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諾曼地登陸戰的轉捩點:海軍驅逐艦近距離集火摧毀德軍岸防工事

第1步兵師第16步兵團經過集訓後, 被編入V軍團, 擴充為34124人和3306輛車輛, 1944年6月, 在代號為“霸王行動”的諾曼地登陸作戰中主攻“奧馬哈”灘, 但這是整個諾曼地登陸作戰中最為慘烈的一場血腥苦戰。 第1集團軍司令戰後升為第一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佈雷德利五星上將回憶道:“奧馬哈”灘簡直是一場惡夢。 直到今天, 一想到1944年6月6日那裡發生的事情, 就會感到一陣陣痛苦。 我曾多次回到那裡, 悼念死在灘頭的勇士。 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人們也不會忘記那些僥倖活到勝利之日的人們。 那天, 踏上“奧馬哈”灘的人,

個個都是英雄。

奧馬哈位於猶他海灘的東面, 科湯坦半島南端維爾河口到貝辛港之間長6.4公里的海灘, 海岸是三十多米高的懸崖陡坡, 有四個被海水沖刷出的深谷, 成為通向內陸的天然出口, 海灘上高低潮之間的落差約為270米, 海灘是硬質沙地,

上面築有高聳的鵝卵石堤岸, 後面是沙丘, 草地, 樹林, 易守難攻。 德軍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地形構築防禦工事, 在低潮線到高潮線之間設置了三道障礙物, 還混雜有大量水雷, 在卵石堤岸上築有混凝土堡壘, 在堡壘前有蛇腹形鐵絲網和幾千顆地雷, 四個出口都用地雷和鋼筋水泥障礙物封死。 海岸上有16個堅固支撐點, 配有機槍和反坦克炮, 懸崖上還構築暗堡, 內有威力極強的88mm火炮, 炮火殺傷範圍可以覆蓋整個海灘。

盟軍之所以選擇這裡登陸, 是因為從維爾河口到阿羅門奇之間正處在美軍猶他海灘和英軍海灘當中, 位置非常重要, 而這段32公里長的海岸只有這一段還勉強可以登陸, 其餘地段都是懸崖絕壁。 此外盟軍認為這裡的守軍是第716海防師的一個團, 既無裝甲部隊, 又無機動車輛, 士兵又多是後備役, 戰鬥力差。 實際上, 3月中旬隆美爾為加強諾曼第地區的防禦力量, 從聖洛調來精銳的野戰部隊第352步兵師, 該師的一個主力團就部署在奧馬哈灘頭, 另外兩個團在距海灘只有幾英里的貝葉。

實際上, “奧馬哈”灘上的第716守備師的這個團已經併入第352師, 而盟軍情報機關直到登陸部隊出發後, 才查明第352師的去向。

在奧馬哈登陸的突擊部隊包括查理斯·格哈特第29師第116團和許布納“大紅一師”的第16團, 還有經過特殊訓練專門爆破敵人水下障礙的工兵部隊。 由霍爾海軍少將指揮的O編隊負責運送。 6月6日三時到達換乘區, 當時海面上風力五級, 浪高12米, 有10艘登陸艇因風浪太大而翻沉, 艇上所載300名士兵就在海面上掙扎, 3— 6英尺高的浪頭向我們的戰艦和運輸艦撲打過來。 在漆黑的夜裡, 讓登陸艦起錨困難重重, 而且危機四伏。 步兵身負沉重的裝備, 爬進劇烈顛簸的艦隻, 很快就感到難以忍受:潮濕、寒冷和暈船。

裝載64輛攻擊東、西灘頭的兩栖坦克的16艘坦克登陸艦, 在海上劇烈地顛簸著, 笨拙地移動著。 士兵們又冷又濕, 當到達海灘時, 士兵們已經精疲力盡。

更糟糕的是盟軍在登陸前的火力準備中, 最初為達成戰術上的突然性, 在預先航空火力準備時沒有對這一地區進行轟炸。 6月6日五時五十分,由2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組成的艦炮火力支援艦隊實施四十分鐘的艦炮火力準備,可由於害怕霍克角德軍岸炮射擊,軍艦只是在遠距離上進行射擊,準確率很低。六時由480架B—26轟炸機對德軍防禦陣地進行直接航空火力準備,投彈達1285噸,但當時雲層又低又厚,飛行員怕誤傷己方部隊,故意延遲30秒投彈,結果1285噸炸彈都落在5公里外。所以德軍的防禦工事和火力點大都完好無損,當盟軍的火力準備剛一結束,德軍的炮火就開始射擊了。

計畫伴隨登陸兵上陸提供及時火力支援的水陸坦克,在西段的32輛中有27輛在下水後的幾分鐘裡就因風浪太大而沉沒,餘下的5輛有2輛是駕駛員技術高超戰勝風浪駛上海灘的,另3輛要歸功於一位坦克登陸艇長的主動精神,他見第一輛坦克剛下水就在風浪中沉沒,立即命令關上艇首門,將餘下的3輛直接送上海灘。在東段指揮員見風浪太大,水陸坦克無法下水,就命令將坦克直接送上海灘,但這樣一來到達海灘的時間提前了,為了等待配合作戰的裝甲車輛,坦克登陸艇不得不在海岸附近徘徊等待,德軍抓住機會猛烈炮擊,擊沉了2艘坦克登陸艇,裝備105毫米火炮的幾十輛兩栖車輛也多數沉沒,結果只有一半兩栖坦克和少數幾輛戰車到達“奧馬哈”灘。6點30分,傑羅第軍的第一批步兵到達“奧馬哈”灘,多數都搞錯了地方。

直到六時四十五分,水陸坦克和裝甲車輛才駛上海灘,可剛上海灘,就被德軍炮火摧毀了好幾輛。接著第一波1500名士兵開始突擊上陸,因為海中有一股向東的潮汐,以及岸上迷漫的硝煙,使得士兵難辨方向,隊形也變得混亂。上陸時士兵們要先趟水涉過1米多深,50—90米寬的淺水區,再要通過180—270米寬毫無遮掩的海灘,才能接近到堤岸,而且這一切都在德軍密集而猛烈的炮火下。所以在最初的半小時裡,這1500名士兵根本無法投入作戰,只是在淺水中,海灘上為生存而苦苦掙扎。在第一批登陸的8個連中只有2個連登上預定海灘,這些部隊立即遭到敵人的機關槍、迫擊炮和火炮的猛烈射擊,被德軍的火力壓得抬不起頭。由工兵和海軍潛水夫組成的水下爆破組,傷亡慘重,有幾十人死亡或受傷,許多人淹死在海裡。裝備丟失損壞嚴重,但仍克服困難冒著德軍炮火開始清除障礙物,設法炸開了水下障礙物,在東段開闢出兩條通路,在西段開闢出四條通路,但多數排除障礙的工兵卻當場被擊斃,可惜在漲潮前來不及將通路標示出來,後續登陸艇一直找不到通路,擁塞在海灘上聽任德軍炮擊。無處隱蔽,匍匐在沙灘上和淺水中的人,無法還擊,也無法隱藏在擱淺的登陸艦後面。大多數兩栖坦克都被擊毀。沒有大炮支援,幾個小時內,海灘上鮮血橫流,連海水都染紅了。

第二波于七時到達海灘,正逢漲潮,德軍炮火非常準確猛烈,完全將登陸部隊壓制在狹窄的灘頭。兩小時裡美軍在西段沒有一個人沖上海灘,在東段也僅僅佔領9米寬的一段海灘。海面上擠滿了登陸艇,秩序異常混亂,海灘勤務主任只好下令只許人員上陸,車輛物資一律暫時不上陸。此時美軍第1集團軍司令布萊德利根據幾份零星的通信和軍艦瞭望哨的報告,知道登陸遇到極大困難,勝利幾乎不可能了,他打算放棄在奧馬哈的登陸,讓美軍第5軍後續部隊在猶他海灘或英軍的灘頭上陸。

血染“奧馬哈”灘的時間太長了。登陸後6個小時,才佔據10碼灘頭陣地。直到主要指揮官上岸後,士兵們才開始向防波堤和絕壁等隱蔽物移動。這些勇敢的指揮官是第29師副師長諾曼·D·科塔準將,第116步兵團的查理斯·D·W·坎漢上校和指揮第16步兵團的喬治·A·泰勒上校。

然而就在這時,局勢發生了轉機,擔任艦炮火力支援的美國海軍見陸上的官兵死傷累累,岸上火力控制組和海軍聯絡組都沒有消息,意識到海灘上形式已極為嚴峻,17艘驅逐艦充分發揮主動精神不顧擱淺、觸雷和遭炮擊的危險,駛到距海灘僅730米處,進行近距火力支援。德克薩斯州牧場主詹姆斯·E·拉德爾上校率領150名別動隊員,登陸攀上峭壁,摧毀法國情報人員報告的6門155毫米法國火炮,他們艱難地爬上了霍克角,發現所謂的155mm海岸炮竟然是電線杆偽裝的,消除了海岸炮的威脅,美軍的驅逐艦靠上向海灘,向德軍火力點逐一開火,強大的火力打得德軍毫無招架之力,只得掛白旗乞降。然後驅逐艦又向每一個新發現的目標射擊,並且只要見陸軍用曳光彈射擊,就把它當作是在指示目標,馬上進行轟擊。正是驅逐艦的積極援助,逐步壓制住德軍的火力,為海灘上的美軍攻擊創造了條件。在灘頭上的美軍指揮官也努力激勵部下,如第29師副師長科塔準將在彈片橫飛的海灘下達富有感情的命令,給海灘上每個人樹立了無所畏懼的榜樣,科塔喊道:“留在海灘上的有兩種人,一種是死人,一種是等死的人。來呀!把魔鬼從這裡趕走!”能夠行動的人冒死向防波堤沖去。第18步兵團和第115步兵團又有幾百名士兵從登陸艦上沖出來,跟在他們後面。到處都能看到勇敢的行為和英勇的士兵。第1師16團團長泰勒上校也喊道:“我們呆在這裡只有死路一條!我們死也要向前沖!”在他們的帶領下,海灘上的美軍儘管傷亡慘重,組織殘餘部隊前仆後繼,連續爆破炸開封死的出口,終於沖過堤岸。

中午時分,第二梯隊三個團的生力軍提前上陸,在艦炮和坦克支援下,一步一步擴大登陸場,接著在“噴火”式飛機的校射指引下,美軍戰列艦和巡洋艦上的重炮也加入對岸射擊,更是炸得德軍鬼哭狼嚎,抱頭鼠竄。

下午1點30分,第1集團軍司令布萊德利接到傑羅發來的振奮人心的消息:“部隊牢牢地守住了海灘……正在向海灘後面的高地挺進。”布萊德利派參謀長比爾·基恩和切特·漢森到海灘察看。他們的報告比布萊德利所預期的還要樂觀。整個海灘的形勢仍很嚴重,但部隊已佔領了一兩道壕溝,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內地推進。根據他們的報告,布萊德利打消了放棄“奧馬哈”灘的念頭。

天黑時,第1師和第29師終於殺開一條血路,佔領正面6.4公里,縱深2.4公里的登陸場,到夜間登陸場正面進一步擴大到8公里,上陸人員共3.5萬人。D日全天,美軍第5軍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重,光陣亡就達2500人。當夜,第5軍軍部上岸,開設前進指揮所。軍長羅傑少將向佈雷德利發出的第一封電報就是:“感謝上帝為我們締造了美國海軍。”

在此次戰鬥中,第1師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也付出了重大的傷亡,一天內3000人傷亡,16團將近1000人傷亡.但第1集團軍司令佈雷德利回憶道:我常常為派新組建的部隊到“奧馬哈”灘的進攻戰中去打先鋒而內心感到苦痛。這次派去的部隊,是傑羅率領的第5軍司令部和格哈特率領的第29師。這就是我為什麼決定派許布納的英勇善戰的“大紅一師”去增援的原因。像在西西里島戰役一樣,“大紅一師”又在敵人的槍林彈雨裡衝鋒陷陣。感謝上帝,該師正在那裡。

諾曼地登陸作戰結束後,美國第1步兵師繼續向北推進,不久解放了比利時的列日市,接著突破“齊格菲防線”,進逼德國本土。該師進攻的第一個目標是德國的亞琛。10月21日,德軍守城司令終於抵擋不住美軍的進攻,棄城投降。接著,第l步兵師越過萊茵河,繼續向德國縱深推進。

6月6日五時五十分,由2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組成的艦炮火力支援艦隊實施四十分鐘的艦炮火力準備,可由於害怕霍克角德軍岸炮射擊,軍艦只是在遠距離上進行射擊,準確率很低。六時由480架B—26轟炸機對德軍防禦陣地進行直接航空火力準備,投彈達1285噸,但當時雲層又低又厚,飛行員怕誤傷己方部隊,故意延遲30秒投彈,結果1285噸炸彈都落在5公里外。所以德軍的防禦工事和火力點大都完好無損,當盟軍的火力準備剛一結束,德軍的炮火就開始射擊了。

計畫伴隨登陸兵上陸提供及時火力支援的水陸坦克,在西段的32輛中有27輛在下水後的幾分鐘裡就因風浪太大而沉沒,餘下的5輛有2輛是駕駛員技術高超戰勝風浪駛上海灘的,另3輛要歸功於一位坦克登陸艇長的主動精神,他見第一輛坦克剛下水就在風浪中沉沒,立即命令關上艇首門,將餘下的3輛直接送上海灘。在東段指揮員見風浪太大,水陸坦克無法下水,就命令將坦克直接送上海灘,但這樣一來到達海灘的時間提前了,為了等待配合作戰的裝甲車輛,坦克登陸艇不得不在海岸附近徘徊等待,德軍抓住機會猛烈炮擊,擊沉了2艘坦克登陸艇,裝備105毫米火炮的幾十輛兩栖車輛也多數沉沒,結果只有一半兩栖坦克和少數幾輛戰車到達“奧馬哈”灘。6點30分,傑羅第軍的第一批步兵到達“奧馬哈”灘,多數都搞錯了地方。

直到六時四十五分,水陸坦克和裝甲車輛才駛上海灘,可剛上海灘,就被德軍炮火摧毀了好幾輛。接著第一波1500名士兵開始突擊上陸,因為海中有一股向東的潮汐,以及岸上迷漫的硝煙,使得士兵難辨方向,隊形也變得混亂。上陸時士兵們要先趟水涉過1米多深,50—90米寬的淺水區,再要通過180—270米寬毫無遮掩的海灘,才能接近到堤岸,而且這一切都在德軍密集而猛烈的炮火下。所以在最初的半小時裡,這1500名士兵根本無法投入作戰,只是在淺水中,海灘上為生存而苦苦掙扎。在第一批登陸的8個連中只有2個連登上預定海灘,這些部隊立即遭到敵人的機關槍、迫擊炮和火炮的猛烈射擊,被德軍的火力壓得抬不起頭。由工兵和海軍潛水夫組成的水下爆破組,傷亡慘重,有幾十人死亡或受傷,許多人淹死在海裡。裝備丟失損壞嚴重,但仍克服困難冒著德軍炮火開始清除障礙物,設法炸開了水下障礙物,在東段開闢出兩條通路,在西段開闢出四條通路,但多數排除障礙的工兵卻當場被擊斃,可惜在漲潮前來不及將通路標示出來,後續登陸艇一直找不到通路,擁塞在海灘上聽任德軍炮擊。無處隱蔽,匍匐在沙灘上和淺水中的人,無法還擊,也無法隱藏在擱淺的登陸艦後面。大多數兩栖坦克都被擊毀。沒有大炮支援,幾個小時內,海灘上鮮血橫流,連海水都染紅了。

第二波于七時到達海灘,正逢漲潮,德軍炮火非常準確猛烈,完全將登陸部隊壓制在狹窄的灘頭。兩小時裡美軍在西段沒有一個人沖上海灘,在東段也僅僅佔領9米寬的一段海灘。海面上擠滿了登陸艇,秩序異常混亂,海灘勤務主任只好下令只許人員上陸,車輛物資一律暫時不上陸。此時美軍第1集團軍司令布萊德利根據幾份零星的通信和軍艦瞭望哨的報告,知道登陸遇到極大困難,勝利幾乎不可能了,他打算放棄在奧馬哈的登陸,讓美軍第5軍後續部隊在猶他海灘或英軍的灘頭上陸。

血染“奧馬哈”灘的時間太長了。登陸後6個小時,才佔據10碼灘頭陣地。直到主要指揮官上岸後,士兵們才開始向防波堤和絕壁等隱蔽物移動。這些勇敢的指揮官是第29師副師長諾曼·D·科塔準將,第116步兵團的查理斯·D·W·坎漢上校和指揮第16步兵團的喬治·A·泰勒上校。

然而就在這時,局勢發生了轉機,擔任艦炮火力支援的美國海軍見陸上的官兵死傷累累,岸上火力控制組和海軍聯絡組都沒有消息,意識到海灘上形式已極為嚴峻,17艘驅逐艦充分發揮主動精神不顧擱淺、觸雷和遭炮擊的危險,駛到距海灘僅730米處,進行近距火力支援。德克薩斯州牧場主詹姆斯·E·拉德爾上校率領150名別動隊員,登陸攀上峭壁,摧毀法國情報人員報告的6門155毫米法國火炮,他們艱難地爬上了霍克角,發現所謂的155mm海岸炮竟然是電線杆偽裝的,消除了海岸炮的威脅,美軍的驅逐艦靠上向海灘,向德軍火力點逐一開火,強大的火力打得德軍毫無招架之力,只得掛白旗乞降。然後驅逐艦又向每一個新發現的目標射擊,並且只要見陸軍用曳光彈射擊,就把它當作是在指示目標,馬上進行轟擊。正是驅逐艦的積極援助,逐步壓制住德軍的火力,為海灘上的美軍攻擊創造了條件。在灘頭上的美軍指揮官也努力激勵部下,如第29師副師長科塔準將在彈片橫飛的海灘下達富有感情的命令,給海灘上每個人樹立了無所畏懼的榜樣,科塔喊道:“留在海灘上的有兩種人,一種是死人,一種是等死的人。來呀!把魔鬼從這裡趕走!”能夠行動的人冒死向防波堤沖去。第18步兵團和第115步兵團又有幾百名士兵從登陸艦上沖出來,跟在他們後面。到處都能看到勇敢的行為和英勇的士兵。第1師16團團長泰勒上校也喊道:“我們呆在這裡只有死路一條!我們死也要向前沖!”在他們的帶領下,海灘上的美軍儘管傷亡慘重,組織殘餘部隊前仆後繼,連續爆破炸開封死的出口,終於沖過堤岸。

中午時分,第二梯隊三個團的生力軍提前上陸,在艦炮和坦克支援下,一步一步擴大登陸場,接著在“噴火”式飛機的校射指引下,美軍戰列艦和巡洋艦上的重炮也加入對岸射擊,更是炸得德軍鬼哭狼嚎,抱頭鼠竄。

下午1點30分,第1集團軍司令布萊德利接到傑羅發來的振奮人心的消息:“部隊牢牢地守住了海灘……正在向海灘後面的高地挺進。”布萊德利派參謀長比爾·基恩和切特·漢森到海灘察看。他們的報告比布萊德利所預期的還要樂觀。整個海灘的形勢仍很嚴重,但部隊已佔領了一兩道壕溝,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內地推進。根據他們的報告,布萊德利打消了放棄“奧馬哈”灘的念頭。

天黑時,第1師和第29師終於殺開一條血路,佔領正面6.4公里,縱深2.4公里的登陸場,到夜間登陸場正面進一步擴大到8公里,上陸人員共3.5萬人。D日全天,美軍第5軍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重,光陣亡就達2500人。當夜,第5軍軍部上岸,開設前進指揮所。軍長羅傑少將向佈雷德利發出的第一封電報就是:“感謝上帝為我們締造了美國海軍。”

在此次戰鬥中,第1師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也付出了重大的傷亡,一天內3000人傷亡,16團將近1000人傷亡.但第1集團軍司令佈雷德利回憶道:我常常為派新組建的部隊到“奧馬哈”灘的進攻戰中去打先鋒而內心感到苦痛。這次派去的部隊,是傑羅率領的第5軍司令部和格哈特率領的第29師。這就是我為什麼決定派許布納的英勇善戰的“大紅一師”去增援的原因。像在西西里島戰役一樣,“大紅一師”又在敵人的槍林彈雨裡衝鋒陷陣。感謝上帝,該師正在那裡。

諾曼地登陸作戰結束後,美國第1步兵師繼續向北推進,不久解放了比利時的列日市,接著突破“齊格菲防線”,進逼德國本土。該師進攻的第一個目標是德國的亞琛。10月21日,德軍守城司令終於抵擋不住美軍的進攻,棄城投降。接著,第l步兵師越過萊茵河,繼續向德國縱深推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