄託在黑電上;但對於白電,本質上就不是啥跟人有情感互動的東西,只是個儲存食品的箱子,只是個提供冷風的空調,只是個燒熱水的機器,你指望他們多智慧呢。個人感覺,白電首先守住本分,把基本的舒適感做好,然後與人的使用習慣結合起來,比如像前面答案提到的,根據個人使用熱水器習慣,學習,然後定時加熱,自動開停。說白了就是,讓人們更少的去操作白電,讓白電自己乖乖的做完本分的工作就OK。

想要通過智慧將人們已經投注到黑電上的行為習慣和互動行為轉移到白電上來的行為都是徒勞(哇,我居然組了這麼長的句子)。用戶說了我不想跟你玩,智慧白電說,不行,我就要跟你玩一會。

飛魚

當然不是偽需求

1、出門在外,想看看家裡孩子情況

2、快回家了,手機打開空調/暖氣

3、查詢一下室外天氣情況,決定新風機的風速

生活會越來越智慧,以後自動做飯,自動炒菜

allen

產品分兩個等級,功能版產品和生活版產品。功能版為功能而生,空調實現了製冷或加熱,電視機實現視頻播放等等。如果空調除了功能之外使我們生活更舒適、健康、安全,可能是智慧空調。電視實現功能外,也實現了舒適、健康等,可能是智慧。這些單體系統化方便生活(吃,喝,住,行,在健康,便捷,環保等基礎上就是系統智慧家居)。期待智慧,可能廠家要改變功能產品思路,哈哈。

max yang

來看現在的智慧家居,第一件事情是連wifi吧,請問有多少個家庭完全搞明白了自己的wifi的,加密方式、2.4G、5G、覆蓋、干擾、穩定性,門檻相當的高。所以第一步就卡主了,後面的業務規劃再好能有什麼用。

一個可能的爆發點就是移動網路進一步發展,成本進一步下跌。以後所有的智慧家居設備直接連4G、5G,出廠設置就好了,拿回家直接使用。

BTW,一直就覺得家庭wifi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為什麼就沒人關注呢,嗚嗚嗚嗚

崔貝

是偽需求,概念提出10年多了,各大廠家做了這麼久了,一點進展都沒有。做出來的東西展示還很棒,用起來完全不實用。

動手搭建智慧家居系統/工業智慧新技術系列 ¥33.75 購買

智慧家電 應以用戶體驗為主

哲學教育我們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對待智慧也應如此。任何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總需經過相當長時間的探索和磨礪。儘管當今社會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這個過程的縮短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下子從“嬰兒”進化為“中年人”。筆者呼籲大家能夠給予智慧家電更多的包容和耐心。

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有限公司品牌中心總經理左延鵲與以上觀點不謀而合。左總認為,家電產品目前已經朝著智慧的方向在發展,雖然還沒有真正達到晶片化、模組化或物物相通、人物相連這樣的比較高級別的發展業態,但在智慧家電領域一直在嘗試和探索,所以並不認為它應被稱之為“偽智慧”,只是智慧家電發展的初級階段罷了,從質變到量變總需要一個過程。

與此同時,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家電的智慧化不僅僅對於產品的智慧化是一個發展的維度,最主要的是帶動了製造的智慧化,這對於推動產品的智慧化將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當前整個家電產業正在從互聯網時代進入物聯網時代,這也意味著中國家電產業正步入後智慧化時代,對於企業來說必須要做到眼高和手低”,中國企業報許意強如是說。在他看來,眼高即要把握全球一系列領先智慧技術創新和發展的變化方向,找到與家電融合交互的入口和平臺;手低則意味著智慧家電必須要回歸原點,注重品質,關注用戶需求和體驗。

從日前中怡康公佈的2015年主要智慧家電品類市場零售額滲透率來看,智慧電視一枝獨秀,達到了84.9%,而智慧空調、智慧洗衣機、智慧冰箱僅分別為12.7%、8.7%、3.4%,各智慧廚房家電也同樣不理想。儘管如此,這些更偏重功能性的家電智慧化前景還是大有可期的,家電智慧化是大勢所趨。

李穎

是不是偽需求,就要看你對智慧家居的定義是什麼了!如果就是單純的通過手機遙控家電,或定時啟動家電的話,那我認為無疑就是偽需求!沒有人工智慧的智慧家居可以講,截止目前全部都是偽需求!真正的智慧家居產品,應該無需人為過多干預。我只需要給設備通電配網,剩餘的工作,它要主動來學習我和家人的各種不同生活習慣,幾點起床、幾點睡覺關燈,各自喜歡的電視頻道、音量,喜歡的音樂風格,喜歡的溫度、濕度、風量,並且能主動識別主人是否在家,以便啟動安防設備等。

菜波波

從目前來看,目前熱門的智慧家居產品普遍存在需求非剛需非痛點,目前智慧家居從業者的來源主要是來源兩個:傳統行業轉變和純互聯網行業。傳統行業習慣短平快,傳統思維根深蒂固,對產品和應用沒什麼想像力;純互聯網行業則是想像力過於豐富,太過於注重創意而沒結合實際,但是多數不接地氣,最終淪為尷尬在所難免。目前人工智慧發展還遠遠不夠,現在的技術發展還算是剛起步,未來肯定是人工智慧的天下,只不過還需要沉澱,我們更應該給行業多點時間,智慧行業也應該沉得下心,不要搞過多的噱頭,到頭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傷害得更多的往往是自己。我們回顧下歷史,200年前,當喬治·斯蒂芬森製造出蒸汽火車的時候,也沒人認為火車有什麼了不起,英國政府規定,火車的速度不可以超過馬車的速度。130年前,卡爾·本茨發明汽車的時候,也沒有人認為汽車有什麼了不起,德國地方政府規定,汽車的速度不可以超過人步行的速度。所以從歷史上看,人們就傾向於對正在發生的技術進步低估甚至忽視。 智慧家居是未來的趨勢,只不過現在還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智慧,希望智慧行業能夠更專注於技術,而不是停留在不痛不癢的搞噱頭!期待我們的未來更智慧更美好!

chou hancoke

智慧家居不是偽需求,偽智慧才讓人反感。比如燈泡能調顏色或定時開關就要說自己是智慧的,馬桶能給你沖下屁股也說自己智慧,聽多了,還以為智慧家居真就是弱智用的

簡豆豆

不同意這種說法,

月球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智慧家居是今後家居領域發展的必然趨勢,雖然智慧家居這個詞興起時間不是很長,但行業之間的競爭已經很激烈。不可否認,現在很多廠家打著智慧的口號,但是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發現距離我們心目中的智慧家居還很遙遠。

目前的智慧家居市場如同風雲變幻的春秋戰國時期,諸多思想家對人生、政治等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於是各種思想、學說紛紛出現,從而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如出一轍,隨著時間的推移,智慧家居行業會有一個健康的,全整的統一標準,真正使消費者的家居生化更加安全、舒適、便捷和高效。

joustli

智慧家居,不是偽需求,只是目前科技需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現在所有的智慧產品,智慧家居類產品很可能是未來智慧家居的墊腳石。要從不斷的失敗中,不良探索中,進化成更想的狀況。

其中最為成功的可能就是上海虹橋交通樞紐,雖然使用在工業上,中間就是使用智慧家居部分功能(28分鐘開始介紹)

上海虹橋交通樞紐

系統方向的不完善:

目前智慧家居聲勢比較大的,小米,控客,博聯三家,小米和控客基本初具規模,但目前家居來講,基本都朝智慧家居的方向發展,包括智慧掃地機器人,智慧電鈑鍋,智慧冰箱,智慧空調等智慧產品,關於系統部分基本是空白,雖然現在基本可以實現行為活動上識別(人體感應,手機操作),但在聲音的智慧模組基本也是空白。所以需要一個很強大的系統去支援和計算,至少不會像現在一樣。就像《上海虹橋交通樞紐記錄片》中有提到:“每個傳統開關只是控制燈的開和關,但是有 這套系統,讓每個開關都有思考的功能”。

硬體方面的不完善:

如果需很多的感測器,那麼感測器的資訊通訊需無線設備。目前無線傳輸,為藍牙,紅外,WIFI,NFC,ZigBee,射頻。藍牙,紅外,NFC功率消耗小,但受限與距離範圍比較小,像NFC 只限於幾釐米範圍,比較解鎖。藍牙,紅外傳輸距離稍遠,但如果隔牆完全失去連接功能(像博聯的PMhome/Pro,小米萬能遙控器等)。ZigBee,較以上傳輸距離範圍都廣,功耗也相對比較小,這種傳輸小米的家庭智慧套件中使用,但是ZigBee傳輸的不穩定和傳輸距離的限制,估計在未來的智慧家居也會被淘汰。wifi貌似傳輸距離和穩定性目前在無線中是最好的,但是功率上很大,不像小米ZigBee智慧配件功耗那麼小,所以WIFI 最在的挑戰就是功耗。

智能化和價格:

智慧化和第一點的系統相同,需要很智慧化的系統,能讓大部分人輕鬆完成設置和環境的設定,這點估計是最重要的。那麼需要這個強大的硬體和系統情況下,價格也是大眾最關心的。

如果沒有穩定智慧的系統和硬體,親民的價格,發展成我們理想的狀況很困難。

我問蒼天

智慧家居不是偽需求,而是現在的所謂“智慧”家居都是偽智慧。

加個WIFI功能、可以手機控制就叫智慧家居?這樣的廠商玩弄概念,從而也害了智慧家居的名頭,失去了用戶的信任。

真正的“智慧”,應該能夠感知用戶的需求,能夠學習用戶的習慣,全方位的按照用戶的需求、習慣來自動進行操作。還記得早些年媒體報導的全球首富比爾蓋茨的豪宅嗎?據說可以按照每個人的習慣來設定溫度、燈光強度等等,甚至自動識別來訪客人、為他們調整最合適的設置。這樣的智慧誰不需要?

說下我設想的智慧家居應用場景:空調可以同步主人的日曆行程,在主人到家前半個小時自動打開並設定適合的溫度,甚至可以同步主人的車輛GPS定位資訊來精確預測到家時間;主人到家之後,坐在沙發上說一句,打開電視,於是電視打開並自動調整到主人最喜歡的節目;熱水壺不等主人吩咐,在主人到家前就開始燒水,進門正好燒開;主人進臥室休息之後,其它房間空調自動關閉,臥室空調感知用戶是否睡熟然後自動調整最適宜的溫度。

以上場景可以說是智慧家居基本的要求吧?也是最常見的應用吧?做不到這一點就千萬別說智能家居了。否則早晚會被用戶拋棄,玩弄概念是得不到人心的。

tianyu ye

我認為這個市場日本美國歐洲一直在做,做的很好的也都在被大公司收購(如蘋果穀歌的等大公司都在跟進),在中國之所以沒有真正崛起,主要和之前其他大多數產品一樣,沒有用心去做!缺少日本那種匠人精神。都是跟風投資賺風投。同時國外好的產品有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進不來或者太貴!同時智慧家居需要生態的培養。我家Wi-Fi聯著不同廠家的智慧電風扇淨化器電視盒子甚至插線板,手機裡面已經三種廠家的4種app了!可想而知要是空調掃地機器人檯燈電水壺熱水器等手機裡需要多少app!連小米一家的生態目前都需要幾個app支援沒有整合。可見路還有多遠……期待吧……我認為先不要講生態!把某一個產品用日本匠人心態做的能解決幾個痛點做的賣出去就是好的。我認為這不是偽需求!而是產品沒有真正想去解決用戶需求在騙錢騙風投而已!踏踏實實做事,做產品少在這裡討論真偽市場需求吧!大家多用幾家產品的體驗一下比什麼都強!

江騰

智慧家居離不開網路離不開手機/電腦終端操控。比如:通過手機遠端遙控家中的電器設備,這應該說是智慧家居的雛形,功能性,實用性,便捷性也將越來越強大。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的智慧家居一定比現在更優越性!每家每戶都有屬於各自的專屬機器人管家,掌控家中一切電器設備。看家護院,燒水煮飯,人機互動,情感交流,已經超越了人與人之間的最基本的日常溝通需求,人類花費在智慧家居的時間也將越來越多。

阿常

我個人覺得並不是偽需求,只是當前的發展還沒有到位,真正的智慧家居一定是一體化的,協定規範的,目前大家都想分一杯羹,發展也參差不齊,預計還有五到十年的路要走。

柴可夫斯傑

我也覺得現在的所謂智慧家居就是在原家電加上一個wifi收發器,在外用手機開關家裡電器。

馬立明

近年智慧家居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現階段處於智慧家居初級階段,未達到勞動是人民第一需求的生活階段。太多的只能家居還需要使用者發出指令,才能進行工作。現階段的智慧家居缺乏互動性、記憶性、智慧性,記得兒時的《霹靂遊俠》裡的跑車,具有自主登錄網路、優化選擇線路説明疲憊的男主角逃脫一次次追捕,並在逃跑過程中能夠根據判斷自主投放武器。當然它也這位孤獨的遊俠最好的朋友,風趣的聊天讓人印象深刻!當然這類智慧家居產品,需要網路、電子元器件、人工智慧等技術高度支援。近年的陪伴機器人、vr、閃付、遠端操控等技術都有進一步提高!我們也看到了智慧家居的期望與未來!所以現階段智慧家居不能說完美,只能說我們走在了路上!

盧盧

我覺得,在智慧安防方面的智慧是目前走的最好的。其他方面確實很扯淡。不少 廠家都把家電按上個wifi,安上個螢幕/pad,能聯網上個網,就做夢一樣以為自己走在智慧的康莊大道上。

所有智慧的第一步都是感知,都基於感測器,如果這個基礎沒有多大的進步,那上層的其他家電就談不上智慧。比如常見的冰箱,很多公司都在嚷嚷智慧冰箱,但是就簡單的一個食品管理功能,目前都不能實現,靠圖片識別,堆積食品阻擋。靠成分識別,不好意思,還沒有這麼牛的檢測器,也沒有傻的光譜設備廠家放著大型儀器幾十萬的錢不賺來賺白色家電的幾毛錢。靠語音錄入,消費者覺得多此一舉,每次放東西,取東西還得給冰箱一頓叮囑。沒有食品識別這個基礎,那麼食品管理這個功能就實現不了。

所以,目前智慧家電,尤其是智慧白電,我覺得真正需要的、有用的功能還沒有技術支撐;已經實現的都是雞肋,比如在冰箱上安個pad可以線上購物,搞笑,我不坐在沙發上用手機下單,還得鑽到廚房去罰站下個單,請問我圖個啥。。。另外,就是一個悲觀的想法,黑電(手機、電腦、電視)在走向越來越智慧是對的,因為人們將一部分娛樂消遣、社交等功能寄託在黑電上;但對於白電,本質上就不是啥跟人有情感互動的東西,只是個儲存食品的箱子,只是個提供冷風的空調,只是個燒熱水的機器,你指望他們多智慧呢。個人感覺,白電首先守住本分,把基本的舒適感做好,然後與人的使用習慣結合起來,比如像前面答案提到的,根據個人使用熱水器習慣,學習,然後定時加熱,自動開停。說白了就是,讓人們更少的去操作白電,讓白電自己乖乖的做完本分的工作就OK。

想要通過智慧將人們已經投注到黑電上的行為習慣和互動行為轉移到白電上來的行為都是徒勞(哇,我居然組了這麼長的句子)。用戶說了我不想跟你玩,智慧白電說,不行,我就要跟你玩一會。

飛魚

當然不是偽需求

1、出門在外,想看看家裡孩子情況

2、快回家了,手機打開空調/暖氣

3、查詢一下室外天氣情況,決定新風機的風速

生活會越來越智慧,以後自動做飯,自動炒菜

allen

產品分兩個等級,功能版產品和生活版產品。功能版為功能而生,空調實現了製冷或加熱,電視機實現視頻播放等等。如果空調除了功能之外使我們生活更舒適、健康、安全,可能是智慧空調。電視實現功能外,也實現了舒適、健康等,可能是智慧。這些單體系統化方便生活(吃,喝,住,行,在健康,便捷,環保等基礎上就是系統智慧家居)。期待智慧,可能廠家要改變功能產品思路,哈哈。

max yang

來看現在的智慧家居,第一件事情是連wifi吧,請問有多少個家庭完全搞明白了自己的wifi的,加密方式、2.4G、5G、覆蓋、干擾、穩定性,門檻相當的高。所以第一步就卡主了,後面的業務規劃再好能有什麼用。

一個可能的爆發點就是移動網路進一步發展,成本進一步下跌。以後所有的智慧家居設備直接連4G、5G,出廠設置就好了,拿回家直接使用。

BTW,一直就覺得家庭wifi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為什麼就沒人關注呢,嗚嗚嗚嗚

崔貝

是偽需求,概念提出10年多了,各大廠家做了這麼久了,一點進展都沒有。做出來的東西展示還很棒,用起來完全不實用。

動手搭建智慧家居系統/工業智慧新技術系列 ¥33.75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