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匡衡的鄰居

讀了兩個故事, 聯想起匡衡的故事, 在此錄入如下, 讀者自有公論:

故事一:碧紗籠

中唐時的王播, 少時孤貧, 曾借住在揚州惠昭寺院裡讀書,

跟著和尚混齋飯吃。 混得時日久了, 為眾僧所厭。 某日, 故意將飯前敲鐘改為飯後敲鐘, 等王播聞鐘而至, 齋堂已空。 王播大感羞辱。 後王播官至宰相並節度使, 特意重遊舊地。 見惠昭寺將自己當年的題牆詩句都以碧紗籠罩, 重點保護, 儼然有與榮焉。 感慨之餘, 在原處又題絕句曰:

“上堂未了各西東, 慚愧闍黎飯後鐘。 二十年來塵撲面, 如今始得碧紗籠。 ”

那首題詩就有點兒報復的惡意了。 譏諷之意, 溢於言表。 宰相題詩, 不敢刪除, 和尚勢利, 暴光世人。 讓惠昭寺僧自此顏面丟盡, 情何以堪。

當年的羞辱, 如今加倍償還了。 這種報復的快感, 對王播來說, 想必是很甜蜜的享受。

故事二:明人筆記

據一則明人筆記記載, 明朝嚴嵩黨羽鄢懋卿,

少時家貧, 曾向鄰里富家求藏書而不得, 反為富家子嘲諷:“賤兒也欲富貴乎?”後鄢懋卿於嘉靖二十年中進士, 又攀附嚴嵩, 官至顯赫, 權柄淩人, 奢糜肆意。 《明史》中記述他“以文錦被廁裝, 白金飾溺器”。 昔日富家子懼, 傾家藏書獻之, 叩首乞諒。 鄢懋卿笑而納之, 並予錢一文。 有人寫詩拍鄢懋卿的馬屁:“悔將良驥作駑騎, 萬卷書值一文錢。 ”鄢懋卿聞詩笑曰:“非吾器大, 是兒早破家矣!”富家子聞之, 羞懼而死。

這個報復可謂痛切。

故事三: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 勤學而無燭, 鄰舍有燭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書映光而讀之。 邑人大姓文不識, 家富 多書, 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 主人怪問衡, 衡曰:“ 願得主人書遍讀之。 ” 主人感歎, 資給以書,

遂成大學。 衡能說《詩》, 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 匡鼎來;匡說《詩》, 解人疑。 ”鼎, 衡小名也。 時人畏服如是。 聞者皆解頤歡笑。 衡邑人有言《詩》者, 衡從之與語, 質疑。 邑人挫服, 倒屣而去。 衡追之, 曰:“先生留聽, 更理前論!”邑人曰:“窮矣!”遂去不反。 (選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

窮人讀書不容易。 特別是在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的時代, 讀書, 幾乎是窮孩子改變命運的惟一出路。 不是聰明、有志氣、有毅力、肯吃苦就一定讀得了書, 成得了器。

匡衡能遇到這樣的鄰居, 不僅僅是幸運。

還要別人願意給你機會, 讓你有書可讀, 有足夠的書供你讀, 有人肯教導你。

匡衡的鄰居, 其名已經不可考, 但故事發生地卻是在孟子故里鄒城市, 那個叫楊下的村子, 我去過, 雖說早已沒了“鑿壁偷光”的遺跡,

卻依然讓我懷念匡衡當初的那個鄰人。 儘管我們不知道他的名字, 但他富了, 不識文卻知道藏書, 都說富人多“為富不仁”, 但鄒城以前的這個富人, 卻對鄰居這個愛讀書的小夥子, “資給以書”, 匡衡“遂成大學”。

這個人物, 非常厚道, 且非常值得我們懷念、效法。 (馮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