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今年的魔鬼三伏天,你要警惕的不僅是高溫,還有它!

早點環保 文:肖小小

圖:網路

“ 三伏天正式來了…”

今年迎來加長版三伏天40天!一句話形容有多熱:

這麼熱燙就算了, 熱燙的背後居然還加了更強的魔法傷害—“隱形殺手”臭氧 。

不多說, 一張圖帶你讀懂臭氧對你造成的傷害:

看完了吧, 你說肉痛不肉痛?

風和日麗, 藍天白雲, 臭氧與你同在

臭氧通常伴隨著風和日麗、藍天白雲的晴朗好天氣出現, 隱匿在看似“好天氣”的背後。 臭氧污染並非霧霾。 秋冬季節, 霧霾來勢洶洶, 與“張牙舞爪”的霧霾相比,臭氧要“低調”得多,悄悄地“隱藏”在萬里晴空中,卻成為近幾年夏天列入監控指標以來眾多城市的大氣環境污染元兇,這才是所謂的心機boy!

據悉, 近日成都的主要污染物為臭氧和二氧化氮, 超標天首要污染物均為臭氧。

Pm2.5已經退居二線了, 成都夏季空氣品質的“罪魁禍首”是臭氧。

霧霾有多嚴重, 人們一眼就能看到, 但臭氧污染發生時的藍天白雲卻給人“空氣很清新”的錯覺。

熬過了多災多難的霧霾天, 卻躲不過暗箭傷人的臭氧?

臭氧的真面目

傳說中的臭氧究竟長什麼樣子?

這個就是傳說中的臭氧, 不就是三個球加兩根火柴棍棍?臭氧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 在常溫下, 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

臭氧污染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這兩年, 臭氧污染已經成功的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在大家都在嗷嗷叫著“臭氧污染”時, 你知道臭氧究竟是怎麼來的嗎?它可不是從南極臭氧層吹過來的:與其說臭氧污染,不如稱之光化學污染。

乾貨來了, 先深呼吸一口:近地面空氣中的臭氧, 其中一部分來自於高空臭氧層的流入, 還有一些來自於土壤、閃電、生物排放等等, 這些可以歸為“天然源”,本來就在自然界存在。

而造成臭氧污染的主力軍是“人為源”:燃煤、機動車尾氣、石油化工等污染源排入大氣的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吸收太陽光的能量,使原有的化學鏈遭到破壞,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過氧乙醯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

參與光化學反應過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稱之為光化學煙霧。臭氧是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人們在監測這些污染物時,臭氧濃度也是最主要的指標。

具體反應機理如下圖所示:

反應機理太複雜,全是乾貨,看不懂?沒關係,來看下面這個簡單的:

一句話: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在陽光的作用下生成了臭氧。

臭氧污染,咋個辦呢?

控制臭氧污染的關鍵在於控制前體物: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等能促進臭氧生成的物質。

但臭氧與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不是成簡單的線性關係:

太複雜,看到腦殼痛?

將上述圖簡化一下,就變成了這樣:

只有前體物按比例降低時,才會有效減少臭氧的生成,但這個比例也不好拿捏,如果單純降低一種,還有可能是臭氧濃度增加。

因此,各地在防治臭氧污染時,要把不同地方的臭氧形成機制搞清楚,通過監測摸清楚臭氧前體物的具體比例、排放源的位置,這樣才能“對症下藥”。

成都臭氧污染態勢,何去何從?

2016年成都市中心城區臭氧污染形勢不容樂觀。超標天共計152天,其中O3共超標46天,超標天中作為首要污染物有44天,僅次於PM2.5(101天)。雖較2015年(60天)減少14天,但出現了6天中度污染和2天重度污染。

O3已成為既PM2.5之後成為成都市空氣污染的第二大因素。今年入夏以來,不僅僅是成都,我國北方地區由於受到高溫天氣的影響,北京、天津、石家莊、西等臭氧超標情況也比較嚴重。

那麼,接下來,成都將面臨怎樣的臭氧污染形勢呢,好天氣的背後到底有沒有這個隱形“殺手”作祟呢?

7-8月臭氧污染形勢依舊嚴峻

根據7-8月氣候趨勢預測,成都市平均氣溫將較歷史同期高1℃左右,降水將減少一至兩成,高溫天氣將主要出現在7月中旬和8月上旬,7-8月存在較為嚴峻的臭氧污染形勢。

同時,由於今年恰逢閏六月,高溫天氣較往年持續時間可能更長,因此,今年成都7月中旬和下旬臭氧污染將可能比去年同期形勢更加嚴峻。

臭氧的真面目

根據臭氧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我國規定了空氣中臭氧濃度的上限值:一級為120μg/m3 ,二級為160μg/m3 ,三級為200μg/m3 。一般監測值超過160 μg/m3 時,人體就能明顯感覺到不適。監測資料顯示,臭氧污染一般在淩晨較低,上午開始攀升,到中午達到較高水準,並持續至傍晚,夜間濃度逐漸降低。

關注當地環保局的每日空氣品質發佈情況,在臭氧污染時應該減少戶外活動。

這麼熱,就不要出去浪了!

這些可以歸為“天然源”,本來就在自然界存在。

而造成臭氧污染的主力軍是“人為源”:燃煤、機動車尾氣、石油化工等污染源排入大氣的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吸收太陽光的能量,使原有的化學鏈遭到破壞,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過氧乙醯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

參與光化學反應過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稱之為光化學煙霧。臭氧是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人們在監測這些污染物時,臭氧濃度也是最主要的指標。

具體反應機理如下圖所示:

反應機理太複雜,全是乾貨,看不懂?沒關係,來看下面這個簡單的:

一句話: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在陽光的作用下生成了臭氧。

臭氧污染,咋個辦呢?

控制臭氧污染的關鍵在於控制前體物: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等能促進臭氧生成的物質。

但臭氧與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不是成簡單的線性關係:

太複雜,看到腦殼痛?

將上述圖簡化一下,就變成了這樣:

只有前體物按比例降低時,才會有效減少臭氧的生成,但這個比例也不好拿捏,如果單純降低一種,還有可能是臭氧濃度增加。

因此,各地在防治臭氧污染時,要把不同地方的臭氧形成機制搞清楚,通過監測摸清楚臭氧前體物的具體比例、排放源的位置,這樣才能“對症下藥”。

成都臭氧污染態勢,何去何從?

2016年成都市中心城區臭氧污染形勢不容樂觀。超標天共計152天,其中O3共超標46天,超標天中作為首要污染物有44天,僅次於PM2.5(101天)。雖較2015年(60天)減少14天,但出現了6天中度污染和2天重度污染。

O3已成為既PM2.5之後成為成都市空氣污染的第二大因素。今年入夏以來,不僅僅是成都,我國北方地區由於受到高溫天氣的影響,北京、天津、石家莊、西等臭氧超標情況也比較嚴重。

那麼,接下來,成都將面臨怎樣的臭氧污染形勢呢,好天氣的背後到底有沒有這個隱形“殺手”作祟呢?

7-8月臭氧污染形勢依舊嚴峻

根據7-8月氣候趨勢預測,成都市平均氣溫將較歷史同期高1℃左右,降水將減少一至兩成,高溫天氣將主要出現在7月中旬和8月上旬,7-8月存在較為嚴峻的臭氧污染形勢。

同時,由於今年恰逢閏六月,高溫天氣較往年持續時間可能更長,因此,今年成都7月中旬和下旬臭氧污染將可能比去年同期形勢更加嚴峻。

臭氧的真面目

根據臭氧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我國規定了空氣中臭氧濃度的上限值:一級為120μg/m3 ,二級為160μg/m3 ,三級為200μg/m3 。一般監測值超過160 μg/m3 時,人體就能明顯感覺到不適。監測資料顯示,臭氧污染一般在淩晨較低,上午開始攀升,到中午達到較高水準,並持續至傍晚,夜間濃度逐漸降低。

關注當地環保局的每日空氣品質發佈情況,在臭氧污染時應該減少戶外活動。

這麼熱,就不要出去浪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