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喬丹、科比、麥蒂、庫裡……一切後來,都有前因

約稿。

斯科蒂·皮彭生於1965年, 小喬丹兩歲。 南部鄉村出身, 家境貧寒, 上面還有十二個哥哥。 美國南方的種族歧視比北方殘忍, 老皮彭只能在造紙廠拼死勞作,

然後在斯科蒂高二時, 老爸中風癱瘓。 到高中三年級, 斯科蒂還只是個175公分、腿細如鉛筆的孩子, 只能負責給球隊看守毛巾。 那時他最遠大的理想是:成為一家造紙廠廠長, 再有輛二層房車——完美!

高三時他才加入籃球隊, 瘦到一陣風起會被吹走。 他打控球後衛, 混得一般。 高中畢業時沒有大學給他籃球獎學金。 最後, 阿肯色中部大學問他肯不肯去, 他覺得天上掉餡餅:皮彭一家終於有人能上大學了!

他大一時根本沒考慮過NBA。 校隊兩個球員受傷, 他才幸運的加入球隊。 他決心讀完大學, 找份工作, 給家裡寄點錢。 之後上帝眷顧了他:大二的他比高中時長了15公分, 多了36公斤體重。 201公分, 99公斤。

一切都變了。

他有後衛出身的技巧、速度和靈活,

但他有了大個子。 他開始打得自信了。 大三時, 他場均23分。 傑裡·克勞斯動了心, 派助理比利·麥金尼去了阿肯色。 麥金尼帶回如是評價:“臂展長, 跑得快, 大手。 ”唯一的疑問:皮彭是否能經受NBA級別的壓力?

克勞斯猶豫時, 皮彭完成了大四賽季, 場均24分10籃板4助攻, 命中率是恐怖的59%, 每場還有3個搶斷。 每到一個訓練營, 他就讓所有人震驚。 皮彭很清楚:上帝給他開了命運之窗, 但只開一小會兒。 他可以擺脫貧窮, 還可能完成他的理想——一個造紙廠!

1987年選秀大會, 傑裡·克勞斯和西雅圖談妥了。 西雅圖第五位選擇皮彭, 然後拿來交換公牛第八位選中的奧爾登·波洛尼斯。 連皮彭自己都震驚了:如此高的位置被選中?

喬丹更震驚:“麵包屑”選的這個人是誰?根本沒聽過!

皮彭接受了公牛的33號球衣。 皮彭簽了一份六年510萬美元的合同。 皮彭的媽媽在1987年夏天承認, 這孩子當初並不是特別愛打籃球。 他如今簽這份長年限合同, 是為了保障之後的人生。 皮彭把大多數薪水寄回來, 剩下的小心翼翼存進銀行。 他是百萬富翁了, 他看中了一輛保時捷, 但他沒敢買。 他窮怕了。

首次參加公牛訓練時, 皮彭主動要求去防喬丹。 就像一個剛進軍隊、被老兵油子們挑剔懷疑的小子, 決定獨自去打一頭猛虎。 他得證明自己配得起第5號選秀權。 第一次訓練後, 皮彭這麼說:

“邁克爾沒在其他人身上幹成的事……在我身上也沒幹成嘛。 ”

一點兒試圖壓制驕矜之意的謙虛,

一點兒試圖獲得認同感的炫耀。

————————————

鄧尼斯·羅德曼生於1961年, 大喬丹兩歲, 大皮彭四歲。 身高203公分, 體重95公斤, 沒什麼耀眼的天賦。 從小無父, 被倆姐妹和老媽嘲弄, 進高中時才168公分, 連上籃都不會。 野雞大學出身, 畢業了沒工作被迫去看飛機場, 還偷過手錶。 他從小缺愛, 到20歲還是處男, 長期覺得自己可能是雙性人, 有過不只一次自殺念頭。 他25歲才進NBA, 提拔他的是戴利, 所以, 他視查克·戴利為老爹時。 他依靠防守和籃板絕活在NBA立足, 擅長撒潑玩賴、善使小動作、假摔天才、表演大師。 他是那支活塞的超級藍領, 是喬丹和皮彭的死敵。 但在1992年, 即他31歲之前, 他只是一個完美的防守藍領, 除了嘈雜愛鬧一些, 別無其他。 但自從戴利離開活塞後, 羅德曼自覺“失去了精神上的父親”。

1993年他開始朝令夕改的染頭髮, 在自己身上一切空著的地方刺紋身。

————————————

邁克爾·喬丹高二時, 出了件多年後被反復炒作的傳奇。 傳說中, 那是1978年11月的事。 蘭尼高中校隊教練, 26歲的克裡夫頓·赫林, 宣佈了校隊名單。 傳說中, 邁克爾被裁出了校隊, 然後激發了他的怒火——在他漫長的偉大生涯中,有無數對手激發了改變命運的怒火,而赫林顯然是第一個。

但實際上,不是這樣。

赫林後來說,他當時寫了兩張手寫名單,15名一隊成員,15名二隊。一隊的十來個人是赫林的老部將,而且球隊偏矮,沒有一個球員高過191公分。赫林認為15歲的邁克爾·喬丹球性出色,但投籃“將將令人滿意”而已,防守平庸,而且他只有178公分。赫林決定把勒羅伊·史密斯,201公分的高二生,選進了一隊。邁克爾·喬丹,二隊。但在後來的許多傳記和傳說裡,喬丹被逐出了校隊——他自己實際上也很願意這麼說。

這個故事在多年後還是被反復提起,2009年9月邁克爾·喬丹站在世界之巔提起那些如數家珍的夙敵名字時,還提了一句“勒羅伊·史密斯”。這個高中大個子什麼都沒做過,除了被校一隊選中,但這個名字永遠被喬丹記住了。

他每天早上六點就起來訓練,一天訓練六個小時。從此以後,喬丹變成了一個魔鬼般的“報復者”。他把一切攻擊和想想中的傷害轉化為燃料,讓自己飛翔。滿載著憤怒,他成了二隊的明星。二隊喧賓奪主,成為蘭尼高中的偶像團隊。一年後,他身高猛竄13公分,長到191公分。

然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

科比從三歲開始打籃球。剛到義大利,無法靠語言交流的他,只好跟當地小孩玩籃球,學踢足球。多年之後,他會承認,論足球隊,他喜歡AC米蘭。他也學會了講流暢的義大利語。但在此之前的一段時間,他靠籃球說話。在費城,在南加州,到休斯頓,以至於義大利。他還是孩子,卻已經慣於離別、到達、融入一種新的生活環境。他習慣了沒有朋友的生活。在義大利,他和他的兩個姐姐用英語對談,這是他們保存美國記憶的方式。六歲時,他的義大利語已經聽不出美國腔。只是,這一口義大利語並沒給他帶來多少朋友。人在義大利,但他的心在美國。他的祖父會為他寄去NBA錄影帶,他的愛好便是獨自看錄影,研究籃球。每年夏天,喬·布萊恩特會帶科比回美國,參加各色籃球夏令營。

於是他的童年。略顯扭曲:暑假,義大利孩子們玩耍時,科比在美國;平時,科比在義大利,靠籃球說話。他唯一穩定的朋友便是籃球,以及祖父隔著大西洋寄來的錄影帶。他習慣于陪伴父親與姐姐。他不知道下次遷徙是什麼時候。他熱愛籃球。他在義大利,一個美國人稀少的國度。於是,他的生活像一塊夾心的三明治:他被義大利和美國夾在了中間。他不屬於任何一端。美國黑人的血液,義大利的色彩,他自己在沉默中長大。維繫他與美國往昔的記憶,只餘下籃球。

他看自己父親的比賽,看義大利人的比賽。他喜歡看義大利米蘭奧林匹亞隊的8號邁克·丹東尼打球,那是個遠射犀利、動作輕盈的後衛,也打過NBA。老布萊恩特打的是前鋒,但科比自小,喜愛的是後衛:魔術師與丹東尼,都是華麗、輕盈、優美如舞蹈的後衛。

九歲時,科比開始和他父親玩兒一對一,而且觀看各種錄像資料,聽父親教導如何在比賽中應付各種情況——喬·布萊恩特從來不是個傑出的巨星,但他見識過NBA最頂級的舞臺和球員,他的閱歷,足夠做個好老師。從10歲開始,科比又能夠時常回去故鄉了。夏季,飛機穿越雲層,降落在費城;他走下飛機,然後坐車去薩尼·希爾籃球訓練營。和陌生的孩子們對打時,他帶義大利腔的英文有時會遭嘲笑。美國小孩對一切歐洲事物,都有種粗糲的輕蔑。於是,科比索性不開口。每一次他踏入訓練營,或微笑,或抿嘴。但大多數時候,他只用球技說話。

1989年,科比跟當時效力波士頓凱爾特人的後衛布萊恩·肖約單挑,還一本正經,覺得自己能打贏一個NBA球員。很多年後,肖會成為科比在NBA的隊友。回憶這會時,卻只覺得好笑。但肖也注意到了一件事:

科比,十一歲的科比,在認真地到處找成年人籃球手挑戰,打一對一。而且:

“他真覺得,自己會贏。”

————————————

2004年夏天,40歲的德爾·庫裡——在NBA官方紀錄檔案裡有1083場職業生涯出賽、12670總得分、1993·94季年度第六人獎、1245記三分球入帳、黃蜂隊史得分第一人——把自己的兒子叫到了後院。他那雙在NBA以40.2%命中率投中過1245記三分球的大手,對兒子小庫裡,比劃了下:“你投籃姿勢有問題。”

那時,他的兒子是北卡州夏洛特基督高中的超級得分手,全州聞名,但是老爹苦口婆心:“你的投籃都是從腰裡投出來的,這不對。把出手點抬高!”有那麼兩周,德爾·庫裡不讓兒子在禁區外投籃,“你得習慣了近距離把球抬高,然後才能開始到週邊去。”

為什麼?

“你將來打NCAA,打NBA時,不可能從腰裡投籃!”

————————————

1979年,麥蒂生在佛羅里達;他媽媽和外婆把他養大;他到高中四年級才第一次坐飛機,從北卡到新澤西去參加籃球夏令營。1997年,快高中畢業了,肯塔基和雪城才說願意提供他獎學金。他的夢想是三個:

單挑他的英雄便士·哈達維。

擁有一雙Air·McGrady鞋。

他的臉,有一天可以上麥當勞飲料杯。

1997年夏天他被多倫多第9位選中。那年體測,他的助跑跳44英寸近一米一,臂展218公分。40碼短跑4秒4——作為對比,185公分跨NFL和MLB的不世奇才博·傑克遜40碼跑是4秒1,喬丹大一時是4秒5,大三達到最快4秒3。而他倆都比麥蒂要矮。

但天賦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1997年冬天在多倫多,麥蒂沒什麼朋友。他住在一個沒有傢俱的三臥室、三洗手間、三電視的12樓公寓裡。他只做一件事:

縮在沙發上,看魔術師時期的湖人錄影帶。

他不喜歡讀報紙。他想家的時候,就打電話。1997年11月,他電話費是1500美元。除了打給佛羅里達的親友,他每週給科比打個電話——他們1996年夏天成朋友的,因為經紀人都是阿恩·特倫。此外,他每遇到一個記者,答完慣例的45分鐘,總會最後問一句:

“我該做點什麼來著?”

————————————

1971年夏天,哈達維生於田納西州孟菲斯。他出生的1991年7月18日嗎天,醫生詢問作母親的:該叫什麼名字?“安瑟尼吧。”母親說,可是她的南方口音,讓耳背的醫生卻在登記冊上寫下了“安芬尼”。

和大多數NBA球星一樣,他的父親早早離家,甚至不給他姓氏。安芬尼與祖母在孟菲斯的貧民街區相依為命,每年夏天迎來他母親的探視。

在貧民區長大的哈達維沒來得及沾染毒品、酗酒和腰帶上的匕首。他的祖母像所有勵志雜誌中慣見的祖母一樣對他關懷備至。對於面容清俊的孫子,祖母冠以“漂亮男孩”(pretty)之稱。結果,和他的名字一樣,南方口音讓這個綽號又傳偏了——這一次以訛傳訛的不知是哪副耳朵——大家都以為他叫“penny”——便士。

當安芬尼去孟菲斯大學時,他已經被叫做“便士”了。便士高中畢業時考了四次才勉強進入孟菲斯州大,大一因傷沒能出賽。1992·93季他大三時才陡然爆發:場均22.8分8.5籃板6.4助攻,完成兩次三雙,全美第一陣容。

————————————

1972年3月6日,沙奎爾·奧尼爾生在新澤西的內瓦克,他媽媽叫露西爾·奧尼爾。他親爹約瑟夫·托尼,是個典型的美國社區黑人小混混。孩子出生,他沒琢磨婚禮、家庭或房子,忙著嗑藥發癲。小奧尼爾尚在繈褓中,托尼就因藥犯事,進監獄趴著去了。

——當然,34年後,奧尼爾這麼說自己的出身。“我是外星人,我是在一輛火車上被揀到的。”誰知道呢?“沒有證明文件呀,可惜可惜。”

這時候,幫著露西爾撫養孩子的是個軍隊中士,名叫菲爾·哈里森。托尼出獄,露西爾通知他:從此監護權給你沒關係了。托尼無所謂——浪蕩子最恨家累,拋了女人孩子反覺輕鬆。

21年之後,沙奎爾·奧尼爾總結自己血緣時思維很清晰:“的確托尼是我親生父親,可是,你把一個孩子降生到人間,並不意味著你就完成做爸爸的義務了。我21年沒見過他,以後的21年我也不想見他。21年前,我媽需要一個支援她的男人,菲爾·哈里森站出來了。所以,他是我的爸爸。是他把我養大,讓我成為如今這樣的人物。”

哈里森是新澤西本土人氏,年輕時打過大學籃球,然後血氣方剛,遭遇了所謂“沒處理好個人事務”的倒楣事,歇了打職業籃球的心。他參軍,結婚,娶了露西爾·奧尼爾。露西爾讓孩子隨了母姓,然後讓哈里森起名字:

“姓和名,我們倆各負責一半。”

哈里森給孩子起了全名。沙奎爾·拉桑·奧尼爾。在阿拉伯語裡,“沙奎爾”是“小傢伙”,拉桑是“勇士”。

奧尼爾的名字,就這麼來的。

13年後,哈里森想起當時起名還後悔不迭。上帝愛跟他開玩笑。沙奎爾沒有因名就實變成“小傢伙”,反而南轅北轍走了另個極端。那年,哈里森在西德威爾德弗萊肯駐防。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籃球教練戴爾·布朗來歐洲出差。他在營地裡轉悠,看見198公分膀闊腰圓的奧尼爾,兩眼發直。

“士兵,你軍銜是什麼?”

“我沒軍銜。”奧尼爾答,“我才13歲。”

布朗教練一激靈,立刻環顧四周:“你爸在哪裡?我能跟他談談嗎?”

————————————

後來,皮彭成了喬丹最好的羽翼。當然,他從來沒真正接近喬丹的地位。因為年少時經歷的一切,他小心翼翼地,不去挑戰喬丹的地位。但他做到了其他的一切:組織、防守、副攻,以及,如禪師所說,“更衣室裡的人們敬畏邁克爾,但是喜歡斯科蒂”。

後來,羅德曼在芝加哥公牛迎來了人生最輝煌的時節。因為年少時的一切,他成了一個看似癲狂,實則精明的傢伙。他是完美的角色球員。除此以外,他提供一切資料之外的支援:假摔、破壞對手情緒、嘲弄、張揚挑起全隊情緒。

後來,喬丹成了一個偏執到近於殘忍的神。赫西·霍金斯如此形容:“邁克爾不僅要擊敗你,還要踩住你,殺死你,掏出你的心,讓你親眼看見這一切。”裡弗斯說,“他的每個回合,都像是最後一次打籃球那樣兇惡。”

後來,科比成了NBA史上對單挑技藝最自負的存在。他的確相信,自己可以靠單挑決定一切,擊敗任何對手。

後來,因為父親的指導,斯蒂芬·庫裡確實練出了一手在NCAA與NBA都無人可以阻止的遠射。

後來,麥蒂一度野心勃勃:2001年,他說他的目標是帶隊總決賽。但2003-04季之後,因為背傷,因為心結,他變了。他從小由母親和外婆撫育大。他成名太快,而且在猛龍、在魔術,都沒有太好的朋友。2004年被全世界指責時,他一定深感冤枉。他覺得自己背負了所有罪責,甚不公平。到火箭後,范甘迪說他:“很容易指導,聰明得要死。當然訓練方面……但他聰明得知道該付出多少,恰好能避免讓教練不滿……打球很無私。”

後來,便士與鯊魚在1995年聯手帶魔術進了總決賽,在1996年分道揚鑣。鯊魚看似大智若愚,卻一直很聰明:他描述的那些大大咧咧的童話故事,都只是對少年歲月的裝飾,骨子裡,他是個在軍官繼父培養下,身軀巨大但內心敏感的孩子。而便士則是一個被祖母養大,不知人間險惡的天才:他在1996年之前太順了,才華過於流溢,步伐過於優美,於是遭遇了命運的摧折。

————————————

9歲時,凱裡-歐文還羞於說垃圾話。爸爸德雷德里克有一天去看了他打球,然後對他說:

“永遠不要害怕任何人,也別害怕失敗。”

十年後,19歲的歐文如此形容自己的性格:

“我也許是史上最好勝的人之一。我就想摧毀掉對手。我喜歡這事兒。我爸教我的。”

2010年11月23日,歐文代表杜克對野貓之戰——他一共代表杜克打了11場球而已——他防到雅各·普倫12投1中,自己17分6籃板5助攻。那場比賽後,野貓的教練這麼說:

“這孩子什麼都不怕。他做夢都想當英雄,簡直有點太急了。”

————————————

隨您信不信,所有後來的傳說,在一開始,已經埋下伏筆了。

————————————

每個熱愛籃球的男人,都曾幻想自己被球探挖掘,在青春和汗水中奔跑,在熱血和驕傲中屹立於世界之巔。但現實是,大多數人只能在場邊觀看,甚至只能在螢幕前呐喊。

現在,你有機會挑戰傳說了!

零距離接觸8大籃球巨星人偶、傳奇戰袍

廣州太古匯聯手NBA授權人偶商ENTERBAY,首次於中國內地商場引入8大籃球巨星1:1人偶,籃球名人堂巨星首度同台,星光熠熠。

更有超過100件與紀錄同生的榮耀戰衣、戰靴同台展出!

還原總決賽現場,複刻挑戰喬丹last shot

全國首次在商場裡,再現邁克爾喬丹公牛隊全盛時期陣容,讓你在LED屏中模擬觀眾的喝彩聲中模仿1998年喬丹“制勝一投”的動作。

參與神射手挑戰賽,挑戰黑人陳建州紀錄

現場設有室內標準定點投籃場,可參與3分鐘的3人團體賽,或90秒的個人賽。優勝者更能獲得NBA國際系列賽門票、庫裡簽名籃球等豐厚獎品。

同時設有“挑戰籃神”線上遊戲,有機會贏得喬丹、科比和庫裡的1:9人偶。

360度灌籃拍照,挑戰球星灌籃英姿

24台相機環繞帶給你360度全景的灌籃拍攝體驗。輕鬆一躍,瞬間捕捉灌籃英姿,生成小視頻,讓你成為朋友圈的灌籃高手。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更多

然後激發了他的怒火——在他漫長的偉大生涯中,有無數對手激發了改變命運的怒火,而赫林顯然是第一個。

但實際上,不是這樣。

赫林後來說,他當時寫了兩張手寫名單,15名一隊成員,15名二隊。一隊的十來個人是赫林的老部將,而且球隊偏矮,沒有一個球員高過191公分。赫林認為15歲的邁克爾·喬丹球性出色,但投籃“將將令人滿意”而已,防守平庸,而且他只有178公分。赫林決定把勒羅伊·史密斯,201公分的高二生,選進了一隊。邁克爾·喬丹,二隊。但在後來的許多傳記和傳說裡,喬丹被逐出了校隊——他自己實際上也很願意這麼說。

這個故事在多年後還是被反復提起,2009年9月邁克爾·喬丹站在世界之巔提起那些如數家珍的夙敵名字時,還提了一句“勒羅伊·史密斯”。這個高中大個子什麼都沒做過,除了被校一隊選中,但這個名字永遠被喬丹記住了。

他每天早上六點就起來訓練,一天訓練六個小時。從此以後,喬丹變成了一個魔鬼般的“報復者”。他把一切攻擊和想想中的傷害轉化為燃料,讓自己飛翔。滿載著憤怒,他成了二隊的明星。二隊喧賓奪主,成為蘭尼高中的偶像團隊。一年後,他身高猛竄13公分,長到191公分。

然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

科比從三歲開始打籃球。剛到義大利,無法靠語言交流的他,只好跟當地小孩玩籃球,學踢足球。多年之後,他會承認,論足球隊,他喜歡AC米蘭。他也學會了講流暢的義大利語。但在此之前的一段時間,他靠籃球說話。在費城,在南加州,到休斯頓,以至於義大利。他還是孩子,卻已經慣於離別、到達、融入一種新的生活環境。他習慣了沒有朋友的生活。在義大利,他和他的兩個姐姐用英語對談,這是他們保存美國記憶的方式。六歲時,他的義大利語已經聽不出美國腔。只是,這一口義大利語並沒給他帶來多少朋友。人在義大利,但他的心在美國。他的祖父會為他寄去NBA錄影帶,他的愛好便是獨自看錄影,研究籃球。每年夏天,喬·布萊恩特會帶科比回美國,參加各色籃球夏令營。

於是他的童年。略顯扭曲:暑假,義大利孩子們玩耍時,科比在美國;平時,科比在義大利,靠籃球說話。他唯一穩定的朋友便是籃球,以及祖父隔著大西洋寄來的錄影帶。他習慣于陪伴父親與姐姐。他不知道下次遷徙是什麼時候。他熱愛籃球。他在義大利,一個美國人稀少的國度。於是,他的生活像一塊夾心的三明治:他被義大利和美國夾在了中間。他不屬於任何一端。美國黑人的血液,義大利的色彩,他自己在沉默中長大。維繫他與美國往昔的記憶,只餘下籃球。

他看自己父親的比賽,看義大利人的比賽。他喜歡看義大利米蘭奧林匹亞隊的8號邁克·丹東尼打球,那是個遠射犀利、動作輕盈的後衛,也打過NBA。老布萊恩特打的是前鋒,但科比自小,喜愛的是後衛:魔術師與丹東尼,都是華麗、輕盈、優美如舞蹈的後衛。

九歲時,科比開始和他父親玩兒一對一,而且觀看各種錄像資料,聽父親教導如何在比賽中應付各種情況——喬·布萊恩特從來不是個傑出的巨星,但他見識過NBA最頂級的舞臺和球員,他的閱歷,足夠做個好老師。從10歲開始,科比又能夠時常回去故鄉了。夏季,飛機穿越雲層,降落在費城;他走下飛機,然後坐車去薩尼·希爾籃球訓練營。和陌生的孩子們對打時,他帶義大利腔的英文有時會遭嘲笑。美國小孩對一切歐洲事物,都有種粗糲的輕蔑。於是,科比索性不開口。每一次他踏入訓練營,或微笑,或抿嘴。但大多數時候,他只用球技說話。

1989年,科比跟當時效力波士頓凱爾特人的後衛布萊恩·肖約單挑,還一本正經,覺得自己能打贏一個NBA球員。很多年後,肖會成為科比在NBA的隊友。回憶這會時,卻只覺得好笑。但肖也注意到了一件事:

科比,十一歲的科比,在認真地到處找成年人籃球手挑戰,打一對一。而且:

“他真覺得,自己會贏。”

————————————

2004年夏天,40歲的德爾·庫裡——在NBA官方紀錄檔案裡有1083場職業生涯出賽、12670總得分、1993·94季年度第六人獎、1245記三分球入帳、黃蜂隊史得分第一人——把自己的兒子叫到了後院。他那雙在NBA以40.2%命中率投中過1245記三分球的大手,對兒子小庫裡,比劃了下:“你投籃姿勢有問題。”

那時,他的兒子是北卡州夏洛特基督高中的超級得分手,全州聞名,但是老爹苦口婆心:“你的投籃都是從腰裡投出來的,這不對。把出手點抬高!”有那麼兩周,德爾·庫裡不讓兒子在禁區外投籃,“你得習慣了近距離把球抬高,然後才能開始到週邊去。”

為什麼?

“你將來打NCAA,打NBA時,不可能從腰裡投籃!”

————————————

1979年,麥蒂生在佛羅里達;他媽媽和外婆把他養大;他到高中四年級才第一次坐飛機,從北卡到新澤西去參加籃球夏令營。1997年,快高中畢業了,肯塔基和雪城才說願意提供他獎學金。他的夢想是三個:

單挑他的英雄便士·哈達維。

擁有一雙Air·McGrady鞋。

他的臉,有一天可以上麥當勞飲料杯。

1997年夏天他被多倫多第9位選中。那年體測,他的助跑跳44英寸近一米一,臂展218公分。40碼短跑4秒4——作為對比,185公分跨NFL和MLB的不世奇才博·傑克遜40碼跑是4秒1,喬丹大一時是4秒5,大三達到最快4秒3。而他倆都比麥蒂要矮。

但天賦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1997年冬天在多倫多,麥蒂沒什麼朋友。他住在一個沒有傢俱的三臥室、三洗手間、三電視的12樓公寓裡。他只做一件事:

縮在沙發上,看魔術師時期的湖人錄影帶。

他不喜歡讀報紙。他想家的時候,就打電話。1997年11月,他電話費是1500美元。除了打給佛羅里達的親友,他每週給科比打個電話——他們1996年夏天成朋友的,因為經紀人都是阿恩·特倫。此外,他每遇到一個記者,答完慣例的45分鐘,總會最後問一句:

“我該做點什麼來著?”

————————————

1971年夏天,哈達維生於田納西州孟菲斯。他出生的1991年7月18日嗎天,醫生詢問作母親的:該叫什麼名字?“安瑟尼吧。”母親說,可是她的南方口音,讓耳背的醫生卻在登記冊上寫下了“安芬尼”。

和大多數NBA球星一樣,他的父親早早離家,甚至不給他姓氏。安芬尼與祖母在孟菲斯的貧民街區相依為命,每年夏天迎來他母親的探視。

在貧民區長大的哈達維沒來得及沾染毒品、酗酒和腰帶上的匕首。他的祖母像所有勵志雜誌中慣見的祖母一樣對他關懷備至。對於面容清俊的孫子,祖母冠以“漂亮男孩”(pretty)之稱。結果,和他的名字一樣,南方口音讓這個綽號又傳偏了——這一次以訛傳訛的不知是哪副耳朵——大家都以為他叫“penny”——便士。

當安芬尼去孟菲斯大學時,他已經被叫做“便士”了。便士高中畢業時考了四次才勉強進入孟菲斯州大,大一因傷沒能出賽。1992·93季他大三時才陡然爆發:場均22.8分8.5籃板6.4助攻,完成兩次三雙,全美第一陣容。

————————————

1972年3月6日,沙奎爾·奧尼爾生在新澤西的內瓦克,他媽媽叫露西爾·奧尼爾。他親爹約瑟夫·托尼,是個典型的美國社區黑人小混混。孩子出生,他沒琢磨婚禮、家庭或房子,忙著嗑藥發癲。小奧尼爾尚在繈褓中,托尼就因藥犯事,進監獄趴著去了。

——當然,34年後,奧尼爾這麼說自己的出身。“我是外星人,我是在一輛火車上被揀到的。”誰知道呢?“沒有證明文件呀,可惜可惜。”

這時候,幫著露西爾撫養孩子的是個軍隊中士,名叫菲爾·哈里森。托尼出獄,露西爾通知他:從此監護權給你沒關係了。托尼無所謂——浪蕩子最恨家累,拋了女人孩子反覺輕鬆。

21年之後,沙奎爾·奧尼爾總結自己血緣時思維很清晰:“的確托尼是我親生父親,可是,你把一個孩子降生到人間,並不意味著你就完成做爸爸的義務了。我21年沒見過他,以後的21年我也不想見他。21年前,我媽需要一個支援她的男人,菲爾·哈里森站出來了。所以,他是我的爸爸。是他把我養大,讓我成為如今這樣的人物。”

哈里森是新澤西本土人氏,年輕時打過大學籃球,然後血氣方剛,遭遇了所謂“沒處理好個人事務”的倒楣事,歇了打職業籃球的心。他參軍,結婚,娶了露西爾·奧尼爾。露西爾讓孩子隨了母姓,然後讓哈里森起名字:

“姓和名,我們倆各負責一半。”

哈里森給孩子起了全名。沙奎爾·拉桑·奧尼爾。在阿拉伯語裡,“沙奎爾”是“小傢伙”,拉桑是“勇士”。

奧尼爾的名字,就這麼來的。

13年後,哈里森想起當時起名還後悔不迭。上帝愛跟他開玩笑。沙奎爾沒有因名就實變成“小傢伙”,反而南轅北轍走了另個極端。那年,哈里森在西德威爾德弗萊肯駐防。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籃球教練戴爾·布朗來歐洲出差。他在營地裡轉悠,看見198公分膀闊腰圓的奧尼爾,兩眼發直。

“士兵,你軍銜是什麼?”

“我沒軍銜。”奧尼爾答,“我才13歲。”

布朗教練一激靈,立刻環顧四周:“你爸在哪裡?我能跟他談談嗎?”

————————————

後來,皮彭成了喬丹最好的羽翼。當然,他從來沒真正接近喬丹的地位。因為年少時經歷的一切,他小心翼翼地,不去挑戰喬丹的地位。但他做到了其他的一切:組織、防守、副攻,以及,如禪師所說,“更衣室裡的人們敬畏邁克爾,但是喜歡斯科蒂”。

後來,羅德曼在芝加哥公牛迎來了人生最輝煌的時節。因為年少時的一切,他成了一個看似癲狂,實則精明的傢伙。他是完美的角色球員。除此以外,他提供一切資料之外的支援:假摔、破壞對手情緒、嘲弄、張揚挑起全隊情緒。

後來,喬丹成了一個偏執到近於殘忍的神。赫西·霍金斯如此形容:“邁克爾不僅要擊敗你,還要踩住你,殺死你,掏出你的心,讓你親眼看見這一切。”裡弗斯說,“他的每個回合,都像是最後一次打籃球那樣兇惡。”

後來,科比成了NBA史上對單挑技藝最自負的存在。他的確相信,自己可以靠單挑決定一切,擊敗任何對手。

後來,因為父親的指導,斯蒂芬·庫裡確實練出了一手在NCAA與NBA都無人可以阻止的遠射。

後來,麥蒂一度野心勃勃:2001年,他說他的目標是帶隊總決賽。但2003-04季之後,因為背傷,因為心結,他變了。他從小由母親和外婆撫育大。他成名太快,而且在猛龍、在魔術,都沒有太好的朋友。2004年被全世界指責時,他一定深感冤枉。他覺得自己背負了所有罪責,甚不公平。到火箭後,范甘迪說他:“很容易指導,聰明得要死。當然訓練方面……但他聰明得知道該付出多少,恰好能避免讓教練不滿……打球很無私。”

後來,便士與鯊魚在1995年聯手帶魔術進了總決賽,在1996年分道揚鑣。鯊魚看似大智若愚,卻一直很聰明:他描述的那些大大咧咧的童話故事,都只是對少年歲月的裝飾,骨子裡,他是個在軍官繼父培養下,身軀巨大但內心敏感的孩子。而便士則是一個被祖母養大,不知人間險惡的天才:他在1996年之前太順了,才華過於流溢,步伐過於優美,於是遭遇了命運的摧折。

————————————

9歲時,凱裡-歐文還羞於說垃圾話。爸爸德雷德里克有一天去看了他打球,然後對他說:

“永遠不要害怕任何人,也別害怕失敗。”

十年後,19歲的歐文如此形容自己的性格:

“我也許是史上最好勝的人之一。我就想摧毀掉對手。我喜歡這事兒。我爸教我的。”

2010年11月23日,歐文代表杜克對野貓之戰——他一共代表杜克打了11場球而已——他防到雅各·普倫12投1中,自己17分6籃板5助攻。那場比賽後,野貓的教練這麼說:

“這孩子什麼都不怕。他做夢都想當英雄,簡直有點太急了。”

————————————

隨您信不信,所有後來的傳說,在一開始,已經埋下伏筆了。

————————————

每個熱愛籃球的男人,都曾幻想自己被球探挖掘,在青春和汗水中奔跑,在熱血和驕傲中屹立於世界之巔。但現實是,大多數人只能在場邊觀看,甚至只能在螢幕前呐喊。

現在,你有機會挑戰傳說了!

零距離接觸8大籃球巨星人偶、傳奇戰袍

廣州太古匯聯手NBA授權人偶商ENTERBAY,首次於中國內地商場引入8大籃球巨星1:1人偶,籃球名人堂巨星首度同台,星光熠熠。

更有超過100件與紀錄同生的榮耀戰衣、戰靴同台展出!

還原總決賽現場,複刻挑戰喬丹last shot

全國首次在商場裡,再現邁克爾喬丹公牛隊全盛時期陣容,讓你在LED屏中模擬觀眾的喝彩聲中模仿1998年喬丹“制勝一投”的動作。

參與神射手挑戰賽,挑戰黑人陳建州紀錄

現場設有室內標準定點投籃場,可參與3分鐘的3人團體賽,或90秒的個人賽。優勝者更能獲得NBA國際系列賽門票、庫裡簽名籃球等豐厚獎品。

同時設有“挑戰籃神”線上遊戲,有機會贏得喬丹、科比和庫裡的1:9人偶。

360度灌籃拍照,挑戰球星灌籃英姿

24台相機環繞帶給你360度全景的灌籃拍攝體驗。輕鬆一躍,瞬間捕捉灌籃英姿,生成小視頻,讓你成為朋友圈的灌籃高手。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