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了統一天下:李淵做的最後的努力

隋末唐初, 李淵滅薛舉、薛仁杲父子,平定隴右;大敗劉武周、宋金剛、平定河東,奪取代北;為統一天下, 決定採取各個擊破的方針, 一邊派秦王李世民率軍東征王世充, 另一邊遣使與竇建德握手言和。

對於李淵的心計, 竇建德開始還沒有什麼察覺, 他本來打算“坐山觀虎鬥, 兩耳不聞窗外事”, 聽任他們兩敗俱傷。 然而, 危機中的鄭王王世充還是決定爭取他這張牌, 因此派其侄王琬與長孫王安世等向他求援。

救還是不救, 竇建德陷入了深思。 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 中書侍郎劉彬進行了勸說:“唐據陝西, 鄭國有河南,

我們有河北, 已成三足鼎立之勢。 現在唐強鄭弱, 如唐滅了鄭, 我們就難保了。 不如現在發兵助鄭, 合兩國之力, 則唐必敗, 鄭必弱, 我軍趁機趕走唐軍, 滅掉鄭國, 再趁勢兵入陝西, 直搗長安, 天下可得矣。 ”

網路配圖

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 他還說了兩個關鍵字。

第一個關鍵字:唇亡齒寒。 解析:王世充滅亡了, 唐朝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我們了。

第二個關鍵字:渾水摸魚。 解析:現在出兵, 既解了王世充的圍, 又把局勢攪亂了, 這給了我們趁火打劫、撈取利益的大好時機啊。

結論:救王世充等於救自己。

這樣一來, 竇建德心動了, 馬上發兵。 十萬大軍, 浩浩蕩蕩, 英氣逼人, 勢如破竹, 結果連克唐朝的管州(今河南鄭州管城區)、鄭州(今河南滎陽)、陽翟(今河南禹縣),

來到了洛陽城外虎牢關東邊的廣武山, 並在板渚(今河南滎陽高村西北牛口峪附近黃河南岸)安營紮寨。 竇建德還是採取老戰術, 先禮後兵, 寫了一封書信給秦王李世民, 信分兩層意思。

一是強烈譴責唐軍這種侵略他國領土的非法行為和卑鄙手段。

二是強烈要求唐軍退至潼關, 把侵佔之地交還于王世充。

李世民回給竇建德的大禮卻是槍林彈雨。 他採取分兵拒之的策略, 留齊王李元吉和將軍屈突通等人繼續圍困洛陽, 親自率精兵步騎三千五百人於二十五日進駐虎牢關。

占著天時、地利、人和, 李世民成功地把竇建德軍阻於虎牢關東面不得西進, 幾次小仗都是以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

採用“拖”字訣成功拖住竇建德前進的腳步後,

李世民第二步來了個“襲”字訣。 四月三十日, 李世民派部將王君廓率輕騎千余截擊竇建德運糧隊, 俘其大將軍張青特, 此戰的勝利, 使竇建德軍更陷於不利境地, 將士開始思歸。

進又不能進, 糧草也被唐軍破壞, 竇建德面臨何去何從的尷尬境地。 退兵不是竇建德的風格, 堅守又看不到任何光明。 就在這時, 他手下的國子監祭酒淩敬挺身而出, 前來解惑了, 只一句話就讓竇建德眼前一亮:“咱們不用退兵, 也不用死守, 咱們還有一條陽光大道可走。 ”淩敬馬上說出了計謀:聲東擊西, 圍魏救趙。

具體策略, 三步走。

第一步:大軍渡濟河, 先取河陽, 遣重將據守。

第二步:率眾鳴鼓擎旗, 穿越太行, 進入上黨(今山西長治),

先聲後實, 傳檄而定。

第三步:漸趨壺口(今山西吉縣壺口), 稍駭蒲津(今陝西大荔東), 佔領河東之地。

理由同樣有三:

一、河東現在就像“無人防守區”, 我軍進軍沒有任何風險。

二、我們可開拓新的疆土, 得到更多的軍民支持。

三、我們攻佔了河東, 就可直接威脅長安, 唐軍一定會心虛, 馬上派兵來圍剿, 這樣王世充之圍將自解。

這是個好計謀, 竇建德聽了很心動。 然而, 就在他準備行動時, 絕大多數部將卻站出來反對, 理由很可笑:“淩敬不過一介書生, 他懂什麼軍事, 只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 現在不聯合王世充夾擊唐軍, 一旦王世充失利了, 我們滅亡也不遠了。 ”

網路配圖

眾將之所以這樣堅決反對淩敬, 不是淩敬的計謀不行, 而是王世充的金錢賄賂太行,

他們都收了王世充使者送來的好處, 拿人錢財, 與人消災, 天經地義。

生死懸於一線間, 竇建德的選擇很關鍵, 然而, 這個時候, 決定竇建德的不是智謀, 而是性格。 那麼, 竇建德的性格是什麼呢?

兩個字:愎諫。

愎諫的意思就是堅持己見, 不聽規勸。 《左傳·昭公四年》:“汏而愎諫, 不過十年。 ”《韓非子·亡征》:“很剛而不和, 愎諫而好勝, 不顧社稷而輕為自信者, 可亡也。 ”

的確, 竇建德很多優點, 不謀利、不謀私、不好色、不嗜殺、不嗜情, 是不折不扣的四好男人, 五優先生。 然而, 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生性多疑, 愛信讒言, 優柔寡斷, 難辨是非。 有一個經典的故事, 竇建德還在河北經營和擴張地盤時, 其手下大將王伏寶隨竇建德征戰多年, 勇冠三軍, 功績在諸將之上,結果遭到諸將的忌妒,被誣衊說謀反,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竇建德眼看處決王伏寶的呼聲越來越高,不問清楚便將他送上了斷頭臺。結果,王伏寶臨死時還在叫冤:“我沒有罪啊,我沒有罪啊,大王怎麼能聽信讒言,而砍掉自己的左右手呢!”

王伏寶死後,竇建德軍便由屢戰屢勝變成屢戰屢敗了,才會四攻幽州一敗塗地,可怕的是竇建德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失誤,很快又聽信讒言,將好直諫的大謀士宋正本處死,結果弄得手下人人自危。有了前車之鑒,從此沒人再進忠言,不可一世的竇建德開始呈直線下坡的趨勢。

功績在諸將之上,結果遭到諸將的忌妒,被誣衊說謀反,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竇建德眼看處決王伏寶的呼聲越來越高,不問清楚便將他送上了斷頭臺。結果,王伏寶臨死時還在叫冤:“我沒有罪啊,我沒有罪啊,大王怎麼能聽信讒言,而砍掉自己的左右手呢!”

王伏寶死後,竇建德軍便由屢戰屢勝變成屢戰屢敗了,才會四攻幽州一敗塗地,可怕的是竇建德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失誤,很快又聽信讒言,將好直諫的大謀士宋正本處死,結果弄得手下人人自危。有了前車之鑒,從此沒人再進忠言,不可一世的竇建德開始呈直線下坡的趨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