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無目的流浪—最接地氣的鄉土自駕遊

第1天 2015-06-26

我是做HR工作的, 我會跟每一個來應聘的人聊聊他們的愛好, 碰到喜歡旅行、攝影的, 就會多聊聊。 而這次一起出去浪的, 就是我招來的兩個90後同事。 工作繁忙、壓力大, 但我們依然沒有向生活妥協, 嚮往遠方, 就要努力到達。

交通工具:起亞獅跑GLS2.0自動。 雖然一開始我們只確定了三天兩夜的時間, 以及第一站是雞鳴驛, 後面的路線完全沒有規劃, 但是高速沿線、古舊城鎮的大方向還是有的, 所以3個人一輛城市SUV, 空間、動力都足夠了。 出發前我們網購了一些零食, 比如雞爪、果凍、魚豆腐, 都是小吃類的, 滿滿一箱子直接放在後備箱,

一回頭就能直接拿吃的了。 三人的行李都不多, 全部裝進後備箱, 還有很多空間。

人物介紹: 逗比少爺, 非典型富二代, 對東南亞及香港的五星級酒店如數家珍, 也住得了50塊一晚的青旅床位, 三天兩頭想出去玩, 開車略暴躁, 所以這一路沒敢把車交給他開。

人物介紹: 中二少女, 長著一副青春偶像劇女二號的臉, 卻懷著一顆仗劍走天涯的爺們兒心。 工作空隙最喜歡的事兒就是查西北一線的旅行攻略, 時常念叨要花2個月時間環遊大西北。 手裡有駕照但從沒上過路, 所以也不是替補司機人選。

人物介紹: 我, 不靠譜旅行攝影愛好者, 經常和人吹噓自己的旅行經歷, 炫耀旅行路上的照片。 因為有過一次318自駕的經歷,

所以對自駕旅行非常熱衷。 一天可以開車6-10小時, 只要有足夠的煙和紅牛。

位於河北省懷來縣雞鳴驛鄉雞鳴驛村, 建於明代(1368年-1644年)的驛站遺存。 占地22000平方米, 平面近方形, 城牆周長1891.8米。 城牆表層磚砌, 裡層夯土, 底寬8-11米, 上寬3-5米, 高11米, 四周均勻分佈4個角台。 東西各開一城門, 建有城樓, 城外有煙墩。 雞鳴驛城是中國郵傳、軍驛的寶貴遺存, 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一路沿京藏高速西行, 過了懷來沒多遠, 沿著一條鄉道或者縣道走不了多遠, 就出現了四四方方一座城。 車開到城門外, 時間剛好14點整。 影壁的高牆旁邊有個小窗戶, 賣票的大姐主動給我們打了折, 然後熱心的告訴我們車可以開進城裡。 從一面破敗的巨大的影壁旁下坡進甕城,

穿過深深的門洞, 把車停在村大隊辦公室院門口, 我們開始徒步遊覽這座有500多年歷史的驛站。

城牆上可以俯瞰全城, 也是拍照片的好地方, 不管是風光還是人像, 在城牆的映襯下很有年代感。 整個村子以農戶為主, 各種紅磚圍砌的簡陋院落將幾座文物古跡環繞起來。 豬圈、雞舍、隨意堆砌的秸稈、太陽能熱水器, 粗略看去, 這裡和其他的小山村沒什麼兩樣, 只是這一圍高牆, 讓這裡有種與世隔絕的寂靜。

雞鳴山, 《水經注》裡說, 趙襄子殺代王于夏屋而並其土, 襄子迎其姊于代。 其姊代之夫人, 至此曰, 代已亡矣, 吾將歸乎, 遂磨笄於山而自殺。 代人憐之, 為立祠焉, 因名其地為磨笄山, 每夜有野雞鳴於祠屋上, 故亦謂之雞鳴山。

不管這傳說靠不靠譜吧, 我看到這城樓後面的一座光禿禿的荒山, 只覺得是一種蒼涼, 有點西北莽莽八百里秦川的意思。

這種在建築週邊弄一圈LED燈帶的做法似乎在一些不發達地區的古建築裝飾中非常流行, 究其原因可能是易操作且低成本, 夜晚燈光亮起之後也能呈現出那麼一點燈火輝煌的意思。 但是這樣的低成本裝飾, 不能看細節, 拍一些特寫時, 顯得極為廉價。

建于清朝順治8年的泰山廟, 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但殿內壁畫仍舊清晰可見。 泰山廟的泰山奶奶是送子菩薩, 過去這裡香火旺盛, 村民常找泰山奶奶祈子。 過去農曆四月十三到十八, 這裡都舉行隆重的雞鳴山廟會, 十五是最熱鬧的一天, 常有京津、晉、蒙等地的善男信女專門到此逛廟敬香,

祈求平安。 臘月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是年集的日子, 四面八方的人都來此交易。

各處古跡都有了修葺維護的痕跡, 有些牆壁、物件都已修飾一新, 沒有了歲月的味道。 牆上的石雕和木雕倒是值得一看, 有些雕花也堪稱獨具匠心, 鬼斧神工之作, 而且經過多年的風霜依舊保留完好。

驛站裡最有名的“賀家大院”曾是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時,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難留宿的地方。 至今二進院的山牆上還留有刻磚"鴻禧接福"四個楷書大字, 作為慈禧太后在此居住的紀念。

作為驛站, 最重要的作用自然是郵驛, 不過現在承擔這項職責的僅僅就是個郵局, 規模不大, 有一些紀念品售賣。 與郵驛的工作人員閒聊,問道當年《大話西遊》的最後一個鏡頭是不是在這拍的,怎麼這個城樓一點破敗的跡象都沒有?工作人員神情輕鬆地回答,那個城樓啊,拍《亮劍》時候炸了。 只能說,不管什麼行業,什麼工作,有什麼目的,咱能對這些文物古跡有最起碼的尊重嗎?!別讓後輩們只能在明信片上尋找它們當年的風采!

有些民居也是破敗不堪,紅磚和黃土築成了院牆,秸稈、玉米隨意碼放著,水缸上一個巨大的裂口,到處展現著一窮二白的生活現狀。 但是有些細節還是透露著,這座驛站裡也有關注時事的知識份子。比如一扇鐵門上貼滿的詩作,竟然是習大大打老虎拍蒼蠅的內容,還是繁體的楷書。 有幾座建築看著像天主教堂的風格,但是頂上並沒有十字架,這是什麼風俗?希望知情者在評論裡給講解一下。

這裡居民的生活狀態,基本上除了幹農活以外,就是發呆,抽煙,或者聚在一起打牌。生活對於他們來說就是這樣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兩個小朋友很活躍,也很會凹造型,整個行程中有很多亮點,有些是抓拍,有些是擺拍,總體來說效果非常不錯。 至於為什麼沒有我?我不愛自拍,更不愛擺各種pose,最主要的,我胖,不上相!

這面牆很有特色,用青花瓷的碎片拼出一個雙喜造型,只是不知為什麼,只完成了上面的一半。

色素冰棒,在我的印象中已經消失十幾年了,沒想到在這看見了,中二少女吃完就high了。

下午16點,我們離開雞鳴驛,向下一站進發。 本想去天漠,但是中二少女說蔚縣是個好去處,是古時候燕雲十六州之一,而且離山西很近,如果我們今晚能早些到,還能看打樹花。 導航顯示如果全程走高速是147公里,先走省道再上高速是109公里。我們合計了一下,覺得相差的里程和繞路的時間基本上不會差太多,於是選擇了先走省道,這樣能省些高速費。但就是這樣的一念之差,導致了後面略顯悲催的經歷。

暖泉古鎮位於河北省蔚縣西部,因有一年四季水溫如一的泉水而名“暖泉”。古鎮歷史悠久,以泉水、集市、古建築及民俗文化而聞名。明清時發展為“三堡、六巷、十八莊”,達到小鎮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先民在小小的暖泉鎮連修北官堡、西古堡、中小堡三個城堡,足見此鎮人居和軍事防禦的雙重地位

省道沒走多遠,我們被指上一條岔路,我看了整條線路,方向肯定沒錯,還比一直走省道更近一些。但是沒走多遠我就發現,這是一條標準的搓板路!鬱悶的前進了半小時,被無數摩托車輕鬆超越,我們總算到了高速入口。 到達蔚縣的時間比預計的還早些,可能是後面一段高速開得比較快。我們興高采烈準備投宿,並且計畫著吃些什麼,什麼時間去看打樹花。但是這裡現代化程度比較高,舉目四望又沒有一座傳說中的城池,我們就覺得事情不太對了。百度了一下,原來中二少女口中的地方叫做“暖泉古鎮”,距離蔚縣中心還有13公里。 趕在太陽下山之前,我們總算是到了暖泉。

我們在鎮子裡轉了一圈,本來想住在暖泉會館,但是那裡的工作人員可能覺得我們住不起,愛答不理的。 少爺和少女覺得這簡直就是對我們的蔑視,雖然這裡的價格確實超過我們的預算,但是開門迎客,給大爺笑一個就那麼難嗎! 最終我們選擇了西穀堡門口的三合泰,一家很有特色的古民居客棧。在反復確認中二少女可以接受和我們倆住一個房間後(注意,不是一張床),我們入住了三人間。

辦理入住時,我們打聽了一下打樹花,老闆很熱情,說打樹花還有15分鐘就開始了,不過你們可以趁現在先到西古堡裡面轉轉,因為晚上買票的人下班了,不要錢,不過這樣就會錯過打樹花,哎呀反正你們自己看吧。 最終我們選擇了進入西古堡,畢竟白天進去需要買80一張的聯票。

與雞鳴驛比起來,這座西古堡沒有那麼森嚴的城牆,有些地方已經分不清是堡內還是堡外。堡裡的道路也並非橫平豎直,時長有小徑彎曲著通往望不見的地方。 古堡裡是不是有些供奉著馬王爺、財神爺神位的小廟,但是都大門緊鎖。

這座看起來土洋結合的嶺聖寺,也沒有開放,門口一句“看破放下”,讓後來經歷了一些事情的我,看到照片還時常唏噓不已。

從古堡出來,我們三個終於把吃飯提上了日程,畢竟這一整天也沒正經吃東西了。 烤串的攤子其實挺坑人的,我們三個沒怎麼吃,就花了100多,所以果斷轉移。 旁邊的串串香很實惠,吃了很久才花了30塊錢,加上從別的攤子買來的粽子、粉坨、豆腐乾,不到50塊錢就吃的飽飽的。

特別說一下粉坨。 粉坨在暖泉人的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暖泉人離不開粉坨就像大煙鬼離不開鴉片,絲毫不誇張。吃粉坨也講究技巧,如若像吃麵條般一根根吸溜便是暴殄天物,是對粉坨的最大侮辱!吃粉坨時必須將形象拋之腦後,將嘴對準碗沿,猛地一吸,伴隨著手中筷子劃拉,一口便要半碗下肚,手口動作要和諧一致,兩三口後碗要見底,剩下一星半點便是不可饒恕的浪費。那蹲在街邊不顧形象奮力往嘴裡劃拉粉坨的人才是真正懂粉坨的人。

三合泰的房間還不錯,獨門獨院,密度不大,我們入住這天也沒什麼客人,院子裡很清靜。 用手機長曝光模式拍了一張照片,怎麼看都有種要鬧鬼的感覺…… 吐槽一下衛生間吧,空間倒是很大,熱水器出水也很順暢,就是地漏不太好,積水很嚴重,基本兩個人洗完澡後,裡面就成魚塘了。

第2天 2015-06-27

第二天起來好好打量了一下這家客棧,還真是處處透著鄉土氣息,跟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 早飯是10塊錢一位,饅頭花卷小米粥,口味清淡,味道也不錯。這邊還有種特色傳統小吃,叫糖麻葉,麻花的造型下是一顆糖油餅的心,紅糖味道濃郁,非常好吃。

告別暖泉,我們又回到了蔚縣,為的是探訪兩個地方——建於洪武年間的玉皇閣、建於北魏時期的南安寺塔。

玉皇閣是供奉玉皇大帝的神廟,建於明洪武十年(西元1377年),蔚州衛指揮史周房將蔚州土城改建為磚城,辟東、西、南三門,正北無門建玉皇閣一座,與三門遙相對峙。

大門口坐著一個看上去足有70歲的老嫗,我們還在找售票處,老太太手一伸——每人10塊。 買票進去,近距離看一下,整座樓閣比遠遠看去還要破舊,木梁、磚瓦看似隨時有土崩瓦解的可能,有些房檐的磚瓦已經殘缺,就像門口那個收門票的老嫗一樣苟延殘喘著。

大殿前簷廊下林立著石碑八幢,其中明、清重修碑七幢,從此閣重修次數之多,可見對其重視之程度,亦可見其歷史文物價值之高。另外一幢《天仙子》詞碑,是深受後人推崇的極有藝術價值的一幢石碑。 明嘉靖二十三年(西元1544年),外族侵犯紫荊關,山西布政使司右參議、進士蘇志皋奉命赴蔚州征摧糧餉,並督促大軍經蔚州飛狐峪進發廣昌,增援紫荊。蘇進士在蔚之時,忙裡偷閒,乘月夜登上玉皇閣,環視周圍群山,有如眾位列仙驂鸞跨鳳翱翔其間,乃作小詞一闋,名曰《天仙子》。詞曰:青帝祠前赤帝祠,步虛聲裡夢回時,羽輪歸去鶴書遲。山吐月、水準堤,冷冷玉露濕仙衣。

南安寺塔是一座始建於北魏佛教盛行時期,重修於遼代的8面13級實心密簷磚塔,因坐落在南安寺,故名南安寺塔。此塔上下渾然一體,巍峨矗立,後來寺毀塔存,塔名仍沿舊稱。 580年(北周大象二年)建蔚州城時,南安寺已具有規模。所以,蔚縣歷來有“先有南安寺,後有蔚州城”的傳說。 這麼一說,我立刻想起了“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說法,看來佛教領先于城市建設,並不是個例。

南安寺塔不要門票,就委身在一條狹窄的街道內,也沒個正經的院圍起來,塔下面是一家做仿古建材的小作坊,各種仿古的磚瓦,做舊的裝飾品散落在院子裡。 作坊對面是個賣剪紙的商店,蔚縣剪紙的製作工藝在全國眾多剪紙中獨樹一幟,這種剪紙不是“剪”,而是“刻”,是以薄薄的宣紙為原料,拿小巧銳利的雕刀刻制,再點染明快絢麗的色彩而成。 商店門可羅雀,價格更是便宜到令人髮指,一副15*15的剪紙加上玻璃外框,只需要10塊錢。終於知道傳統文化為什麼大都後繼無人了,因為不值錢……

蔚州署已經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門緊鎖。我們坐在車裡商量下一站,本來想繼續向山西方向走,去看看應縣木塔或者到大同看石窟和懸空寺,但是想到後面一天要在中午之前趕回公司做活動,西行的目標不得不改為向東走,以免第二天返程時耽誤時間。 最終我們選擇了爨底下村,導航顯示路程180公里,大部分為盤山公路,只有幾十公里的高速可走。 穿過蔚縣車水馬龍的街道,躲避時不時竄出來的行人和三蹦子,好不容易從一堆逆行的車輛裡突圍,我們一頭紮進深山。

沿著蜿蜒曲折的公路一路爬坡,道路兩邊的顏色逐漸變成全綠,不過道路上大車也多了起來,經常能看到二、三十輛大車排著隊低速前進,我只能看準時機不斷超車,要不走到天黑也進不了北京。這讓我想起了兩年前的318自駕,只是這裡的大車司機比川藏線上的溫柔多了。 走了一小段環城高速之後,我們正式進入太行山腹地,接下來的40多公里,我們都在海拔千米左右的盤山道上。 眼前是不濃不淡的霧氣隨風飄蕩,時刻縈繞在身邊,好在能見度很好,只是濕度很大。一側的峭壁下是蜿蜒曲折的山間公路,整段路上只有我們一輛車,仿佛進入了異次元,不知從何而來,不知開往何處。

車速始終不快,快要感到疲倦時,前方出現一座水壩,一池碧水綿延幾裡,靜靜流淌。後來看了看地圖,那地方應該叫西峪,水叫清水河,沿著我們走的109國道注入齋堂水庫。休整片刻,一路沿水而行,我們進入了齋堂鎮。

爨底下村人全姓韓。相傳是明代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移民而來,原村址在村西北老墳處,後因山洪暴發,將整個村莊摧毀。只有一對青年男女,外出倖免遇難。為延續韓族後代,二人以推磨為媒而成婚,並在現址立村

爨被村民們編成了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麵架火燒,大火燒林燒的興,豈不很熱?所以姓韓,諧音寒

多年以前這個村子是不收費的,但是這次來,距離村子還有10來公里,沿途就開始有指示牌,最終前方被路障阻隔,以一種車匪路霸的形式將所有車輛趕到邊上的售票處。 爨底下和柏峪現在合併成一個景區,不管去哪個不去哪個,都要買35塊的通票。在我看來,這有點強買強賣的意思,想必爨底下村裡也不會像幾年前那麼原始質樸了。

車剛停到車場,就有一個中年村民來招攬生意,我們隨他去家裡看了一下,獨門獨院兩間房,一共要我們350,我們猶豫了一下,討價還價之後以260成交。 放下行李,掛上相機,繼續遊覽這座村子。相比幾年前的幽靜,現在這裡有些喧囂,街上到處是各種長槍短炮,拍藝術照的妙齡女子也紮堆進村,一人一身旗袍,踩著高跟鞋爬上爬下。

好在這裡的建築還基本保留原樣,新建的農舍也儘量貼近原有的風格,只是各種燈籠基本被啤酒廠商承包了,不是青島就是燕京。 拍了些照片,我們找了一家小飯館,菜價著實不便宜,填飽肚子之後,我們決定晚上在小院裡開個茶話會,主要是,可以和自己帶來的啤酒,啃自己帶來的雞爪,便宜。

這天晚上,我們的聊天內容已經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我們共同體驗著旅行的意義。一路上,三個人相互包容,相互信任,向著遠方共同前進,這也許是我們這次旅行最大的收穫。 快到11點的時候,酒沒有了,我去門口的小賣部買酒,店主老太太看我走近就開始緊張,我心想我有那麼可怕嗎?老太太喝止住我,那個短棍步步逼近,最後“啪”一下,從我身邊挑起一條花紋斑駁,小指粗細的蛇。當時借著酒勁兒,還覺得挺好玩,看著一幫人圍捕它。 就買回來繼續喝,到12點整,院門突然被敲響。外面說是找房的,可這深更半夜,荒山野嶺……我們最終沒敢開門。

第三天,我們睡到自然醒,外面陽光明媚,收拾東西,開始返程。

與郵驛的工作人員閒聊,問道當年《大話西遊》的最後一個鏡頭是不是在這拍的,怎麼這個城樓一點破敗的跡象都沒有?工作人員神情輕鬆地回答,那個城樓啊,拍《亮劍》時候炸了。 只能說,不管什麼行業,什麼工作,有什麼目的,咱能對這些文物古跡有最起碼的尊重嗎?!別讓後輩們只能在明信片上尋找它們當年的風采!

有些民居也是破敗不堪,紅磚和黃土築成了院牆,秸稈、玉米隨意碼放著,水缸上一個巨大的裂口,到處展現著一窮二白的生活現狀。 但是有些細節還是透露著,這座驛站裡也有關注時事的知識份子。比如一扇鐵門上貼滿的詩作,竟然是習大大打老虎拍蒼蠅的內容,還是繁體的楷書。 有幾座建築看著像天主教堂的風格,但是頂上並沒有十字架,這是什麼風俗?希望知情者在評論裡給講解一下。

這裡居民的生活狀態,基本上除了幹農活以外,就是發呆,抽煙,或者聚在一起打牌。生活對於他們來說就是這樣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兩個小朋友很活躍,也很會凹造型,整個行程中有很多亮點,有些是抓拍,有些是擺拍,總體來說效果非常不錯。 至於為什麼沒有我?我不愛自拍,更不愛擺各種pose,最主要的,我胖,不上相!

這面牆很有特色,用青花瓷的碎片拼出一個雙喜造型,只是不知為什麼,只完成了上面的一半。

色素冰棒,在我的印象中已經消失十幾年了,沒想到在這看見了,中二少女吃完就high了。

下午16點,我們離開雞鳴驛,向下一站進發。 本想去天漠,但是中二少女說蔚縣是個好去處,是古時候燕雲十六州之一,而且離山西很近,如果我們今晚能早些到,還能看打樹花。 導航顯示如果全程走高速是147公里,先走省道再上高速是109公里。我們合計了一下,覺得相差的里程和繞路的時間基本上不會差太多,於是選擇了先走省道,這樣能省些高速費。但就是這樣的一念之差,導致了後面略顯悲催的經歷。

暖泉古鎮位於河北省蔚縣西部,因有一年四季水溫如一的泉水而名“暖泉”。古鎮歷史悠久,以泉水、集市、古建築及民俗文化而聞名。明清時發展為“三堡、六巷、十八莊”,達到小鎮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先民在小小的暖泉鎮連修北官堡、西古堡、中小堡三個城堡,足見此鎮人居和軍事防禦的雙重地位

省道沒走多遠,我們被指上一條岔路,我看了整條線路,方向肯定沒錯,還比一直走省道更近一些。但是沒走多遠我就發現,這是一條標準的搓板路!鬱悶的前進了半小時,被無數摩托車輕鬆超越,我們總算到了高速入口。 到達蔚縣的時間比預計的還早些,可能是後面一段高速開得比較快。我們興高采烈準備投宿,並且計畫著吃些什麼,什麼時間去看打樹花。但是這裡現代化程度比較高,舉目四望又沒有一座傳說中的城池,我們就覺得事情不太對了。百度了一下,原來中二少女口中的地方叫做“暖泉古鎮”,距離蔚縣中心還有13公里。 趕在太陽下山之前,我們總算是到了暖泉。

我們在鎮子裡轉了一圈,本來想住在暖泉會館,但是那裡的工作人員可能覺得我們住不起,愛答不理的。 少爺和少女覺得這簡直就是對我們的蔑視,雖然這裡的價格確實超過我們的預算,但是開門迎客,給大爺笑一個就那麼難嗎! 最終我們選擇了西穀堡門口的三合泰,一家很有特色的古民居客棧。在反復確認中二少女可以接受和我們倆住一個房間後(注意,不是一張床),我們入住了三人間。

辦理入住時,我們打聽了一下打樹花,老闆很熱情,說打樹花還有15分鐘就開始了,不過你們可以趁現在先到西古堡裡面轉轉,因為晚上買票的人下班了,不要錢,不過這樣就會錯過打樹花,哎呀反正你們自己看吧。 最終我們選擇了進入西古堡,畢竟白天進去需要買80一張的聯票。

與雞鳴驛比起來,這座西古堡沒有那麼森嚴的城牆,有些地方已經分不清是堡內還是堡外。堡裡的道路也並非橫平豎直,時長有小徑彎曲著通往望不見的地方。 古堡裡是不是有些供奉著馬王爺、財神爺神位的小廟,但是都大門緊鎖。

這座看起來土洋結合的嶺聖寺,也沒有開放,門口一句“看破放下”,讓後來經歷了一些事情的我,看到照片還時常唏噓不已。

從古堡出來,我們三個終於把吃飯提上了日程,畢竟這一整天也沒正經吃東西了。 烤串的攤子其實挺坑人的,我們三個沒怎麼吃,就花了100多,所以果斷轉移。 旁邊的串串香很實惠,吃了很久才花了30塊錢,加上從別的攤子買來的粽子、粉坨、豆腐乾,不到50塊錢就吃的飽飽的。

特別說一下粉坨。 粉坨在暖泉人的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暖泉人離不開粉坨就像大煙鬼離不開鴉片,絲毫不誇張。吃粉坨也講究技巧,如若像吃麵條般一根根吸溜便是暴殄天物,是對粉坨的最大侮辱!吃粉坨時必須將形象拋之腦後,將嘴對準碗沿,猛地一吸,伴隨著手中筷子劃拉,一口便要半碗下肚,手口動作要和諧一致,兩三口後碗要見底,剩下一星半點便是不可饒恕的浪費。那蹲在街邊不顧形象奮力往嘴裡劃拉粉坨的人才是真正懂粉坨的人。

三合泰的房間還不錯,獨門獨院,密度不大,我們入住這天也沒什麼客人,院子裡很清靜。 用手機長曝光模式拍了一張照片,怎麼看都有種要鬧鬼的感覺…… 吐槽一下衛生間吧,空間倒是很大,熱水器出水也很順暢,就是地漏不太好,積水很嚴重,基本兩個人洗完澡後,裡面就成魚塘了。

第2天 2015-06-27

第二天起來好好打量了一下這家客棧,還真是處處透著鄉土氣息,跟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 早飯是10塊錢一位,饅頭花卷小米粥,口味清淡,味道也不錯。這邊還有種特色傳統小吃,叫糖麻葉,麻花的造型下是一顆糖油餅的心,紅糖味道濃郁,非常好吃。

告別暖泉,我們又回到了蔚縣,為的是探訪兩個地方——建於洪武年間的玉皇閣、建於北魏時期的南安寺塔。

玉皇閣是供奉玉皇大帝的神廟,建於明洪武十年(西元1377年),蔚州衛指揮史周房將蔚州土城改建為磚城,辟東、西、南三門,正北無門建玉皇閣一座,與三門遙相對峙。

大門口坐著一個看上去足有70歲的老嫗,我們還在找售票處,老太太手一伸——每人10塊。 買票進去,近距離看一下,整座樓閣比遠遠看去還要破舊,木梁、磚瓦看似隨時有土崩瓦解的可能,有些房檐的磚瓦已經殘缺,就像門口那個收門票的老嫗一樣苟延殘喘著。

大殿前簷廊下林立著石碑八幢,其中明、清重修碑七幢,從此閣重修次數之多,可見對其重視之程度,亦可見其歷史文物價值之高。另外一幢《天仙子》詞碑,是深受後人推崇的極有藝術價值的一幢石碑。 明嘉靖二十三年(西元1544年),外族侵犯紫荊關,山西布政使司右參議、進士蘇志皋奉命赴蔚州征摧糧餉,並督促大軍經蔚州飛狐峪進發廣昌,增援紫荊。蘇進士在蔚之時,忙裡偷閒,乘月夜登上玉皇閣,環視周圍群山,有如眾位列仙驂鸞跨鳳翱翔其間,乃作小詞一闋,名曰《天仙子》。詞曰:青帝祠前赤帝祠,步虛聲裡夢回時,羽輪歸去鶴書遲。山吐月、水準堤,冷冷玉露濕仙衣。

南安寺塔是一座始建於北魏佛教盛行時期,重修於遼代的8面13級實心密簷磚塔,因坐落在南安寺,故名南安寺塔。此塔上下渾然一體,巍峨矗立,後來寺毀塔存,塔名仍沿舊稱。 580年(北周大象二年)建蔚州城時,南安寺已具有規模。所以,蔚縣歷來有“先有南安寺,後有蔚州城”的傳說。 這麼一說,我立刻想起了“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說法,看來佛教領先于城市建設,並不是個例。

南安寺塔不要門票,就委身在一條狹窄的街道內,也沒個正經的院圍起來,塔下面是一家做仿古建材的小作坊,各種仿古的磚瓦,做舊的裝飾品散落在院子裡。 作坊對面是個賣剪紙的商店,蔚縣剪紙的製作工藝在全國眾多剪紙中獨樹一幟,這種剪紙不是“剪”,而是“刻”,是以薄薄的宣紙為原料,拿小巧銳利的雕刀刻制,再點染明快絢麗的色彩而成。 商店門可羅雀,價格更是便宜到令人髮指,一副15*15的剪紙加上玻璃外框,只需要10塊錢。終於知道傳統文化為什麼大都後繼無人了,因為不值錢……

蔚州署已經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門緊鎖。我們坐在車裡商量下一站,本來想繼續向山西方向走,去看看應縣木塔或者到大同看石窟和懸空寺,但是想到後面一天要在中午之前趕回公司做活動,西行的目標不得不改為向東走,以免第二天返程時耽誤時間。 最終我們選擇了爨底下村,導航顯示路程180公里,大部分為盤山公路,只有幾十公里的高速可走。 穿過蔚縣車水馬龍的街道,躲避時不時竄出來的行人和三蹦子,好不容易從一堆逆行的車輛裡突圍,我們一頭紮進深山。

沿著蜿蜒曲折的公路一路爬坡,道路兩邊的顏色逐漸變成全綠,不過道路上大車也多了起來,經常能看到二、三十輛大車排著隊低速前進,我只能看準時機不斷超車,要不走到天黑也進不了北京。這讓我想起了兩年前的318自駕,只是這裡的大車司機比川藏線上的溫柔多了。 走了一小段環城高速之後,我們正式進入太行山腹地,接下來的40多公里,我們都在海拔千米左右的盤山道上。 眼前是不濃不淡的霧氣隨風飄蕩,時刻縈繞在身邊,好在能見度很好,只是濕度很大。一側的峭壁下是蜿蜒曲折的山間公路,整段路上只有我們一輛車,仿佛進入了異次元,不知從何而來,不知開往何處。

車速始終不快,快要感到疲倦時,前方出現一座水壩,一池碧水綿延幾裡,靜靜流淌。後來看了看地圖,那地方應該叫西峪,水叫清水河,沿著我們走的109國道注入齋堂水庫。休整片刻,一路沿水而行,我們進入了齋堂鎮。

爨底下村人全姓韓。相傳是明代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移民而來,原村址在村西北老墳處,後因山洪暴發,將整個村莊摧毀。只有一對青年男女,外出倖免遇難。為延續韓族後代,二人以推磨為媒而成婚,並在現址立村

爨被村民們編成了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麵架火燒,大火燒林燒的興,豈不很熱?所以姓韓,諧音寒

多年以前這個村子是不收費的,但是這次來,距離村子還有10來公里,沿途就開始有指示牌,最終前方被路障阻隔,以一種車匪路霸的形式將所有車輛趕到邊上的售票處。 爨底下和柏峪現在合併成一個景區,不管去哪個不去哪個,都要買35塊的通票。在我看來,這有點強買強賣的意思,想必爨底下村裡也不會像幾年前那麼原始質樸了。

車剛停到車場,就有一個中年村民來招攬生意,我們隨他去家裡看了一下,獨門獨院兩間房,一共要我們350,我們猶豫了一下,討價還價之後以260成交。 放下行李,掛上相機,繼續遊覽這座村子。相比幾年前的幽靜,現在這裡有些喧囂,街上到處是各種長槍短炮,拍藝術照的妙齡女子也紮堆進村,一人一身旗袍,踩著高跟鞋爬上爬下。

好在這裡的建築還基本保留原樣,新建的農舍也儘量貼近原有的風格,只是各種燈籠基本被啤酒廠商承包了,不是青島就是燕京。 拍了些照片,我們找了一家小飯館,菜價著實不便宜,填飽肚子之後,我們決定晚上在小院裡開個茶話會,主要是,可以和自己帶來的啤酒,啃自己帶來的雞爪,便宜。

這天晚上,我們的聊天內容已經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我們共同體驗著旅行的意義。一路上,三個人相互包容,相互信任,向著遠方共同前進,這也許是我們這次旅行最大的收穫。 快到11點的時候,酒沒有了,我去門口的小賣部買酒,店主老太太看我走近就開始緊張,我心想我有那麼可怕嗎?老太太喝止住我,那個短棍步步逼近,最後“啪”一下,從我身邊挑起一條花紋斑駁,小指粗細的蛇。當時借著酒勁兒,還覺得挺好玩,看著一幫人圍捕它。 就買回來繼續喝,到12點整,院門突然被敲響。外面說是找房的,可這深更半夜,荒山野嶺……我們最終沒敢開門。

第三天,我們睡到自然醒,外面陽光明媚,收拾東西,開始返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